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7209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行道宽度规范.docx

人行道宽度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人行道宽度规范

 

  篇一:

人行道规范microsoftword文档

  1总则

  1.0.1为加强和规范城镇道路人行道设计,给行人提供安全、顺畅、舒适的通行条件,改善市容环境,提高城镇人行道的服务功能,特制定本设计指南。

  1.0.2本设计指南适用于重庆市城镇各种道路类别新建、改建和维护工程的人行道与步行街设计。

工业园区、居住区和工厂、码头、铁路站场、机场等相关人行道、广场等可参照执行。

  1.0.3人行道设计,应根据道路性质和功能,结合通行条件、周边景观、材料来源及环保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确定。

  1.0.4人行道设计除应符合本指南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2引用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199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xx《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xx《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xx《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xx《透水砖》jc/t945-20xx《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规范》db50/t305-20xx《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db50/t232-20xx《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50-064-20xx

  3术语

  3.0.1人行道sidewalk

  本指南所指人行道,是指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规划确定的用路缘石、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供行人通行和铺设其他设施的区域。

  3.0.2透水砖permeablebrick

  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料,经成型等工艺处理后制成,具有砖体结构渗透性能的铺地砖。

  3.0.3透水水泥混凝土permeablecementconcrete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也可称排水混凝土。

3.0.4透水系数permeablecoefficient

  表示透水砖水渗透能力的指标。

  3.0.5整平层  

levelinglayer

  是设在面层以下基层以上的整平、找坡作用的构造层。

  3.0.6基层grassroots

  是设在面层以下的结构层。

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人行、车辆荷载,并将荷

  载分布到垫层或土基上。

  3.0.7垫层cushion

  设于人行道基层以下的结构层。

其主要作用是隔水、排水、改善基层和土基的工作条件。

  3.0.8路基subgrade

  指人行道结构下面支承人行道的土体或岩体。

  4人行道宽度

  4.1一般规定

  4.1.1人行道应布置在道路车行道两侧,其宽度应根据道路规划红线宽度、道路等级、行人流量、公共设施布设要求,以及沿线建筑规划建设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

  4.1.2人行道宽度由人行通道和设施带(包括公共设施带和道路绿化设施带)组成。

公共设施带及道路绿化带宽度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50-064-20xx)有关章节要求确定。

  4.1.3对于新建和改建人行道工程,其最小人行通道宽度应按照表1要求确定。

对于旧路改建工程,如受条件限制达不到表1规定的要求时,其宽度可适当调整,但不得小于原有人行道宽度。

  4.2人行道宽度

  4.2.1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的安全和通畅要求,由下式计算:

  wp=nw/nw1

  式中:

wp--人行通道宽度(m):

  nw--人行道高峰小时行人流量(p/h);

  nw1--1m宽人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h·m)

  4.2.2人行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1规定

  表4.2.2人行通道最小宽度

  项目人行通道最小宽度(m)中心城、新城新城镇各级城镇道路33商业文化中心、大型商店或大型公共文化机构集中路段53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5-轨道交通站、长途汽车站附近路段44注:

特殊道路人行道宽度不小于1.5m。

  4.2.3人行道在净空要求范围内不得设任何障碍物,其净高不应该小于2.5m。

  5人行道铺装面材

  5.1一般规定

  5.1.1主色调选用

  铺装材料色彩以不超过三种颜色为佳。

充分考虑人行道所在的区域与周边建筑风格和整体环境相协调,宜选用冷灰色调铺装材料和同一色系。

  5.1.2专用通道(盲道)材料的色彩

  一般情况下应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xx规定的中黄色选用,如考虑到与人行道铺装色彩的协调,可以采用与人行道相近或一致的色彩。

  5.1.3图案的运用

  人行道铺装图案应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谐以及突出地方文化内涵。

图案组合应简洁大方、朴实美观,特定场所(如广场、步行街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项设计。

  5.1.4材料的要求

  1面层铺装材料在相同的功能区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

选材的风格应保持一致,其规格尺寸、力学物理性能、防滑和渗透性能、外观质量、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等指标应满足相关要求。

