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6357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市四月调考.docx

武汉市四月调考

2014-2015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流苏    狡黯(xiá)   殉(xùn)职           自出心裁

B.淘冶    慰藉(jiè)    鄙薄(báo)           拈轻怕重

C.桑梓    牡蛎(lì)     亢(kàng)奋     飞黄腾达

D.奠定    轩榭(xiè)   拮(jié)据             流连忘返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新闻事件的冲突双方对出现的过失相互____而对出售的生活____品应该如何召回与赔付却_____。

A.推倭    必需        含糊其辞                  B.推倭    必需        含混不清

C.推托    必须        含糊其辞                  D.推托    必须        含混不清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湖畔大学坐落于杭州西湖鹆鹄湾附近,由马云等八位企业家共同发起创办。

B.武汉市三环西主线高架的贯通是汉口居民走西大门出城的又一条快速通道。

C.中国已经向美国政府提供一份逃亡美国的贪官名单,要求对方协助追缉逃犯。

D.“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的集中体现。

4.为下面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如果我们用一颗有求的心面对所有事情,那么无疑是打开了一个烦恼的盒子。

②我们总是找种种借口去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自私与狭隘。

③我们的烦恼更多是来自于自己的自私和狭隘。

④学会满足,学会放弃,烦恼就会远离我们。

⑤生活里,我们往往不经意就被烦恼包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⑤②④③①                  D.⑤③②①④

 

二、(9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

7题。

“公天悲剧”与“雾霾政治学”

李公明

“公地悲剧”是英国经济学家劳埃德最先提出的一个比喻,它描绘了中世纪英国的一个村庄,那里的“绿地”是公共财产,所有的村民都可以在上面放牧他们的牲畜。

进入这块公地的自由是该村庄珍视的一种价值。

只要每个人对公地的使用对其他所有人来说没有减少土地的效用,这种分享就会运作良好。

假设村民们受利润动机的驱使,并且没有法律限制,那么,放牧者就有最大的动机尽可能地增加他们的牲畜。

短期内,每增加一头牲口将会多产生一份个人收益,而其成本将由每一个人来负担。

但是,从长远来看,过度放牧必然导致绿地被毁坏。

人类生态学家加勒特•哈丁指出,“公地悲剧”的教训就是,由于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毁灭是注定的,所有的人都向毁灭奔去”。

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公地悲剧”,而是“公天悲剧”,公共天空中的雾霾悲剧。

但它不再是比喻,而是现实;与进入牧地相比,向天空排放更为方便,更不为人知。

“所有的人都向毁灭奔去”,不是未来情景,而是眼前现实。

更可怕的是,现在的“放牧者”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利益,而是以族群、民族、国家等名义,是一种公共利益与更大的公共利益的冲突。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与“发展”的愿望与权利有关,也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间经济与政治的复杂因素,同时更与不同国家的具体政治紧密相关。

正因为这样,在学术上产生了比一般经济学、环境生态学更为贴近生态污染真相的重要学科:

生态政治学。

它站立在生态学和政治学的交叉点上,为了更真实地揭示隐藏在全球环境问题中的真相和真正具有关键性影响的挑战,把自己的触角伸向生态与政治这两块同样敏感与迷雾重重的地带。

生态学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只有政治学才能更好地解释人类活动的动机以及权利行使的真相;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生态政治学的核心课题就是研究国家统治集团如何在各种利益博弈之间作出决定,研究国家机器和政治意识的强大力量如何渗透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两难争议的所有方面。

从“生态政治学”这个特定的学科角度来看“公天悲剧”,雾霾中当然充满了政治的影子。

作为平民百姓,尤其是处于真正的信息公开仍然有待争取的处境中,我们无法得知在环境治理的所有方面中,政治是如何发挥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影响。

但是,这种信息不对称本身已经构成“雾霾政治学”的第一条重要原理。

曾经发生过有公民申请公开某类环境信息而被拒绝就是这条原理的事实脚注。

“从科学证据的评估,到处理这些证据的政策处方,到处都有政治的影子。

”由此来看,“雾霾政治学”的第二重要原理和最重要的警语是:

雾霾中到处都有政治的影子。

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治理雾霾?

