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7065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

东北师范大学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东北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日晷是古代先民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下图为北京某地安放的日晷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天中,晷针的影长始终相同,则晷面与地面的夹角大致为

A.23°B.30°C.40°D.50°

2.如果此日晷移至重庆,并正确放置后,夏至日时相对于北京

A.晷针影子的转动速度会变快B.晷针影子的的长度会变短

C.晷面与地面的的夹角会变小D.晷针投影到到正午的时间变早

渔梁坝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渔梁村,是我国现存仅有的古代石质滚水坝(高度较低的拦水工程,主要作用是抬高水位),这里的渔梁古埠是古徽州的水路码头,被称为徽商之源。

下面左图为渔梁坝工程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坝体剖面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渔梁坝修建时,先修北段坝体,是因为河流北半部:

A.水流平缓,易于施工B.侵蚀为主,岩性坚硬

C.冬季结冰,河水断流D.含沙量小,安全性高

4.渔梁坝的修建的主要目的有

①优化上游的内河运输条件②增加坝体上下游的落差

③为周围地区提供灌溉用水④减少山洪、泥石流的发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坝体的剖面形状与空间布局与解释合理的为:

A.乙坡面朝向上游,水流更顺畅B.乙坡面朝向上游,更有利于航运

C.甲坡面朝向上游,工程强度大D.甲坡面朝向上游,易于抬高水位

在自家的楼顶、阳台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在夏天获得降温防暑的功能。

城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既提供放心食材,也舒缓都市压力、回归自然。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再在煤渣上铺设土壤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排放B.增加土壤孔隙,增强土壤透气性

C.有利于储水,长期保持土壤湿度D.释放无机物,提高土壤肥力

7.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光照B.水源C.土壤D.热量

8.推广城市“空中菜园”的主要环境意义为

A.为日常生活提供蔬菜B.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C.涵养水源减少内涝D.节约城市建设用地

巴塔哥尼亚荒漠位于阿根廷南部,但内流区范围极小。

目前我国负责在甲河上建设的水电站,是该国最大的能源项目。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荒漠广布的原因,主要是

A.盛行风背风地区,空气下沉B.受沿岸洋流影响,降温减湿

C.沙质土壤广布,水分下渗严重D.植被稀少,气候干旱

10.甲河流上进行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A.地形起伏大,施工困难B.风力强劲,沙尘肆虐

C.高温干旱,蚊虫叮咬D.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广布

11.对甲河流与水中生物情况的合理推测有

A.7、8月份水量丰沛,鱼类众多B.河流平缓,水中生物丰富

C.河流水量丰富,藻类繁盛D.河水清澈,水中生物量较少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兴安岭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品质优良但产量低。

人工种植的蓝莓多为进口品种,主要分布在山谷、洼地地区。

该地区的蓝莓植株高度,有的品种1.5米左右,有的品种仅0.3-0.8米,均喜湿、怕旱、耐寒,但在超低温天气下,仍需要人工堆雪来减轻冻害。

果农发现,冬季时半山坡的野生蓝莓和山谷中种植的蓝莓受到冻害程度不同。

随着蓝莓产量的提高,目前已有30多家蓝莓加工企业崛起于大兴安岭地区。

下图为大兴安岭某地区冬夏季节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1)蓝莓种植区的气温变化对蓝莓种植的影响。

(2)判断更易受到冻害的是半山坡的野生蓝莓还是山谷种植的蓝莓,并分析其原因。

(3)试分析阐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来减轻蓝莓冻害的合理性。

(4)分析大兴安岭地区大力发展蓝莓加工企业的原因。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几内亚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

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

材料二:

新几内亚岛简图

材料三:

巨菌草是由我国科学家培育的新草种,生长需要高温,需要土壤湿润但不耐涝。

植株高大,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根系发达,产量高。

用巨菌草作为培养料可栽培香菇、灵芝等40余种菌类,还可以用作饲料、造纸原料与生物燃料等。

近些年来,材料二中D区域大量引种巨菌草。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描述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D区域大量引种巨菌草的生态意义。

(3)分析D区域所在国,主要运输方式为海运,没有铁路运输的原因。

(4)分析新几内亚岛上沼泽广布的原因。

14.(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横穿天山中段的独库公路被称为“中国最险峻壮美的英雄之路”。

