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长备课15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7620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6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特长备课15年.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特长备课15年.docx

科特长备课15年

1、科技兴趣小组准备课

一、教学内容:

科技兴趣小组准备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从事科技活动的求知欲,明确上好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课的意义、内容和要求。

2、做好科技活动的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3、做好科技活动的相关设施、材料、器材、工具等准备工作。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1、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科技兴趣小组活动。

首先,大家

必须对科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对于我们上好科技活动课是有很大帮助的。

2、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古至今,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的眼界

在不断地开阔,我们的世界在飞速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都是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

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我们欣赏的等等,每一样东西都和科学技术有关。

(教师举出相关的例子说明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可由学生来举例子更好,注意古代、近代、现代、未来最好都能举出一些,涉及的面也广一些,工业、农业、交通、国防、老百姓日常生活等)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防实力,其中科学技术至关重要。

良好的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和提高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尤其要重视科学技术。

作为我们小学生,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许多科学家从小就十分喜爱科学,努力研究科学。

(教师、学生举出相关的例子)

二、)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课的意义和要求

2、科技活动课的意义

教师从知识、能力、兴趣、体验、信息交流、眼界、阅历等多方面说明科技活动课的重要意义。

3、科技活动课的内容

小制作、小实验、观看科教电影

4、科技活动课的要求

勤思、多问、多与他人交流、勇于动手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不怕失败和困难,不懂就问;认真、仔细、有耐心、大胆;遵守纪律,听从老师安排;注意安全(电、火)。

三、)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课的人员分工

男女两人为一小组,自由组合,合作活动时要互帮互助、

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注意谦让、团结,共同完成作品和实验。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课的物质准备

四:

学生学习情况:

教后反思:

 

2、肺活量实验

一、教学内容:

测试肺活量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事肺活量?

2、在肺活量测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3、测量方法

三、课前准备:

测量工具,一盆水。

四、教学重难点:

测量方法及数据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

1、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肺活量是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学生的必测项目。

  肺活量与人的呼吸密切相关。

生理学研究表明:

人体的各器官、系统、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氧,机体只有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

人体内部的氧供给全部靠肺的呼吸来获得,在呼吸过程中,肺不仅要摄入氧气,还要将体内代谢出的二氧化碳排出。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肺是机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容积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这是检测肺功能的最直观、也是最客观的指标。

2、肺活量检测数值低(与正常数值相比),说明机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差,人体内部的氧供应就不充裕,机体的一些工作就不能正常。

一旦机体需要大量消耗氧的情况(如长时间学习、工作、剧烈运动时)就会出现氧供应的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诸如头痛、头晕、胸闷、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等不良反映,这不仅仅会影响了学习与工作,而且会给身体健康造成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

3、那么在肺活量测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做到测试时不要紧张,以中等速度和力度尽全力吹气效果最好;其次测试者手持吹气口嘴,面对肺活量计站立试吹1至2次,看看仪表有无反应,还要试吹嘴与口鼻处是否漏气,然后测试者进行1-2次较平日深一些的呼吸动作后,更深地吸一口气(避免耸肩提气,应该象闻花式的慢吸气),最后屏住气口与吹嘴迅速贴紧不要有缝隙,向吹嘴呼气直至不能再呼出为止,防止此时从口嘴处吸气,测试中不得中途二次吸气。

4、肺活量因性别和年龄而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在20岁前,肺活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20岁后增加量就不明显了。

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约3500~4000毫升,成年女子约2500~3000毫升,我校男生平均为3868毫升、女生平均为2820毫升(数据来自于2007年体质测试资料)。

肺活量主要取决于胸腔壁的扩张与收缩的宽舒程度。

肺活量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每10年下降9%~27%,但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其肺活量仍能保持正常。

六、学生学习情况:

教后反思:

 

3、制作不倒翁

一、教学内容:

认识重心、制作不倒翁。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的重心、以及重心和物体的平衡关系,并学习自制一个不倒翁,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信息归纳整理能力、想像能力。

3、保持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更加热爱科学、关注科学,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科技意识,增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掌握重心,做好不倒翁。

四、课前准备:

完成小制作所需的乒乓球、生鸡蛋、橡皮泥(或沙子等其他重物)、各种彩纸、蜡光纸、彩色纸条、卡纸(或铅画纸)、彩色笔(水彩笔、水彩颜料、蜡笔都可)、固体胶水、剪刀、铅笔、橡皮、直尺、三角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心、重心和物体的平衡关系

1、实验一:

演示把米尺平稳地停在一个手指上的实验,指出米尺上的重心位置。

指导学生用铅笔进行同样实验,找铅笔的重心位置。

2、指导在米尺上找重心的快速方法。

两手平放在胸前,把米尺放在伸直的两只食指上,使它保持平衡,然后两只食指向内互相靠拢,但仍要保持米尺的平衡,直到两指相遇,这时米尺的重心就在两指中间的上方。

3、小结:

每一物体都有一个重心。

4、实验二:

由学生做铅笔尖端和铅笔平端直立在桌子上的实验,比较一下哪一端能使铅笔直立得稳,讨论一下原因。

小结:

铅笔尖端底面小,重心不易落在底面上,所以直立不稳。

铅笔平端底面大,重心在底面范围内,所以直立平稳。

5、了解物体重心的位置,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如在设计汽车、轮船和飞机时,重心位置的确定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如果选择得恰当,就可以保持操纵灵敏,行驶平稳和安全。

教师和学生可以再举一些重心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例子。

(二)学习制作重心玩具“不倒翁”

方法:

用乒乓球制作不倒翁。

将乒乓球开孔后把橡皮泥塞入,然后、将球放入开水中,使橡皮泥融化,取出让其冷却。

在用彩色笔画上五官,尖顶帽子可用蜡光纸制作。

不倒翁有许多种做法,乒乓球可能钻空不好弄,可以用蛋壳代替,上面的口可以开大一些,可用小朋友踢的毽子的塑料彩条做成不倒翁的头发,至于不倒翁的脸型可事先画在卡纸上再贴到蛋壳上,或用彩色纸分别剪出五官再贴在蛋壳上,具体设计方法可以发动孩子们自己创造,各小组最好设计的方法不一样,制作出多种多样的不倒翁,如大小、底部的重物、脸型、头发、附加器官。

(三)学生动脑设计并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四)各小组分别介绍自己的制作思路、具体步骤、发现的问

题和改进的方法

六、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七、学生完善、修改自己的作品,教师拍照

八、学生学习表现:

 

教后反思:

 

4、简单有趣的物理小实验-纸杯烧开水

一、教学内容:

纸杯烧开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纸杯为什么能烧开水。

2、注意操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怎样使学生明白纸杯为什么能烧开热水。

四、课前准备:

一个纸杯、一杯水、支架

五、教学过程:

1、讲解操作方法及要领。

2、演示操作过程,等待烧水成功。

纸是可以燃烧的物质,经常被我们用作是引火物。

用火烧纸杯,那还不把纸杯烧掉啊。

但是事实上,用纸杯烧水的话,水烧开了,纸杯都不会被烧着呢,是不是很神奇的现象呢。

想知道为什么吗?

那么就来看一看下面的物理小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这样你就懂了它的原理了呢,一起来看看吧。

3、揭秘其中道理

实验揭秘:

水的沸点和纸的燃烧点不同。

当水沸腾时,温度只有100度,而让纸燃烧的温度却要高达600多度。

所以水沸腾时,纸杯还没有达到燃烧点,就不会被烧坏。

六、学生学习表现:

教后反思:

5、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纸片大力士

一、教学内容:

纸片大力士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纸片能托住水的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明白纸片托水的原理。

四、课前准备:

一个玻璃杯、纸片、水

五、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

我们如果把一个杯子倒满水,再把杯子倒过来,会发生什么呢?

水会直接全部流出来对不对,但是在杯子口贴上一张薄薄的纸片,水却不会流出来,小小的纸片,怎么托得住一杯水的重量呢?

下面就为大家来揭秘纸片大力士的科学原理呢,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实验过程吧。

2、具体操作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乐趣。

六、实验揭秘:

表面上看,是纸片把水托住了,事实上这是空气的功劳,虽然我们看不到空气,但它向四面八方都有压力,这就是大气压。

实验中杯子里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力小于空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力,所以纸片托住了水。

七、学生学习情况:

教后反思:

 

6、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小苏打吹气球

一、教学内容:

小苏打吹气球

二、教学目标:

5、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6、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使学生明白小苏打为什么能吹气球的道理。

四、课前准备:

小许小苏打、气球数个、小量水

五、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喜欢科学小实验吗?

