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7265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0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doc

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导言45-50

一、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1、国体:

指的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哪些阶级是占统治地位的,哪些阶级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由此决定的国家的阶级属性,或者说,就是国家的性质。

国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是决定性部分。

即一个国家的国体决定的是政治制度的形式。

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2、政治制度:

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不仅包含国体,也包含政体;不仅涉及政体、国家结构和政府制度,而且涉及国家机关、政府机关之外的一切政治单位或政治角色(公民和选民、政党和利益集团、新闻和大众传媒,等等)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环节,等等。

3、政治制度的形式:

(1)政体,

(2)政府制度,(3)国家结构,(4)政治体制

(1)政体:

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具体内容是设置哪些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如何组织、国家机关如何产生、权力如何划分、如何相互配合和牵制。

(2)政府制度:

一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

(3)国家结构:

即国家的整合形式。

(4)政治体制:

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最高权力的构成(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产生方式和任期,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等,尤其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与国家元首和行政机关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二、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

(1)有助于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2)是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

(3)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内政外交及其走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

(4)有助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三、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方法:

1、历史唯物主义,2、比较研究方法,3、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

1、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经济因素并不是决定历史过程的唯一因素。

(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却不相同。

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政治制度,就应该看到,影响各国政治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情。

国情:

所谓国情不仅包括经济制度,而且包括历史特点、文化传统、民族构成和民族习惯、国际环境、阶级力量的对比,甚至人口、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他要适合该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

(一国政治制度与该国国情的关系)

2、比较研究方法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基本方法

最早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他提出了对政治制度进行分类的原则和标准;以及后来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比较政治研究的取向:

①国别研究;②跨国研究

3、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

具体研究方法:

阶级分析、制度分析、历史分析、文化分析、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

是把系统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的方法引进政治学研究而产生的一种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对政治制度研究的意义:

系统分析对政治制度研究的意义在于把政治制度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来认识,有助于揭示政治制度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51-79

第一节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一、城邦:

(城邦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摇篮)(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

1、城邦:

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一种小型的城市国家,即一个单独的城市为中心和周围乡村组成的城市国家。

2、代表性城邦:

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叙拉古等。

3、城邦的社会结构

城邦人口划分的三个主要阶级:

(1)奴隶、

(1)外邦人、(3)公民

公民:

是城邦的成员,有权参加城邦政治生活,这种特权是根据出身而获得的。

公民概念的核心是权力。

4、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性:

①君主制政体;②贵族制政体;③民主制政体。

古希腊出现过多样的不同政体(政体类型):

(1)君主制政体:

城邦最高统治权掌握在君主一个人手中,即所谓一人统治。

克里特岛最早出现。

(2)贵族制政体:

由少数贤人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政体形式。

(3)民主制政体:

指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儹主制(叙拉古)是君主制的变态形式:

具有个人独裁色彩的政体。

二、雅典的城邦民主制(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是主权在民)

1、雅典的民主制的形成与发展(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雅典民主制:

指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制的形成:

在荷马时代,古希腊的氏族社会开始解体。

在阶级分化、阶级对立过程中,雅典城邦产生了。

早期的雅典城邦是由:

世袭贵族、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农民,三个等级组成。

(2)雅典民主制的发展:

1)梭伦改革,2)克里斯梯尼改革。

1)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

①经济改革:

颁布了解除债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度;②社会结构改革:

打破原有血亲组织;③政治改革:

剥夺贵族对政治的垄断,规定按等级抽签选官。

还创立了陪审法庭。

梭伦改革历史意义:

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

2)克里斯梯尼改革:

①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城邦的行政单位。

②政治制度上进行一系列改革,议事会规模扩大为500人。

③建立陶片放逐法制度。

克里斯梯尼改革历史意义:

宣告了氏族社会的终结和国家的成熟,标志着雅典民主制的最终胜利。

★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出现了三个政治派别:

①平原派(贵族后裔);②海岸派(商人和手工业者);③山地派(农民)。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内容:

(1)公民大会;

(2)议事会;(3)陪审法庭;(4)十将军委员会。

(1)公民大会:

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

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有权了解真实问题和情况,然后进行辩论和公议,决定城邦所有值得一论的事情和政策。

(2)议事会:

雅典最重要的统治机构。

议事会负责筹备公民大会的召开,准备和起草公民大会讨论的所有议案,执行公民大会的决定,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

500人议事会(常设机构):

处理日常事务的权力由来自10个部落50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轮流行使。

(3)陪审法庭:

是整个民主城邦制度的拱顶石,以全体公民的名义行使权力,不仅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审判机关,而且可以对各级官吏行使监察权。

控制方式有任前检查、任期结束检查、任期结束账目和公款检查。

(4)十将军委员会:

