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7357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doc

校正瞄准镜的几种方法

刘康

  瞄准镜配枪校正一直是中外射手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1992年12月,我军曾进行大型步枪瞄准镜试验,当时,每具瞄准镜配枪校正耗时均超过2小时。

1993年9月,美军曾进行下车步兵先进夜战演习,其任务之一,就是考察哪种瞄具在25m处更容易校正。

  瞄准镜配枪固定后,需要调整零位,消除枪镜联接时产生的不协调因素,使瞄准点与弹着点重合,达到瞄到哪里、打到哪里的目的。

这个过程,称为瞄准镜配枪校正。

  瞄准镜配枪校正可分为有仪器校正和无仪器校正两种方式。

有仪器校正

有仪器校正,即我们常说的冷校,通常使用一种专门校正仪器棗校正仪,来确定枪的方位或理想弹着点的位置,为枪镜校正提供一个参考点,进行校正。

相对于常规无仪器校正,这种方法可以缩短时间,节约子弹。

  最早的校正仪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沿用至今。

至1984年,我军使用的此类校正仪已有12种。

其光学系统为一个光轴折转90°的望远系统,分划板上刻有理想弹着点标记。

尾部带有一个与枪膛配合的直杆。

图1为其使用状态示意图。

1-校正仪直杆;2-瞄准镜眼点;3-校正仪眼点;

图1 早期校正仪使用状态示意图

  校正时,将直杆插入枪膛,通过校正仪观察靶子方向,同时移动校正仪并带动枪支改变位置,当理想弹着点对准靶心时,保持枪支方位。

然后通过瞄准镜观察并调整瞄准镜,使瞄准标志向靶心逼近直至对准,此时若理想弹着点仍对准靶心即完成校正。

由于校正的基准经过了几次传递,且每次传递都可能产生误差,因此,这种方法很难完成精确校正。

另外,由于校正仪观察点在枪口附近,瞄准镜观察点在枪托附近,单人操作比较困难。

但相对而言,这种办法还是能节省一定的时间和枪弹。

  后来,出现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校正仪,由一个平行光管和一根可与枪膛相配合的直杆构成,平行光管分划板上刻有理想弹着点的标志。

图2为该校正仪使用状态示意图。

1-平等光管;2-校正仪直杆;3-瞄准镜眼点

图2 经过改进的校正仪使用状态示意图

  操作时,将直杆插入枪膛并使平行光管正对瞄准镜。

以射击姿式操作,人眼通过瞄准镜可看到理想弹着点标志和瞄准点标志。

调整瞄准镜,使瞄准点标志向理想弹着点逼近,直至重合。

这种校正仪很快即可完成校正,操作非常简单。

基于和传统校正镜同样的原因,这也只能完成粗校。

  另有一种成本低廉的校正装置,也能使瞄准镜完成快速粗校。

它由一个标志板和一根与枪膛相配的直杆及一个中心带有小孔的物镜盖组成,标志板上刻有理想弹着点。

校正时,如图3所示,将标志板通过直杆插装在枪口并正对瞄准镜,将物镜盖套装在瞄准镜物镜管上,以便人眼通过瞄准镜看清近在咫尺的标志板,消除视差的影响。

然后,调整瞄准镜,使瞄准点标志与理想弹着点重合,能较快地完成粗校。

但由于使用时瞄准镜通光口径被限制得很小,观察十分费力。

1-标志板;2-直杆;3-带孔盖帽

图3 一种简易校正仪使用状态示意图

  最近我们研制了一种校正仪。

它把冷校和热校结合起来,使最古老的瞄准镜也有可能只射击一发枪弹,在几分钟内完成校准。

这种校正仪与前面提到的几种校正仪完全不同,它并不提供一个理想弹着点,而是提供了一个通过瞄准镜可见的、成像于目标处的校正标志。

而且,该标志与目标像的相对位置不因瞄准镜校正调整而改变。

  图4为该校正仪的一种光学系统。

1-分划板;2-镜头;3-析光镜;4-瞄准镜;5-目标光线;6-照明光线

图4 一种新型校正仪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这是一个光轴经析光镜折转90°的平行光管,其分划板上制有校正标志。