科学小实验可是很有趣的小制作,会产生很神奇的效果呢。

今天小编来教大家怎么利用白醋和小苏打会快速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吹气球。

真的是很神奇的化学小魔术,远离和材料都是很常见的东西呢。

小朋们快点跟着小编来看一看这种化学小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2、具体步骤:

第一步:

将一张纸折成漏斗形状,放到气球口上。

第二步:

通过漏斗往气球里加入一勺小苏打。

第三步:

往饮料瓶里倒入1/3瓶的白醋。

第四步:

小心的把气球套在饮料瓶瓶口上,先不要让小苏打掉入瓶中。

第五步:

将气球里的小苏打快速倒入瓶中,就能看到气球被慢慢吹大啦。

3、实验揭秘 :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快速产生二氧化碳从而把气球吹大。

六、学生学习情况:

教后反思:

 

7、科学小实验:

鸡蛋里的字

一、教学内容:

鸡蛋里的字

二、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

2、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激发兴趣,明白道理。

四、课前准备:

鸡蛋一枚,食用醋、蘸水笔。

五、教学过程:

1、用蘸水笔蘸上醋后在鸡蛋上写一些字。

2、等到醋干后,将鸡蛋加水煮熟。

3、把煮熟的鸡蛋剥去蛋壳,你就会发现蛋白上有你写的字迹。

4、做完这个神奇的化学小实验后,你知道鸡蛋里的字是怎么来的吗?

六:

学生学习表现:

七、实验揭秘: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能与醋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

而多余的醋酸就会穿过蛋壳,与里面的蛋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煮熟后的鸡蛋剥开后就能清楚地看到蛋白上的字了。

教后反思:

 

8、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氧气与气压

一、教学内容:

氧气与气压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杯子里住了什么魔怪,它能吹灭蜡烛,还能把水吸上去。

三、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材料:

蜡烛、水、玻璃杯、盘子、色素

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进去的。

五、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步骤:

第一步:

往盘子里倒一些水。

第二步:

往水里加几滴色素。

第三步:

将蜡烛点燃,放在盘子中央。

第四步:

把玻璃杯垂直扣在蜡烛上。

第五步:

蜡烛熄灭了,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六、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揭秘: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杯子里的氧气被蜡烛燃烧完以后,蜡烛就会因为缺氧而熄灭。

杯子里的空气减少后压力就降低了,这时外面的大气压将盘子里的水压入杯中,杯子里的水面自然就升高了。

七、学生学习情况:

教后反思:

 

9、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神秘熄灭的蜡烛

一、教学内容:

神秘是灭的蜡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用可乐也不接触蜡烛就可以把蜡烛熄灭的原理。

2、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三:

实验准备材料:

一瓶可乐、几个纸杯、一根蜡烛、少许水及食盐。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五、实验过程:

1、新买的可乐,倒入纸杯。

2、向可乐中加入一些盐, 发现可乐沸腾了,盐越多越沸腾的厉害。

3、将燃烧的蜡烛放在上面,蜡烛熄灭

另外,向瓶子里加入一些盐,然后对这燃烧的蜡烛轻轻的捏一下瓶子,蜡烛熄灭。

六、原理揭秘:

刚打开的可乐里面有大量二氧化碳溢出,瓶口接触蜡烛的时候蜡烛周围充满二氧化碳,氧气迅速减少,导致蜡烛熄灭。

七、学生学习情况:

教后反思:

 

10、趣味化学小实验制作及原理-消失的头发

一、教学内容:

消失的头发

二、教学目标:

记住酸碱放在一起就会发生中和反应。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记住酸碱放在一起就会发生中和反应。

四、实验过程:

很多人在梳头发的时候,会掉头发,而且掉下来的头发会消失。

听起来像魔术,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其实只不过是起了化学作用而已。

五、需要的工具材料:

掉落的头发、一个玻璃瓶子、一瓶漂白剂。

六、操作步骤:

1、将头发放入瓶子中,然后倒入漂白剂,直至把头发淹没为止。

2、静置半小时后,你就会发现瓶中的头发消失了。

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六、原理揭秘:

头发是酸性的,漂白剂是碱性并且具有强氧化性,酸碱放在一起就会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头发就会被溶解,消失了。

七、学生学习情况:

教后反思:

 

11、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制作方法-开水养鱼

一.教学内容:

开水养鱼

二、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知道水的导热性很差。

三、教学重难点:

注意安全,教给学生严格的操作方法。

四、开水养鱼科学小实验你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水、试管(或比较长的玻璃杯)酒精灯、小鱼

五、实验过程: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做法:

在试管或比较长的玻璃杯中盛大半杯水,往水里放几条小鱼,把试管倾斜地固定好,使水刚好到杯口的位置(如图)。

在杯口下面放一盏酒精灯,开始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千万注意,只能烧试管的上半部分),一直烧到杯子的上半部分热气腾腾,看看小鱼怎么样了(如果有冰块,可以放一块进水里)。

想一想:

小鱼为什么能在上半部分热气腾腾的水中悠然地活着?