似乎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塞缪尔·P·海斯写了一本专门研究美国的政治结构、政治博弈与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的专著,书名就叫《1945年以来的环境政治史》。

它应该成为“雾霾政治学”的基本教材,它可以提醒人们,与雾霾做斗争首先要与人性与政治中的阴暗面作斗争。

5.     下列对“公地悲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地悲剧”是一个比喻,经济学家借此来表述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B.    “公地悲剧”中的“公地”,指的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公共财产。

C.    正是因为有“公地”的存在,才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

D.    使用“公地”时,只要人人遵守不损害他人使用公地的效用,“悲剧”就不会发生。

6.     下面对“公天悲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天悲剧”中的公共财产指的是人们共同拥有的天空。

B.    本文所表述的“公天悲剧”,主要指的是当前雾霾污染极为严重的现实。

C.    “公天悲剧”揭示的是一种公共利益与更大的公共利益的冲突。

D.    与“公地悲剧”不同,“公天悲剧”与人们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无关。

7.下面对“生态政治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政治学比一般经济学、环境生态学更能揭示出生态污染的真相。

B.    生态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是国家统治集团如何在各种利益博弈之间作出决定。

C.    生态政治学试图揭示出环境污染中的“政治的影子”,以利于更好地治理环境。

D.    “雾霾政治学”是生态政治学在“治理雾霾”这一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寺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

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

帝作色曰:

“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

”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

“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

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

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

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

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①,徒流死罪,俱有等差。

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

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

古人云:

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

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

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注〕①象魏:

宫廷外面的阙门,古代悬法于上。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误斫昭陵柏树             坐:

因犯……的罪

B.    左右瞩仁杰令出             瞩:

示意

C.    罪止弃市             止:

只是

D.且明主可以理夺              夺:

使……改变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必须杀之              B.不惧比干之诛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         D.陛下何以加之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狄仁杰在一年之内审理了17000个案件,居然没有发现一个是冤案。

B.    狄仁杰因为有幸遇到了尧、舜,所以不担心自己会像比干一样被杀掉。

C.    狄仁杰认为高宗如果不纳谏,自己死后都没有脸面去见地下的张释之、辛毗。

D.    狄仁杰劝谏高宗要勇于变法,施行仁政,不要滥杀无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

12.填空。

(10分,每空2分)

①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②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李清照《醉花阴》一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指的是______,这句表达了词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节令是一种命令

毕淑敏

①夏初,买菜。

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

看他的菜摊,好似堆积着银粉色的乒乓球,西红柿摞成金字塔样。

拿起一个,柿蒂部羽毛状的绿色,很坚硬地硌着我的手。

我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呢。

②老人很明显地不悦了,说,冬天的西红柿算什么西红柿呢?

分明是吃药啊。

我很惊奇,说怎么是吃药呢?

它们又大又红,灯笼一般美丽啊。

老人说,那是温室里做出来的,先用炉火烤,再用药熏。

让它们变得不合规矩的胖大,用保青剂或是保红剂,让它们比画的还要好看。

人里面有汉奸,西红柿里头也有奸细。

冬天的西红柿就是这种假货。

③我惭愧了。

多年以来,被蔬菜中的骗局所蒙蔽。

那吃什么菜好呢?

我虚心讨教。

老人的生意很清淡,乐得教诲我。

口中吐钉一般说道——记着,永远吃正当节令的菜。

萝卜下来就吃萝卜,白菜下来就吃白菜。

节令节令,节气就是令啊!

夏至那天,太阳一定最长。

冬至那天,阳光一定最短。

你能不信吗?

不信不行。

你是冬眠的狗熊,到了惊蛰,一定会醒来。

你是一条长虫,冷了就得冻僵,会变得像拐棍一样不能弯曲。

人不能心贪,你用了种种的计策,在冬天里,抢先吃了只有夏天才长的菜,夏天到了,怎么办呢?

再吃冬天的菜吗?

颠了个儿,你费尽心机,不还是整个瞎忙活吗?

别心急,慢慢等着吧,一年四季的菜,你都能吃到。

更不要说,只有野地里,被风吹绿的菜叶,太阳晒红的果子,才是最有味道的。

④我买了老人家的西红柿,慢慢地向家走。

他的西红柿虽是露地长的,质量还有推敲的必要。

但他的话,浸着一种晚风的爽凉,久久伴着我。

阳光斜射在网兜上,那略带柔软的银粉色,被勒割出精致的纹路,好像一副生长的印谱。

⑤人生也是有节气的啊!

春天到了就做春天的事情,去播种。

秋天就做秋天的事情,去收获。

夏天游水,冬天堆雪。

快乐的时候欢笑,悲痛的时分洒泪。

⑥少年需率真。

过于老成,好比是用了植物催熟剂,早早定形,抢先上市,或许能卖个好价钱,但植株不会高大,叶片不会密匝,从根本上说,该归入早夭的一列。

老年太轻狂,好似理智的幼稚症,让人疑心脑幕的某一部分让岁月的虫蛀了,连缀不起精彩的长卷,包裹不住漫长的入生。

⑦世上有句话——您看起来比实际的岁数年轻,听的人把它当作一种恭维或是赞美,说的人把它当作万灵的廉价礼物。

我总猜测这句话的背后,缩着上帝的一张笑脸。

比实际的年龄年轻,就分明是好的,美的,值得庆贺的吗?