图5为该校正仪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校正仪;2-锁紧螺钉;3-瞄准镜眼点;4-自然光

图5 一种新型校正仪使用状态示意图

校正仪通过端部的夹紧装置锁紧在瞄准镜物镜管上,此时,通过瞄准镜可以看清靶子、校正标志、瞄准点标志。

用校正标志瞄准靶心并射击几发枪弹。

然后调整瞄准镜使瞄准点标志向弹着点中心逼近直至重合,此时校正标志仍对准靶心,即完成校正。

见图6。

1-分划板;2-校正标志;3-靶心;4-弹孔

图6 瞄准镜视场内变化过程

  当枪镜偏差大,弹着点位置无法确定时,可先用校正标志对准近处某目标试射一发枪弹,确定弹孔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后予以校正,再通过射击靶子,完成指定距离的精确校正。

通过瞄准镜不能看清弹着点时,将弹着点中心涂色放大。

校正完毕,取下校正仪后,枪支和瞄准镜可照常使用。

与其他校正仪相比,这种校正仪不磨擦枪膛口、操作简单、校正精确,有较大的优越性。

无仪器校正

  实际上并非每套枪镜都带有一个合适的校正仪,而且常规的校正仪也只能完成粗略校正,所以,瞄准镜诞生以来,几乎所有射手最终仍要进行无仪器配枪校正。

  最常用的无仪器校正的方法是保持瞄准点不变,改变弹着点位置,使弹着点向瞄准点逼近,直至重合来完成校正。

  实际操作时,先通过瞄准镜瞄准靶心射击,然后观察弹着点和靶心的相对位置,确定调整方向和调整量,并调整瞄准镜,改变枪支的射击方位,以修正弹着点位置。

再次瞄准靶心射击,验证是否击中靶心。

从理论上分析,经过一次试射、调整,即可完成校正,但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将上述过程重复多次才能完成校正,费工、费时、费弹,给射手带来诸多不变。

  其实,我们可以颠倒过来,保持弹着点位置不变,改变瞄准点位置,使瞄准点向弹着点逼近直至重合,完成瞄准镜配枪校正。

实践证明,这样能够减少校正花费的人工、时间和枪弹,甚至可能在几分钟内一枪校正。

  根据瞄准镜所配枪支的特点,这种方法的实际操作各不相同。

  枪镜结合后,若枪支的枪机仍可方便地拆下,人眼可通视枪膛(如JW-15步枪配民用枪瞄准镜),将枪膛正对目标下沿某点稍下处,视弹着点来完成粗校。

粗校后,再按常规传统方法校正也可节约一定的时间和枪弹。

  枪镜结合后,若枪支的机械瞄具可正常使用(如56式半自动步枪配BZM-1瞄准镜),可将机械瞄具瞄准点视作弹着点,完成较精确校正。

操作时,通过机械瞄具瞄准靶心后,尽量保持枪支静止。

然后,人眼通过瞄准镜观察并调整瞄准镜,使瞄准点标志向理想弹着点棗靶心接近,人眼在机械瞄具和瞄准镜两个观察点来回移动观察并重复调整瞄准镜,使瞄准点标志对准靶心,而机械瞄具仍瞄准靶心时,即完成较精确校正。

