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7206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5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docx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解

一、基础知识1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6

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10

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比应用20

五、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七个成语的意思22

六、《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古代礼仪24

七、《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刻画25

八、《廉颇蔺相如列传》层次结构30

九、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作特点31

十、《史记》中的门客形象浅析32

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反衬手法35

十二、《廉颇蔺相如列传》对联37

十三、大忠大勇大胆识之廉颇37

十四、真实廉颇:

胆小懦弱非英雄?

39

十五、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感40

十六、历史上真实的赵括41

十七、赵氏孤儿:

历史哪有如此矫情48

十八、《廉颇蔺相如列传》艺术特色53

十九、历代名家评《廉颇蔺相如列传》56

二十、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原文与翻译56

二十一、从蔺相如的声音看其形象58

二十二、渲染铺垫陪衬映托—形象刻画方法62

二十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专练63

二十四、《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考训练70

二十五、散文阅读—寻访蔺相如故里76

一、基础知识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

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

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

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

宜可使(应该)8、曲:

曲在赵(理亏)

9、均:

均之二策(权衡、比较)10、必:

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

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2、却:

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

礼节甚倨(傲慢)15、谢: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

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

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

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

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

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

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

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

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

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

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三、通假字

1、不:

可予不(通“否”)

2、奉:

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

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四、一词多义

1、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

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五、词类活用

1、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

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

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

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

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

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

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

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

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

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

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

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17、使: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

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六、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

古义:

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

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

古义:

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

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

古义:

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

冒犯

4、明年:

古义:

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

古义:

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

向前行进

6、宣言:

古义:

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

宣告

7、鄙贱:

古义:

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

鄙卑下贱

七、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

(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

(状语后置。

=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

=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

(状语后置。

=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

(状语后置。

=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省略句)

八、难句翻译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

想给秦国(和氏璧),秦国的城池又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了;想不给,就担心秦军攻来。

2、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

(秦五)拿城来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国和氏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

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要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译:

秦国从缪公以来(经历了)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

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

终于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接见相如,完成各项礼节让他回去.

5、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译:

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的下面!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

我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

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9、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

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廉颇是赵国的一名优秀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大将,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凭借勇猛善战在各诸侯国闻名。

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

“何以知之?

”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

’臣语曰: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曰: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

“谁可使者?

”相如曰: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各位大臣商议:

想把璧给秦国,恐怕不能得到秦国的城,白白地被欺骗;想不给,就担忧秦国发兵打来。

计策定不下,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

“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

“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

”缪贤回答说:

“我曾经犯过罪,私下里打算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劝阻我说:

‘您怎么与燕王有交情?

’我告诉他,我曾跟从大王在我国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凭借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前往。

蔺相如对我说:

‘如今赵国强,燕国弱,而您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现在您要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脱去上衣,伏在斧锧上请求处罚,或许侥幸得以逃脱处罚。

’臣听从了他的计策,大王您也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适合做使者。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

“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可不可以给他?

”相如说:

“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

”赵王说:

“取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

”相如说:

“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如果)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理亏在秦国。

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

“谁可以出使呢?

”相如说:

“如果大王没有可做使者的人,臣愿意捧着和氏璧去做使者。

城邑给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璧送回赵国。

”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捧着和氏璧西行到秦国去。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nì)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高坐在章台宫里接见蔺相如。

相如捧着和氏璧进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递给姬妾和左右侍臣观赏,左右的人都高呼万岁。

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诚意把城交付给赵国,就走上前说:

“这璧上有疵点,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把璧递给相如,相如趁此拿过璧,后退几步站住,靠着殿柱,怒发冲冠地对秦王说:

“大王想得到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把所有的大臣全都召集起来商议,都说:

‘秦国向来贪婪,倚仗自己势力大,想拿空话来求取璧,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

’商议的结果都不愿把璧给秦国。

我却认为普通人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秦是个大国呢?

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不值得。

赵王听了我的话,于是斋戒五天,才派我捧璧出使,在朝廷上拜送了国书。

为什么这样呢?

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望,加深敬意啊。

现在我来此,大王只在普通的殿堂里接见我,礼节甚为傲慢;拿到璧,又递给嫔妃们传看,以此来戏弄我。

我看大王没有诚意把城交给赵国,所以我又重取回了璧。

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颅今天就跟这块璧一起撞碎在殿柱上了!

”相如举着璧,斜视着殿柱,想要向殿柱撞去。

秦王害怕他撞碎宝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这样。

召唤掌管版图的官吏查阅地图,指划着从这里到那里十五座城划给赵国。

相如料想秦王只不过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要给赵国城邑,其实是不会得到的,就对秦王说: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

赵王害怕你们,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了五天。

现在大王您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设九宾大礼,我才敢献上宝璧。

”秦王考虑这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

安置相如住在广成宾馆。

相如预料秦王虽然斋戒了,一定会违背信约,不愿把城给赵国。

于是就派他的一个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着那块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huò)。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秦王斋戒五天以后,就在大殿上设下九宾大礼,招请赵国的使臣蔺相如。

相如到来,对秦王说:

“秦国从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国君,未曾有过坚守信约的人。

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悄悄地回到了赵国。

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只要派一个使者到赵国,赵国立即献璧前来。

现在凭秦国这样的强大,要是先把十五座城割给赵国,赵国怎敢留下璧而得罪大王呢?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该受惩罚,我请求受汤镬之刑。

只是希望大王您和各位大臣仔细地商量这件事!