⑧小的人希冀长大,老的人期望年轻。

这种希望变更的子午线,究竟坐落在哪一扇生日的年轮?

与其费尽心机地寻找秘诀,不如退而结网,锻造出心灵与年龄同步的舞蹈。

⑨老是走向死亡的阶梯,但年轻也是临终一跃前长长的助跑。

五十步笑百步,不必有过多的惆怅或是优越。

年轻年老都是生命的流程,不必厚此薄彼,显出对某道工序的青睐或是鄙弃,那是对造物的大不敬,是一种浅薄而愚蠢的势利。

人们可以濡养肌体的青春,但不要忘记心灵的疲倦。

⑩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成长过程,有如银粉色的西红柿被摘下以后,在夕阳中渐渐地蔓延成浓烈的红色。

此刻你只有相信,每一颗西红柿里都预设了一个机关,坚定不移地服从节气的指挥。

13.  从第①段来看,老人卖的西红柿有着怎样的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绘出这些特点的?

(6分)

14.  第②自然中,老人将冬天的西红柿比作“奸细”,意在揭示其什么特点?

(4分)

15.  作者在第⑦段中写道:

“我总猜测这句话的背后,缩着上帝的一张笑脸。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分)

16.  以简练的语言表述你对本文的标题“节令是一种命令”的理解。

(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17.  “沟通”是现代人很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班级以“现代人的沟通”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

你们小组确定的选题是“影响我们与父母(长辈)沟通的因素”。

针对此选题,需要你份计一份调查问卷。

请为此问卷设计出四个调查问题。

(4分)

18.  初中毕业后,我们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但每个人选择的方向会有所不同,选择的学校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你将要面临的选择,父母(长辈)总是忧心忡忡。

请你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说几句话,使他们能够安下心来。

(字数100~120字)(4分)

 

七、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阳台安装了向外推开的窗户,但为了空气流通,窗户长期开着,几天前发现窗户竟然关不上了。

可能是长期未关的原因,窗扇变了形。

在抱怨窗户质量的同时,也有了一些别样的感悟:

窗扇与窗框如同人与规则,如果制定的规则总是搁置一边,那么天长日久,没有规则约束的人是否也会像没有窗框约束的窗扇一样变形呢?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

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14-2015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015.4.16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B(陶冶 鄙薄bó)

2.A

3.B(主宾搭配不当)

4.D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5.C(“公地悲剧”中的“公地”的存在本是人们极为珍视的一种分享)

6.D(原因是一致的,都是“人们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的结果)

7.B(对生态政治学研究的内容表述不全面)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8.C(停止)

9.B(助词,其他为代词)

10.C(A项“居然没有发现一个是冤案”有误,B项“有幸遇到了尧、舜”有误,D项“勇于变法,施行仁政,不要滥杀无辜”有误)

四、(14分)

11.我听说违抗君王,违背君主,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事,我认为并不是这样。

(4分。

“闻”“忤”“然”各1分,其余句意1分。

12.①零落成泥碾作尘②海上生明月③肯将衰朽惜残年④菊花相思之苦(10分,每空2分。

前三空错一个字不得分,后两空理解正确即可。

五、(18分)

13.(共6分)特点:

“小”而“青”。

(2分)以“乒乓球”来描绘其“小”的特点(2分),以“银粉色”“柿蒂部羽毛状呈绿色”以及“很坚硬,硌手”等从颜色和质地来描绘其“青”的特点(2分)。

14.(共4分)通过使用火烤和药熏等作假的方式变得又大又红。

(答“采用虚假的非正常的方式来生长”和“徒有西红柿又大又红的虚假外表,却无西红柿的真实特性”亦可。

答案要点要落脚在“非正常的作假的生长方式”上)

15.(共4分)表达了对人们希望超越正常生长状态的否定和讥讽。

(答案的要点要落脚在“思想情感”上,具体要交代清楚“思想情感”针对的对象——“希望超越自然规律的不正常的生长状态”和“思想情感”的类型——“否定”或“讥讽”)

16.(共4分)节令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要像执行命令一样地遵循自然规律行事。

(答案能体现出对“节令”与“命令”的正确理解即可)

六、(8分)

17.4分,每条1分。

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针对“影响我们和父母(长辈)沟通的因素”,且从四个方面设问。