  带有固定脚架的枪支配瞄准镜后(如67-2重机枪配JM-3瞄准镜),可根据实际弹着点进行精确校正。

操作时,将枪支配装在脚架上,通过机械瞄具瞄准靶心射击几发枪弹之后,将枪支锁紧在脚架上,并保持机械瞄具仍对准靶心且枪架静止不动。

然后,将瞄准镜配枪、锁紧,人眼通过瞄准镜观察并调整瞄准镜,使瞄准点标志向弹着点散布中心逼近直至对准。

如图7所示。

1-弹孔;2-分划板

图7

  当距离较近,通过瞄准镜不能看清弹着点时,可将弹着点中心涂色加大直至可见。

有时,只射击一发枪弹,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校正。

  若有大量枪镜需要校正,可以制作一个专用夹台,将枪固紧,采用上述方法完成枪镜校正。

  另外,对于某些枪支,上述几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完成校正。

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机械瞄具的校正,也适用于部分火炮瞄具的校正。

  最近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瞄准镜,本身带有一套快速校准的基准指示机构,当枪支既不能卸下枪机,又不带脚架,也没有专用夹台,枪镜结合后,机械瞄具也不能正常使用时(如国产5.8mm步枪配瞄准镜后),也能够快速、精确地完成校正。

  校正时,用校正标志对准靶心试射几发枪弹,将弹着点中心涂色加大,直至在瞄准镜中可见。

然后调整瞄准镜,使瞄准点标志与弹着点中心重合,此时若校正标志仍对准靶心,即完成校正。

此后,可转动一个旋钮,使校正分划板从瞄准镜视场中消失。

该指示机构对瞄准镜观察瞄准无任何不良影响。

校正前后瞄准镜视场内变化情况与图6相同。

  当所有的瞄准镜中都设置了这种简单可靠的校正指示机构之后,各种校正仪和本文所述常规校正方法将逐渐失去意义,瞄准镜配枪校正将变得十分轻松,即便是很不熟练的射手,也有可能在几分钟内,只射击一发枪弹完成瞄准镜配枪校正。

从长看来

问:

MOA的换算,以及MOA常用场合

答:

MOA常用在内红点代表红点大小,或者代表瞄准镜远距离上的散步度。

在角度上,一度相当于60“分”。

以三角函数来看,一个固定的角度在距参考点不同距离的点上可以代表不同的高度。

例如,1MOA在100码距离时的高度是:

tan(1/60deg)*100*3*12=1.0471975807inch

简化后可推得1MOA在100码的距离时约有1英寸大小,在200码时则有2英寸,其余可类推。

如果内红点数据为2MOA就代表了100码外红点覆盖面积为大约2英寸大小。

瞄准镜抗冲击试验使用下如果标注1MOA,就代表100码外散步精度在大约1英寸范围

 

问:

手枪瞄和普通光学瞄的区别是什么?

答:

众所周知,手枪瞄一般为单手直臂射击状态或者两手弯曲持枪状态,出瞳距离要求长且不固定。

这样的话对光学瞄的要求就必须是最远为成年人直臂状态或者两手弯曲持枪状态均能随意满足出瞳距离要求。

而市场上一般光瞄均为步枪光瞄,出瞳距离最多为7,8cm而且固定不变,眼睛离开目镜稍远或者稍近就不能满足需要。

这样远远不能满足手枪使用需要,使用的话要缩手伸头十分别扭!

手枪瞄最特殊的就在于它的出瞳距离长而且有很大余量范围,一般最少为25cm--50cm范围,市面上可能也会有一些出瞳距离较长的短瞄,但因为出瞳距离没有适用余量固定不变(如固定20cm),这样的瞄也不能满足手枪用的特性!

并且因为手枪的散步精度不是很高,以及手枪本身是速射需要不能选择太高的倍率造成视场差,所以一般的手枪瞄除了必须满足大范围的出瞳距离还必须兼顾小倍率放大或者准直式(没有倍率)的要求!

 

问:

安装枪瞄以后3,4米距离弹着点总是偏下。

或者正常距离弹着点总是旁偏、校到头依然。

是枪瞄有问题吗?