冰块化了没有?

有创意:

把这样“烧”过的小鱼带回家养,看看能养多久。

六、科学探秘:

告诉你:

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这些水受热后不会沉到底部去。

水的导热性差,上部的水把热量传到底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所以,虽然试管上半部分的水烧开了,但底部依然是凉的。

这样,“开水”里当然可以养鱼。

(特别提示:

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七、学生的表现:

教后反思:

 

12、简单的科学实验制作及原理-冷热两墨水

一、教学内容:

冷热两墨水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热水的水分子运动速度比冷水快。

三:

教学重难点: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四、教学准备:

两个玻璃杯、热水、冷水、墨水。

告诉你:

热水的水分子运动速度比冷水快。

热水的水分子能较快地跑到墨水中去,与墨水融合。

(特别提示:

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五:

教学过程:

1.在其中一个杯子里倒入热水,在另一个杯子中倒入冷水,然后在每个杯子里滴一滴墨水。

2.接着,再往两个杯子各滴一滴墨水,请大家想一想:

热水和冷水哪个与墨水融合得快一些?

为什么?

3.装热水的杯子里的墨渍都开始往下渗,而装冷水的杯子了里的墨渍还一直漂浮在上面,且

颜色也较热水浓。

4.热水中的墨渍都要底了,可冷水中的墨渍还在上面呢?

想一想:

热水和冷水哪个与墨水融合得快一些?

为什么?

人扭伤了,是用热水还是冷水来敷受伤的部位?

为什么?

想一想:

热水和冷水哪个与墨水融合得快一些?

为什么?

人扭伤了,是用热水还是冷水来敷受伤的部位?

为什么?

六、答案解秘:

告诉你们答案吧:

因为热水的水分子运动速度比冷水快。

热水的水分子能较快地跑到墨水中去,与墨水融合。

所以就如上图照片所示。

请大家也动手试试吧!

七:

学生学习表现:

教后反思

 

13、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不会湿的纸巾

一、教学内容:

不会湿的纸巾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纸巾为什么不会湿的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杯子里的空气如何将纸巾和水分隔开来,纸巾就不会被浸湿了。

四、课前导入:

大家喜欢科学吗?

科学往往可以把一个很不起眼的事物,通过一个神奇的过程,变换成另外一个物品呢。

大家都知道,纸巾遇到水就会变湿,但是今天的科学小实验就会让纸巾放在水中却不会湿呢,是不是很神奇啊?

那么就来看一看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才会出现这种神奇的状况呢。

五、试验过程:

如图所示:

第一步:

取一张纸巾,揉成一团。

第二步:

把纸巾团推向杯底,不要让它掉下来。

第三步:

把玻璃杯倒过来,垂直向下扣进盛水的容器中。

第四步:

向下按住玻璃杯,水没过了杯子。

第五步:

片刻后,从容器中取出杯子,拿出里面的纸巾。

瞧!

纸巾一点都没湿。

六、实验揭秘:

玻璃杯里有空气,当杯口朝下放入水中时,杯子里的空气将纸巾和水分隔开来,纸巾就不会被浸湿了。

七.学生表现:

 

教后反思:

 

14、水往高处流

一、教学内容:

水往高处流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水往高处流的原因。

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明白水往高处流的科学道理。

四、课前准备:

首先准备材料:

一根吸管、一个塑料瓶、一根钉子、胶带、橡皮筋和橡皮泥。

1.一个空塑料瓶

2.一把小刀

3.一根吸管

4.一卷胶带

五、操作过程:

1,、人们常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今天的实验能否能改变你的看法?

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看水是怎么向高处流的吧!

2、仔细地在塑料瓶的底部贴了一层胶带,接下来就用钉子在瓶底打洞。

3、把弯曲(应该折5cm,因为用的吸管本来都是折好的)的吸管用橡皮筋绑好后,再小心翼翼地把吸管下端插在了瓶底的小孔里,然后用橡皮泥把吸管周围的小孔封起来,以防漏水。

4、最后,往塑料瓶里一边倒水,一边观察。

只见水到了吸管口水平处,并没有水从瓶底流出,继续加水,当水加到吸管弯曲处水平时,奇迹发生了,水从瓶底部流了出来!

随着水渐渐流出,当水又到达吸管口时,水却停止了流动。

1.首先用胶带将吸管固定成如图所示的样子

2.将矿泉水瓶割开

3.在矿泉水瓶底钻一个洞

4.如图所示插入吸管

5.组合

注意,我要开始倒水了!