18.4分。

要求针对自己将要面临的选择表达看法,且有让父母(长辈)安心的效果。

内容完整,得2分。

语言通顺连贯得体,得2分。

没有针对问题回答,不得分。

七、作文(50分)

19.作文评价标准

本题题意可从“实施规则”和“接受规则”两方面来确定,即“制定的规则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成就合格的人”或“只有时时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成为合格的人”。

从任一方面入手写作均可。

文章“类别“和”档次“的说明:

作文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分。

“内容”分为四个层次。

一类文:

切合题意,主旨鲜明,材料典型。

二类文:

符合题意,主旨明确,材料较典型。

三类文:

对题意的理解不充分,主旨含混,材料缺乏典型性。

四类文:

对题意理解不准确,主旨不清,材料混乱。

“表达”分为三个层次:

优秀、合格、不合格。

“优秀”:

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

“合格”:

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不合格”:

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评价共设五个类别,一至四类文又分设上下两档。

作文的“类别”以“内容”为依据来确定,“类别”的档次以“表达”为依据来确定。

评卷时,先依据“内容”来确定不同的类别,再依据“表达”来确定上下档次。

第五类只需从“表达”方面来评价。

    一类:

上档(起评45分)

内容:

能准确表达出“制定的规则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成就合格的人”或“只有时时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成为合格的人”的题意。

所用材料能恰当而充分地阐释或支撑题意,表达出实施或践行规则对人成长的意义。

表达:

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

内容和表达的某方面较突出的可给满分。

下档(起评40分)

内容:

同上档。

表达:

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或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二类:

上档(起评35分)

内容:

能扣住“实施或践行规则”,但未强调实施规则的长期性或践行规则的自觉性对人成长的意义。

所用材料能阐释或支撑“实施或践行规则”。

表达:

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

下档(起评30分)

内容:

同上档。

表达:

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或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三类:

上档(起评25分)

内容:

只是泛泛谈论“规则”,没有具体到“实施或践行规则”上。

所用材料与“规则”有关。

表达:

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

下档(起评20分)

内容:

同上档。

表达:

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四类:

上档(起评15分)

内容:

未扣住材料整体语意,只是从材料的某一局部内容生发开来,与整体语意无关的。

表达:

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

下档(起评10分)

内容:

同上档。

表达:

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五类:

10分以下:

(1)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2)内容与题目毫无关系,或抄写试卷上现成的文字材料。

(3)只写了开头,字数严重不足(100字以内)。

 

    特殊情况:

1.字数不足600字没有完篇的处理方法:

(1)在文意表达基本完整的前提下,字数不足,每差一行扣1分。

(2)在文意表达不完整的前提下,字数不足,每差一行扣2分。

2.字数超过600字却没有完篇的处理方法:

(1)文意表达完整,在此文所属类别中给低档分数。

(2)文意表达不完整,在此文所属档次基础上降档给分。

3.缺少标题扣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译文:

狄仁杰在仪凤年间担任大理丞,一年之内审理判决了积压案件达17000件,没有一个认为冤屈再要求申诉的。

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不慎砍伐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树而获罪,仁杰上奏,认为他的罪过应当免去其官职。

高宗下诏命令立即处死他,狄仁杰又上奏说此人罪过不当处死。

高宗气得变了脸色,说:

“权善才砍了昭陵的柏树,是让我背上不孝的罪名,必须处死他。

”左右群臣都示意仁杰退出宫廷,狄仁杰说:

“我听说违背圣意,违抗君王,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事,我以为并非如此。

如果处在桀纣时代,的确很难办;但如果处在尧舜时代,就容易做到了。

我今天有幸遇到了尧舜一样的贤君,所以不怕像比干那样被杀掉。

过去汉文帝时,有人盗窃了高祖庙里的玉环,张释之在朝廷上向汉文帝诤谏,定罪时并没有将盗贼砍头示众。

魏文帝准备要发配某个人,辛毗拉着文帝的衣摆而劝谏,也被文帝采纳。

况且,贤明的君主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改变,忠诚的大臣却不能被威权所恐吓。

如今陛下不采纳我的谏言,我死后,没脸面去见地下的张释之和辛毗。

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象魏之上,流放、处死等刑罚,都有其等级次序,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叫判处死刑的?

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

陛下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

古人说:

‘如果盗取长陵一捧泥土,陛下如何治他的罪?

’如今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株柏树杀死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会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王?

这就是我不敢奉命处死权善才,使陛下背上无道的恶名的原因啊!

”高宗的怒气渐渐消解,权善才因之免于一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