答:

按照弹道原理,近距离任何瞄具,包括机械瞄具,光学瞄具,内红点瞄具,镭射器等等都是偏下,并且已经超出可调节范围。

通常情况下这点距离根本不在可调节范围内。

见下图

如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出现弹着点总是密集旁偏可以采用前后镜环垫金属片进行微调以修正枪瞄轴线和枪身轴线之间的夹角方法解决。

按照原理,只有当散步精度超范围才是枪瞄问题,在散步精度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属于没有校准或者超范围调节情况。

前者可以根据调校修改弹着点,后者如果是因为太近或者太远超出使用范围可以则改变目标瞄准距离,选择合适的瞄准距离。

而如果是枪瞄轴线和枪身轴线的不对称(出厂的时候每一把枪的轨槽轴线和枪身轴线之间的夹角都是不同的,所以不同个枪瞄安装都可能或者不可能出现这个问题)只要通过前后镜环垫金属片进行微调来解决就可以了

 

问:

镭射器一般使用在什么情况?

镭射器配合光学倍率枪瞄能不能做为较枪仪?

答:

镭射器一般作为室内cqb等近距离作战,而不使用在远距离的精度射击上。

故此镭射器一般在国外多数用于近战的手枪,冲锋枪,近战场合的自动步枪等。

而极少用于远距离精度射击的狙击类上。

镭射器之所以不能远距离精度射击有一个的特性决定:

镭射器存在一个锥形原理,即;持枪的同时肯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抖动,近距离镭射点抖动幅度小,距离越远镭射点在目标处抖动幅度成倍增加。

并且远距离的抖动不是依靠任何方式所能弥补的,包括有依托射击亦存在这个抖动值,当肉眼观察红点抖动却无法彻底消除的瞄准情况下反而给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在极大的心理压力情况下精度射击效果反而极差!

另外作为指示器来校准枪支有个多此一举的现象,枪支后座之后弹着点必要发生变化,若强制使用固定措施即使能做到完全避免后座带来的弹道的改变但没有实际意义:

第一发弹确认了弹着点,同时枪支固定保持不变,但是这个时候完全可以直接调校瞄准镜,使得瞄准点与第一发的弹着点重合即可。

而没有必要再通过假装镭射器先使镭射点和弹着点重合,在校准枪瞄再与镭射点重合。

有些多此一举。

我们来看看国外的镭射归零器是怎么样工作的,看下图

将镭射器装在一个精确加工过的弹壳型金属壳里,其尺寸正好塞入膛室。

使用时开启雷射,对准一定距离外目标,然后就可以来调校瞄准具。

他是直接校对枪管内部,而不是外界校准。

这一款产品完全不考虑风向偏等各种因素,所以实际使用时能大致校准一个范围,实际精度调校还需要实弹。

 

问:

镭射器是什么概念?

镭射器的光束形式有哪些?

答:

镭射器就是激光指示器,即一点光源照射在目标身上即为弹着点。

镭射器的光束大体上分为:

可见光和不可见光2种,不可见光是需要佩戴特殊眼镜或者器材才能看到光束投射在目标身上所产生的点。

不可见光价格昂贵。

从细则上又可分为红光镭射和绿光镭射2种,前者市面上很多款式,后者因为绿镭射管芯价格昂贵,故零售价格较高,绿镭射因为人眼对绿色镭射光点的敏感程度高于红色光点,故在白天室外绿色镭射仍然能轻易分辨出来。

而后者市场上较少,目前正在开发。

 

问:

什么是玻璃扳分化?

什么是金属丝分化?

它们和抗震性有关吗?

答:

金属丝分化就是十字线等分化板是金属丝拉伸固定在套筒内形成瞄准点。

而玻璃板分化则是瞄准线直接刻在中心镜片上(一般的工艺是银蚀刻)。

对于玻璃板分化可以做出金属丝无法做出的一些刻度标记。

比如数字刻度等式样的分化。

关于抗震性值得说明的是虽然玻璃板分化先天比金属丝分化有略好的抗震性,但是枪瞄的抗震性主要因素是内部结构以及装配方法造成的、其次因素是质检检验每一个产品的合格性。

金属丝分化按照军用要求设计结构、并且按照军用的装配方法装配金属丝分划枪瞄也是能做出高抗震性的。

关于2者抗震性的区别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

 

问:

什么是持续变倍?