下图为该公路示意图,图中的冰达坂为维吾尔语中高耸入云的雪山。

独库公路景色优美、景观多样但游客较少。

请简述独库公路景观多样的原因,并简析游客较少的原因。

15.(地理一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水中上游,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生态过滤坝是采用砾石和碎石建成的坝体,通过渗滤原理对污水产生一定净化作用。

下图为丹江口水库外围生态过滤库图。

分别说明生态过滤库中植物与生态过滤坝的作用。

参考答案

1.D

2.B

【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一天中晷针的影长始终相同,则晷针与地轴平行,晷面平行于赤道,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当地纬度互余,北京的纬度约为40°N,则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50°,D正确,ABC错误。

故该题选D。

2.晷针影子的转动速度和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相关,除南北极点外,自转角速度相等,在重庆晷针影子的转动速度不变,故A错误;重庆比北京的纬度低,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所以晷针影子比北京短,故B正确;重庆比北京纬度低,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当地纬度互余,所以重庆地区晷面和地平面夹角比北京大,故C错误;因为晷针投影到到正午的时间都是地方时为12点,北京位于重庆的东侧,所以北京地方时早于重庆,即重庆比北京晷针投影到到正午的时间晚,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3.A

4.B

5.C

【分析】

3.读图渔梁坝北段位于河流的凹岸,流速较慢,泥沙沉积作用为主,河水较浅,利于施工,故A正确,B错误;该河段位于安徽,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冬季温和,河流无结冰期,故C错误;含沙量的大小和安全性无直接联系,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4.根据材料渔梁坝为高度较低的拦水工程,主要作用是抬高水位,改善上游的通航能力,①正确;该坝体高度较低,增大上下游的落差不是其目的,②错误;渔梁坝截流后,上游形成水库,调节枯水期径流,保证周围农田的灌溉用水,③正确;修建水坝,加剧山体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④错误,故该题选B。

5.读图甲坡面较陡,流水冲击力较大,工程强度较大,故C正确;修建拦水坝的目的为截留,乙坡面坡度缓,朝向上游,不利于截流,故A错误;无论甲乙哪面朝向上游,都能抬升上游水位,都有利于上游的通航,故BD错误,所以该题选C。

6.C

7.C

8.B

【分析】

6.箱体底部铺上煤渣,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率,但并没有减少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故A错误;煤渣位于土壤下部,不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故B错误;铺煤渣主要是为了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C对;煤渣不能增加土壤肥力,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7.开辟城市“空中菜园”是在楼顶、阳台上,是水泥面,限制性自然因素是土壤,C对;光照、热量充足,A、B错。

水源也充足,不是限制因素,D错,所以选C。

8.为日常生活提供蔬菜不是环境意义,故A错误;“空中菜园”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调节城市气候,环节热岛效应,故B错误;“空中菜园”位于楼顶、阳台,不能缓解城市内涝,故C错误;“空中菜园”位于楼顶、阳台不能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9.A

10.B

11.D

【分析】

9.读图南美洲西海岸有山地阻挡,巴塔哥尼亚荒漠位于东部,根据其纬度,该地地处西风带,所以其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故A正确;该处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故B错;该地多外流河,地表径流较为丰富,水分下渗严重对荒漠广布影响不大,故C错;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但不是荒漠的主要成因,故D错,所以该题选A。

10.甲河流位于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势起伏不大,故A错误;该地荒漠广布,多大风作用,沙尘天气多,影响工人的施工,故B正确;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稀少,故C错误;该地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1.甲河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补给为冰川融水,水温较低,河水清澈,营养物质少,中下游流经荒漠地区,支流少,无营养物质补充,藻类缺少,鱼类少,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

(1)有利:

生长季节(夏秋季节)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

冬季气温低,病虫害较少。

不利:

导致容易发生冻害。

(2)山谷种植的蓝莓。

原因:

冬季夜晚时,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使山谷的气温更低;与长期生长在本地的野生蓝莓相比,进口蓝莓对当地极低温环境适应性较差。

(3)该地区冬季降雪量与积雪量大;蓝莓植株高度较低;堆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堆雪较蓬。

(4)蓝莓产量较大,原料丰富;蓝莓果实容易腐烂变质,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延长产业链,提高蓝莓产业附加值,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等。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详解】

(1)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根据材料人工种植的蓝莓主要分布在山谷和洼地,读图山谷夏季气温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冬季气温在-30°C--—22°C左右,气温低,病虫害少;但易发生低温冻害灾害。

