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146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6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docx

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级

2017年德州市学业水平考试说明(2014级)

地理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中考对初中教育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减轻负担和提高质量并重的原则;有利于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有利于中等学校选拔素质较高的新生。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内容

考查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里》。

教材为商务星球出版社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材。

(二)考试要求

1、地球与地图

(1)地球和地球仪

标准

活动建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

例如,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等。

(2)地图

标准

活动建议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

例如,使用地图、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等;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2、世界地理

(1)海洋和陆地

标准

活动建议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

例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自选实验材料或使用计算机,设计实验,模拟海底扩张、大陆漂移。

(2)气候

标准

活动建议

1.天气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主要气候类型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

例如,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使用测量仪器,观测气温、降水和风向等;收看(听)和记录天气预报内容,模拟预报天气。

说明:

“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出现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

 

(3)居民

标准

活动建议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开展辩论活动。

例如,围绕“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住乡村好,还是住城市好”等辩题,组织辩论。

(4)地域发展差异

标准

活动建议

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开展讨论活动。

例如,收集两个不同发展水平地域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5)认识区域

标准

活动

建议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角色扮演等活动。

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就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分别扮演地理学家、政府官员、热带雨林区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从各自角度提出见解和建议。

3、中国地理

(1)疆域与人口

标准

活动建议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开展拼图游戏、学习交流等活动。

例如,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拼图游戏;收集并交流反映我国主要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讲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标准

活动建议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自然资源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活动。

例如,实地观察家乡某条河流,描述该河流的特征;收集资料,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

(3)经济与文化

标准

活动建议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开展辩论活动。

例如,围绕“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辩题,组织辩论。

(4)地域差异

标准

活动建议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活动。

例如:

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知识竞赛。

(5)认识区域

标准

活动建议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3.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开展学习交流、撰写小论文等活动。

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

4、乡土地理

标准

活动建议

运用地图,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利用图文材料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其原因。

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

了解家乡的对外联系现状,认识家乡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

开展乡土地理调查、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等活动。

例如,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乡土地理课题(如矿产资源、中草药的种类与分布等),开展调查,交流调查结果;开展为实现家乡的绿色生活献计献策活动。

(三)初高中衔接要求

强化学生读图文资料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思维教育;注重地里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教学。

三、试卷结构

(一)题型结构

满分:

50分。

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20个小题,每题1分,共计20分,占40%;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综合题)30分,占60%。

(二)内容结构

《地球与地图》占10%、《世界地理》占40%、《中国地理》占40%、《乡土地里》占10%。

(三)难度结构

易、中、难,比例大约为5:

3:

2。

(四)题型示例

(12年)3.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B.华北平原C.柴达木盆地D.黄土高原

【解析】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分布,难度易。

山脉是我国地形骨架,主要地形区分布在山脉骨架内,A显示的是新疆的主要“三山加两盆”、B显示东北地区“山环水绕”、C显示黄土高原的分布、D显示青藏高原的分布。

答案:

A

(13年)201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5月13日-2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6~7题。

6.下面词组能集中体现该国特点的是

A.黄种人、红茶绿茶、泰姬陵

B.黑种人、可可咖啡、金字塔

C.白种人、牛奶奶酪、凯旋门

D.混血种人、飞饼烤鱼、雪砖冰屋

7.世乒赛期间巴黎的天气情况很可能是

A.会有阴雨天气B.气温日较差较大

C.天气晴朗,气温偏高D.每天午后会有暴雨

【解析】主要考查世界主要人种、生活习惯、著名旅游景点、主要气候特征等知识。

难度中。

法国位于西欧,以白种人为主,首都巴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农业畜牧业为发达、著名旅游景点有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

答案:

6、C7、A

(14年)5.2014年1月3日,“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

2月8日上午11点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下列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科学考察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B.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

C.建站时间选择在1月至2月的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最寒冷,冰层坚固,地基牢固

D.一轮船从长城站出发,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洲一圈,轮船依次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解析】结合时事新闻考查有关南极洲科学考察、周围海域、极昼极夜现象等内容。

难度中。

图中显示了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具体位置,标注了东西经度,降低了难度,学生记住了南极洲四周海域位置,知道极圈内地区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就很容易选出答案。

答案:

B

(15年)1.2015年2月13日马刺队与火箭队的常规赛于当地时间20:

00在纽约(西五区)开始。

CCTV5的现场直播时间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在的位置分别是()

A.2月13日9时   ①B.2月12日9时   ②

C.2月14日9时   ③D.2月14日9时   ④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及时间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纽约(西五区),北京位于东八区,所以北京比纽约早13个小时,为2月14日9时,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④,即冬至与春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故选:

D.

