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6496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2006~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2005年01月10日>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区推动科技进步的战略机遇期。

为了在我区加快科技的发展,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引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按照国家的部署,从本区的实际出发,制定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一、规划依据

  

(一)科技事业和科技工作的现状

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的科技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科技队伍较快地成长,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已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的研究、开发、推广、服务体系,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这三个层次上形成纵深配置,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

    新疆的科技工作,确立了服务于优势资源转换、服务于大规模开发建设、服务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方向,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为核心任务,优先发展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学技术,实行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发展路线,以“创新、结合、普及”为重点开展的各项科技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做好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不懈地推进科技兴新,大力实施各类科技计划,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得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有效地发挥了科学技术在优化决策、支撑产业、先行导向、强化基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

到2003年底,全区有县及县以上部门属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106个(含情报类),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48个,高等学校属研究与发展机构21个,民营科技企业996家,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

全区拥有自然科学技术人员40多万人,形成了具有较强研究开发、推广报务、管理经营能力和创新奉献精神的多民族科技队伍,造就出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科技基础数据、技术标准、资源标本、科研仪器、实验动物、化学试剂、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基础工作也有长足进步。

    --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

到2003年底,国家级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持续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还建有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工业园4个、大学科技园3个、农业科技产业园1个;有高新技术企业88家,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2003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6亿元;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1.1亿元,工业总产值22.8亿元。

    --科技成果与专利大量涌现,技术市场活跃。

到2003年底,全区累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878项,其中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奖励的有3594项;专利申请11934件,获得授权6669件。

2003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516项(比上年增长12.3%);技术合同交易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自1991年科技兴新战略实施以来,科技活动空前活跃,全区累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237项(占建国54年来全区相应总数的41.1%),其中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奖励的科技成果1678项(占建国54年来全区相应总数的46.7%);专利申请10749件(占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来全区相应总数的90.1%),获得授权6275件(占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来全区相应总数的94.1%)。

    --全社会对科技的资金投入稳步增长。

全区已初步形成包括政府拨款、银行贷款、企事业自筹、民间集资、国际资助在内的多元科技投入格局。

2003年科技经费筹集额达到18.99亿元,比2000年的14.94亿元增长27.1%。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促进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一批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实现企业化转制,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一部分;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进行知识创新和为全社会提供服务的职责进一步明确;科技服务体系较快发展、逐步完善并日益社会化。

科技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机制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面向经济、社会服务的动力与能力明显增强。

    --科技合作与交流广泛展开。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以中亚国家为重点,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以建立同东部十省市科技合作机制为标志,向着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向发展,在技术引进、合作研究、人才交流、信息交换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蔚为政风,普及科技的宣传培训和科技法制教育更加活跃,社会及企业对科技的需求旺盛,各族干部群众的科学素养逐步提高,关心、支持、参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普遍高涨。

    在新疆,科技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其综合能力和总体水平在全国尚处于落后地位,科技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科技需求增长同科技创新与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工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科技队伍结构不合理,科技人才特别是中高级科技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的匮乏和流失现象同人才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的现象并存,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跟不上需要。

    二是大多数研究与开发机构底子薄、装备水平差,研究开发能力弱;大部分企业对技术进步缺乏重视和依靠,生产技术水平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很少。

    三是对科技的资金投入不足,未能实现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多元投入体系和稳定增长机制尚不健全,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太小。

    四是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滞后,缺乏系统配套、向社会开放的公共科技平台,分散在各种机构的设备、信息等资源难以实现共享,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五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存在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滞后,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价值链尚未真正形成。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1.国家发展全局的需要

    新疆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又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区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在全国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疆丰富的战略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对确保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未来15年,要在新疆建立国家的优质商品棉基地、优质商品粮基地、畜产品基地、石油天然气基地、重化工业基地、轻纺工业基地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接替基地,不仅要在能源、原材料供给上为全国分担压力,而且可为全国经济的总量增长与质量提高作出贡献。

科技发展要紧密围绕国家需要,为新疆优势资源产业的成长提供引导、支撑和服务。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同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主要陆路通道。

邻近的中亚五国和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宝库。

我国同这一区域的经济和科技合作,互补互利,前景广阔,有利于发展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有助于保证我国的资源安全。

新疆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基地,加速发展外向型的产业集群、出口商品生产的企业集群,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建设,需要科技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高水平的供给、系列化的服务。

    2.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

    未来15年,是新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机遇期和关键阶段。

区域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结构的活跃变化,向科技提出多方面的需求。

    --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难点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决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科技提供理论依据、可行方案和先进方法;