十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军事机构。

在古希腊的雅典,唯一需要依据当选者的才能进行选举的职位是十将军。

3、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特征:

(1)直接民主;

(2)抽签选官;(3)轮番为治

(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三、城邦民主制的意义与困境

1、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意义:

(1)主权在民原则:

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公民的主权,为后世民主政治理论提供了一个主权在民的原型。

(2)法治原则:

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和法治联系在一起的。

宪法是城邦的最高法律准则。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局限和困境

(1)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自由公民的民主制度,就其城邦人口总数而言,是少数人的民主。

(2)存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尖锐冲突。

(3)强调多数人裁定的时候没有相应的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这很容易导致多数暴政。

(4)频繁举行的大规模集会不可避免会导致民主质量的下降。

第二节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

一、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1、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

(1)王政时代,

(2)共和时代,(3)帝国时代。

从罗马建城到末代国王于公元前510年被驱逐,构成罗马国家形成的王政时代

(1)王政时代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的时期。

罗马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10个氏族组成一个库里亚,10个库里亚组成一个部落,称特里布。

(2)共和时代。

罗马共和国:

指古罗马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间的政体。

罗马共和国的发展的两条主线:

①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②罗马对意大利的征服和对外扩张。

罗马共和时代,平民在政治上的无权地位是由土地问题、债务问题造成的。

(3)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分为:

前期帝国(前27-192)和后期帝国(193-476)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被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

二、古罗马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

1、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2、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3、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

1、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

(1)库利亚大会,

(2)长老会议,(3)王(勒斯克)。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表现出军事民主制的色彩。

(1)库里亚大会:

即罗马的人民大会:

主要解决罗马公社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务。

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按库里亚分组议事。

(2)长老会议:

由300个氏族族长组成,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能操纵库里亚大会并对王施加决定性影响。

(3)王:

主要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

公元前326年通过的彼特留法,规定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成奴隶。

古罗马王政时代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

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贵族争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第六王塞维·图里乌进行了两项改革:

①按财产把罗马公民划分成6个等级。

②以财产和地域原则设立森杜里亚大会。

图里乌改革,标志着罗马氏族社会向罗马国家的转变。

2、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

(1)人民大会,

(2)元老院,(3)行政官员。

这时期的政治制度仍然以大地主占有为基础的新老贵族联袂执政,全体罗马公民有限参与的寡头民主制。

(1)人民大会:

是罗马共和国时代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存在两种形式,一是森杜里亚大会,即百人队大会,是公民参政性的最高类型的人民大会,其权力有立法权、决定战争与媾和问题的权力、选举权、司法权。

二是特里布大会,这是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又称平民大会。

(2)元老院:

是罗马共和国时代最为重要的机构,由王政时代的长老会议发展而成,控制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在共和国的政制中,元老院处于权力的中心地位。

元老院一般由300人组成。

(3)行政官员:

包括①执政官,②独裁官,③行政长官,④监察官,⑤保民官。

①执政官:

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两人组成。

②独裁官:

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下由元老院任命的特殊官职。

享有最高军事权和民政权。

③行政长官:

是负责诉讼方面的最高长官。

④监察官:

主要职权是审查元老院的名单、进行公民调查、管理公共财产和公共工程、监督公民道德等。

⑤保民官:

保民官对其他官员的命令、元老院的决定有否决权

共和时代的高级官吏的共同特点:

1)除独裁官等特殊职位,所有官吏是经人民选举出来的。

2)官吏没有报酬。

3)任职都有期限。

4)决定必须一致通过。

5)除独裁官、监察官和保民官外,对任职期间行为负责。

3、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

这时代的罗马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是一种君主专制体制。

(1)罗马帝国统治体制的三种类型:

①元首体制,②四帝共治体制,③君士坦丁体制。

元首体制:

又叫奥古斯都体制,由屋大维(被尊称为奥古斯都)创立的个人独裁体制。

特点是保留共和制的形式,实际上凌驾于元老院、一切官员和全体人民之上。

四帝共治体制:

由戴克里先创立。

把帝国划分为四部分,由四个统治者治理。

君士坦丁体制:

所有军政高级官员全由皇帝指派,皇帝的意志成为唯一的法律。

是彻底的君主专政。

★元首体制新机构的内容:

1)元首的专员督办,2)元首的御前会议,3)元首的内务府

罗马元首体制时,作为元首顾问团的是御前会议。

四帝共治体制由戴克里先创立。

(2)行省制度:

指意大利境外那些必须向罗马国家纳贡的地区。

古罗马帝国时设有行省制,元老院会向每个行省委派的官员包括总督、副总督、财务官。

三、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影响:

(罗马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在于其混合政体)

1、共和国的观念与制度形式为后世吸收,成为现代国家的一种重要形态;

2、古罗马的混合政体启迪了后世的政治制度设计;

3、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共和国:

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体。

混合政体:

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制度因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政体形式。

波里比阿(古希腊历史学家)认为混合政体把国家权力合理地分配于元老院、人民大会和执政官三个机构,使之造成既相互抵制又相互配合的分权制衡局面。

罗马法:

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

由“市民法”和“万民法”组成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提出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第三节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

一、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

1、封建采邑制:

就是土地分封制。

三个基本要素:

采邑、领主与封臣。

封分土地的是领主,受封者是封臣,封出的土地是采邑。

(领主与封臣之间是一种封建契约关系)

封臣(大封建主)包括公爵、伯爵、大主教、修道院院长。

领主权力有行政权、税收权、司法特权。

2、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政治经济特征:

1)经济:

封建土地占有制。

2)政治:

裂土而治。

二、中世纪封建时期的西欧政治制度:

1、封建君主制,2、中世纪自治城市的政治制度,3、基督教教会统治体系

1、封建君主制:

1)贵族君主制,2)等级君主制,3)专制君主制

贵族君主制:

又称封建割据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早期形态。

国王只是形式上的一国君主,诸侯贵族就是领地里的国王。

国王和大封建主之间存在强化王权与限制王权的斗争。

等级君主制:

又称等级代表君主制,国王为了加强王权,削弱大封建主势力,实行等级(议会)君主制,设立等级代表机关,由确定的等级选派代表组成。

等级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

专制君主制:

是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

专制君主制的特征:

是君主拥有绝对至上的权力,不受限制。

法国的等级代表机构称作三级会议,即贵族、僧侣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机构。

2、中世纪自治城市的政治制度(自治城市的典型形态是城市共和国)

自治城市:

享有行政、司法、财产和军事大权,制定自己特有的城市法律,并组建行会进行自治管理。

英国和法国:

自由市、自治市或公社城市;意大利:

城市共和国;德国:

直属皇帝的帝国城市。

(1)自治城市的政权组织形式:

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

(2)自治城市的自治权表现形式:

所谓自治有三方面内容:

①人身自由、②司法自治、③行政自治。

①人身自由:

城市市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②司法自治:

城市摆脱领主司法权和传统法律的束缚。

③行政自治:

城市通过自己的选举,产生议会和公职人员,组成行政自治机构。

城市的司法机关主要是:

法庭。

最高行政机关:

长老会议。

(3)中世纪自治城市的形成和特征:

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形成:

商业的复兴导致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特征:

最大特点是自治性,包括司法自治和行政自治两个方面内容;有一部保障城市和平和安全的城市法。

自治城市市民社会是中世纪通往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桥梁。

3、基督教教会统治体系

(1)教会填补权力真空,从事社会管理的世俗事务。

(2)宗教裁判所:

又称宗教法庭,旨在迫害和镇压一切反教会、反封建的异端,以及有异端思想或同情异端的人。

(3)王权与教权的联盟:

各国国王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需要教会支持,教会因为国王的支持建立了在整个西欧的统治地位。

王权与教权的冲突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权的来源;“教权至上”与“君权神授”。

三、中世纪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

1、孕育出现了现代宪政主义:

1)封建契约精神促进了现代西方契约政治的形成;2)封建制度的多元权力并存促进了现代有限政府的观念和制度;3)封建等级会议孕育了现代议会。

2、自治城市的政治实践对西方立宪制度的影响:

城市市民自主的政治活动创造了一整套新的政治、行政与司法制度体系,尤其是城市市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机构时常通过颁布法规这样重大的发明来进行管理,几乎称得上是最早的宪法试验。

第四节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

一、近代国家兴起的原因

(1)地方性和多元权力中心是封建社会两大景观,由此产生了普遍的战乱及对统一权威的社会需求。

(2)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人文主义者的主张包括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发扬人的个性、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

(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

是由马了·路德及其后的加尔文发动的一场反对罗马教廷、提倡个人直接与上帝交流、不需教会作为中介的改革运动。

实际上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宗教领域的继续。

启蒙运动:

通常是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西欧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和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著书立说,激励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民主。

▽在欧洲独立主权国家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格老秀斯、斯宾诺莎、密尔顿、霍布斯、洛克。

人权是所有启蒙思想家普遍重视的基本问题。

斯宾诺莎认为,人的自然权利中最首要的是生存权。

几乎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以社会契约作为国家和政治制度学说的核心。

二、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

包括英国议会君主制、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议会共和制。

西方政治制度:

是以宪法为基础,以人民主权为政治原则,以限制政府权力为内容的宪政制度。

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1)大宪章,

(2)英国革命与短暂的共和政体,(3)“光荣革命”与议会君主制的确立

(1)大宪章:

1215年《大宪章》,确立了贵族和教会的封建特权,限制了国王权力,其最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宪政原则。