现在的国内枪瞄持续变倍特性如何?

答:

持续变倍的含义是指在比如4倍情况下校准的话,如果要瞄准远距离的目标或者对目标重点观察的话那么就需要选择大倍率,由小倍率变化为大倍率或者大倍率变化为小倍率的变倍过程叫做变倍。

而持续变倍中最关键的就是变倍不变准确度。

这个过程才整体叫做持续变倍!

一般来说要满足持续变倍的枪瞄工艺要求更为复杂!

加工成本明显提升。

现在国内的OEM产品中很少能有满足持续变倍要求的!

一般只有高档枪瞄或者国内外军瞄做到了这一点,民用oem的因为出口价格受压制所以没有达到这方面的要求

 

问:

什么是枪瞄的充氮?

枪瞄的充氮有何作用?

如何从外观上判别是否充氮?

充氮是否有具体数

答:

枪瞄充氮这个工艺就是在枪瞄内部充上惰性气体氮气,充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防止内部镜头霉变,适应恶劣环境。

枪瞄的充氮一般从技术上有2种充氮技术

之一是:

事先在瞄准镜上开孔,然后在真空情况下充氮,最后用螺丝封死充氮口,最后密封。

采用这种方式充氮已经是一种落后的充氮方式,费时费力,破坏枪瞄外体结构,所以这样的充氮方式枪瞄往往在靠近目镜处会有1,2个充氮留下的孔,用螺丝配合密封材料堵住,能够明显看出。

这种手段充氮的枪瞄一般都为四川成都某军转民企业早些年的产品。

其二就是现在国际通用的手段,采用这种充氮方式不会在枪瞄本体上留下任何痕迹,现今所有原版军用北约标准枪瞄都是采用后者充氮。

其充氮工艺为:

装配目镜时先不要拧紧。

枪瞄充氮之前预先抽真空,抽到负6个大气压后关闭阀门,打开氮气进口,充到正常大气压,这是因为正常大气压情况下瞄准镜里面的氮气是不会出来的。

因为氮气是惰性气体,从负压仓一出来就可以直接充氮进去枪瞄。

然后锁紧目镜,最后再上密封脂,装配到位。

从以上工序可以得出:

枪瞄充氮工艺除了成都的早期产品是很难从外观上彻底判断,基本上可以从枪瞄的整体做工等细致问题着手判断,一般来说经过授权为国外或者港澳台销售的正品枪瞄一般都有充氮工艺,而私仿产品一般难以保证。

而充氮在技术上是不可能有具体的充氮数据,一切枪瞄在充氮过程中都少不了抽真空这个步骤,那么从工艺上就可得知充氮不可能会有充氮气百分比量的问题,更况且从理论上再次分析充氮本身就是为了防止内部镜头的霉变,如果充氮还能混入百分比甚高的空气的话那么充氮本身毫无疑义,只有是否充氮区别。

有这方面的疑问可以讯问本人辅导判断。

 

问:

红光照明枪瞄的红光有什么作用,什么是绿光照明功能?

答:

光学枪瞄往往在夜间或者光线昏暗的情况下不能对目标实行准确瞄准,暴露的问题是无法分辨瞄准线以及目标。

而微光瞄准镜等夜视器材价格不菲容易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战术上推出了一种红光照明枪瞄。

红光或者绿光照明是在镜内设置一个特殊的二极管红光或者绿光发光灯或者2者兼存,照亮内部的瞄准分划。

从而在光线昏暗或者夜间能方便的对可视物体(只要肉眼能分辨出来的物体)或者发光物体(如战场上的枪口火光)施行瞄准。

红光,绿光照明的挡位视环境光线选择强弱档。

光线越是暗选择的档位越是弱,如果选择的挡位和环境光线不配合的话会造成红光照明过强刺眼影响肉眼分辨被瞄准目标,降低瞄准精度。

或者太弱起不到实际效果,但一般而言在需要红光照明的情况下选择1--4挡已足够。

剩下的高档位完全适用于特殊场合。

 

问:

反射式红点瞄准镜原理是什么?

