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469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21 大小: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1页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2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docx

28能欣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能认识进行曲节奏

市/縣95學年度下學期國民小學四年級藝文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本學期課程架構

 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第四冊

架構表

單元名稱

課名

教學重點

壹、我們的學校

1.繽紛的校園

親近自然及體會其間的變化。

2.動靜之間

記錄與表現自己所見及所觸及的事物與情感。

3.校園中的樂音

透過律動、歌唱和演奏樂器來感受樂音的由來。

4.律動之美

感受生活中的律動與活力。

貳、我們的社區

1.生活的環境

1記錄與表現自己所見及所觸及的事物與情感。

2認識生活的環境與空間。

2.數大就是美

產生維護「美」的想法與行動。

3.生活的記憶

感受音樂融入生活。

參、班級調色盤

1.團結力量大

感受分工合作、團結一致的重要。

2.你來唱我來和

感受聲音和諧的美感。

3.樂音滿天飛

感受音樂美化人心的功能。

4.班級交響曲

與同學合作規畫進行活動。

肆、童話世界

1.魔力設計師

1表達自己的觀點。

2自信的表現角色,欣賞別人的優點。

2.夢想起飛

1增進自我了解、發展個人潛能。

2認識不同的童話故事寓意。

3.玩具兵進行曲

1欣賞與分辨不同的音樂,認識多元文化、社會角色。

2與學童合作規畫群體展演活動。

3了解國內劇團的淵源與歷史。

1.能感受生活中的事物、聲音、畫面等美感與情感。

2.能用適當的媒材,記錄、表現學校的生活影像和自然景觀。

3.能認識學校裡靜態與動態的活動,體認不同方式所引發的學習效果。

4.能哼唱學校鐘聲的曲調及說出曲名。

5.能演唱歌曲《西敏寺鐘聲》、能感受三拍子的律動、演唱歌曲《盪秋千》。

6.能欣賞歌劇《天堂與地獄》〈序曲〉。

7.能捕捉生活中所呈現的律動與活力,並藉由創作與記錄表現出來。

8.能透過線條、色彩、資訊的組合,表現律動與活力,其背景則加入個人創意聯想,使呈現方式具有獨創性。

9.培養尊重及學習不同族群的文化,引發欣賞鄉土藝術的內涵。

10.引發學童關心家鄉的情懷,進而更加珍惜鄉土藝術文化資源。

11.能透過體會自然美,了解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

12.能培養鑑賞自然之形、色與人為藝術的能力。

13.能從自然界形成的造形、色彩,了解美的原則。

14.能了解人為藝術對自然的模仿及再創造。

15.能欣賞客家歌曲《催眠曲》。

16.能了解動作形態等比例的表現方法,將有助於處理中大型平面的繪圖作品,更可展現出畫作的特色風格。

17.能體會聲部和諧的優美。

18.能欣賞莫札特(W.A.Mozart)歌劇《魔笛》的音樂及情境。

19.聽辨男聲獨唱、合唱及鐵琴的音色。

20.能認識弱起拍子的音樂。

21.能用直笛吹奏和高音、運用直笛吹奏斷音和持音,表達不同的音樂感覺。

22.能認識小鼓的構造及音色、能學習用對稱式持棒法演奏小鼓、大鼓、小鼓的合奏練習

23.能和同學合奏《王老先生有塊地》

24.能學習運用自製樂器音色設計節奏音響。

25.二部合唱曲《小夜鶯》、能演唱歌曲《小蜜蜂》。

26.拍念附點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音長,並了解其中的不同。

27.能分辨相同音高的曲調中有無附點的差別。

28.練習直笛交互吹奏高低音。

29.能欣賞管絃樂曲《玩具兵進行曲》、能認識進行曲節奏。

30.能加入想像力以感受音樂的畫面。

31.能利用各種媒材或方式表現童話故事。

32.能透過童話故事內容以表演創造畫面。

33.能經由表演藝術的觀摩,展現個人的自信與欣賞的基本修養。

34.能了解國內劇團並引發觀賞戲劇的興趣。

學習領域課程的理念分析及目的

1、以培養學生藝術知能,鼓勵期積極參與藝術活動,提昇鑑賞能力。

2、內容共分為:

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區、班級調色盤、童話世界四大單元,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人與自己的主軸架構下,設計人文與生活藝術相關的單元活動。

