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7521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战略管理与伦理《考点》.doc

第一章战略管理与伦理概述

1.【选择】企业战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以及企业远景和使命而采取的竞争行动和管理业务的方法。

2.【选择/简答】企业战略的主要特征:

①总体性、②长远性、③指导性、④现实性、⑤风险性、⑥竞争性、⑦创新性、⑧稳定性。

3.【选择/简答】企业战略的要素:

①产品与市场范围。

这一要素阐明了企业首先要确定提供的产品和进入的市场领域。

②增长向量。

这一要素强调的是企业要明确市场的发展方向。

企业通过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多元化来实现业务的增长。

③竞争优势。

这一要素指在特定的产品与市场领域中,企业与竞争对手比所具有的优势特征和条件。

④协同效应。

这一要素是指若干有效组合可以比单个因素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协同效应表现在三个方向:

销售协同效应;运行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

以上四个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企业战略的内核。

其中,产品与市场领域可以明确寻求获利能力的范围;增长向量可以明确这种范围扩展的方向;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利能力的保证;协同效应是企业获利能力实现的“加速器”。

4.【选择/简答】企业战略层次:

一般来说,企业战略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层次的。

企业根据规模大小不同,选择企业战略的层次也不一样。

例如,从事单一业务经营的中小企业,其战略一般应分为两个层次,即公司战略和职能战略。

而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其战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

(1)公司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总体战略的总纲,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管理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2)业务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各个业务战略单位,为取得某一特定领域经营成功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经营策略。

(3)职能战略是公司的职能部门,为了贯彻、实施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而制定的战略:

①公司战略、②业务战略、③职能战略。

5.【选择】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6.【简答】企业战略管理的任务:

①提出企业的战略展望,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愿景,使所有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一切行动有一种目标感;②确立企业的使命,明确企业当前的业务范围;③建立目标体系,将企业的未来发展蓝图从战略愿景转换成企业目前达到的特定业绩标准;④制定为完成和执行所采取的战略;⑤有效地实施和执行所选择的战略;⑥对战略实施和执行的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7.【简答】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

①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②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整体性的管理;③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性的管理;④企业战略管理重在改进效能,而企业职能重在改进效率。

8.【案例】战略管理的过程:

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三个环节。

(1)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

(2)战略制定和选择主要包括公司战略制定的选择、竞争战略的选择、职能战略的制定与战略方案的选择。

(3)战略实施与控制包括战略实施和战略制定两个方面,其中战略实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战略管理过程的这三个环节不是一定要依次进行,而是相互联系、循环往复,互有交叉,不断完善的过程。

9.【简答】战略实施包括内容:

①组织结构的建立与调整;②资源的规划与配置;③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家的角色定位与培养;④如何形成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⑤如何创建和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将企业战略落实为行动。

10.【案例】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阶段;

(2)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管理阶段;(3)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战略管理阶段。

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异质、不可模仿、难以替代、可扩展的标准时,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

其中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有:

①企业战略的基点是适应环境;②企业战略的目标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③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的变化与之相适应。

11.【选择】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守的最本质的、最深刻的客观规律和准则。

12.【选择】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13.【选择】伦理关系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历史中自发形成并被人们自觉意识到的体现了好坏、善恶、正邪价值取向的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客观必然性关系,是人们不能任意设计、不能凭空发明制造的一种关系,它覆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全部过程。

14.【选择】企业伦理是规定企业行为的公认的是非、善恶、好坏、正邪的准则。

15.【选择/简答】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规范。

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②法是由国家规定和认可的;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16.【选择/简答】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伦理是整体,道德是部分,道德是伦理发展中的一个环节。

道德的根源深植于客观的伦理关系之中,道德是调节伦理关系的方式和手段。

17.【选择/简答】伦理与法律的关系:

①伦理关系先于法律关系而存在,而法律又认可了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伦理;②由于法律与伦理的天然关系,我们在强调法律意识的同时就是在强调伦理的一部分。

18.【选择/简答】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又相互区别。

两者的区别:

道德是一种非强制的手段,它主要靠着规劝、评价、示范、激励等温和的方式,道德的标准有多层次,弹性大的特点;法律则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它有明确、严格、统一、不容争辩的标准。

19.【案例】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基本伦理矛盾:

(1)自利与他利的矛盾:

“自利”是每一个企业的基本属性。

目的:

实现自我利润最大化。

“利他”是企业的非理性选择。

解决“自利”与“利他”矛盾的途径如:

等价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督等。

(2)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矛盾:

是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活动的两对基本伦理矛盾。

可持续发展理论一方面要保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恢复人的主体性地位及人的价值和尊严。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基本伦理矛盾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矛盾,是对企业战略管理伦理本质和伦理规律的揭示。

20.【选择/简答】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相统一的物质过程,是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

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①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②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建立生态文明;③经济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21.【选择/简答】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伦理关系: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伦理关系主要包括企业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企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表面上企业战略管理制定与实施中需要处理的是业务关系,深层次蕴含的是企业发展中必然要处理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客观伦理关系。

22.【选择】利益相关者: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论者认为,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是一些个人或群体,他们与企业以及企业的业务、绩效都存在着利益关系、权益主张关系或者股份关系。

广义论者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

23.【选择】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4.【案例】“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伦理道德原则主要包括:

(1)可持续发展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确保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产和消费适度增长。

(2)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解。

(3)人作为最高等的生命物质,有义务、有责任尊重自然界其他物种的存在权利。

25.【选择】生态文明:

人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协调相处的一种社会形态,是文明的一种更高级的形式。

第二章企业愿景、使命与伦理追求

1.【选择】企业愿景是一副关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蓝图,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

2.【选择/简答】企业愿景的构成要素:

①界定企业的当前业务,即回答我们是谁的问题。

②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即要回答我们向何处去的问题。

③界定实现发展规划的具体步骤,即要考虑我们如何达到那里的问题。

④确定衡量效益的标准,即回答我们如何衡量效益的问题。

⑤界定企业愿景的特殊性,即不同的公司对愿景有不同的表述,不具有普遍性。

3.【简答】企业愿景的作用:

①高层管理者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和未来业务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②降低由缺少企业愿景规划而给公司管理决策上所带来的风险;③底层管理部门依据它制定部门使命,设置目标体系,制定部门和职能战略;④激励公司员工竭尽全力为实现公司的愿景作出自己的贡献。

4.【选择】企业使命是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为长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标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5.【案例】企业使命的界定:

①顾客的需求,即企业需要满足顾客的什么需求;②顾客群,即企业的对象是谁;③满足顾客的需求的方式,即企业采用的方法。

6.【案例】在具体阐述企业使命时,企业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①企业定位;②企业理念;③公众形象;④利益群体。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判断要求者;②理解要求的作用;③协调各种要求;④协调企业使命形态要素之间的关系。

7.【案例】愿景与使命的本质区别:

企业愿景考虑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企业使命考虑的是企业目前如何把经营重点放在企业已有业务与活动上,满足所服务的客户需求;企业使命反映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和企业发展力图为自己塑造的形象,揭示本企业与同行其他企业在经营目标上的差异,界定主要产品和服务范围,以及企业试图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并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8.【选择】企业战略目标:

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

企业战略目标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

①预期实现的战略目标;②实现目标的时间表;③实现目标程度的指标。

9.【简答】好的战略目标应具备的特点:

①简明和定量:

必须至少有一个指标可以衡量目标的进展情况;②具体:

要提供明确的关于需要完成目标的内容信息;③适当:

必须与组织的愿景和使命一致;④可实现:

必须具备挑战性但确实可以实现;⑤有时限的要求:

需要完成目标的时间安排。

10.【简答】战略目标制定的重要作用:

①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②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实施的指导方针;③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控制与评价的标准;④战略目标能够使企业使命具体化和数量化;⑤战略目标描绘了企业发展的前景、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1.【选择/简答】战略目标包含的主要内容:

①市场目标;②技术改进和发展方向的目标;③提高生产力方面的目标;④财务与实物资源取得和占用方面的目标;⑤利润方面的目标;⑥人力资源方面的目标;⑦员工积极性方面的目标;⑧企业社会责任目标。

12.【简答】伦理导向下企业战略目标的特征:

①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②超越法律;③强调自律;④履行社会责任;⑤追求卓越。

第三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1.【选择】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那些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经济力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

一般来说,包括两个层面:

①宏观环境分析;②行业环境分析。

2.【选择/案例】宏观环境指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其他一切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因素:

①政治和法律环境是指那些制约和影响企业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及其运行状态。

主要影响特点是:

直接影响企业活动、企业难以预测、不可逆转性。

②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

分析企业所处经济环境,主要分析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这四个方面。

③科技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

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社会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力量、国

家科技体制、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立法。

④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

3.【选择】行业是由一些公司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有着众多的相同属性,以至他们为了争取同样的买方群体而展开激烈的竞争。

4.【选择】一般进行行业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

行业的经济特性分析、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分析和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5.【案例】行业经济特性分析:

