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7982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七八单元教案.docx

六七八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百花园”组成。

《放飞蜻蜓》《在金色的沙滩上》《和时间赛跑》是精读课文,《“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精读课文,都是通过一件具体的实例来表现人物某方面的好品质。

《放飞蜻蜓》继续了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

《在金色的沙滩上》写了在海滩上,一位小姑娘位画家看衣服,不肯收画家送给她的贝壳,赞扬了小姑娘淳朴诚实的美好品质。

《和时间赛跑》童年的“我”在和时间比赛的过程中,获得了无限乐趣,这种和时间赛跑的习惯,是“我”一生受益无穷,说明了假如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的道理。

《“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讲述了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阿兰.图灵小时候思维奇特,经常干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正是带着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成年之后,他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然后再跟同学讨论。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4.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记叙,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5.会写单元中38个字,会认28个字。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记叙,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3.会写单元中38个字,会认28个字。

4.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

四、单元教学总课时:

(12课时)

21放飞蜻蜓2课时

22在金色的沙滩上2课时

23和时间赛跑2课时

24“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2课时

语文百花园六4课时

五、单元教案主备人:

共享教案者

21《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了解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2生子。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

一、1.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板书:

放飞。

齐读课题:

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浏览课文:

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

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

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4.再次熟悉课文,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三、熟读感悟课文

1.学生自读2至10自然段,边读边画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

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

激发情趣再

3.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4.总结概括:

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了解课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字词,回顾课文

1.读生字卡片及词语。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

思考: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板书:

捉放讲

二、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

语言训练:

能说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蜻蜓的感受吗?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

2.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

3.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

读第三段(1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4.引导思考。

5.研读二、三段

(1)分角色读第二、三段,想一想:

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蜻蜓的?

你听后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

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

6.练习分角色朗读、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7.启发小结:

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指导写字(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教师示范指导写:

“蜓”、“衡”。

抓住结构特点进行。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3、查阅有关陶行知先生资料。

板书设计:

竹蜻蜓------认识蜻蜓------了解蜻蜓---放飞蜻蜓

教学反思

 

22《在金色的沙滩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助人为乐的精神。

2.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自读思考、交流讨论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天真善良、办事认真、帮助别人不计报酬的可贵品质。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课文中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写课文中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课也是讲助人为乐的,事情发生在沙滩上。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的音和义,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全文可以分成几段。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讨论交流。

不懂的词句。

4.按划分的段落默读课文,想想每段说的是什么意思。

三、进一步自学课文。

1.出示思考题,要求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

(1)小姑娘在什么时间在哪儿捡贝壳?

她遇到谁?

他们说了些什么?

(2)小姑娘喜欢贝壳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小姑娘为什么没要画家的贝壳?

通过这件事说明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小姑娘反撒落在海滩上的贝壳拾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

四、讨论、交流。

1.同桌讨论思考题2.指名回答思考题。

五、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并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板书设计:

在金色的沙滩上

小姑娘()贝壳()青年画家

不计报酬、心灵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沙滩上发生的事,感受大海沙滩贝壳的美。

体会小姑娘天真、善良、诚实美。

2.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对人对事认真负责的精神。

3.初步了解寓情于事,寓人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沙滩上发生的事,感受大海沙滩贝壳的美。

体会小姑娘天真、善良、诚实美。

2.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对人对事认真负责的精神。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寓情于事,寓人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深入理解内容

1.读第一大段,说一说主要内容。

2.当小姑娘捧着贝壳让画家看时,画家“笑了笑”,画家心里可能想什么?

3.画家游向礁石,是给谁拾贝壳去了?

小姑娘知道吗?

她怎样做的?

4找出描写海滩美丽的句子,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望无际”的意思。

5.总结学法。

(出示投影片。

(1.)读文知内容。

2.抓重点词句。

3.分析与概括。

6.用上述方法学习第2、3大段。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1)第二大段主要讲什么?

要抓的词语是什么?

(2)第3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两件事来说。

画家捡来的贝壳怎么样?

为什么小姑娘不要?

“灿烂夺目”什么意思?

画家感动之极,他怎样做的?

为什么这么做?

结果怎样?

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

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

三、总结全文:

再读题目,问:

题目中的“金色”的除了指美丽的沙滩外还有别的意思吗?

四、创设情境,配乐朗诵

(1)文中出现几个角色?

让我们带着激动和敬佩的心情把这篇美文美美再齐读一遍吧。

(品格美)

大海:

一望无际浪花美极了

贝壳:

灿烂夺目各种各样

(环境美)

(这一切都美极了)

(2)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

板书:

画家小姑娘

拾贝壳看着东西

送贝壳不收贝壳

丢贝壳捡还贝壳

教学反思

 

 

23《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课文启示人们:

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

2.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准备:

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用谜语引入本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4.指名学生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5.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谁来告诉大家呢?

三、再次读文,质疑问难

1.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问题。

四、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

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2.学生读书,谈感受。

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

请你用一句话说出对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3.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板书:

持续、安慰、狂奔、受益无穷、假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1.请同学们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2.请同学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

三、延伸,深化中心

1.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2.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

说说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3.你收集了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呢?

4.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

四、作业

(1)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珍惜时光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散文制作成手抄报贴在宣传栏。

(2)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板书设计:

时间飞快受益不浅

一去不回获得成功

教学反思

 

24、《“计算机之父”的童年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找出小阿兰“怪”的地方,体会出这与他成为“计算机之父”的关系。

3.知道阿兰.图灵成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侯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小阿兰童年的“怪”与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没有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找出小阿兰“怪”的地方,体会出这与他成为“计算机之父”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

教学难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找出小阿兰“怪”的地方,体会出这与他成为“计算机之父”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了解课文大意。

1.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2.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要求:

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自己解决。

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出来,做简单批注。

并画出小段的序号。

3.课文主要将了一件什么事?

