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326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一刑法试题DOC.docx

大一刑法试题DOC

法学专业刑法学

(1)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刑法,就是规定、和的法律。

2、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和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并对直接负责的和判处刑罚。

6、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7、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或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8、刑罚适用的主体是。

9、对犯罪的时候的人和审判的时候,不能适用死刑。

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的犯罪分子。

二、选择题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对前段的例外

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A、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

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

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

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

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

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C、结合犯D、吸收犯

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劳改机关D、公安机关

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

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客体2、犯罪中止3、剥夺政治权利4、数罪并罚5、刑罚执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五、案例分析(16分)

案情:

徐某某,男,1984年10月21日出生,聋哑人,学生。

徐某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一些“混混”建立了关系。

2000年9月17日晚上,徐某某向母亲赵某提出自己明天不想去上学了,赵某见儿子又想逃学,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嘴巴。

当晚,徐某某趁赵某熟睡之际,将一包鼠药(毒鼠强)放进了赵某每天必喝的中药里,并从赵某的钱包里找到160元钱后到一网吧上网玩游戏。

次日早上,赵某喝下掺有鼠药的中药后中毒死亡。

徐某某回家得知其母死亡,便向其父承认是自己所为,并在其父带领下到派出所投案,交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

对于徐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

法学专业刑法学

(1)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犯罪刑事责任刑罚

2、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

3、从旧兼从轻原则

4、社会危害性程度

5、罚金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6、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7、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8、国家审判机关

9、不满十八周岁怀孕的妇女

10、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2、ABD3、C4、B5、BCD6、C7、ABCD8、A9、D10、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客体: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2.犯罪中止:

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剥夺政治权利:

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4.数罪并罚:

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5、刑罚执行:

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第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法侵害的产生与存在。

第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

第三,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即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实行。

第四,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即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

第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即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这是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

(2)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是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

(3)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是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

(1)自动投案。

即犯罪分子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前,出于其本人的意志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的行为。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

五、案例分析(16分)

1、徐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判断正确者得分。

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根据刑法规定: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分)

3、徐某某故意以鼠药毒杀其母,致其死亡,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应当受刑罚处罚,且徐某某时已年满15周岁,已达到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因而其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分)

4、徐某某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徐某某属于聋哑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分)

6、徐某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死刑。

(3分)

 

法学专业刑法学

(1)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

2.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原则为基础,兼采原则、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处罚的行为。

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周岁周岁。

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8.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9.对于,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10.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二、选择题

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强调C、对前段的限制D、是前段的例外

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3.在刑法理论上,以()为划分标准,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C、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5、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

对某甲应当()。

A、免除处罚

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

6、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全部罪行处罚。

A.集团所犯的B.他组织、领导的C.他参与的D.他指挥的

7、某甲为迫使某乙还债,将某乙非法拘禁了10天。

某甲的行为属于()。

A、连续犯B、牵连犯C、继续犯D、结果加重犯

8、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性质B.犯罪情节C.犯罪所得D.家庭经济状况

9、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A.二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

10.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

A.十年B.十五年C.二十年D.二十五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刑事责任年龄

2、犯罪的过失

3、共同犯罪

4、自首

5、时效中断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

五、案例分析(16分)

案情:

王某,男,23岁,某厂工人。

王某于2004年在江某开办的厂子里找了份临时工作。

2005年4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由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2至4月份的工资。

王某不服,几次与江某交涉,均因双方各执一词不欢而散。

4月2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结果发生争执,双方扭打起来,人高马大的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

感觉吃了亏的王某遂起意报复。

4月24日中午,王某提着一桶汽油出现在江某家门前。

江某开门发现是王某,便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

“还是工资的事儿,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没你好果子吃!

”王某一边说一边晃了晃手中的汽油桶。

江某一闻到汽油味,马上返身进屋并锁上门,然后打电话给保安员。

王某则在门外高声叫骂并将汽油泼在江某的门口。

保安员赶到时,正好听见王某说:

“你再不出来,我就烧死你!

