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7703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docx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8课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5-8课

5.凸透镜

教材分析:

玩放大镜是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如果让学生一下子说出光的折射是怎么回事,他们恐怕很难说清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

一滴圆形的水珠、一只装满水的圆柱玻璃杯、一个凸起的弧形水面都能像放大镜一样——把物体放大这一知识点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放大镜镜片,进一步研究凸透镜的作用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达到我们学习光的折射的目的。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处理本课教材的:

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以“你知道凸透镜的作用吗”引出关于光的折射的话题,这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各抒已见。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学生还不太清楚,对这一问题让同学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的方法。

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凸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体验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在材料设计方面,为了解决“凸透镜既可成放大的像,又可成缩小的像”这一问题,教师要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学生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课后延伸探究。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三)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

难点: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光学实验盒(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制作材料:

土照相机制作材料

课件:

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玩水游戏,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喜欢玩水吗?

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5.提问: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二)新授:

1.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

(1)谈话:

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

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

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认识凸透镜:

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

2.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

(1)提问:

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

凸透镜成像实验。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

(如果有些组的学生只发现一种情况,则汇报交流后再进行实验。

(5)提问:

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

(6)讨论:

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

(7)小结:

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

3.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

(1)谈话:

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象资料:

凸透镜的应用。

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5.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

(1)谈话:

刚才,我们观察研究了凸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透镜(出示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起名。

(4)学生活动:

透镜组合看事物。

(5)汇报、交流活动结果。

(6)结合望远镜实物,小组讨论、制作一架望远镜。

七、布置作业:

学生制作土照相机

1.教师讲解演示制作方法(参照教材图示)

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3.教师评价和展示学生制作情况

4.学生用土相机做照像游戏

(以上制作活动,可根据时间情况课外进行)

八、板书设计:

5.凸透镜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距纸屏近,距蜡烛远 缩小

距纸屏远,距蜡烛近 放大

 

6.照相机和眼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五课。

本单元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组成等有关光的知识,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光学器材:

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放大镜,也知道了凸透镜的多种光学用途:

放大镜、照相机、老花镜、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还进行了许多的光学制作:

小孔成像仪、万花筒、潜望镜。

这对本课的学习既有知识上的准备,也有制作能力上的准备。

照相机的学习既是为指导学生了解光学知识的应用和研究作准备,也是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胆地正确使用照相机作准备,是研究生活中的科学的好题材。

本课后半部分是把眼睛的结构与相机的结构作合理比较,也能较好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关注人体本身的科学,较好的体现了标准提出的“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

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

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

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

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

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

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

”一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

“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

而教师的两张照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别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

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

(二)新授:

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

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

(2)谈话:

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

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

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

照相机:

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

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

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

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

(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

(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

(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

(5)教师板书:

眼睛:

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3.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

(1)观察与探讨:

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

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

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

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

(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

师: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

(4)比较:

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

4.制作眼球模型

(1)提问:

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

(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七、课后延伸:

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

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

八、板书设计:

6.照相机和眼睛

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照相机:

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7.保护眼睛

 

教材分析: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也是非常容易生病,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本课要使学生从小就知道眼睛的重要性,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对眼睛的观察与猜测、讨论,以及上网浏览对眼睛资料的积累,课前的拜访眼科医生等途径与方法,使学生认识眼睛的科学。

近视眼是学生常见的眼病,用眼过度是引起近视的主要原因。

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近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来认识与预防近视的发生。

本课虽是常识性的学习内容,但相关资料的获得过程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因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本课的课堂假设、探讨、总结交流的必要准备,也是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性。

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怎样保护眼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

课前分组组织部分学生去拜访眼科医生,搜集眼睛保护的常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眼睛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的唯一器官,如果眼睛得了病,那可是一件麻烦的事。

眼睛会得那些病呢?

我们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眼睛呢?

(二)新授:

1.眼睛常患哪些疾病?

(1)谈话:

如果眼睛有了病,就会看不清,想想看不见东西那将会很痛苦.谁知道眼睛会得什么病?

我们怎样预防眼病,保护眼睛?

(2)讲解:

眼睛非常容易得的一种病叫做近视.近视眼不能象正常的眼睛那样看东西,必须要把书本放得很近才能看清楚.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如果得了近视眼,就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了,必须戴眼镜.戴着眼镜,许多活动都不方便.长大以后参加工作,有许多工种患近视眼都不能做.

(3)请班上患近视的同学说一说感受.

(4)谈话:

近视眼是怎样得的?

(5)分组讨论.汇报.

(6)出示课件。

讨论:

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这样做对眼睛有好处吗?

(7)小结:

写字.看书时眼睛离书本太近,常躺在床上看书.常走路.坐车看书,常在昏暗的光下看书,都会得近视眼.我们班里哪位同学有这样的坏习惯,要马上改正.

出示课件。

讨论:

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这样做对眼睛有好处吗?

(8)小结:

预防近视眼得几点要求:

适度用眼、眼睛休息、少看电视、眼保健操、食物与营养等。

2.测一测我们的视力。

(1)利用测视表测视自己的视力。

(2)各组交流。

(3)全班交流。

3.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

(1)谈话:

眼睛还会因为不干净得病.怎样保持眼睛清洁卫生呢?

(2)讲解:

我们每天洗脸时,要用自己的毛巾.自己的脸盆,不要与其它人合用,这样可以防止传染上眼病.另外,眼睛痒痒或进了沙子,不要用手揉眼睛,需用干净的手娟擦除,这样可以保持眼睛清洁,不得砂眼等其他眼病。

(3)谈话:

眼睛除了以上两种病以外,还可能受到外伤.谁来说说,眼睛怎么会受伤流血?

