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826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

  地球和地图

  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

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有多大?

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

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

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

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

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

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

“天圆地方”

  图2:

“盖天说”

  图3: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

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幅图:

“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

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总结:

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

“盖天说”

  引导提问:

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总结:

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讲述并引导:

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讲述:

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

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

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总结:

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

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

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

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挂图:

课本图p5c图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

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述:

精确的测量表明:

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例如:

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活动:

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

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补充说明: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提问:

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归纳:

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

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布置作业:

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课余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板书设计:

  地球和地图

  节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什么是地球仪?

  .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

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

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相同之处:

地轴、南极、北极。

不同之处:

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

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

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

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

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

1.纬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

①指示东西方向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

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

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

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

2.经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点:

①指示南北方向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

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

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

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

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

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

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

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

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

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小结:

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

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

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

为什么?

  小结:

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

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

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

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

1.纬度

  0°纬线──赤道

  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

0°~90°

  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

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

国际上规定: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学生活动:

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

  讲授:

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来表示,是英文西方“est”的开头字母。

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

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

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

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

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

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

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引导学生归纳:

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

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板书:

2.经度

  0°经线──本初子午线;

  经线的范围,经度的变化规律;

  东西半球的划分:

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布置作业:

做下面练习: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A、4万千米B、8万千米D、4万米D、8万米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A.60°B、60°Ec、120°D、120°E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B、0°c、160°ED、20°

  .赤道是

  A.划分经度的起点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90°纬线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B、20°以西到160°Ec、0°E和160°之间D、20°以东到160°E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N未必位于北半球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最大的经度是360°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纬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

①指示东西方向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经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点:

①指示南北方向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纬度

  0°纬线──赤道

  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

0°~90°

  南北半球的划分。

  .经度

  0°经线──本初子午线;

  经线的范围,经度的变化规律;

  东西半球的划分:

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