4.再次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5.出示词语,认读词语。

汗流满面和蔼疑虑与众不同饮料

台阶违犯誉为奠基拓荒耕耘

三、学习给课文分段

1.自己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要求:

读书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质疑时,认真听同学提问,不重复别人的问题。

2.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第一段(1—4)第二段(5——8)第三段(9)

四、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词。

2.课后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

板书和蔼疑惑炫目奠基

汗流满面奠基拓荒耕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找出小阿兰“怪”的地方,体会出这与他成为“计算机之父”的关系。

2.知道阿兰.图灵成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侯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

教学重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找出小阿兰“怪”的地方,体会出这与他成为“计算机之父”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阿兰.图灵成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侯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学生介绍阿兰•图灵的有关资料。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读第一段,想想这段讲什么?

2.你怎样看待小阿兰的这种做法?

3.练习分角色朗读这段文字。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己默读这一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在文中标出来。

要求:

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从哪些地方看出阿兰有些“怪”?

从课文中找一找。

(1)表现阿兰“怪”的语句。

让学生抓住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交流。

(2)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钻研,肯动脑喜欢动手操作的好孩子。

3.学生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小阿兰成年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

2.他童年的“怪”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3.阿兰•图灵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除了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两种情况,还有哪些原因?

五、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生谈收获体会。

2.交流课外资料。

六、布置作业。

摘录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板书设计:

24“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

↓↓

阿兰•图灵“怪”(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语海畅游”的学习,让学生读准字音,诵读成语,把字写好,能够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2.通过“积少成多“的学习让学生主动积累语言,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3.通过“阅读平台“的学习,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普通话水平。

4.通过“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看看谁最聪明,收获最大。

二、分项训练

(一)“语海畅游”的第一题“诵读成语“

1.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

小组互读,互相正音。

2.教师范读,听准平舌音,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发音。

3.各种方法读。

4.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并这个词说一句话?

5.学生自主积累词语。

(二)“语海畅游”的第二题“写好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同桌读,纠正错音。

3.指名读,齐读。

选你喜欢的字组词说话。

4.默读,认真观察这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

5.交流识字方法。

(三)学习“积少成多”的“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画出来。

2.听教师范读,注意听准难读的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指名读,把句子读通顺。

5.齐读,你最喜欢哪一句?

这句说了什么?

6.试着自由读,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

第二课时

学习“阅读平台”

1.揭题,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读准字音,画出不会读的字。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听教师范读,标出自然段。

5.自由读,把句子读通顺。

6.指名分段读,正音。

7.默读,想:

短文讲了什么事?

8.细读课文,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比尔•盖次是个决心坚定的孩子?

9汇报交流,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11.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抄在采集本上。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能说会道”

1.阅读第一部分提示的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想一想: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说什么?

2.看看情景图,你知道了什么?

3.读第三部分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步骤。

4.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先自由练习说说。

5.同桌互相练习说,并提出要求:

认真听对方说,等别人说完后,可以提出疑问,也可以补充。

6.指名说,评一评,看哪些同学的发现有趣,而且说得清楚明白。

7.修改自己说的内容,注意把你发现了什么和你是这样发现的说清楚‘

8.四人小组互说,推荐同学上台说。

9、指名说,评一评。

第四课时

一、“笔下生辉?

把刚才说的内容具体地写下来。

提出书写要求:

1.不可以照搬别人的,强调是自己发现。

2.要突出“趣”字。

3.发现的经过、结果以及自己在发现的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也要写清楚。

4.写完后读一读,修改修改。

二、抄写作文

要求:

1.书写干净,整齐。

2.格式正确,注意标点的使用。

 

课时教学反思

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组成。

四篇课文中《我不能忘记祖国》《卢沟桥》《古诗两首》是精读课文,《民族英雄戚继光》是略读课文。

这组课文介绍了极为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表达了他们炽热的爱国热情。

《我不能忘记祖国》写的是年轻的宋庆龄留学美国,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充满了希望的爱国情怀。

《卢沟桥》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美观的造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古诗两首》“从军行”表现了战士们高涨的气势,不消灭敌人决不回家的士气。

诗中冲了爱国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塞下曲”是借用汉代李广的故事,写边塞将军晚上打猎的一首诗。

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

《民族英雄戚继光》记叙了明朝将领戚继光组建军队,抗击倭寇的故事,赞颂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课文中编排有精美的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七”,在“语海畅游”栏目中安排了有关辨析形近、同音字的“辨字歌”和补充句子的练习,“积少成多”栏目中安排有读背“爱国名言”和采集带有“国”字的成语,“阅读评台”栏目安排了阅读短文《小英雄于连》,“能说会道”安排的话题是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笔下生辉”要求展开想象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并办一次墙报或编成一本书。

二、单元目标:

1.本单元要求认识30个字,会写32个字。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宋庆龄、戚继光等的事迹,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单元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的事迹,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

4.读懂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并会背诵古诗。

四、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小黑板

五、单元教学总课时:

(13课时)

25我不能忘记祖国2课时

26卢沟桥3课时

27古诗两首2课时

28民族英雄戚继光2课时

语文百花园七4课时

单元教案主背人:

李彩霞

共享教案者:

周秀芝王念玲

25 我不能忘记祖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讨论、交流

学生学法:

朗读法、读思议结合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学习“导语”,导入新课

1.学生自学“导语”部分,说说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由“导语”下面的插图引入,让学生交流、介绍自

己所了解的宋庆龄。

 3.揭示课题:

我不能忘记祖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感知字(词)义;

 

(2)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错音,指导学把课文读通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的什么故事?

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

(1)默读思考:

课文是怎样围绕“我不能忘记祖国”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