(2)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谷底的气温低,易受冻害。

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所以半山坡生长的野蓝莓不易受到冻害。

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不易受冻害。

(3)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当地莓植株高度较矮,约0.3-0.8米,容易人工堆雪覆盖。

冬季时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

积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

从而减少了冻害发生。

(4)大兴安岭地区大力发展蓝莓加工企业的原因可从原料、果实性质、附加值、就业等来说明。

大兴安岭地区随着蓝莓产量的提高,蓝莓产量较大,原料丰富;蓝莓果实采后旺盛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侵染会使其快速腐烂变质,不便于长距离运输;生产环节增多,延长产业链,提高蓝莓产业附加值,增加收入;企业增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等。

13.

(1)特征:

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

(2)生态效益:

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多,水土流失威胁大;巨菌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可以保持水土;巨菌草可以作为生物燃料,造纸原料,减少对天然林的破坏,有利于发挥森林的水土保持功能。

(3)聚落多分布在沿海;该国山地面积大,地形起伏大;河流、沼泽众多;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

(4)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年降水量大;地处河流入海口附近,河网密布;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对入海河流的顶托作用,海水淹没沿海低地。

【分析】

本题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

【详解】

(1)描述区域地形应从地势高低起伏、倾斜状况;地貌类型及排列分布;有无特殊地貌或地质现象等方面来分析。

根据图示信息,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应是:

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海岸线曲折;多火山地震;沼泽广布。

(2)本题可根据当地生态环境并结合巨菌草的生长特征以及作用进行分析;该地区降水多,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为主要生态问题,根据材料巨菌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保持水土效果显著;巨菌草可以用作饲料、造纸原料与生物燃料等减少了森林和草原的破坏,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充分发挥森林和草原的生态效应。

(3)该国家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多河流、沼泽,地质灾害频发,铁路修建困难且成本高;图示聚落大多分布在沿海,城际间的联系可用海运代替。

综上所述,该国建设铁路成本高、实用价值小,主要运输方式为海运,没有铁路运输。

(4)沼泽的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形地势、潮汐等方面分析。

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河流下游,受海水顶托作用,排水不畅;海拔低,地下水位高,下渗微弱。

14.公路所在地区降水较多,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环境差异较大。

距经济发达地区远;地区接待能力不足;交通通达度较低;沿途雪崩、塌方等自然灾害多。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详解】

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四大类,即地貌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天气气象类和生物景观类。

独库公路沿线主要为自然景观;读图独库公路沿线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自然环境差别较大,形成风格各异的自然景观。

游客较少的原因应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人身安全等方面考虑。

该地区经济落后,旅游市场距离较远;交通通达度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承载力小,沿线多雪崩、塌方等灾害。

【点睛】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主要包括:

①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②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③客源市场;④旅游地的接待能力;⑤旅游地的环境容量等因素。

结合当地情况即可。

15.植物的作用:

减小地表径流流速,使泥沙沉积;阻截、过滤和吸收入库污染物,改善和净化水质;给鱼类提供食物。

生态过滤坝的作用:

滞留和沉降入库泥沙,防止主库泥沙淤积、库容减少;可减少进入主库的污染物和营养盐类,防止主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对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水源地和水体自净能力的认识,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水源地保护的意义。

可参考沼泽湿地对水体的过滤作用。

【详解】

丹江口水库作为水源地应该具有良好的水质,然而水库上游河段有一定的污染物影响水质,因此在河水进入水库前加以治理,使其水质达到标准才能进入水库。

从材料可以看出挺水植物位于入口处,植株高大密集,它可以减小地表径流流速,使泥沙沉积、阻截、过滤和吸收入库污染物。

位于河流入库口也便于人力捞取漂浮污染物。

浮生植物也可以进一步进化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植物为鱼类提供饵料,鱼类反过来控制植物的数量,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

生态过滤坝(工程措施)作为最后的一道屏障,只有表层水体可以进入水库。

显然它可以降低水速,滞留和沉降入库泥沙,防止主库泥沙淤积,使得库容减少;可减少进入主库的污染物和营养盐类,防止主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

【点睛】

本题主要是沼泽湿地对水体净化作用的应用。

本题相当于是在河流入库口人为建造了一个沼泽,能够削减径流、净化水质、减少河流含沙量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