①市场规模;②竞争地域范围;③市场增长率及行业目前寿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④行业内企业的数量级相对规模;⑤购买者的数量与相对规模;⑥纵向整合的程度;⑦分销渠道的种类;⑧产品特色及技术和革新的发展趋势;⑨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是否具有差异化;⑩行业中的企业是否形成规模经济;⑾行业中的企业是否具有学习和经验曲线效应;⑿行业的获利能力;⒀行业进入和退出的难度及必要的资源;⒁行业的演变等。

6.【案例】行业成功关键因素是指那些最能影响行业成员在市场中占优势地位的因素,如特定的战略、产品属性、资源、核心能力以及影响公司盈亏的业务成果。

常见的几种关键成功因素:

①与技术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

②与制造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

③与分销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

④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

⑤与技能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

⑥其他类型的关键成功因素。

7.【案例】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认为,行业中的竞争力量一般是由五种因素形成,他们是潜在竞争者、供应者、购买者、替代品、行业内竞争者。

五种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引起行业内竞争结构的变化,共同决定行业竞争的强度和获利能力。

8.【案例】常见的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资金需求、转换成本、获得分销渠道、原材料与技术优势、政府政策。

9.【案例】预期的报复:

①一种对进入者勇于报复的历史;②已立足企业具有相当充实的资源条件进行反击;③已立足企业深陷该行业;④行业发展缓慢。

10.【案例】退出堡垒:

退出障碍是指那些迫使投资效益低,甚至是亏损的企业仍然留在行业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主要有①固有资产高度专业化;②退出成本过高;③协同关系密切程度;④感情障碍;⑤政府和社会的限制等。

11.【选择】行业内竞争对手争夺地位的方式:

价格竞争、广告战、产品引进、增加顾客服务、保修业务等。

12.【案例】产业内企业的竞争程度与下面因素有关:

①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②行业增长缓慢;③高固定成本或高库存成本;④缺少产品差异化或转化成本;⑤大幅度增容;⑥退出壁垒大。

13.【案例】针对替代威胁,行业内企业往往采用的措施:

①行业内企业采用集体联合方式进行反击;②通过降低成本或改进产品,降低性价比;③提高顾客转换成本;④寻找不受替代品影响的新用途;⑤转向最少受替代威胁的细分市场;⑥当替代品与企业产品之间关联性较强时,不妨进入替代产业;⑦因技术进步等环境变化带来替代时,寻求联合等。

14.【选择】买方行业的竞争手段是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并从竞争者彼此对立的状态中获利,所有这些都是以以行业利润作为代价的。

15.【案例】买方的侃价实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购买数量;②购买产品占全部费用或购买量的比例;③购买产品的标准化程度;④购买者转换成本不高;⑤购买者盈利低;⑥购买者采用后向一体化;⑦供应者的产品对购买者的产品或劳务质量无重大影响;⑧购买者掌握了充分的信息。

16.【案例】供应商变得有讨价还价能力的条件:

①少数几家公司控制供应者集团;②替代品不能与供应者所销售的产品相竞争;③作为购买者的企业不是供应者的重要客户;④供应者的产品是购买者从事生产经营的一项重要投入;⑤供应者集团的产品存在着差别化。

17.【选择】前向一体化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可能的系体,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战略。

18.【选择】后向一体化企业利用自己在产品上的优势,把原来属于外购的原材料,设为自己生产的战略。

19.【选择/案例】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0.【简答】低碳经济的两个基本点:

①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的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②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21.【案例】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对企业来说,秉承“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新实践,就是积极参与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中,一方面要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产业,建设生态文明。

22.【案例】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企业带来的挑战:

①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②“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③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

④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23.【案例】面对气候变化,中国将继续采取的措施:

①加强节能、提高效能工作。

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③大力增加森林面积。

④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第四章企业资源能力及商业模式分析

1.【选择】企业资源是企业排他性拥有的,并可以给企业带来增值的所有要素。

企业资源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2.【选择/案例】有形资源是指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能被人们利用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如土地、河流、矿山、森林、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

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企业用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实物资源、财务资源和组织资源。

①金融资源:

主要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公司的信用等级、公司与资本市场良好的关系。

②实物资源:

主要包括工厂和设施、生产地点、机器设备。

③组织资源:

主要包括企业的战略规划、员工开发、评价和报酬系统。

3.【选择/案例】无形资源是指深埋在企业历史中,随时间演变累积形成并与企业融为一体的,具有独特的惯例和实践成果。

无形资源主要包括:

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品牌资源、企业文化资源。

①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企业组织系统内部的有经验的、掌握特殊技能的、被鼓励起来的员工等和可供企业利用的外部人员的总和。

②技术资源:

解决实际问题有关的软件方面的知识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而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软件方面的知识。

③品牌资源:

包括品牌名称、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品牌、客户忠诚度。

④其他:

包括创新的企业文化。

4.【选择】超级竞争的本质是使竞争循环的周期大大缩短。

5.【案例】在超竞争条件下,产生新的资源:

(1)信息资源:

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标和数据等信息的总和。

(2)管理资源:

企业资源在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企业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3)市场资源:

那些在市场中存在的,虽不受企业控制,但却基于企业所拥有的强大的竞争和独特的经营策略技巧以及广泛的关系网络而可以为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4)时空资源:

企业在市场上可以利用的,作为公共资源的经济时间和经济时空。

时间资源是指人类劳动直接或间接开发和利用的自然时间或日历时间。

空间资源是指人类劳动直接改造和利用的、承接现实经济要素运行的自然空间。

(5)企业文化:

在企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6)企业的伦理资源:

企业道德和企业声誉是企业的伦理资源。

6.【选择/简答】市场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关系资源;②杠杆资源;③社会资源;④历史文化资源;⑤其他市场资源。

7.【选择】企业道德是企业对各种客观存在的伦理关系与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的领悟,是将客观伦理关系的规律转化为企业主体意志的自律的道德要求与行为规范。

8.【选择】企业声誉是一个企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以及企业在社会公众中影响效果好坏、大小的程度。

9.【选择】企业主体的道德是企业伦理的一种反映,是企业伦理的外在表现。

企业道德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企业成员(包括领导与员工)对于企业与社会的道德,称之为企业的“私德”,是通过企业中个人的品德体现的,俗称“职业道德”;另一部分是企业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称之为企业的“公德”。

10.【选择/简答】企业主体品德的内容:

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是企业主体品德(私德)的核心内容。

爱岗敬业是企业主体道德的核心和基础。

敬业由乐业、勤业和精业构成。

11.【选择】道德认识是个人对于伦理关系事实及其伦理必然性规律的要求的认知,是个人对于道德概念、道德价值、道德标准、道德规范的知识的了解和把握。

12.【案例】社会责任大体分为四个层面:

①最基础的层面是企业的经济责任,即营利为社会创造财富。

②企业的法律责任,守法经营、依法纳税。

③企业的伦理责任,维护社会进步、促进人类发展。

④企业最高的社会责任是用它从社会获得的利益,通过慈善的手段回报社会、投资环保,保护地球,扶助弱小、支援受灾的国家和地区。

13.企业声誉是企业道德的社会形象,通常由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构成。

14.【选择/简答】企业声誉的特征:

①形成因素的多样性;②形成时间的长期性;③存续期间的脆弱性;④产权的专有性。

15.【简答】常见的企业能力有:

①筹资能力;②财务控制能力;③战略决策能力;④品牌推广能力;⑤分销能力;⑥成本控制能力;⑦新产品开发能力;⑧客户服务能力;⑨高效、低成本的内部管理能力;⑩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

16.【案例】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关系:

①企业资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能力的建立具有突变性;②企业资源具有可转移性,企业能力很难被转移;③资源是能力的基础。

17.【案例】一项资源是否有价值的判断方法:

①适用性是指这项资源对于生产顾客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有多大的贡献。

②稀缺性是指资源稀少性,并且不易被其他企业复制。

③专用性是指企业是否能够拥有资源所创造出来的价值。

18.【简答】企业资源和能力对企业战略的意义:

①企业资源和能力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②发展企业关键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9.【案例】企业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为了短期的财务压力放弃培养关键资源和能力,对关键资源和能力有所损害。

这些损害行为一般有:

①将品牌应用到不适当的领域,使品牌形象受到损害;②为改善财务状况,放弃对关键技术和设施的投入;③没有选择的多元化,使资源投入到不必要的地方;④减少对员工的培训;⑤裁剪关键的员工等等。

20.【选择】商业模式是指企业赚钱的逻辑,即企业如何进行商业运作才能盈利的模型。

21.【案例】商业模式基本构成因素:

①产品与性能;②目标市场;③定价与收益;④市场推广;⑤生产方式;⑥外部合作。

22.【简答】商业模式对企业的管理实践的意义:

①商业模式是企业可操作的竞争工具;②商业模式是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内容,并成为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商业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加深刻的认识自身情况,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

23.【选择】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的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指企业以新的有效方式赚钱。

24.【选择】熊彼特提出创新是把新的生产要素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