”秦王和群臣们听后,面面相觑,“嘻”地都发出惊怪声。

左右侍卫有的想把相如拉出去处死,秦王忙说:

“现在杀了相如,终究得不到宝璧,却断绝了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

不如趁此好好地对待他,让他回赵国。

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欺骗秦国吗?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相如,仪式完毕之后就送他回了赵国。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能不受诸侯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了石城。

第二年秦军再次攻赵,杀了赵国两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miǎn)池。

赵王畏秦,欲毋(wú)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

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fǒu)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秦王派遣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

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

廉颇、蔺相如商量说:

“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胆小。

”赵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

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辞别说:

“大王这次出行,估计前往渑池的路程和会见仪式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

如果大王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用来断绝秦国企图。

”赵王答应了廉颇,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到尽兴时说:

“我私下里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

”赵王就弹起瑟来。

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

“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让赵王弹瑟。

”蔺相如走向前去说:

“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国的音乐,请允许我献上盆缶给秦王,借此互相娱乐吧!

”秦王发怒,不答应。

于是相如向前递上盆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演奏。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说:

“在这五步之内,我要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杀相如,相如瞪大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退却了。

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只好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

相如回头召赵国史官写道:

“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众臣说:

“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给秦王做贺礼。

”蔺相如也说:

“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做贺礼。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

赵国也布置重兵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不敢有举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次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

“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凭着口舌立下功劳,他的位次却在我之上。

再说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愿意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

”扬言说:

“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碰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跟廉颇争夺朝会的位次。

不久,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齐规谏说:

“我们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只是仰慕您的高尚的品格啊。

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害怕他躲避他,恐惧得太过分了。

就是平常人对此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

我们没有才德,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门客回答说:

“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相如说:

“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

相如虽然愚笨,难道害怕廉将军吗?

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

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

”廉颇听到这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通过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说:

“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两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结为生死之交。

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

解题:

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

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

战国后期是封建割据,诸侯纷争最严重的时期。

赵国处在四战之地,尤其是西邻强秦的威胁最大。

本篇记叙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写了他们二人为维护赵国的利益,彼此搞好团结的事迹。

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例,用来记叙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文言里判断旬的典型格式,“者”用在主语后边表提顿,“也”用在谓语后边表判断。

先介绍廉颇。

赵惠文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83年。

赵惠文王:

战国后期赵国的国君。

廉颇为赵将,伐齐,为:

做,担任。

伐:

攻打。

大破之,取阳晋,阳晋:

本卫邑,后属齐,在今山东省郓(yùn)城县西。

战功显赫。

拜为上卿,拜:

古时授予官职叫“拜”。

这里用于被动意义,是“被任命”的意思。

上卿:

战国时代最高的官阶。

地位极尊。

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

介词,凭,靠。

闻:

闻名,出名。

威名远扬。

蔺相如者,赵人也。

次介绍相如。

平凡得很。

“赵人”与“良将刀相对,一贵一贱,对比鲜明。

为赵宦(huàn)者令缪(miào)贤舍人。

宦者令:

官名,宦官的头领。

令,长官。

舍人:

门客。

战国时,贵族家里常养着一些门客。

地位低微。

“舍人”与“上卿”相对,一尊一卑,十分鲜明。

概略介绍廉、蔺身世。

即点明题意,引出人物,总领全文,天为后文写廉、蔺矛盾伏下引线。

赵惠文王时,点明时间。

得楚和氏璧(bì)。

和氏璧:

楚国人卞(biàn)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而成璧。

壁,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

秦昭王闻之,秦昭王:

即秦昭襄王,名则,公元前30年~前251年在位。

之:

代词,指代赵惠文王得楚和氏壁一事。

使人遗(wèi)赵王书,遗:

送给。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

介词,用。

易:

交换。

以城易壁,纯属骗局。

交代故事起因。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诸:

各位,众。

谋:

计议,商量。

欲予秦,予:

给。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受骗。

徒:

副词,白白地。

见:

助动词,用于动词前表被动。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即:

就。

患:

担忧。

秦兵之来:

主谓短语作“患力的宾语,“之”用在短语的主谓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

寻找。

可使报秦者:

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

使。

派遣。

报,答复。

进退两难,一筹莫展,揭示秦赵矛盾尖锐及赵之大臣畏秦之甚。

为相如出场铺垫。

宦者令缪贤日: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臣。

古人表示卑谦的自称。

“可使”二字,如奇峰突起。

王问:

“何以知之?

”何以:

凭什么。

介宾短语作状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以“问黟带出下文,补叙前情,从侧面勾画蔺的轮廓。

对曰:

对:

一般用于下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