    --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提高、新型工业化的推进,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的带动;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色经济的发展、支柱产业的培育,需要科技提供先导、动力和支持;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科技提供先进的方式、装备和手段;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产业的形成,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拓展空间和注入活力;

    --人力资源的开发、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科技提供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

    3.本区产业发展的需求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并不断提供先进适用技术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

新疆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科技提供有力支撑。

    --特色农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棉花、粮食、畜产品、特色林果等基地的建设,需要组织农业关键与共性技术的配套开发,加强常规农业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

    --工业的长足发展,特别是石油天然气、重化工、绿色食品、轻工纺织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五大工业基地的建设,要有较高的技术起点。

这就需要针对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关键性技术、工艺和装备,组织各方面的科技力量进行攻关,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工业技术基础;需要在重点领域加快高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并实现产业化。

    --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需要掌握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技术手段,为荒漠生态产业(生态草畜业、生态林果业、生态药材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科学规划,优化布局,采用先进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手段,特别需要为重大项目做好前期工作。

    --医疗卫生产业发展与中药、少数民族药现代化,需要在疾病防治、新药研制、城乡卫生保健、食品和药品安全等领域加强研究与开发。

    二、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战略选择

    1.我国面向2020年的科技发展战略思路

    我国面向2020年的科技发展战略选择,基于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和新技术革命的时代特征。

20世纪后半期,全球性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一些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促使世界各国走向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道路,先后形成科技兴国、创新竞争、重构国家创新体系和发展知识经济的世界潮流。

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加快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转移,使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和全球科技储备实现技术跨越。

    进入新世纪,我国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提出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科技,为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国面向2020年的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

    我国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和引领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思路,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那些对我国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把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集中到事关科技事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抓紧攻关,争取突破。

    2.我区面向2020年的科技发展战略选择

    中央作出在新疆加快经济发展和确保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

区域发展面临的基本任务,是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这一历史性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作用,实现技术跨越和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从现在起到2020年,在我区发展科技要坚持走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技创新道路。

    我区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国家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各族人民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把发现、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基本要求,把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环境作为科技管理的主要任务;

    --以推动科技兴新强化实施为主线,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及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优先发展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学技术,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有力的引导、强大的支撑、全面的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区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技创新战略的基本点是:

    

(1)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

围绕科技兴新强化实施的需要,解决我区科技发展的重点、布局问题,建设和完善适应区域发展要求的科技体系及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加快建设包括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区域创新体系,重点推进创新机制、创新网络和政策环境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供给能力。

    

(2)坚持优先发展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学技术。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强化优势资源转换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战略影响力的科技优势,促进优势资源产业发展并带动其他领域科技进步。

要把更多的科技资源集中到同优势资源产业特别是同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相关的科技领域,抓住具有战略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组织攻关并争取突破。

    (3)坚持实行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发展路线。

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先进技术,开发关键与共性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产业技术基础。

以重大战略产品为导向,加强相关技术的集成,实现在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

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营造有利的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4)坚持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扩大技术引进,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把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作为技术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对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二次开发和组装配套作为新疆技术创新的基本内容,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

由此,获得后发优势,实现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5)进一步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

发挥新疆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加快跨省区、跨国界的科技要素流动和技术转移,充分利用与整合区内外两种科技资源、两种技术市场,加快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更好地保障科技资源供给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加强对统筹发展的科技支持。

加强对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科技支持,加强直接涉及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医药卫生、计划生育、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科技攻关。

加强对节约能源、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

    --科技兴新的强化实施取得重大成效,在优势资源产业实现技术的跨越发展,在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上取得明显效果,为区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整体效能较好的科技体系,全区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多民族的科技队伍数量有较大增加,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现有的科技资源得到系统优化,初步形成功能齐全、开放高效的网络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普遍应用于传统产业,产业的技术和装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优势产业的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优势产业若干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优势资源产业服务的科技得到长足发展。

同开发利用优势自然资源、保护干旱半干旱环境紧密联系的学科和领域在理论探索与实际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同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建设直接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一定优势和特色;科技对优势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得到加强。

为下一个十年新疆大开发提供支持的科技储备明显增加。

科技为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支撑与服务能力有较大增强。

    --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取得一批有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均达到15%左右。

    --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8%,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2%左右。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形成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市场要求的新型科技体制,形成三大系统(以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为主的知识创新系统,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社会化的科技服务系统)网络化关联的区域创新体系。