4.下面关于图中四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河流量大,结冰期较短B.②、③、④河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C.四条河流径流量均没有明显季节变化D.①、③、④三条河流含沙量大

【解析】图中①是亚马孙河,②密密西西比河,③是尼罗河,④是黄河。

①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亚马孙水系跨高温多雨的赤道南北,流量无明显季节变化,无结冰期.而②密密西西比河,③是尼罗河,④是黄河的汛期均出现在夏季,流量季节变化大,④黄河是世界上流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故选:

B.

1.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5分)

(1)描述图示区域内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计划在①②两条河流中海拔200-600米之间河段开展大众化的漂流活动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此时测得山顶B处的气温为15.80C,则山顶A的气温是__________________。

(4)当前徒步旅行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旅行方式,但在野外徒步旅行时易迷失方向。

请你为野外徒步旅行者提供一种判定方向的方法。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有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判断,图示区域内地势特点北高南低.

(2)在①②两条河流中海拔200一600米之间河段开展大众化的漂流活动,应选择在②河流上,理由是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适合大众化的漂流活动;①河段非常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理由是流经等高线密集处,坡度大,水流急.(3)在山地,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如果此时测得山顶B处的气温为15.8℃,则山顶A的气温是:

15.8℃﹣(1530﹣1030)÷100×0.6℃=12.80℃.(4)野外判定方向的方法有:

利用太阳或北极星、利用罗盘或指南针、手表定位、GPS导航、地形、地物特征判断.

答案:

(1)北高南低

(2)选在②河流上,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2分)(3)12.8°C

(4)利用太阳或北极星、利用罗盘或指南针、手表定位、UPS导航、地形、地物特征判断(任答一种)

四、样题

德州市二O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读地球上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及A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①23°26′N和120°E ②23°26′S和60°E ③昼长夜短 ④昼短夜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22°54′S,43°12′W西三区)乒乓球比赛资格赛将于当地时间8月6日9时举行,此时B地的时间是(  )

A.6日14时B.7日14时C.6日20时D.7日20时

读甲乙两大洲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两大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大洲气候复杂多变,季风气候显著B.乙大洲气候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C.甲大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乙大洲有高原大陆之称,这里有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

4.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仍有许多问题,主要有(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粮食短缺③矿产资源贫乏 ④经济结构单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读东南亚和欧洲西部区域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B.②是世界著名的油棕生产国C.③地区是地中海气候D.④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6.某旅游团计划先后游览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埃菲尔铁塔、泰国大皇宫、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塔等景点,其游览线路是(  )

A.D→C→B→AB.C→D→A→BC.C→D→B→AD.D→C→A→B

7.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在泰山站的西北方向B.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C.南极地区无人居住,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D.北极地区降水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读俄罗斯示意图,完成8-9题。

 

8.关于俄罗斯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跨亚欧两大洲,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面积广大,是亚洲国家B.是世界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大国,有“世界油库”之称C.大部分地区属温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D.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均匀

9.关于俄罗斯地理事物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伏尔加河,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B.②是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这里有极昼极夜现象

C.③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是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的东起点

D.④是莫斯科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10.读印度简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加尔各答,主要分布着钢铁工业和麻纺织工业B.②是全国棉纺织工业中心--孟买C.③是软件产业中心--班加罗尔D.第二人口大国,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佛教

1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临大西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B.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C.领土最东端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

D.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没有热带

12.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有“粤菜”“川菜”“鲁菜”等八大菜系,以“川菜”为主的省区是(  )

13.下列民族中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是(  )

A.维吾尔族、回族B.藏族、回族C.哈萨克族、壮族D.蒙古族、满族

14.读我国沿106°E地形剖面图,图中甲地形区是(  )

 

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15.黄河流经的省区中,易发生凌汛的一组是(  )

A.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B.山东省、山西省

C.青海省、陕西省D.陕西省、山东省

16.以下四句话,可以用于描述三江平原的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17.读漫画,炭火烧烤破坏的主要资源是(  )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

18.下列关于塔里木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B.河流汛期主要在冬季

C.河流年径流量小D.河流属于内流河

19.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中,能表示北京气候类型的是(  )

A.AB.BC.CD.D

2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下列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措施合理的是(  )

A.禁止沿海地区的海盐生产B.禁止海水养殖业的发展C.禁止在沿海大陆架上开采石油,以免产生石油污染D.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二、综合题(共30分)

21.(6分)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说明甲、乙两聚落形成的共同条件;

(3)某学校七年级要举行一次班级间的登山比赛,设计了AB,AC两条(水平距离及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的线路,从学生实际考虑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并简述理由.

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2016年G20第十一次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5日在杭州举行,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19个国家以及欧盟出席会议.

材料二:

澳大利亚、美国本土、巴西简图

 

(1)读澳大利亚简图,可得出“澳大利亚是一个以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的国家”的结论,请你说出获得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

(2)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位于图中_________(填序号和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