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7866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docx

追寻历史踪迹三河当地历史文化遗迹寻访

华北科技学院

NorthChina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调查报告

追寻历史踪迹

——关于三河当地历史遗迹寻访的调查报告

 

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308文秘调研小组

2012年1月

追寻历史踪迹

——关于三河当地历史遗迹寻访的调查报告

**************

小组成员:

文秘教育B112施曼曼

文秘教育B112卢晴

文秘教育B112颜冬

文秘教育B112余婷

文秘教育B112韩露

文秘教育B112田小芳

评分成绩:

 

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308文秘调研小组

2012年1月

摘要

三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独特、规划肌理明晰的皖中水乡古镇,历朝历代皆为军事重镇、交通枢钮镇、文化名镇、商贸集镇。

对其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客观评定,充分挖掘资源,进而对其量身定制合理的保护发展方案,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置身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前沿阵地,秉承“整合新资源,发展大旅游”的理念,相继成立旅游局和福山新区,编制完成《三河市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规划》,促成了成功(中国)大广场休闲娱乐中心、燕龙绿色生态园、亚洲航天科普城、港中旅旅游目的地、燕郊植物园、中国收藏文化产业园等多个大型休闲旅游项目落地,扶育了红嘉业休闲垂钓园、大石各庄梨园、荣家庄葡萄观光采摘园等一批省市级乡村旅游企业,成功创建了灵山寺、百世獒园和旺星休闲垂钓园3处国家AA级景区,三河的休闲旅游产业正逐步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而从旅游的本质上探究,其归根结底属于一种文化行为,是人在不同文化模式里的流动。

在全市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如何在休闲旅游开发大格局中融入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凸显三河特有文化内涵,进而提升文化品位、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字:

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文化利用、旅游、规划

 

一、全市历史文化资源概况

三河,因境内有t河、洳河、鲍邱河三水而得名。

自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息于此至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建制以来,悠久历史长河留有大量历经沧桑的文物古迹,涌现出代代仁人志士,流传着众多史话和传说,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这片沃土之上。

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三河历史的缩影与见证,体现着三河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智慧的结晶、文明的瑰宝。

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遗址文物多。

目前我市有野外文物保护点260余处,包括省级文保单位5处,廊坊市级文保单位4处,其中,孟各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廊坊市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我市现拥有馆藏文物400余件,包括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和古石刻等国家三级文物23件;据《三河县新志》记载,旧时三河宗教文化繁盛,庙宇遍及全县150余处,建国前后均遭拆毁,目前由地方群众筹资重建的有灵山寺、蒋福山的二郎庙、龙王庙和周庄子弥勒寺。

二是历史战事多。

三河境域,春秋战国时期是齐燕两国交战的主战场;汉代是尤来、大枪、五幡等多路农民起义军征战的场所;隋唐是朝廷大军多次征讨高丽和契丹的途经地;五代是契丹铁骑践踏区之一;宋代是宋辽军队交锋的主战场之一;元代是红巾军农民起义队伍北伐地之一;明代是燕王“靖难之役”的策源地和清军多次入关的进犯区;清代是义和团运动的活动区和八国联军的袭扰区;抗日战争时期,三河地方人民武装依托北部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英勇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发生的战斗有数百起之多;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和地方人民武装与国民党反动派及其武装为争夺三河这一区域的控制权,反复交锋,战火不断。

其间,发生了诸多灭绝人寰的惨案,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创造了众多彪炳史册的战绩,同时遗存了一定数量的古战场遗址,有很大的挖掘、利用潜力。

三是名人名士多。

据1984年版《三河县志》记载,三河在金元明清四朝中进士33人、举人84人,位列尚书、巡抚、侍郎及县级以上职官170余名,其中不乏名人名士,如清代名吏夏庄人王佳官文,在咸丰、同治年间历任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授文华殿大学士,世袭一等果威伯爵,卒时有皇帝御制祭文和御制碑文;清代名吏三河城内人赵光,清咸丰年间官至工部、刑部尚书,授五迁内阁学士;清初四大廉吏之一的福建莆田人彭鹏在三河为官六年,其勤政爱民、廉洁律己、不畏豪强、秉公断案的品格传颂至今;近现代三河更是人才辈出,叱咤风云的将军、战功显赫的战斗英雄,和平年代的劳动模范、先进代表,名噪一时的艺术家、书画家、体坛名将、武术家,引领科技的博士、教授等数以百计;胡锦涛、温家宝、李鹏、乌兰夫、田纪云、姜春云、罗干、宋平、吴仪等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三河视察指导工作。