(英国是近代史上第一个确立了宪政制度的国家)

1265年,西门国会,大议会由贵族会议发展成为等级代表会议。

(2)英国革命与短暂的共和政体:

内战,查理一世被废,建立共和政体——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查理二世复辟,共和制失败。

(3)光荣革命与议会君主制的确立

1688光荣革命:

荷兰执政的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废黜詹姆斯二世,提出权力宣言。

不流血的政变。

光荣革命的历史意义:

以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扭转了英国政治发展方向,奠定了英国立宪君主制的基础。

1689《权利法案》:

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地位;规定英国国会议员实行“自由选举”。

在议会与王权同兴共荣的时代,英国国王的最高统治权只有在议会中才能体现出来。

2、美国总统共和制度的形成:

(1)独立战争,

(2)联邦条例,(3)1787年美国宪法。

美国总统共和制度是继承母国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并根据北美的特殊情况运用近代西方宪政理论的结果。

(1)独立战争(1775):

《独立宣言》1776,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提出人人平等,具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力,以及政府必须经人民的同意而组成,为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人民有权革命以推翻不履行职责的政府的政治原则。

为美国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联邦条例:

1777年,大陆会议制定,1781年生效。

规定13个国家各自享有主权。

(3)1787年美国宪法: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确立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原则。

主要原则:

1)分权和平衡原则,2)联邦制原则,3)权力有限的政府原则。

美国的议会总统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结果,宪法使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制国家。

3、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

(1)法国大革命,

(2)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波旁王朝复辟,(3)议会共和制确立(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是通过暴烈革命的方式实现的)

(1)法国大革命:

1789.7.14,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1789,《人权宣言》:

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2)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波旁王朝复辟

拿破仑,1799,雾月政变结束督政府统治;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战败,波旁王朝复辟;1830,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1848年,欧洲革命,工人起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政变,法兰西第二帝国。

(3)议会共和制确立:

1870年普法战争,法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及《1875年宪法》标志着共和政体在法国的最终确立。

三、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

1、政治民主化,2、行政集权化,3、多元共治,4、地方自治

1、政治民主化:

主要表现为公民自治权利的扩大尤其是普选权的实现。

政治民主化表现为在一系列的运动作用下,资产阶级被迫接受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步扩大了民众参与政治的各项权利,实现了普选制,这些运动包括工人运动、女权运动、少数民族争取公民权利运动。

2、行政集权化:

议会民主开始走向衰弱,在主要西方国家,纷纷走向行政集权。

具体表现就是作为行政首脑的总统或总理(首相)的权力扩张上。

帝王般的总统:

总统对国会立法发挥领导和干预作用,甚至绕过国会的立法采取行动。

首相民主:

内阁首相控制着国家预算和国家重要政策的制定。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总统超越一切其他国家机关之上,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总统为权力中心的主要表现:

他享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公布法律、发布命令、赦免和外交等职权,还可以不通过总理而直接颁布紧急命令、发布总统咨文。

他有权要求议会就其通过的法案进行重新审议,有权绕过议会而将一切有关公共权力机构组织的法律草案提交公民投票通过生效,甚至还权解散议会。

◇试论西方国家行政集权化的表现:

(1)在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时期。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制和干预,因而大大扩大了行政权力,政府机构也随之迅速膨胀,总统也因为越来越多地对国会立法发挥领导和干预作用甚至绕过国会的立法采取行动而被视为“帝王般的总统”;

(2)在英国,政府权力的变化经历了由上院向下院再由下院向内阁转移的过程。

内阁首相不仅控制着对政府中上百名大臣的任命和解职,控制着内阁的议事日程,并且通过控制本党的议员控制和操纵国会的立法,实际上控制着国家预算和国家重要政策的制定,因而被人们称为“首相民主”;(3)在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对宪法的“监督”、“仲裁”和“保证”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及遵守共同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地位,使总统超越一切其他国家机关之上,成为整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威,以至于戴高乐把第五共和国比作是“选举的君主制”。

自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是行政集权,行政集权化使得议会的权力相对削弱。

3、多元共治:

也称治理,就是多元主体的协同公共管理过程。

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就是多元共治。

在多元共治中,并非只存在一个唯一的管理主体,而是存在着多个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公民团体、个人。

统治型政治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①国家是处理公共事务的唯一权力主体。

②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管理。

③意味着国家合法地垄断公共权力,并垄断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治理型政府的重要特征:

①治理是一个多主体间的管理活动。

②治理是一个互动过程。

③多元公治意味着社会自主管理。

权力依赖:

①致力集体行动的组织必须依靠其他组织。

②各个组织必须交换资源。

③交换结果不仅取决于资源,也取决于游戏规则及交换环境。

4、地方自治:

指国家在主权允许范围内,基于地区居民意愿,由作为法人而独立于国家的地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