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6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5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 3年高考2年模拟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x

高三历史3年高考2年模拟专题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11年高考题专题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

一、选择题

1.(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32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①中美建交②粉碎“四人帮”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香港回归。

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答案C 

2.(2011年江苏高考9题)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

“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3.(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9题)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答案D   

2010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10年上海历史卷)28.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

解析:

B。

此题考察第6分册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

2.(10年天津卷)10.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①《论十大关系》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测量目标:

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考试内容: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毛泽东的探索文章)。

3.(10年北京卷)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

4.(10年江苏卷)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解析: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说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故正确答案为B。

5.(10年广东卷)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航空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题眼:

国际邮件资费表数据

考点:

新中国外交

解析:

从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看出,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香港1997年回归,A说法不正确;B项明显可以排除;捷克2005年才加入欧盟,C不正确。

答案:

D。

6.(10年新课标卷)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

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中苏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缔约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政策发生转变。

故答案为D。

7.(10年上海历史卷)30.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

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重复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解析:

重返联合国在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在1972年;参加万隆会议在1955年,加入世贸在2001年,故选A。

8.(10年浙江卷)21.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A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排除法来解答此题,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所以排除④,排除答案B、D。

选项A、C的区别在于①②选哪个,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从49个攀升到112个,中国外交打开了全新局面,因此答案A。

本题不仅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的记忆,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9.(10年福建卷)18.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

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B.战略结盟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

【答案】D。

【解析】此题图片信息易读,主要还是考查两历史事件的比较,常规解法是逐一审核,尼克松访华不属于睦邻友好,两者都不是结盟,也不是另起炉灶,故选D。

【启示】再次说明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的重要性。

10.(10年全国卷1)17.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组建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答案】.B

【解析】三个世界理论是毛泽东70年代提出的;美苏关系在60年代是紧张关系;D与题干不符

11.(10年安徽卷)36.(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

“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

“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

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  ——同上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

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8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2分)

答案:

(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

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解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第一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

第二问,有两小问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第三问,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

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09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上海历史)“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答案D

2.(广东历史)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答案A

3.(天津文综)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

答案C

4.(广东文基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第二部分两年模拟题汇编

2011届模拟题

题组一

一、选择题

1.(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

“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答案A

2.(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

“(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

”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

答案A

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

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

‘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答案A

4.(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这体现了()

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

D.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地基本任务

答案A

5.(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

第二次考试)2008年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期间,海峡两岸在“三通”等问题上初步达成协议,这表明()

①台湾经济发展的惟一途径是与大陆实现“三通”

②“三通”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与往来有重大意义

③“三通”的实现说明台湾全体民众都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实现“三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祖国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D

6.(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实行自治管理和行政自主

答案B

7、(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说“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

”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A.表达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B.两岸经济合作实现双赢

C.希望两岸实现三通D.两岸应该实现全面合作

答案B

8.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答案D

9.(山东省聊城市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答案D

10.(新疆乌鲁木齐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09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乃尔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B

11.(新疆乌鲁木齐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面是一副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

上联:

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

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

天人合一。

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措施有()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建国后立即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④新时期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12、(2011届江西省十一县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联考)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13.(安徽省野寨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右图反映的历

史事件,其意义有()

①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联系,可以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②可以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

③可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14.(福建省长泰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徽章,图案设计有着相同的核心要素——工农联盟。

最能广泛保障此核心要素的政治制度是

A.人大制度B.政协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答案A

15、(河南省焦作一中2011届高三上期九月月考)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答案A

16、(河南省焦作一中2011届高三文科上期期中考试)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

”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7.(山东省聊城市

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在传承借鉴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仁宇曾说: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

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分)“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2分)

材料二有人说:

“……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

(1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4分)

材料三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

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3)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3分)

答案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分)

影响;形成了极端君主专制统治,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2分)

(2)不同意。

(1分)

理由: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美国共和政体为范本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2分)这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2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

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

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

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

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

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献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

1875年法国国

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英国的政体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4分)

(2)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从背景和作用影响方面比较英国内阁制和中国明清内阁制的不同。

(4分)

(3)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新的发展?

(3分)

答案

(1)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

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可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公民大会是一级。

(4分)(答出其中2点亦可)

(2)背景:

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完成;中国:

封建经济不断发展,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2分)

影响:

英国的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是君主专制发展的产物,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分)

(意思相近酌情给分,但须从二方面分别作答。

(3)扩大城乡基层民主的选举制度(基层民主:

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治国,完善法律体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等。

(政协制度:

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