各类科技活动主体与众多社会群体追求科技进步的活力和自觉性明显增强,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中得到有效发挥,有利于科技进步与持续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

    2.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

    --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之间形成有机关联、相互协调的关系,自主创新能力有明显增强,综合科技竞争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

    --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主要行业的技术与装备达到21世纪初的发达国家水平,骨干企业的关键技术与装备达到或接近同期的发达国家水平。

    --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达到新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均超过20%。

    --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性研究体系;在资源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中的若干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接近或达到2%,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2.5%左右。

    --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研究与开发骨干和科技型企业家。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

    

(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1.主要任务

    农业科技的发展,要以促进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新品种培育、高效种养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农产品初加工技术的开发为重点,加强农业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优质商品棉基地、商品粮基地、畜产品基地和特色果品基地的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引导、支撑和服务,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

    种植业科技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和新品种的选育,使品种更新2~3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强主要农作物的栽培模式的研究和关键农艺的开发,加快现有技术成果的组装配套和推广,使生产技术和装备总体上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加大对农业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的技术水平;深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开展生物防治的研究,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提供支撑和服务,培育10~20个技术含量高的绿色农产品新品牌。

    养殖业科技加强“良种、良养、良料”的研究与开发,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加快畜、禽、水产品和饲草的新品种引进、培育、推广,饲草、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推广奶牛、肉牛、毛肉兼用羊、细毛羊的优良品种快速繁育技术和科学饲养技术。

加强畜禽疫病的研究与防治技术开发,完善畜禽疫病防治技术体系。

    林业科技加强山区林和荒漠林恢复保护的研究,加大对“三北”防护林和防风治沙工程的技术支持。

加强提高速生丰产林质量的技术开发。

为特色林果基地建设选择和提供良种、壮苗和丰产栽培技术。

完善病、虫、鼠害的预报和防治技术体系。

    2.重点领域

    --新品种选育及种养技术开发

    选育或驯化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专用、高产的小麦、玉米、水稻、豆类等粮食作物新品种,棉花、甜菜、油料、啤酒花等经济作物新品种,甜瓜、西瓜、加工番茄、葡萄、杏、石榴、核桃、蔬菜等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或驯化建设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速生丰产林所需的树木新品种,现代畜牧业所需的饲草、饲料作物新品种,开发与之相配套的现代种植技术;选育或驯化超细毛羊、绒山羊、肉毛兼用羊、奶牛、肉牛、肉马、猪等家畜以及家禽、水产新品种,开发高效的快速繁育和设施养殖技术;积极开展生物质能源作物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

    --节水技术开发与节水灌溉设备研制

    围绕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的需要,开展研究、开发、引进、推广工作。

开发田间灌溉节水技术,灌区土壤水分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灌溉决策支持系统及精准灌溉技术;开发本地适用的喷灌、滴灌、管道灌、微灌技术与设备。

研究重要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

    --重大病、虫害防治研究与技术开发

    开展重大疫病的病原学研究并探索其发病机理、流行规律,加强对主要虫害发生和危害的研究,开发农艺防治、生物防治、药物防治及综合防治技术,研制新型疫苗,开发监测预防有害病毒、有害生物入侵的技术,将农牧业生产中的病虫危害控制在阈值之内。

    --专用饲料、肥料新产品开发

    根据不同畜种、禽类、水产养殖的需要,开发优质、高效饲料、饵料新产品。

利用高蛋白饲草和相关的添加剂,研制不同配方的饲草捆、饲草块、饲草颗粒等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开发土壤养分信息采集系统和管理系统;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不同农作物的需要,研制专用肥料。

    --区域优势农业技术开发与示范

    在棉花、粮食、特色果蔬、畜产品主产区设立试验示范区,开展农畜产品优质高效关键技术开发,进行相关技术组装配套,推广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开发、引进贮运、保鲜、初加工技术和设备,研制新产品,实现产业化,推动区域优势农业的发展。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开发

    构建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开发、引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贮运技术;研制用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生物农药和专用肥料新产品;建立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绿色农产品生产试验示范区,创建绿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新品牌,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主要任务

    工业科技发展,要以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为方向,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以节能降耗和提高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引进一批重大关键技术。

应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以及高效节能、清洁生产等工艺,加快技术改造,提升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机电工业科技围绕制造工艺与装备的现代化,开展共性与关键技术的开发,提高机电产品开发与制造的能力,为优势行业提供先进装备。

创建名牌产品10~20个,重点优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出口创汇能力有明显提高。

    轻工业科技提高轻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主要生产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利用本区多种纺织原料,开发纺织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