3、共分成十四單元,教師可依教學指引中每個單元的時間安排,或自行依實際教學需要再作調整,於國小第二學期授完。

4、啟發學生思考與印證日常生活經驗,每一單元中壢用途說及對話框的引導,更便於學生學習與了解。

教學材料

翰林版國小四下藝術與人文課本

教學活動選編原則

(一)主題統整漸進教學

  先訂定大單元主題項目,將音樂、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三科學習領域彼此配合,所設計的活動以某一主題為主軸,由各類組互相配合推展。

(二)彈性連貫教學流程

  每學年的每學期以十五週的教學時程計算,由三類組領域(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分配之,同時產生相關的聯結性、互動性。

(三)主動學習探索創作

  課程的安排設計涵蓋知識的探索與創作、審美與思辨的認知、中西文化的充分理解、發揮手腦並用的能力,以培養學童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的精神。

(四)綜合藝術融入生活

  將多種藝術元素統整為一體性的活動,此活動即為教育學童具備基本社交的能力、學習協調與溝通的能力、促進兩性和諧。

年級四年級

科目藝文

學習目標

1.能感受生活中的事物、聲音、畫面等美感與情感。

2.能用適當的媒材,記錄、表現學校的生活影像和自然景觀。

3.能認識學校裡靜態與動態的活動,體認不同方式所引發的學習效果。

4.能哼唱學校鐘聲的曲調及說出曲名。

5.能演唱歌曲《西敏寺鐘聲》、能感受三拍子的律動、演唱歌曲《盪秋千》。

能欣賞歌劇《天堂與地獄》〈序曲〉。

6.能捕捉生活中所呈現的律動與活力,並藉由創作與記錄表現出來。

7.能透過線條、色彩、資訊的組合,表現律動與活力,其背景則加入個人創意聯想,使呈現方式具有獨創性。

8.培養尊重及學習不同族群的文化,引發欣賞鄉土藝術的內涵。

9.引發學童關心家鄉的情懷,進而更加珍惜鄉土藝術文化資源。

10.能透過體會自然美,了解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

11.能培養鑑賞自然之形、色與人為藝術的能力。

12.能從自然界形成的造形、色彩,了解美的原則。

13.能了解人為藝術對自然的模仿及再創造。

14.能欣賞客家歌曲《催眠曲》。

15.能了解動作形態等比例的表現方法,將有助於處理中大型平面的繪圖作品,更可展現出畫作的特色風格。

16.能體會聲部和諧的優美。

17.能欣賞莫札特(W.A.Mozart)歌劇《魔笛》的音樂及情境。

18.聽辨男聲獨唱、合唱及鐵琴的音色。

19.能認識弱起拍子的音樂。

20.能用直笛吹奏和高音、運用直笛吹奏斷音和持音,表達不同的音樂感覺。

21.能認識小鼓的構造及音色、能學習用對稱式持棒法演奏小鼓、大鼓、小鼓的合奏練習

22.能和同學合奏《王老先生有塊地》

23.能學習運用自製樂器音色設計節奏音響。

24.二部合唱曲《小夜鶯》、能演唱歌曲《小蜜蜂》。

25.拍念附點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音長,並了解其中的不同。

26.能分辨相同音高的曲調中有無附點的差別。

27.練習直笛交互吹奏高低音。

28.能欣賞管絃樂曲《玩具兵進行曲》、能認識進行曲節奏。

29.能加入想像力以感受音樂的畫面。

30.能利用各種媒材或方式表現童話故事。

31.能透過童話故事內容以表演創造畫面。

32.能經由表演藝術的觀摩,展現個人的自信與欣賞的基本修養。

33.能了解國內劇團並引發觀賞戲劇的興趣。

學習領域課程的理念分析及目的

一、以培養學生藝術知能,鼓勵期積極參與藝術活動,提昇鑑賞能力。

二、內容共分為:

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區、班級調色盤、童話世界四大單元,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人與自己的主軸架構下,設計人文與生活藝術相關的單元活動。

三、共分成十四單元,教師可依教學指引中每個單元的時間安排,或自行依實際教學需要再作調整,於國小第二學期授完。

四、啟發學生思考與印證日常生活經驗,每一單元中壢用途說及對話框的引導,更便於學生學習與了解。

教學材料

翰林版國小4下藝術與人文

教學活動選編原則及來源

(一)主題統整漸進教學--先訂定大單元主題項目,將音樂、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三科學習領域彼此配合,所設計的活動以某一主題為主軸,由各類組互相配合推展。

(二)彈性連貫教學流程--每學年的每學期以十五週的教學時程計算,由三類組領域(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分配之,同時產生相關的聯結性、互動性。