人行道基层应采用水稳定性好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

  2面层材料可采用透水砖、青石板、水泥混凝土预制砖(板)、花岗岩等材质或几种材质相结合。

宜采用并推广使用透水砖、青石板、花岗石。

  5.1.5人行道面层的铺砌应与临街建(构)筑物地坪妥善衔接。

建(构)筑物紧靠路边时,人行道应铺设至建(构)筑物边,两者有高差时,可由人行道边界起设一定坡度衔接,高差较大时,采用台阶处理;在建筑后退线和未建成区域,应按设计宽度铺设,外侧边缘应采取护边措施;各种管线井盖应调平至与人行道面平,井盖材料尽量与人行道面层材料相协调。

  5.1.6人行道横坡度建议与周边进行衔接协调,横坡控制在1%~2%。

  5.2技术指标及要求

  5.2.1铺面砖(板)的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0mpa,抗弯折强度不低于4mpa。

人行道上有机动车停放要求时,应根据荷载计算确定人行道结构抗压抗弯折强度指标。

  5.2.2透水砖宜采用规格为200mm×150mm×60mm,250×200×60mm,230mm×115mm×60mm;透水砖安装缝宽2mm。

  5.2.3花岗石宜采用长度、宽度均按300mm模数控制,厚度不小于30mm,重庆地区主要采用规格为600mm×300mm×30mm和900mm×600mm×40mm(不上车)。

花岗石板面应为毛面;安装灰缝6mm~8mm,缝内灌石材专用密封胶或水泥砂浆作装饰处理。

  5.2.4青石板宜采用长度、宽度均按300mm模数控制,厚度不小于60mm,青石板板面应为毛面;灰缝2mm。

  5.2.5水泥混凝土彩色砖和磨石砖适应于广场、庭院、公园干道,各种形状的花砖使用于各种环境。

常用规格有250mm×250mm×50(40)mm,300mm×300mm×50(40)mm。

  表5.2.5铺装面材技术指标要求汇总表

  面层类型无停车人行道有停车人行道(总重小于3t的轻型车)透水砖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c30,透水系数≥0.03cm/s;透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c40,透水系数≥0.01cm/s。

花岗岩、青石板等天然石材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0mpa,抗折强度≥8mpa,磨耗率<4%。

防滑等级为R3。

抗压强度应不低于40mpa,抗折强度≥8mpa,磨耗率<4%。

防滑等级为R3。

预制混凝土类路面砖抗压强度不小于c30,抗折强度≥4.0mpa,防滑等级为R3。

抗压强度不小于c40,抗折强度≥5.0mpacfs.防

  滑等级为R3。

5.2.6透水性人行道边缘排水设施宜采用沿道路纵向碎石盲沟配合软式透水管,每间隔一段距离接入雨水收水井。

  图5.2.6透水性人行道铺装结构及边缘排水设施

  5.3铺装类型适用范围

  5.3.1居住生活区,以人行为主,兼顾停车需求,满足休闲、防滑、美观、环保生态等要求。

建议选用透水砖、磨石砖等。

  5.3.2商务办公、商业街、宾馆酒店等的人行道需体现其使用功能和主题风格,材质的选用上应满足豪华典雅、抗滑特性、坚实耐用、便于维护、且和周边环境协调,推荐采用花岗石、透水砖、广场砖等。

  5.3.3文化风景区,图案丰富、色彩明快或古朴深沉,建议采用文化石、青条石、卵石、透水砖等。

  5.3.4工业园区,按不同的功能分区,选用简单、明快、大气、现代为主的广场砖,青石板、透水砖等。

  5.3.5人行天桥和地通铺装材料的选材既要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舒适,又要满足耐久、美观、经济。

建议采用花岗岩、广场砖,天桥还可选用塑胶材料。

  5.3.6人行铺装选用表

  表5.3.6铺装类型选用表

  区域铺装类型功能需求适用范围居住生活区透水砖、磨石砖以人行为主,兼顾停车需求,满足休闲、防滑、美观、环保生态等要求各级道路商业、商务区花岗石、透水砖、广场砖满足豪华典雅、抗滑特性、坚实耐用、便于维护、且和周边环境协调各级道路文化风景区文化石、青条石、卵石、透水砖图案丰富、色彩明快或古朴深沉各级道路工业园区广场砖,混凝土预制砖、透水砖满足简单、明快、大气、现代。

充分考虑其耐久性各级道路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通花岗岩,广场砖、塑胶材料既要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舒适,又要满足耐久、美观、经济

  6人行道结构组合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人行道结构一般由面层、整平层、基层、垫层等组合。

