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783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试题.docx

《期末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末复习试题.docx

期末复习试题

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

卷为选择题,共24分,把答案按顺序填涂到答案卡上;第

卷为笔答题,共96分,把答案写在答案卷的规定位置上。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卷(24分)

一、(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虚掷(zhì)翘首(qiáo)抛锚(máo)自怨自艾(yì)

B.饿殍(piǎo)思忖(cǔn)矫饰(jiǎo)熠熠闪光(zhuó)

C.蛰居(zhé)脊(jí)梁嗥叫(háo)恪尽职守(kè)

D.桑梓(zǐ)吞噬(shì)间或(jiān)铩羽而归(shā)

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盖莫能外沉缅锲而不舍磕拌

B.急燥不安跋涉沧海一栗斑斓

C.含辛茹苦缔造至高无上文身

D.无动于衷残羹直接了当嘹亮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3月3日上午,2200多名来自各省(市)区和各个部门的全国政协委员,肩负着社会各界人士的

,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参加十一届四次政协会议。

(2)这些年全国不少优秀教师在“孔雀东南飞”,这所著名中学更是经常来一些南方考察团,有不少名义上是考察,实际上却在挖,暗地里动员这里的老师“南飞”。

(3)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一两年了。

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

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4)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多了。

A.嘱托墙脚不只淡泊B.重托墙脚不止淡薄

C.重托墙角不止淡薄D.嘱托墙角不只淡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步行街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中国几千年

的农耕社会,使得中国人常常是安土重迁,故土难离,所以离开故土的海外华人,往往会有一种不稳定和无着落的感觉。

D.照片正旁边,一个风华正茂的小男孩笑嘻嘻的坐在老太太怀里,后面五个姐姐笔挺地站着。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B.此次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海啸规模巨大是由于震源浅且地震规模大造成的,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也放大了海啸能量。

C.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D.在朱清时看来,落后的机制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校推向市场,才能提高大学的办学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6—8题。

(6分)

正视“人肉搜索”的双重效应

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人肉搜索引擎”正成一大热词。

古时江湖悬赏,各路高手追拿逃犯,此犯便被唤作“人肉”。

对于“人肉搜索引擎”,网络版“XX百科”这样解释:

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

“人肉

搜索”几乎成了网络侦探,在巴黎抢夺金晶火炬者,众

网民搜之;“辽宁女”哀悼日辱骂灾民,众网民搜之;“虐猫女”视频激起公愤,众网民搜之;婚外情丈夫致妻自杀,众网民搜之……一道帖子,好比寻人启事,发动万千网友,终将此人找到。

于是,当事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可遁逃地承受众目睽睽的评说甚至讨伐。

有人说,“人肉搜索”体现了一种彻底的信息民主,网上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信息共享的理念。

何况网上搜索大多针对多

数网民眼中的“坏人”,似乎也代表着一种道义力量。

由于网络是个隐身世界,留在网上的恶言恶行往往找不到责任人,“人肉搜索”的出现,对自认为可以胡言乱语发泄一气扬长而去者形成了一种约束和威慑。

最典型者莫过于“周老虎”事件,许多人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有根有据的论点并互相印证,自发形成一股网络舆论,“周老虎”徒留笑柄。

“人肉搜索”的出现,对“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老话构成了挑战。

不过,“人肉搜索”的善良初衷,未必就一定能达到维护道义的目的,尤其是在未明真相之前就轻易对当事人下道德判断,进而不顾对方的隐私保护权利,将其姓名、电话、住址、单位、身份证号码等一一公布,就有侵犯公民权益之嫌。

比如,最近一名网名“Die豹”的重庆女大学生发表“地震很舒坦”的寻衅言论,被“人肉搜索”出真实的相片、姓名、职业,不得不休

学以避压力,就引发了对于新的网络暴力形式的担忧。

更进一步说,“人肉搜索”的价值标准,也仅仅是基于一个群体对于另一个人的判断。

而自认为真理在握造成“多数人的专制”,其实距现代文明准则愈行愈远,这样的教训,曾经留给我们惨痛的记忆,年轻的网民们也自当引以为鉴,其中的分寸该如何把握,值得搜索发起人、每个参与人,以及相关论坛网站的版主、管

理员等三思以自律。

“人肉搜索”从形式上讲,是一种高于百

度、谷歌等机械搜索的智能搜索,也是一种基于大规模、大范围集体协作与共享的网上活动。

如果得到正确的引领,可起扬善之功,比如锁定造谣生事的小人,也可以找寻震后失散的亲友们、稀有血型的匹配者……如果缺乏法律约束和健康引

导,其为虐之害也不容小觑。

网络舆论空间每天都在发展,如何及时科学有效地加以引导,应是一个与时俱进加以应对的课题。

6.本文认为“人肉搜索”未必就一定能达到维护道义的目的,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网上搜索大多针对多数网民眼中的“坏人”,似乎代表着一种道义力量,对网上的恶言恶行者形成了一种约束和

威慑。

B.在未明真相之前就轻易对当事人下道德判断,甚至将其姓名、电话、住址、单位、身份证号码等一一公布,有侵犯公民权益之嫌。

C.“人肉搜索”的价值标准,仅仅是基于一个群体对另一个人的判断,这样做其实距现代文明准则愈行愈远。

D.网络舆论空间每天都在发展,“人肉搜索”如果缺乏法律约束和健康引导,其为虐之害也不容小觑。

7.下列对“人肉搜索”内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肉搜索”是一种智能搜索,使得搜索不再枯燥乏味。

B.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的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是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人性化搜索过程。