他和光学瞄准镜比起来有什么优缺点?

答:

反射式红点瞄准镜也称光电瞄准具。

它的物镜其实为一个同心球面,它的内表面镀上了一层半透明半反射膜。

在物镜同心球面内侧放置一光源,光源发出一点红光经过半透明半反射膜之后一部分光反射入眼。

当这一光源于目标光源成一直线如人眼后即构成瞄准。

一般来说对于反射式内要求红点光源离开反射镜片的最小距离不能短于4.8cm,不然技术难点大幅上升,如OP内红点以及EO-TECH就是这样。

通常的反射式瞄准镜多数没有放大倍率,也有少数国外品种带有放大倍率(由于少数就不展开说了)。

反射式瞄准镜由于没有放大倍率所在瞄准时双眼可以同时观察,不影响瞄准时对外界情况的观察。

并且反射式红点瞄准镜只要看到红点就可以瞄准,而与红点在镜内的位置无关,可以做到快速瞄准的效果。

但他的缺点是对中远距离目标或者细小目标的精度不高。

 

问:

什么是瞄准镜的归零?

在使用中有什么最直接的效果?

答:

军用上往往事先设定一个固定距离对枪瞄准确度校正设定,在军用上归零的现实意义是:

比如设定为100米归零(那他的归零距离就是100米),校准以后此时瞄具的状态可以理解为零值,当瞄准200米的目标时还需要根据相差的距离以及风向风力测算出抬高偏离的距离,然后重新调节(调节完毕以后可以认为此时的状态是+1.8或者-1.4状态,本人这里简单陈述一下,数据可能只是打个比方不准确。

只是提出一个主题精神而已)或者估算偏差度进行瞄准。

设置归零初始值的做法可以作为参考值方便因为目标远近和风向大小重新修改调节量或者估算偏移量。

设定100米为校准标准就是设定瞄具归零值,调节设定的100米距离弹着点误差的整个校准过程叫做归零。

由于每个人、每支枪间都有差异,归零必须由射手个人来进行才会正确。

严格说来,甚至每一批弹药间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狙击手拿到一个新的批号的弹药时,通常会针对该批号的弹药归零,然后一直使用该批号弹药,直到用完为止。

归零不是理解为调节过程就是归零!

不同距离的调节精度和归零含义风马牛不相及的。

对于国内目前的诸多现状归零的现实意义并不大,因为国内大部分器材射程相当有限,根本没有固定可估算的弹道特性,所以设置初始值的归零做法对国内无太大实际意义。

 

问:

瞄准镜如何调校?

如何根据调节旋钮上的文字实现调节?

答:

如果想要让弹着点左移,则向左调整照门,如果想要下移,则向下调整照门。

这似乎听来有点匪夷所思,和一般直觉不合,但这是因为参考点是准星的缘故,下面的关系示意图解释得很清楚。

弹着偏右上,要向下、向左才能命中靶心,所以向下,向左调整照门

光学瞄准镜上调整高低左右归零的旋钮。

通常外有塑胶盖保护,调整前需取下,调整后旋上塑胶盖以免误动刻度。

旋钮的刻度一般以1/4MOA来表示,更精密的瞄准镜有细到1/8MOA的。

每转一个刻度,会感到或听到“喀”的声响,所以也有人称一个刻度为一响或者一咔哒。

标注为1CLICK O 1/4"YD  他的意思即为每调节一格(即一咔哒个声音量)100码外移动量为1/4英寸。

英寸,码与cm,m之间的转化详细资料清自己翻阅。

当然还有不少枪瞄标注为1CLICK O 1/2"YD 或者1CLICK O 1/8"YD,他们的含义就是每调节一格(即一咔哒个声音量)100码外移动量为1/2英寸或者1/8英寸,英寸数越小瞄准镜远距离精度越高,但通常近距离区别不大

 

问:

光学瞄准镜在使用者头部上下,左右略微晃动的时候会发现分化和目标之间有一定的

答:

在实际生产中分化板与成像面不可能完全重合,从而产生视察,这个视察时允许存在的。

一般规定这个视察存在1--2分角度之内。

克服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正确使用枪瞄;当从出瞳距离中最佳的角度观察到最清晰的成像时实行瞄准。

 

问:

什么是视差?