(三)主動學習探索創作--課程的安排設計涵蓋知識的探索與創作、審美與思辨的認知、中西文化的充分理解、發揮手腦並用的能力,以培養學童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的精神。

(四)綜合藝術融入生活--將多種藝術元素統整為一體性的活動,此活動即為教育學童具備基本社交的能力、學習協調與溝通的能力、促進兩性和諧。

起訖週次

起訖日期

主題

單元名稱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六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第一週

2/26

~

3/2

壹、我們的學校

一、繽紛的校園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1.能感受生活中的事物、聲音、畫面等美感與情感。

2.能觸發學習感知,感受校園中的景物之美。

3.能用適當的媒材,記錄、表現學校的生活影像和自然景觀。

收集校園人事物的動作表情和聲音。

第一節課

準備活動——資料蒐集

教學前可先預告,讓師生共同蒐集校園中自然與人文的聲音、影像資料。

聲音蒐集

1.將蒐集的聲音播放出來,讓學童從校園聲音中去了解每一段不同時間內進行的校園學習活動。

2.教師提問:

「從這段聲音中,你聽見校園裡正進行哪些活動呢?

3.請學童仔細聆聽後分析出來。

第二節課

聲音與時間——你發現了什麼

1.教師提問:

「這些活動中,有哪些人聲和自然的聲音?

」、「在上學、放學等不同時間錄下的聲音都一樣嗎?

2.學童自由發表。

第三節課

觀察與記錄

1.請學童翻到課本學習單1,將自己的心得與觀察表達出來。

2.展示蒐集的校園圖片,讓學童了解校園景觀與時間、天氣的變化有關。

3.教師問:

「你覺得清晨與下午放學時的校園景觀有哪些不同?

4.教師又問:

「從圖片的欣賞中,你發現校園景觀在不同時間,有哪些不同的變化?

美的表現

1.教師說明︰不同的人利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不同時間的景物,展示畫作或攝影作品讓學童感受不同表現方式的美感,並舉例說明:

如畫家用彩筆及顏料來表現、攝影家利用照相或錄影的方式來記錄。

2.教師可引導學童,發現光線的變化會影響校園景觀上的色彩,造成不同的視覺感受。

3.討論後讓學童口頭發表。

3

1.校園內人、事、物的動作、表情、聲音資料(圖片、影音媒材均可)。

2.影音媒材播放系統。

1.是否能感受出不同學習型態的趣味?

2.是否能利用肢體表現校園中的事物或事件?

3.是否能產生主動參與發表討論的態度?

4.是否能靜靜欣賞「不說話」的表演?

【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

1-2-6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

2-2-4學習在團體中兩性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

2-2-5學習溝通協調的能力,促進兩性和諧的互動

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

【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生涯發展教育】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第二週

3/5

~

3/9

壹、我們的學校

二、動靜之間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3-2-13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1.能認識學校裡靜態與動態的活動,體認不同方式所引發的學習效果。

2.能利用肢體表現校園中的事物或事件。

3.能藉由肢體的律動,讓學童欣賞、了解及親身體會「不說話」的表演奧妙。

藉由觀察校園環境、聲音引導開發學童利用不同的感官來感覺週遭的環境。

活動一:

聲音引導

1.教師舉例提問:

「校園中沙沙聲是來自什麼樣的活動?

2.請學童自由回答。

活動二:

心情引導

1.教師舉例提問:

「如果今天午餐有你很喜歡的菜,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2.讓學童發表想法。

活動三:

觀察與表現

1.鼓勵學童上臺表演。

2.教師引導學童了解,學校裡的活動、聲音,以及人與人相處、完成的工作,甚至情緒的感覺,都可利用肢體動作及表情來轉化表現。

活動四:

畫面的聯想

1.學童進行分組並選定主題。

2.將設計好的主題以個人或分組的方式上臺表演。

3.教師提問:

「你覺得哪些同學的表演主題是很明顯的?

把他們的表演主題表達出來!

4.引導學童了解肢體動作可以表現生活中人、事、物的動作、情緒及感受。

3

1.校園內人、事、物的動作、表情、聲音資料(圖片、影音媒材均可)。

2.影音媒材播放系統。

1.是否能感受出不同學習型態的趣味?

2.是否能利用肢體表現校園中的事物或事件?

3.是否能產生主動參與發表討論的態度?

4.是否能靜靜欣賞「不說話」的表演?