C.“人肉搜索”是一种高于XX、谷歌等机械搜索的智能搜索,也是一种基于大规模、大范围集体协作与共享的网上活动。

D.几乎成了网络侦探,能够将当事者

在现实生活

中的本来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之承受众目睽睽的评说甚至讨伐。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肉搜索”体现了一种彻底的信息民主,网上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信息共享的理念。

B.“人肉搜索”初衷善良,但另一方面缺乏法律约束和健康引导,会引发新的网络暴力。

C.“人肉搜索”的一个很大的好处在于,它对那些自认为可以在网络上胡言乱语者形成了一种约束和威慑。

D.如何对“人肉搜索”进行及时、科学、有效地引导,正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也成为了一个与时俱进地加以应对的课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8分)

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

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

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公始病,以书属辙曰:

“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

“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

“吾有子矣。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

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

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

公使人谓之曰:

“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不悛,当奏之。

”押伴者惧,为之小戢。

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

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

“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

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公实有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书属辙曰属:

嘱咐

B.至与钤辖亢礼亢:

匹敌

C.以虞水之再至虞:

料想

D.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君子相吊于家不拘于时,学于余

B.子为我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徐人至今思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华出众。

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

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

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将此事上奏朝廷。

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

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

河水暴涨,情势危急

,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

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

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

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第Ⅱ卷(96分)

四、(2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4分)

⑵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各题。

(8分)

客意

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诗中的“客意”,包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4分)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

表现手法。

(4分)

15.按要求填写下列名言名句。

(6分)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娇袭一身之病。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6)人生如梦,。

五、语言运用题(8分)

16.简要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15个字以内)(4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冰岛的电台和电视台,都在持续不断地滚动播报着有关该国卡特拉大火山的活动情况。

当地火山专家预测,从种种迹象来看,这座火山将在近期进行一次剧烈喷发,规模为世纪之最。

身在冰岛的华人王华胜在冰岛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在他看来,这次火山喷发已经很紧迫了,当地的消息说,火山熔岩距离地表只有几公里了。

冰岛的面积不大,相当于中国浙江省的面积大小。

而火山主要集中在冰岛的南部。

王华胜介绍说,这次即将喷发的卡特拉火山距离冰岛首都大约一百二十多公里,比较近。

不过,当地人甚至火山脚下的人们并不慌张。

17.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分)

我们热烈欢迎朋友们前来本公司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策略》一册。

(1)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2)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3)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4)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16分)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

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

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

,不知尽头在何处。

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

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

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

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

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

胡杨呢?

红柳呢?

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

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

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

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

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

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

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

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

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

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

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

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

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

就像初生的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

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

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

是鸟的羽翅?

是风的神力?

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

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

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

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

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

连群艳也无可夺目。

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

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午而进入了青春期。

那可是戈壁潍,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

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

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

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

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

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

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

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

“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

(2011年第3期《散文选刊》)

18.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9.同是弱者,水乡里的苇与荒漠中的苇各有什么不同?

请作比较。

(4分)

20.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4分)

21.在第⑧段中,作者把金克木的诗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改为“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请探究作者改动的意图。

(4分)

七、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毛遂自荐”,是主动推荐自己,从而脱颖而出;“负荆请罪”,是主动承认错误,终于化解矛

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生活中许多事情,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现新的局面。

请结合生活体验,以“主动”为话题,自选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0分)

1.A.(B熠读yìC脊读jǐD间读jiàn)

2.C。

(A、概莫能外,沉湎,磕绊。

B、急躁不安,沧海一粟。

D、直截了

当)

3.B。

(嘱托:

托人办事,托付。

重托:

重大的委托。

墙角:

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

墙脚:

墙根,比喻基础,挖墙脚。

“不只”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

例如:

这些措施不只发展了经济,还保护了环境。

“不止”是动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停止”。

例如:

大笑不止,叫好不止,血流不止。

另一个意思是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

例如:

不止一回,不止九十岁,不止这三个学校。

淡薄:

感情、兴趣等不浓。

淡泊:

不看重名利。

4.C(A、始作俑者: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感情色彩不符。

B、绝:

断;缕:

细线。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C、安土重迁:

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

形容留恋故土。

D、风华正茂: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句中适用对象错误,可以换用“虎头虎脑”。

5.D(A.搭配不当,“加大…‘密度”可以,但不能“加大”“质量”。

B.句式杂糅,“是由于”和“造成的”杂糅到一起。

C.成分残缺,缺少

了与“具有”搭配的中心词,应在“方便”之后加上“的功能”之类的词语。

二、(6分)

6.A

7.B

8.C

三、

9.C(防备)

10.D

11.C(排除③⑤)

12.B(“上奏朝廷”,是将要采取的措施)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家兄苏子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

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

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

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

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

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

呜呼!

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

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

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

”我拿着信哭着说:

“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

母亲亲自教援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

母亲高兴地说:

“我有个好儿子了!

”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

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

梅圣俞当时参与这件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

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任杭州通判。

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

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

家兄派人对他们说:

“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会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

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

”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

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

姓。

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

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

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

家兄说:

“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

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

”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

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

“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

”卒长喊着说:

“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

”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

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

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

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

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

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

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

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

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

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

“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

”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

四、(22分)

13.⑴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⑵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

(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14.

雪天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无奈2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1分盼望与亲人相见的急切心情1分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2分诗句第一句是实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

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

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

2分

15.(6分)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五、语言运用题(8分)

16.(4分)冰岛将迎百年来最大火山喷发

17.(4分)答案:

(1)将“请教”改为“垂询”

(2)将“不吝赐教”改为“竭诚为您服务”

(3)将“鼎力相助”改为“全(大)力相助”

(4)将“惠赠”改为“敬赠”

六、(16分)

18.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2分)。

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1分),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1分)。

19.水乡里的苇:

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