四是民俗艺术多。

2010年7月,我市公布了第一批4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半壁店大鼓会、燕山大板、太极通背拳等3个项目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河吹歌、五虎棍、十美图、梅花班等4个项目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刻纸、玉雕、核雕、珐琅、三河乔记鸟笼等民间手工艺和多样的节俗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民间流传的民谚、歇后语等都有较浓郁的地方特色。

五是故事诗词多。

目前,我市旧时景观如彭公祠、燕郊行宫、甘泉寺、皇叔院、孤山塔、大郎台、小清河、龙潭沟等虽已不复存在,但是流传着众多故事和传说,留给三河人民无限遐想。

另外,许多文人骚客甚至皇帝在三河留有众多诗篇、佳对,较著名的有:

清康熙帝为彭公来三河就任饯行,宴席间康熙出上联“半醉半醒到半夜”,彭鹏对下联“三更三点去三河”;清乾隆帝多次驻跸燕郊行宫,曾为眺远楼题词“树色溪光成静赏/花香鸟语绝尘缘,目同碧宇朗无尽/心与白云散以间”;周恩来总理的老师严修出生于三河,曾撰写过多篇怀念三河的诗文;描写三河景致的诗文和民间名联佳对留存众多,如清韩璋描写灵山圣境的诗句“山锺灵秀水澄清,一副王维画稿呈。

最好晚钟敲罢后,塔腰高处白云横。

二、资源的整合利用任重道远

城市的迅速生长与扩张,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另一方面,同时也给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休闲旅游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城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的目标,无论从认识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由于受传统资源观的影响,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市民,很多人认为三河既没有令人叹服的文物遗迹,也没有天下皆知的文化名人,更没有闻名遐迩的自然景观,而且三河紧邻首都北京,历史文化不具备吸引客源和壮大发展的条件,导致许多优秀的旅游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在社会上,虽然大多数群众认可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普遍缺乏责任意识和参与热情,破坏遗址、文物情况时有发生。

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整合对未来城市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远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其次,需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

目前,我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宏观管理体制尚未建立,不同区域、不同主管部门负责不同的规划,旅游、文化、城建、交通、商业、林业、外事、水利等部门在旅游业发展中难以统一协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文化资源的规划利用和保护开发,制约了旅游业整体功能的发挥。

第三,需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培育。

一方面,由于人员编制少、资金投入不足、执法难度大和文保单位分散等原因,不得不缩小保护范围,同时在遗址、文物的保护管理上还比较粗放,缺乏科学性,破坏、偷盗遗产和文物现象时有发生,大量石刻露天存放,风化现象较为严重。

另一方面,历史文化资源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建成的浩然文学馆,陈列过于简单,设施落后,参观者寥寥无几;由于缺乏展示的平台,我市馆藏的文物从未展出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着组织机制不健全,缺少经费和相应保护措施、保障制度、保障人员等问题,民间艺术大多没有形成规模、知名度偏低,且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一些民间绝活、技艺因主要靠口头流传或世代相传的形式传播,有失传的危险。

第三方面,在旅游文化产业上我市虽然出台了部分鼓励措施,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政策。

第四,需要进一步加强发掘、研究。

就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而言,由于研究人员数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深入研究;资料分散且内容不够丰富,学术成果水平偏低,缺少对内涵的挖掘和品牌的提炼。

虽不乏一些文史爱好者从个人兴趣出发,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发表了不少文章,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总体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成果与实际需求相比,差距不小。

第五,需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推介。

在宣传投资环境中,因为对历史文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能够产生的巨大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对历史文化的宣传力度偏小。

例如,缺乏对大多数历史文化名人的宣传推介,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了解不多,在域外更是知之者甚少。

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深入介绍我市历史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在对外推介招商的项目中,还没有一个以三河历史文化资源为主体内容的招商项目。