什么是零视差?

什么是焦距可调?

答:

关于视差:

当使用光学瞄准镜时,移动眼睛位置会造成瞄准线和目标相对位置移动的现象。

光学瞄准镜有两个可以安装瞄准线的位置,分别是位于校正镜筒组前后的两个聚焦平面。

如果物镜和校正镜筒组的目标成像不能准确地落在这两个平面上,或是稍前、或是稍后,则当眼睛从目镜看来的角度/位置稍有不同时,瞄准线落在目标上的位置也会不同。

这就是视差。

由于物镜对不同距离的目标的成像距离不同,所以任何光学瞄准镜都会碰到这个问题,只不过大部分的瞄准镜把这个光学平面的相对应距离订在一般使用者最常用的距离,然后透过透镜设计,允许某个程度的误差。

如何观察视差的现象呢?

先把枪枝(或瞄准镜)固定好,如:

放在沙袋上瞄准目标;然后,不触及枪身,把眼睛左右稍稍移位一下,再观察瞄准线和目标之间的相对位置,就可知晓有没有视差。

如果瞄准线和目标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那么就知道这个瞄准具目前属于无视差的状况,即使眼睛稍稍偏离镜片中心,瞄准点还是没变。

如果瞄准线和目标相对位置有所改变,那就是说有视差现象。

有视差时,如果眼睛没有保持在中心位置的话,瞄准点可能会有偏差。

一般市售瞄准镜都调成在100码至150码处无视差,其他距离下虽然有视差,但是在倍率不高而且距离不太远的应用状况下(如狩猎),少许的视差造成的瞄准点与弹着点的误差可以不用考虑。

但是在8倍以上高倍率的瞄准镜上,影响就很大。

所以在高倍率的瞄准镜上,通常可以调整物镜的焦距,俾能把聚焦平面准确地调整到瞄准线的平面上。

要注意的一点是:

视差和良视距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实际上,即使将眼睛置于良视距内,仍然可能有视差的现象,因为视差的成因是物镜和瞄准线之间的关系,而良视距是眼睛跟目镜之间的关系。

一个正确地调到无视差的瞄准镜,不论射手眼睛位置是不是在良视距内,或者是不是有左右偏差,都不会有视差的现象。

关于零视差:

一般的光学瞄准镜不会没有视差,只不过影响不大,而高倍率的光学瞄准镜会用可调焦距的物镜来修正。

真正能做到无视差的是光电瞄准具。

它们利用折射原理,将瞄准线的图像投射在物镜或目镜上,其反射或折射到眼睛中的光线由于是和目标的影像同时从同一透镜到达眼睛,就成为一个看来和目标在同一距离的虚像,因此没有视差,不管眼睛离瞄准具的远近、左右、上下,瞄准线看来一直会是固定在目标上的同一点。

关于焦距可调:

焦距可调往往通过物镜可调或者侧调焦实现。

这种措施往往使用在远距离高倍瞄准镜上,因为枪瞄物镜与中心镜片固定死的情况下所呈现的清晰度只能是一个特定距离范围之内,离开这个特定距离范围,清晰度就明显受到影响并且容易产生视差。

为了远距离尽可能减少视差而采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问:

什么是目镜视度(屈光度)调节?

答:

目镜视度(屈光度)调节就是为了弥补一些带近视等眼疾的使用者使用而采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从而使得不同视力的人员得到自己需要的最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