垫层可根据土基和基层材料特点按需设置。

  6.1.2应根据人行道的定位、面层材料的性能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相应的结构组合。

  6.1.3人行道结构组合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及工业废渣的原则,并考虑施工最小厚度。

  6.1.4有特殊功能需求时,应根据不同的荷载要求、景观要求及工程投资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结构层强度和厚度,选择适宜的人行道铺装结构组合。

  6.1.5人行道铺装结构组合各层间必须紧密,应达到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满足抗滑、平整度、生态环保和城市景观要求。

  6.2设计要求

  6.2.1人行道常用结构组合如表6.2.1所示。

  表6.2.1人行道铺装常用结构组合

  结构层类型面层类型预制混凝土类路面砖现浇压印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天然石材(花岗岩、青石板等)广场砖面层○○○○○○○○○○○整平层○○○○○○○柔性基层○○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垫层○○○○○○○○○注:

○表示可以采用。

  6.2.2结构厚度

  1根据人行道使用功能要求,各结构层应满足最小结构厚度和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

  2对于不同的基层的人行道各结构层的厚度给出了推荐的范围,可依据路段的实际荷载情况进行合理选取。

避免盲目采用较厚的人行道结构而增加的工程造价。

采用适宜的人行道结构并结合规范的施工工艺有利于缓解目前人行道病害严重的局面,降低人行道后期养护维修费用。

  3常见人行道结构层适宜厚度见表6.2.2。

  表6.2.2常见人行道结构层适宜厚度

  项目结构层类型适宜厚度(mm)无停车有停车或步行街面层预制混凝土类路面砖(含透水砖)40~6080~120现浇压印水泥混凝土100~150≥200花岗岩、青石板等天然石材≥4050~120广场砖6080~100沥青混凝土4080整平层水泥砂浆3030中、粗砂30~5030~50柔性基层级配碎石100~150100~200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100~150200~220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碎石100200~350透水性水泥稳定碎石150200~250垫层级配碎石、砂砾石等100~150150~200矿渣、路面旧料等100~180150~220注:

车辆荷载指上人行道机动车总重小于3t的轻型车4若人行道上有机动车辆出入时,出入口路面铺装结构应采用机动车道的路面结构。

其厚度应根据实际车辆荷载计算确定。

  6.2.3常用人行道典型结构组合

  1无停车人行道典型结构组合如表6.2.3-1所示:

  表6.2.3-1无停车人行道典型结构组合

  面层600mm×300mm×40mm花岗石/100mm×100mm×20mm广场砖/600mm×300mm×60mm青石板250mm×120mm×60mm透水砖230mm×115mm×20mm烧结砖/250×250×50mm普通面砖全透水面砖透水整平层30mm厚m10水泥砂浆30mm中粗砂30mm~50mm厚m10水泥砂浆30mm厚m10水泥砂浆基层10cm~15cm素混凝土10cm~15cm厚透水混凝土10cm~15cm厚水泥混凝土10cm~15cm厚水泥混凝土垫层10cm级配碎石/天然砂砾10cm级配碎石/天然砂砾10cm级配碎石/天然砂砾10cm级配碎石/天然砂砾路基素土夯实地基(压实度≥93%)注:

采用素混凝土和无砂大孔混凝土结构层,应保证人行道下所有管线同步敷设完成,人行道铺装设计应标注铺装缝宽要求,并明确铺装完成后应进行的缝处理。

2有停车人行道典型结构组合如表6.2.3-2所示:

  表6.2.3-2有停车人行道典型结构组合((总重小于3t的轻型车)

  面层600mm×300mm×60mm花岗石/100mm×100mm×50mm广场砖/600mm×300mm×120mm青石板250mm×120mm×60mm透水砖250mm×250mm×60mm普通面砖全透水面砖透水整平层30mm厚m10水泥砂浆30mm中粗砂30mm~50mm厚m10水泥砂浆30mm厚m10水泥砂浆基层20~25cm素混凝土20cm~25cm厚透水混凝土20~25cm厚水泥混凝土20cm厚水泥混凝土垫层15cm级配碎石/天然砂砾10cm级配碎石/天然砂砾10cm级配碎石/天然砂砾路基素土夯实地基(压实度≥93%)

  篇二:

公路宽度标准

  公路宽度标准

  国家对公路每条机动车道的宽度是有标准的,三级以上多车道公路每条机动车道宽度为3.5~3.75米。

中央隔离带无统一标准,因地制宜,单纯的水泥制中央隔离带宽度为一米(中央隔离带两侧白实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中央绿化隔离带,宽度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形象工程”路可以做到几十米宽。

城镇间的公路一般不设人行道(一般穿越城市段才设),城市干道必须设置人行道,城市干道人行道按实际人流量计算,一般最少3米宽,宽的可以达到15-20米。

以一条红线26米的一级公路来讲,一般是这样:

双向六车道18米,中央隔离带1米,两侧路肩各1.5米共3米,剩下的两侧各2米为排水沟等配套设置。

而一条红线为80米的城市一级干道一般可以这样分:

双向八车道28米(城市干道每条机动车道3.5米),中央绿化带5米,两侧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各3米共6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5.5米共11米,剩下30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

按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同时也和全世界通用标准相差无几,城市道路每车道宽度为3.5米,交叉路口分流车道每车道为2.3-2.5米,干线公路(包括高速公路)每车道宽为3.75米,路肩(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带)为1.5-2.5米。

高速公路收费站每车道宽度为2.5米,必要时必须设立3.5米以上的超宽收费车道,宽度保持通畅公路。

  篇三:

人行道板技术标准

  人行道维修

  相关技术标准及要求

  1、修补人行道的结构强度不得低于结构,结构、材质、颜色、功

  能、道板尺寸等,均应与人行道一致,整体换铺时应与原路面协调衔接。

  2、所选维修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有质量合格证明;防

  滑性能需满足相关技术要求,根据原设计要求所用材料铺设。

  3、铺装工序

  技术措施及施工步骤:

清理工作面、铺设基层、铺砌道板砖、养护

  1.清理表层,人行道板铺装前先清理干净基层上的废旧杂物,使铺设面整洁、干净,并洒水湿润。

  2.基层铺设(预拌砂浆)

  (参考配合比)

  m10砂浆配合比(经验配比):

水泥∶砂=240∶1221=1∶5.09

  c15混凝土配合比(经验配比):

水泥∶水∶砂∶碎石=1∶0.78∶3.27∶4.91

  刚性基层一般采用c20~c25普通水凝混凝土,宜采用再生混凝土

  柔性基层适用于土基层状况较好,碾压条件良好的路段或要求人行道结构透水的路段。

人行道板材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满足相应技术标准。

  半刚性基层可采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及水泥稳定碎石等。

  3.铺砌道板砖,在面层正式铺砌前,应进行试铺,试铺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正式铺砌。

两相邻人行道面砖之间的接缝宽度应为3±1mm。

人行道面层铺砌是必须采用“挂线定位法”,横缝线的布置宜10米一根,纵缝线可根据人行道的宽度挂出变线。

横纵基准线布置完成后,经检查确认平整度、坡度、顺制度均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铺砌。

  铺筑人行道板要求:

  预制块、块石铺筑平整不松动,缝隙饱满;纵横缝顺治,排列整齐,横向偏差不得大于10mm;铺筑人行道板完

  整,一块板不得超过一条裂缝,有缺角的用混凝土补平。

平整度要求不得大于5mm

  检查井及公共事业井盖框和人行道高差不得大于5mm铺设过程中,新旧接茬要齐平,高差不得大于5mm;人行道应高出侧石顶面5mm。

  铺设道路无障碍设施

  人行道宽度超过3.5m时应设置盲道;铺设时应避开各类地面障碍物并距人行道边线0.25m~0.6m;盲道中应无障

  碍物,检查井盖高低差不超过10mm;盲道铺设宽度宜为0.3~0.6m,

  在人行道转弯处设置的全宽式无障碍坡道形式,设置提示盲道,宽度应大于进盲道的宽度。

  无障碍坡道设置要求:

缘石坡道正面破的坡度不得大于1:

12;两侧坡度不得大于1:

12;缓坡坡度不得大于1:

20。

缘石坡道正面中缘石外露高度不得大于20mm;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得小于1200mm;扇面式缘石坡道的下口宽度不得小于1500mm;转角处缘石坡道的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000mm;其他形式的缘石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00mm。

  4.养护砌地板砖完成后,禁止行人在上面行走,并适时洒水养护,当水泥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