关于整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市历史文化资源,需要在思想认识上不断更新,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在资源的研究上不断深化,要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重点开发,滚动发展。

针对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更新观念,将打造旅游文化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历史文化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其“用之不竭”的资源性、“独树一帜”的垄断性和“生生不息”的长期性,是资源型经济及其它类型经济要素所不可比拟的。

保护、利用好这些资源,既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挖掘我市发展潜力,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扩大招商引资的潜在动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提高全市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推进经济和社会教育的双重功效,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文化是旅游的魂,旅游是文化的形,两者相得益彰。

文化旅游的两大要素是无形的文化和有形的实体,而无形的文化正是体现旅游价值的关键所在。

没有“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武侯祠不过是几堆砖瓦;没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草堂不过是一间草屋。

我市的历史文化在“神”的方面具备,在“形”的方面欠缺,这就需要依托域内及周边文化资源,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发展文化旅游业进行科学论证和认真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浓厚县域文化内涵和较高游览欣赏价值的旅游项目,把域内的历史文化遗迹与旅游景点巧妙组合,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一批旅游精品,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为此,要从培育城市的文化个性与魅力,提升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以及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我市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利用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环京津和环渤海旅游业发展大格局,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高度,把旅游文化产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到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当中。

为了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建议尽早成立全市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事机构。

二、创新机制,实现旅游文化产业投资的多元化

历史文化资源是我市一座亟待开发和利用的“金矿”。

开发这座“金矿”,要创新机制,统筹各方要素,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实现投资多元化,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发展的旅游文化产业之路。

首先,要转变旅游文化投融资体制。

历史文化是人们共有的资源,无论谁是投资经营主体,都能起到宣传三河的作用,都可以推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做好旅游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强化招商意识、健全招商机制、落实招商责任制、培植招商主体,大胆进行资本运作,放大资本乘积效应,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

应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借鉴优秀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建议市政府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相关旅游规划的编制与修订、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市旅游整体宣传促销、旅游产品和线路的设计开发、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和对旅游企业的扶持与奖励等方面,切实加强对旅游文化发展的引导。

应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建设。

允许对风景旅游区(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或股权转让等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旅游文化产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燕郊行宫、彭公祠、甘泉寺、蒋福山风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和相关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旅游民营经济。

应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要提前做好重点项目的规划,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国家专项投资和旅游发展基金项目,给予旅游文化发展以更多实质性支持;要抓住“河北省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启动实施100个以上重点旅游项目,5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有利契机,全力争列省重点旅游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同时积极争取省财政、发改、旅游、文物、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对三河旅游文化发展的资金支持。

其次,要实行宽松的投资政策。

宽松的投资政策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强调指出“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

各地纷纷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制定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我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尽快制定相关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各种力量参与旅游文化项目投资。

在用地方面,对符合我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国土部门应优先报批、优先供地,同时应酌情减缴土地有偿使用费,可借鉴北京市顺义区提法:

免征十年区级收缴的土地使用费,对利用荒地、荒坡、垃圾场、废弃矿山等进行旅游开发的,可免交土地有偿使用费;税费方面,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应大力支持,可参考安徽省旌德县提出“对固定资产一次性投入(两年内完成投资)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项目,从开业之日起,企业缴纳入库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前两年全额扶持,后三年减半扶持’,对固定资产一次性投入(两年内完成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的政策;在财政奖励和配套等方面,各地出台了形式多样的优惠政策,如鼓励旅游企业参与星级评定、参加宣传促销、鼓励开发特色旅游商品、金融部门优先安排对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项目的贷款等等,都可以参考借鉴。

三、多措并举,着力破解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力、研究不深、利用不足、宣传不够问题

一要不断加大文保工作力度。

科学保护是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

为努力克服文保工作中存在的人员编制少、保护手段滞后、执法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建议:

成立全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委员会,吸纳公安、国土、林业、水利、城建、规划、环保、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参加,下设专门的办事机构,全面协调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

