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背景.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7476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社区建设背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智慧社区建设背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智慧社区建设背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智慧社区建设背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社区建设背景.docx

《智慧社区建设背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社区建设背景.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慧社区建设背景.docx

项目建设背景

目前,我国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深入、更加扎实的新的阶段。

社会信息化服务需求旺盛,“信息化惠及全民”成为努力方向。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研讨班中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工作意见中强调:

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北京市委提出“智慧北京”发展战略,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市政府正在积极研究“智慧北京”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城区”、“智慧社区”以及“智慧农村”的新模式。

 

2010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出席“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时指出,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

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服务管理,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优越性,推进社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构建覆盖北京市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整体效能。

  

“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发展战略,通过整合街道管理和服务运行的关键信息,探索社会管理、社区服务、惠民兴业的发展新途径,打造管理精确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技术现代化的现代街道工作运行新模式。

目前面临问题  “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在便民服务中确实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智慧社区”缺乏智慧化,只是空泛的管理模式,没有做到智慧化的精细管理; 2、“智慧社区”缺乏对服务人员的管理,没有将具体责任分配到人,缺乏对服务的评价体系; 3、“智慧社区”项目开发量较大,缺少集成化管理,缺少统一配置、变更、问题管理,项目实现进程缓慢,实施周期长; 4、“智慧社区”项目缺乏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人工录入数据采集量大,不宜推广应用。

 

三、 问题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建议采用“网元化管理服务模型”,构建精细化“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更好的为社区居民做好服务。

 “网元化管理服务模型”是以“元智能计算”为核心,“GBCP电子公务模型”为基础,引用先进信息化手段,将公务管理中对象的管理精确化、事件的处理信息化、人员的责任明确化的新型公务管理服务模型。

  

“网元化管理服务模型”有如下特点:

 

n 智慧化:

以“元智能计算”为核心的智慧化社区管理服务; “网元化管理服务模型”有如下特点:

 

n 智慧化:

以“元智能计算”为核心的智慧化社区管理服务;   2 /9  n 责任化:

智慧社区管理服务以人员责任为基础,结合“GBCPI理论模型”,提供智慧化的“责任服务”; n 精确化:

将社区管理对象划分为 “点、线、面、体”,使“智慧社区”的对象管理更加精确; n 注册化:

系统包括责任、人员、流程、解决方案、表单等元素均可由注册的方式增加后被系统调用; n 配置化:

根据“网元化管理服务模型”,系统内各注册元素可自主进行配置,根据需求自行形成新的应用, 不需再次投入成本进行二次开发; n 集成化:

“网元化社区智慧服务系统”可集成广内街道目前已有的其他系统和未来新添加的系统。

 

四、 项目建设方案 

1. 建设目标 

以“网元化管理服务模型”理论为依据,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广内街道建设“网元化智慧社区服务系统”,进一步提高广内街道“智慧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以“网元化管理服务模型”为基础,结合广内街道现有基础建设,打造适用于广内街道的“网元化化智慧社区服务系统”,该系统的实施可实现社区管理精确化、信息化,在智慧社区的建设上,大幅提升目前的水平。

 网元化智慧社区服务系统建设有如下内容:

 在线服务系统:

集成现有社区管理系统、在线服务系统及其他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在线管理和服务。

连接广内街道原有的基础数据中心、智慧商务系统和智慧民生系统。

 呼叫中心系统:

用于接听居民请求服务电话。

可接入社区周边医疗、安全等相关部门,为居民足不出户得到帮助服务。

 数字健康系统:

提供简单的身体健康自检功能,居民可足不出户,按照该功能的帮助,进行自我健康检查,同时连接平台的专家知识库、解决方案库和社区周边医疗系统,居民可查看与自身健康有关的医疗知识,并且可远程接受医疗系统在线人员的咨询帮助服务。

 心理服务系统:

提供在线心理服务,包括远程心理咨询、远程心理医疗、远程心理测量和评估。

 社区信用系统:

提供社区居民信用功能,例如,外来人员及陌生日拜访,通过该系统的查询,可知道该外来人员或陌生人在此社区的信用级别、社会信息等,从而提醒市居注意。

此功能增加社区安全保障体系。

 村社通:

提供农村至社区的信息交换功能,例如,农村蔬菜产地、价格、产品等信息通过该功能实时直接进入到社区,社区居民通过该信息,直接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提高了饮食、健康、消费的基本保障平台;同时,社区居民的农产品采购意向信息,也会通过该系统实时传递至农村,大大增加农业商机,共促城乡经济发展建设。

 社管通:

社区管理人员的手持执行工具。

社区管理人员可将社区出现的所有问题(例如:

垃圾堆放、乱停车、物件损坏、物件存档等)的信息通过社管通的功能照相、语音、电话等方式记录下来,并上传至网元化智慧社区服务系统,由指挥人员下达处理指令,大大减少社区管理的时间滞后、信息滞后等情况,增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

 居民沟通系统:

提供BBS功能,提供用户交流平台。

用户可通过虚拟身份进入,与社区内邻居互相交流沟通。

 信息发布系统:

具有社区信息发布功能,发布政府、社区对居民发布的政策及社区信息。

智能停车引导的信息,也可显示在该系统中。

 数据库访问系统:

提供访问平台数据库功能并可集成其他数据库。

 3. 集成应用 建设系统集成功能,将广内智慧社区目前现有的4个部分14个子系统全部集成在网元化智慧社区服务系统内的同时,也可将未来增加的社区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实行统一管理,并且发挥网元化智慧服务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先进技术等优势,将广内街道的智慧社区提升到新的管理服务高度,全方位支撑广内街道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五、 项目创新点 

1、 整合社区现有信息化资源。

 在“网元化智慧服务系统”的建设中,最大限度的利用社区原有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的设备,节省建设资金,保证设备使用率。

 

2、 管理服务的创新。

 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与网元化智慧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的结合,形成新的、统一的智慧化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3、 提高信息化知识的普及。

 “面向居民远程在线帮助服务平台”服务全程可视,接受服务同时如同服务员在身边操作一样。

由此社区居民在接受信息化服务同时可学习信息化知识,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

 

4、 提供全区信息化交流平台,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依托平台BBS等功能,社区居民用户之间可进行互动交流,促进社区居民间和谐气氛。

政府部门也可通过交流平台收集用户信息化方面的数据、需求、建议、意见,以便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同时,可开辟专栏为公布相关国策、公告、新闻等信息,方便社区居民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5、 居民可享受便捷的远程教学。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系统提供的远程教学功能可为提供家教服务者和社区居民之间提供一个畅通的桥梁。

 

6、   建立网元化管理体制 网元化管理体制,就是通过整合社区管理职能,建立了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所谓监督轴,指的是社区管理中心,负责社区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所谓执行轴,指的是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协调、管理社区工作并将工作内容上报至社区管理中心。

 

网元化管理体制具有如下作用:

  

1. 监督与执行责任的落实,使社区管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2. 整合管理资源,实现统一调度协调。

 

3. 对社区管理信息的获取从被动听取转变为主动搜集。

 

作用:

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能促进小区公共服务管理、街道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了对于社区中的基础设施、环境、居民、生活的多种元素进行综合的智能化管理;通过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公共信息发布,足不出户交纳“三费”(水费、电费、煤气费)、查询社保,购买商品等等,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公众服务水平;通过智慧社区建设,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社区管理方式,简化流程,优化资源,提高社区管理的效能,方便社区居民贯彻“以民为本,服务社群”的宗旨;通过智慧社区建设,能够打破信息“孤岛”,推倒信息“烟囱”,构建信息共享库,达到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智慧社区建成后,将改变社区工作模式,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提高便民惠民服务水平和社区的安全水平,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