小结:

有些同学平时爱打闹,有的同学爱拿棍子打着玩,不小心会扎伤眼睛,在元旦.春节期间,大家还爱放鞭炮,可是每年都有许多孩子的眼睛被炸伤.

4.应用:

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看书和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并用尺子量一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是否合适.

七、布置作业:

拜访当地眼科医生,了解眼睛保护知识。

八、板书设计:

7.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

注意眼睛卫生

防止意外伤害

8.潜望镜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

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

生(齐):

记得!

师:

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师:

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

生:

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

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

(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

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

现在看到了,大家过来看看吧!

(教师指派几个同学观看)

师:

看到了吗?

生:

看到了。

师:

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

我想到了我们做的“传光游戏”,当时我们用了4面镜子。

生2:

我想到了潜艇上用的潜望镜。

我从百科全书上看到潜望镜就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做成的。

师:

你知道的真多!

(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板书课题)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师: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

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

我们知道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学生到实物展台上展示图片——一张潜望镜实物照片)

生2:

我们小组找到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我读给大家听:

潜水艇通过调节浮力达到潜浮的目的。

1897年,莱克建造了一艘采用双壳设计的潜艇。

当时所有的潜艇潜水后只能盲目地行驶,只有当潜艇升到接近水面时,才能够通过舷窗看到水面的情况。

莱克设想制造出一种既不易让敌人发现,又可以在水下看到水上情况的仪器安在潜艇上。

他买来一大堆各式镜子,试着制造。

1902年某一天,他偶然地找到了正确的组合。

他希望看到的街道和海港清晰地展现在他眼前。

后来,他又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找一位光学教授合作,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组装方法。

他把它装在他制造的潜艇上,这就是后来固定的和可旋转的潜望镜的前身。

至此,潜艇才第一次有了眼睛,再也不用在水下的黑暗中盲目游动了。

师:

通过听这个小组找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生2:

我知道原来潜水艇上没有潜望镜,后来是一个叫莱克的人发明了潜望镜。

生3:

我还知道莱克从1897年制造了潜水艇后就研究潜望镜,直到1902年才制造成功,用了五年时间,说明他很有毅力。

师:

你体会得很深刻,很多科学研究和成果需要科学家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毅力和精神。

生4:

我从中知道了潜望镜是用很多镜子做成的,而且必须正确的组装才行。

师:

还有关于潜望镜的其他信息吗?

生5:

我们组还有,是在陆地上用的潜望镜,还有夜视功能。

师:

有图片吗?

生5:

有!

师:

到实物展台上展示一下。

生5:

(边展示)这是陆地上用的潜望镜,是潜艇用潜望镜的发展,士兵可以利用它侦察敌人阵地上的情况。

这个潜望镜还有夜视功能,可以在漆黑的晚上使用,而且非常轻便,利于携带。

…  …

3.拆解模型,深入研究。

师:

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

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敌人阵地上的一些情况。

那么,潜望镜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

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组桌面上的简易潜望镜(牙膏盒自制型)揭开它的秘密吧!

(小组合作,有的先用简易潜望镜观察物体;有的在仔细观察简易潜望镜的外部形状;有的小组在小心的打开简易潜望镜,观察内部构造,并在纸上绘制简图;有的小组正在结合搜集到的潜望镜结构图讨论潜望镜的构造…  …)

师: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和收获?

生1:

我们小组发现潜望镜里有两块玻璃镜片,这两块镜片是这样放置的(实物展台展示绘制的简图)。

师:

也就是说这两块镜片成什么角度?

生2:

我知道,是平行的。

生3:

反光的面是相对的。

生4:

资料上说镜片与水平线成45度角。

师:

还有补充吗?

生5:

我们还发现潜望镜的长短不会影响观看的效果。

师:

你是说哪一部分?

生5:

竖着的部分。

横着的部分不能太长,长了影响观看的范围。

…  …

4.动手制作,应用实践。

师:

刚才我们研究了潜望镜的构造,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潜望镜?

生(齐):

想!

师:

你觉得应该怎样做?

给大家提点建议。

生1:

用牙膏盒做潜望镜的身子,在上下相对的侧面分别挖一个正方形的口,然后将镜片放到里面。

生2:

我反对,镜片不能放进去,要在盒子边上开槽,将玻璃镜片插进去。

生3:

最好用胶带粘好。

师:

镜片怎么放呀?

生4:

成45度角。

师:

还应注意什么?

生5:

用小刀时要小心,别割伤手。

生6:

插玻璃片时也要注意,最好用砂纸打磨一下,或边缘粘上胶布。

生7:

做完后将外壳美化一下,最好涂成“迷彩色”,写上自己的名字,免得丢了。

…  …

师:

同学们刚才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老师这也有一个制作潜望镜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实物投影展示)。

师:

我发现有的同学早已跃跃欲试了,好,下面同桌合作制做一个潜望镜,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潜望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潜望镜,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评价,课后拓展。

师: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生(齐):

潜望镜的秘密!

师:

这个秘密揭开了吗?

生(齐):

解开了!

师:

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1:

我知道了潜望镜是根据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制成的。

生2:

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还自己制作了一个潜望镜。

生3:

我制作的潜望镜非常漂亮,而且效果很好。

生4:

我的潜望镜是在同桌的帮助下做成的,要不我恐怕做不成,我很感谢他。

生5:

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

…  …

师: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由于时间关系,课后可以继续玩一玩你们制作的潜望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改进。

另外,布置两个课后研究专题:

(1)、调查了解,真正的潜望镜是什么样的?

(2)、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

以上两个课后研究专题可任选一个进行研究,有能力的也可全选。

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