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8086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届辽宁省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

辽宁省铁岭高中2018年高三下学期初

历史考试试题

1.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

实质上体现了:

()

A.王位继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苏格拉底曾这样形容雅典的民主制: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这段话表明他

①认为雅典民主制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制度

②批评了雅典民主制度中的抽签选举法

③认为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④认识到掌握在大众手中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

3.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4.托马斯·潘恩1776年发表的《常识》中有这样一句话:

“所以正确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

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分手”的呐喊直接推动了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南北战争

C.法国大革命D.美国独立战争

5.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7.二战后初期,促使美国得以控制西欧市场的关键措施()

A.倡议成立关贸总协定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D.成立欧洲共同体

8.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经提出:

“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

国际舞台上体现这一声音的历史事件是()

1945年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

A、

B、

C、

D、

9.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

“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10.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

“(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指

①国际分工日益明显②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

③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④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④

11.英国《泰晤士报》对外宣布:

当天的报纸是首次使用世界上最新发明的,以蒸汽为动力的印刷机印制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每小时1100份。

此举最早当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A.17世纪早期  B.18世纪早期  C.19世纪早期  D.20世纪早期

12.下列关于右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

②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3.1866年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俱用华人”,但其自身的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

后来,它被英国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发昌机器厂的发展历程说明()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独立的发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

14.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

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

其影响是()

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②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④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5.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

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

”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

 

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易港口 ②广州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口岸

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 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6.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

A.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17.卡顿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说:

“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垄断主义企业,并在萧条开始以后一个时期能人为地维持高价格。

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轨,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

这种情形,也加深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人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

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

不过,使金融机构失常并引起连锁性解体反应的,还是酿成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的股票价格涨风”。

根据上述材料,导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有:

()

①垄断企业维持高价②收入分配不均③证券市场投机盛行④经济运行失调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18.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

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19.1987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莫尔说:

“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护主义的产物,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将危在旦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将失去海外市场     B.欧洲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D.欧洲联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20.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政治自由是通过三权的某种分立而实现的”。

在当时他的直接目的是()

A.实现权利平等B.推翻君主制度C.避免暴君专制D.反对教会干政

21.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

“瞧!

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22.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②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

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④三省六部一直被后世历朝沿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3.孙中山主张“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体现的思想是()

A.民族革命B.民权主义C.扶助农工D.民生主义

24.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出发点不包括()

A.取得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影响B.改善中国的国际发展环境

C.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D.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③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④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决定的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6.英、美、法诸国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其客观使命是()

①推翻封建制度②使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③通过立法确立立国基本原则④全面建立起资本主义社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7.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美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来缓解危机,德国却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通过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来缓解危机,造成这种不同的因素有()

①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②两国的经济实力不同

③“一战”对两国的影响不同④德国国内有法西斯组织而美国则没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B.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C.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合作程度加深D.出现了三大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29.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下列各项与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形成有关的是()

①汉初休养生息②解决王国问题③设立西域都护④实行独尊儒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0.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洋务派起到的重大作用不包括()

A.近代科学的发展B.新式学堂的创办

C.反对传统道德D.留学教育

31.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外国军事力量第一次进入我国渤海地区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下列关于两汉时期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B.东汉科学家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在世界上最早记录了有关太阳黑子的情况

D.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33.美国知名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间割据混战

34.史学家钱穆认为: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

”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是()

A.郡县制B.行省制C.分封制D.三省六部制

35.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36.简答题(30分)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

千元]

 

——引自《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材料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

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

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

……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我国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

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1.2倍。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

(8分)

(4)根据材料四,简要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8分)

 

选择题

1.B2.B3.C4.D5.C6.D7.C8.C9.C10.D11.C12.D

13.D14.D15.D16.D17.D18.C19.D20.C21.A22.A

23.B24.A25.D26.B27.B28.C29.D30.C31.A32.D

33.C34.C35.B

简答题

(1)状况:

轻重工业都有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分)

(2)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开辟道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提供了客观条件;群众性反帝斗争,“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12分)

(3)变化:

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2分)

原因: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

必要性:

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了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4分)

(4)新特点:

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2分)

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指导;改革开放创造的条件。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