”便立即将王某扑到在地,并从其衣袋中搜出一只打火机。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

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应当如何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法学专业刑法学

(1)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2、属地属人保护普遍

3、严重危害刑罚

4、已满14不满16

5、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6、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7、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8、一个月三个月

9、累犯

10、裁定减刑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ACD2、C3、B4、A5、A6、A7、C8、B9、C10、B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

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2、犯罪的过失:

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3、共同犯罪:

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4、自首:

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5、时效中断:

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的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

(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

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这是刑法总则对于适用死刑所作的条件性规定。

(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即对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即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

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

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

(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

五、案例分析(16分)

1、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判断正确者得分。

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3、本案中,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为实施犯罪而事先准备好汽油并且带到现场泼洒在地,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被保安员扑到制服而未能着手实施放火的实行行为,因此,其行为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属于犯罪预备而非犯罪未遂。

(7分)

4、根据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因此,对于王某的行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分)

 

法学专业刑法学

(1)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

2.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为基础,兼采、和中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处罚的行为。

4.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与之间的因果关系。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为周岁周岁。

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与。

7.对于教唆犯,应当处罚。

教唆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8、管制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这里的“但是”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限制B.对前段的强调C.对前段的补充D.对前段的例外

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从新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3、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D、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4.盲人犯罪后可以()。

A.不负刑事责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

5、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A.提前防卫B.事后防卫C.防卫过当D.防卫挑拨

6.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

对某甲应当()。

A.减轻处罚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免除或者减轻处罚D.免除处罚

7、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全部罪行处罚。

A.集团所犯的B.他组织、领导的C.他参与的D.他指挥的

8、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B.犯罪性质C.犯罪情节D.犯罪人经济状况

9、某甲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对其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

A.三年以上十年以下B.一年以上八年以下

C.一年以上五年以下D.与主刑期相等

10.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

A.十年B.十五年C.二十年D.二十五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构成2、刑事责任年龄3、共同犯罪4、减刑5、时效中断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

五、案例分析(16分)

案情:

王某,男,25岁。

1995年5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8年4月刑满释放。

王某于2002年12月在江某开办的工厂找了份临时工。

2003年3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名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1至3月份的工资。

王某不服,几次与江某交涉,均不欢而散。

3月2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结果发生争执,人高马大的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

3月24日中午,王某抱着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心理,揣着一把剔骨刀(刃长15cm)出现在江某家门前。

江某出门时与王某碰个正着,,他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

“还是工资的事儿!

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了!

”听到江某很不客气地说出“没门”二个字后,王某一下子火了,大叫一声:

“好,你有种!

”从怀里掏出刀来就刺向江某的胸部。

江某躲闪了一下,但还是被刺中腹部。

江某随即与王某展开搏斗,并抓住王某的手将刀夺下。

保安员闻讯赶来协同江某将王某制服。

搏斗中,江某的胳膊和手指又被刀划伤。

经鉴定,江某的伤情属于轻伤。

请运用刑法总论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并说明理由:

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

法学专业刑法学

(1)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2、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3、严重危害刑罚

4、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5、已满14不满16

6、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7、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满18

8、三个月二年

9、一年

10、一年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A2、B3、C4、B5、D6、D7、A8、C9、C10、B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构成:

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

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3、共同犯罪:

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4、减刑:

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5、时效中断:

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的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4分)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

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这是刑法总则对于适用死刑所作的条件性规定。

(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即对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即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

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

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

(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

五、案例分析(16分)

1、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判断正确者得分。

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以刀刺杀他人,欲致其于死地,只是由于被害人的反抗这一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其犯罪行为,未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犯罪结果,其行为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因此,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4、王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前罪刑满释放后5年以内又故意犯罪,且根据其犯罪情节,所犯新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完全符合累犯的构成条件,因而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期末考试综合自测题

(一)

一、填空题

1.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

2.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或者有

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

3.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和

三个基本特征。

4.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和。

5.精神病人在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6.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与。

7.有期徒刑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8.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决定罚金数额。

9.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10.追诉期限通常从之日起计算。

二、选择题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