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9717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

虔诚湔雪海风轻拂寒风凛冽归咎饶恕

3、解释下列词语。

蜀山兀:

形象词用如动词,这里指树林被砍光了。

四海一:

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盘盘焉:

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样子。

”气候不齐:

一样。

梳晓鬢也:

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

雷霆乍惊:

突然。

秦爱纷奢:

豪华。

直栏横槛:

栏杆。

可怜:

可惜。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名词用作意动,以之为鉴。

千古:

从古到今,极言时间长。

风流:

有功绩而又有文才的人,文中指英雄。

舷梯:

上下轮船、飞机等用的梯子。

翘首:

抬起头来望。

成仁:

为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湔雪:

洗雪。

骊山北构而西折:

名词作状语,从骊山。

“北”的用法与此相同。

燕赵之收藏:

动词用如名词,收藏的金玉珍宝。

下句的“经营”用法同此。

国:

地方。

华:

花白的。

顾:

回望。

堪:

能够。

赢:

落得。

归咎:

归罪。

4、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暴霜露(“暴”通“曝”,冒着。

)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勿”,不要。

(2)一词多义(例)

非兵不利(兵器、武器,名词)

兵斯用兵之效也(战争,名词)

而秦兵又至矣(军队、名词)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形容词)

故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所以,因此,连词)

此言得之(对,说得对,动词)

得诚不得已(能够,动词)

较秦之所得(得到、获得,动词)

亡诸侯之所以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丢失,动词)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暴暴秦之欲无厌(凶暴的,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暴霜露(暴露,动词,读暴pù

终终继五国迁灭(终于,副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前“为”意为“治理”,动词;

后“为”是“被”,介词)

为至丹以荆卿为计(作为,动词)

邯郸为郡(成为,动词)

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副词)

始速祸焉(才,副词)

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如果,连词)

并力西向(对着,这里有“对付”的意思,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动词)

一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表示最小的整数,数词)

一肌一容(所有的,全部、权,形容词)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的,结构助词)

秦人视之(它,指代金玉珍宝)

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他们,指代“秦人”)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去,动词)

使使负栋之柱(让,动词)

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连词)

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动词)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动词)

(3)古今异义(例)

率赂秦耶(古义:

一概,全都。

今义:

率领;

不慎重)

至于颠覆(古义:

终究,到……结局。

表示另提一事,连词)

其实百倍(古义:

那实际情况。

实在的,事实上)

思厥先祖父(古义:

祖辈父辈。

父亲的父亲)

后秦击赵者再(古义:

两次。

表示又一次)

可谓智力孤危(古义:

智谋和力量。

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下而从六国破亡多故事(古义:

先例,旧事。

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直走咸阳(古:

趋向;

今:

行)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

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精密;

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

天气特征;

一定地区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韩魏之经营(古:

搜集保存;

策划并管理,计划和组织)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

可惜;

怜悯,值得怜悯)

(4)词类活用(例)

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始速祸焉(形容词用作动词,招致)

日削月割(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礼遇)

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骊山”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构”的处所:

从骊山)

廊腰缦回(名词“腰”“缦”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回”的状态:

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缦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名词“蜂房”“水涡”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矗”的状态:

像蜂房,像水涡)

辇来于秦(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

用车子,乘车)

未云何龙/不霁何虹(名词“龙”“虹”,受状语“何”修辞,用作动词,出现龙,出现虹)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名词“鼎”“玉”“金”“珠”分别作“铛”“石”“块”“砾”的状语:

“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铛”“石”“块”“砾”作省略主语“秦人”的谓语,用作动词:

“视为铛”“视为石”“视为块”“视为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炬”处于谓语的位置上,用作动词:

放火)

族秦者秦也(名词“族”带宾语“秦”,用作动词:

灭族,杀死合族的人)

奈何取之尽锱铢(形容词“尽”带宾语“锱铢”,用作动词,取尽)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鉴;

借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动词“收藏”“经营”用作名词:

收藏的珍宝,聚敛的珍奇。

形容词“精英”用作名词,指金玉珍宝)

(5)文言句式(例)

1)判断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被动词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战。

洎牧以谗诛函谷举

3)特殊句式。

赵尝五战于秦。

(介词结构后置)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辇来于秦(介词结构后置)

(长桥复道)高低冥迷,不知西东(省略主语)

二、文学常识

1、“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

诠赋》说:

“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

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与“诗言志”的传统相比较,赋的特点首先在于“体物”,即摹写事物。

赋在内容上既然要通过“体物”以“写志”,在艺术表现上就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由于注重铺叙和形容,在语言上就不免要使用华美的词藻,着上绚丽的色彩。

这也就是“铺采文”的意思。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

2、作家作品

(1)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

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都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

(2)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俱佳。

其中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诗表现出一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其中咏史诗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清丽生动,为世传诵。

著有《樊川文集》。

(3)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4)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他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词人。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著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与苏轼齐名,开创了豪放词派,在坚持抗战,用诗词抒发爱国感情方面,又与陆游齐名,把南宋爱国主义文学创作推向高峰。

三、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

1、《六国论》:

主要论述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历史教训,借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发表自己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借题发挥,以古讽今。

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力。

议论性的句子简捷有力,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

作者还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

2、《阿房宫赋》:

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写法的主要特点:

想象、比喻与夸张;

描写、铺排与议论;

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3、《念奴娇·

赤壁怀古》:

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80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

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不禁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我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

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

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

二、写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

写作方法: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落日》:

这是一篇事件通讯,对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标志性事件作了即时报道。

结构图示如下:

签字场所8点多

代表到来8点半,8点50分

准备(7点多)

仪式开始9时整,9时10分,9时18分

投降书脏了9时18分以后

写作方法:

叙述、描写、说明和议论融为一体。

6、《消息二则》: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下跪

结构感受

影响

《加拿大将“南京大屠杀”编入历史教材》

编撰的原因、目的及意义

倒金字塔结构新教材内容

教材的使用方式和范围

四、重点语句翻译(例)

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译: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

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采取下策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久积的威势所胁迫啊!

4、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

5、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6、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走廊像缦带一样回环曲折,突起的屋檐上翘,犹如禽鸟仰首啄物。

依随着地势回旋环抱,围绕着中心向外开拓。

7、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那长桥卧在水面上(像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

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当成)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

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10、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如果秦始皇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

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如果后代人哀叹它可是不以之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