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文保条件。

目前,我市的文保专项经费是10万元/年,主要用于雇用文物保护员工资、设立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及界碑界桩、文物古迹简单修缮、日常巡查租车费用、文物普查等方面,但由于我市文保单位普遍缺少文保标志及界碑、界桩、看护房等设施,灵山辽塔、刘白塔石塔、荣家堡华严庵等重点文保单位亟待维护修缮,缺少必要的文保设备如文物探测仪、定位仪和照录相器材等,文物修复、鉴定研究、散落民间文物征集等费用严重不足,而且与周边县市及所考察的邯郸市永年县、武安市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建议市政府将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提高至30―40万元/年。

二要高度重视发掘研究工作。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以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没有研究,就谈不上开发;研究不深入,也会极大制约开发利用的深度。

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三河市旅游文化调研开发中心或旅游文化研究促进会,专项负责旅游文化资源的研究、策划、整合与开发,系统做好旅游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历史文化主打品牌的提炼、旅游文化项目的包装策划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培育等工作。

同时,加强对于“提高三河旅游文化创新能力、加快现代科技在旅游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增强景区吸引力、完善旅游文化市场的运作规则、搞好资本运作壮大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等课题的研究。

三要整合放大品牌效应。

三河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地域特征明显,文物古迹、文化名人、民俗风情和餐饮文化,成为我市不可或缺的巨大财富。

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有其局限,特别是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考量,名人多、实物少,文物多、体量小,总体上显得零散,档次不是很高。

因此,必须进一步加深对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的认识,从品牌定位、人文内涵、区域关联等方面,进行充分整合。

要放大“彭公”、“浩然”、“燕郊行宫”这三个文化品牌的效应,围绕“行宫文化”、“廉吏文化”、“名人文化”、“武术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等开展深入的研究、探讨,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我市历史文化品牌的内涵。

四要搞好结合。

认真研究并积极抓好历史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把民俗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民间艺人绝技,如燕山大板、半壁店大鼓、刻纸、玉雕、核雕、三河吹歌、五虎棍、十美图、梅花班、太极通背拳等文化产业资源按市场化手段物化出来,融入项目开发建设当中,形成集群发展态势,突出比较优势,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含量,延伸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资源共享、互为支撑、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走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特色之路、创新之路、发展之路。

五要丰富宣传推介载体。

埃及的金字塔,能亲眼去看一看的人很少,但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一被誉为世界奇迹的历史文化遗址。

为什么?

因为人们已经通过各种媒介看到了它的形象,听到了对它的介绍,在许多国家的小学课本中也有关于它的内容……这才让远在非洲沙漠中的金字塔成了举世瞩目、人皆向往之胜地。

这其中,宣传推介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提升三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议由外宣、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牵头,组织专业力量,运作《三河文化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可以利用燕郊开发区丰富的人脉关系,携手文化部、文化投资公司、影视公司等,制作三河历史文化专题片、文艺广告片和影视剧作品,通过电视、网络媒体广泛宣传推介;可以充分利用灵山景区、百世獒园、燕龙生态园、收藏文化产业园、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各种会展、艺术展、书画展等平台,从不同角度宣传三河的历史、文化、民俗、美食等,如燕郊镇的大石各庄已经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五届梨花节,以花为媒,重在宣传,推进农家特色旅游,促进招商引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推广借鉴;旅游纪念品也是很好的宣传载体,可以加大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将我市丰富的工业产品、农副产品转化开发成为富有三河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景点销售,扩大影响;要在全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特别要注重基层干部、市民百姓和中小学生的参与,形成人人了解三河历史文化,个个知晓资源宝贵的局面,努力增进全社会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整合与合理利用的共识。

四、突出重点,做好旅游文化项目的整合开发

应按照“整体保护、重点修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着重做好以下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灵山――蒋福山区域该地区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良好的人文环境,文物古迹尤其宗教文化遗址较多,是我市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

在开发建设现代休闲旅游项目的同时,应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重点恢复,以及特色文化的融入,以吸引更多客源。

灵山景区:

鉴于灵山景区在京津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建议进行合理规划,给予重点扶植,逐步扩大规模。

在已有塔寺的基础上,可以先行恢复重建灵山戏楼、钥匙山上的娘娘庙和夕照亭等人文景观,并将本秀僧、灵山二杨、小清河、七姐墓等故事传说及众多咏讼“灵泉漱玉”景观的诗句等进行物化,增加景区文化内涵。

蒋福山景区:

以“幽、野、深、险、怪”为主要特点的蒋福山景区,较适合山地休闲旅游项目开发。

在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有机融入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元素,做到“娱、景、境”交融。

建议以龙潭峡谷为龙头,在峡谷北面青龙山上修复“龙王庙”,在彭公祈雨处立碑,重建磕头顶上的庙宇,在峡谷南部重建皇叔院、甘泉寺,修整滴水塘和龙江池等景点。

可以将我市丰富的花会、婚嫁、农事、节令和饮食方面等诸多富有三河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农家乐”的方式融入其中,兴办以体验民俗、采摘、品美食等为主要形式的乡情特色游和民俗休闲度假游,让游人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享受民俗乐趣,形成以景养农,以农促景的良好局面。

这样即可以形成一个灵山塔寺、灵山戏楼、钥匙山、创业渠、龙江池、皇叔院、滴水塘、甘泉寺、二郎庙、龙潭峡谷、磕头顶、东西沟等浑然一体的景观群,在这里既可以饱览风光、品味文化、陶冶性情,又能享受休闲娱乐、体验别样生活的乐趣,让游客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二)三河城区三河城区作为我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和主阵地,更需要注重增强文化底蕴,与之相匹配。

建议重点建设一批富有古韵的文化设施,与人民公园、新世纪广场等现代城市建筑和休闲场所相得益彰,拓展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

1、兴建文化博览馆:

博物馆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之一。

邯郸武安市的东山文化博艺园占地500亩,由个体企业投资兴建,设有文化园区、地质园区、植物园区、游乐园区、风情文化娱乐园区等八大园区,集武安古文化、民俗文化、戏剧文化、红色文化、民间艺术于一身,同时与休闲娱乐有机整合,颇具特色,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建议在市文化中心建文化博览馆,集中展示三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改革发展成果,建筑风格上可以考虑适当加入古典和民俗建筑元素,精选我市各级别文物、艺术作品、名优产品等纳入其中,同时以展板、雕塑、实物展示等形式介绍三河历史、革命史、发展史、重要历史事件、民俗文化,把国家领导人、上级领导、重要文化名人视察指导三河的资料、照片、题字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显要位置加以展示。

目前,市文化中心即将竣工,而展馆布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工作要做,应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如文物、资料、照片的发掘整理和展出的策划,增加展出手段的科技含量,尽力融入观众动手、动脑的参与活动,以提高展出水平。

2、复建彭公祠:

多年来,彭公高尚的人品、廉洁的官品在三河乃至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打上了深深烙印,这在三河众多历史人物中是绝无仅有的。

重建彭公祠不仅有其文化价值,也是弘扬三河历史文化,扩大三河影响力,增加三河知名度的客观需要,而且在教育党员干部如何从政上,更是一面不可多得的镜子。

为此,建议于市文化中心周边区域择址重建彭公祠,同时加强对于彭公的研究,抓紧抢救和搜集整理有关生平、文物、遗存、传记、传说、著作、戏曲等,具体建造可参考开封的包公祠、苏州的武侯祠。

3、扩建浩然文学馆:

浩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人,尤其晚年落户三河,对三河的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更好地展示浩然风采,建议将现在的市图书馆按规划迁入新建的市文化中心后,在原址扩建和重新装修现有浩然文学馆,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功能完备的现代文学馆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这样,浩然故居、浩然文学馆、浩然墓地三点一线,从而形成一道独特完整的文化景观。

4、建造名人主题园:

此园可以林木、花草、奇石、亭台为主调背景,精选30到50位三河历史名人,以每位一座人物雕塑、一尊碑刻简介的形式分布园中,以展示三河历代名人的风采和业绩。

同时考虑到,三河域内的旧时五景及续增四景在三河人们心目中地位较重且大部分原址恢复重建已无可能,可以浓缩方式将这些景致纳入其中,既能再现昔日壮丽景观,又为人们提供休闲养生的良好去处,还可以为对外展示我市良好形象创建有效载体,可谓一举多得。

在此园内,名人、美景相呼应,审美、教育为一体,期望成为人们缅怀先人、接受爱国主义熏陶的理想场所。

5、建设大郎台标志性建筑。

大郎台遗址是三河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西外环与北外环交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