来看看......一次性把水倒完......

再看看......下面开始流水了......

底下的水位慢慢升高

我们来看看上面

我们发现水位在不断下降

不断下降......

不断下降.....

还在不断下降......

为什么管子都超过水平面了,水为什么还能向上“走”再往下流呢?

六、科学解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虹吸原理在起作用。

一根弯折的管子,当弯折处的一边完全充满水时,就会在水面上大气压的作用下--就像医生用的针管,有一个推管推着液体向外跑--被“推”着流出管子。

虹吸原理:

就是连通器的原理,加在密闭容器里液体上的压强,处处都相等。

而虹吸管里灌满水,没有气,来水端水位高,出水口用手掌或其他物体封闭住。

此时管内压强处处相等。

一切安置好后,打开出水口,虽然两边的大气压相等,但是来水端的水位高,压强大,推动来水不断流出出水口。

看来水不一定总往低处流哦!

如果大家不信的话,也来动手做一做吧!

七、学生表现:

 

教后反思:

 

15、吹不走的乒乓球

一、教学内容:

吹不走的乒乓球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由于在瓶口吹气,那里的空气流速比瓶底的空气流速要快得多。

因为气体流速越快的地方气压越小,所以吹不走。

三、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学生知道乒乓球为什么吹不走。

四、实验准备道具:

一个矿泉水瓶

一把小刀

一个吹风机

一个国产乒乓球

五、教学过程:

我是学而乐思科学教师,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天呢,同样给大家带来一个物理小实验,至于这个实验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物理原理,我们先卖个关子不说。

Atfirst,我们看看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吧。

开始了!

(1)先用小刀将矿泉水瓶切成两半,保留矿泉水瓶的上半部分(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割破手!

(2)去掉矿泉水瓶的瓶盖,如图所示放入乒乓球

(3)拿上吹风机照着瓶口

(4)打开吹风机开关,最大风力!

吹!

吹!

吹!

先向上吹

斜向上吹

水平吹

斜向下吹

无奈吹风机风力不够!

向下的这一吹呢,只好让我亲自“吹”马了

我吹!

六、科学解密:

由于我在瓶口吹气,那里的空气流速比瓶底的空气流速要快得多。

因为气体流速越快的地方气压越小。

 由于p2>p1,乒乓球在不平衡的气压里面被“托”了起来。

你吹得越快,p1越小,p1与p2相差越大,乒乓球被“托”得就越高。

小小的物理实验,在生活中就可以实际操作下。

各位小伙伴,p(小写的哦)就是压强的符号,就像我们用v来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那样。

各位,还可以试一试,如果不加这个矿泉水瓶子做的漏斗,直接把乒乓球放到电吹筒上,会怎样呢?

结果定然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台风来了,知道为什么要把窗户给打开吗?

如果不打开窗户,使得p2与p1差值越小的话,屋顶会被“托”飞的!

 

七、学生表现:

教后反思:

 

16、烧不坏的手帕

一、教学内容:

烧不坏的手帕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三、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明白手帕烧不坏的科学原理。

四、实验准备材料:

1、白酒一瓶

2.镊子一把

3.小手帕一张

4.打火机一枚

五:

实验过程:

我是科学探秘爱好者,又到了科学物理入门实验的时间,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玩火”的实验,如果想知道这个”玩火“到底是怎么一个玩法,以及这个现象背后到底又有着什么样的物理科学依据的话,您就和我一起往下看吧。

 

实验步骤

1、放入手帕,让手帕充分吸收白酒

2、用镊子夹出手帕

3、用镊子夹出手帕

4、点火

下面的一系列图是手帕的燃烧过程

火灭了

来看看手帕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六、实验原理解析:

白酒是由酒精+水组成, 酒精着火点低,当我把浸满酒精的手帕点着的时候,其实是烧的酒精。

酒精燃烧产生大量热,手帕上的水会汽化,而这个过程是吸热的,酒精燃烧释放的热有一部分会这样被吸收,手帕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

名词解释:

汽化:

液体从液态转化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打个比方:

就好比你在家烧热水,水烧开之后你也不拿走水壶,继续烧,到最后水壶里的水是不是会烧干?

那是因为水壶里面的水变成气体回到了空气中了,这个过程就是汽化。

着火点:

着火的那个点的温度,名字起得很形象。

它就是一个温度而已,是物质想要开始并继续燃烧起来的最低温度!

再打个比方:

室温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