【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

1-2-6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

2-2-4學習在團體中兩性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

2-2-5學習溝通協調的能力,促進兩性和諧的互動

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

【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生涯發展教育】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第三週

3/12

~

3/16

壹、我們的學校

三、校園中的樂音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1.能哼唱學校鐘聲的曲調及說出曲名。

2.能演唱歌曲《西敏寺鐘聲》。

3.能用直笛吹奏下加一線的「ㄉㄛ」音。

4.能感受三拍子的律動。

5.能演唱歌曲《盪秋千》。

聆聽校園的鐘聲、哼唱《盪秋千》的曲調並進行音樂律動教學。

活動一:

唱奏《西敏寺的鐘聲》

1.請學童發表:

學校的鐘聲每天響了幾次?

音樂都相同嗎?

不同時段播放什麼音樂?

2.哼唱學校鐘聲的曲調或說出曲名。

3.隨琴聲唱《西敏寺鐘聲》的曲譜及歌詞。

4.從曲譜中找出下加一線的「ㄉㄛ」音,並用直笛吹奏。

5.用直笛吹奏《西敏寺鐘聲》的曲譜。

活動二:

音樂與律動Ⅰ

1.教師在進行歌曲的律動教學前,先請學童想像並做出盪秋千的搖擺動作。

2.教師彈C大調音階上行和下行:

每個音彈三拍的長度,學童隨曲調一個音搖前(或左)、一個音搖後(或右),音階愈向上搖晃動作就愈大,音階愈向下搖晃動作就愈小,再換成四分音和八分音的節奏做律動。

3.彈《盪秋千》的曲調,讓學童一小節搖前(或左)一次,一小節搖後(或右)。

4.哼唱《盪秋千》的曲調。

活動三:

音樂與律動Ⅱ

1.隨琴聲熟練《盪秋千》的曲譜。

2.熟唱歌詞。

3.兩人一組,手拉手一邊搖一邊唱,跟著音樂的高低起伏搖晃。

活動四:

認識三拍子

1.師生再次複習《西敏寺鐘聲》及《盪秋千》,教師並引導學童感覺這兩首曲子,在節奏上有無差異。

2.學童試做課本練習,認知一小節有三拍的音樂組合可能性。

節奏練習直笛吹奏-依節奏長短做課本上的「念一念」的練習。

3

鋼琴或風琴。

教學掛圖:

高音譜表教具圖卡:

節奏卡,拍號卡樂器:

鐵琴、小碰鐘、三角鐵

1.是否能哼唱學校鐘聲的曲調或說出曲名?

2.是否能用直笛吹奏下加一線的「ㄉㄛ」音?

3.是否能演唱歌曲《西敏寺鐘聲》?

4.是否能感受三拍子的律動?

5.是否能演唱歌曲《盪秋千》?

【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

【環境教育】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的重要。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第四週

3/19

~

3/23

壹、我們的學校

四、律動之美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1.能樂於參與社區與學校的活動。

2.能欣賞歌劇《天堂與地獄》〈序曲〉。

3.能將肢體與音樂結合並表現出來。

4.能捕捉生活中所呈現的律動與活力,並藉由創作與記錄表現出來。

5.能透過線條、色彩、資訊的組合,表現律動與活力,其背景則加入個人創意聯想,使呈現方式具有獨創性。

介紹《天堂與地獄》歌劇內容與《康康舞曲》,並進行音樂律動教學

第一節課 表演活動引導

1學童發表看過的表演活動(如︰音樂會、電影、舞臺劇等)。

2教師提問︰「學校及社區舉辦過哪些表演活動?

」並請學童發表自己參加過哪些表演活動。

引導

1列舉熟悉的知名卡通影片(例如:

《龍貓》、《小美人魚》……等),學童發表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影片。

2介紹《康康舞曲》在《小美人魚》的場景。

第二節課 欣賞與聆聽——表達想法

1播放《天堂與地獄》的〈序曲〉終尾音樂。

學童發表聆聽感受。

2分段播放,哼唱主題。

3整曲播放,教師順著樂段閃示曲式卡。

介紹《天堂與地獄》歌劇內容與《康康舞曲》的關係

1《天堂與地獄》歌劇〈序曲〉採用《康康舞曲》的旋律,當《康康舞曲》的音樂出現時,總是帶來熱鬧氣氛,並有舞蹈的表演。

2請學童發表蒐集的《天堂與地獄》歌劇故事,教師補充內容。

3再次聆聽《康康舞曲》。

4聽學童蒐集的《康康舞曲》錄音。

5說說不同版本、不同樂團的演奏速度、強弱……。

節奏練習-將學童分成四組,各自設計表演動作。

第三節課 節奏練習

進行暖身活動。

觀察與表現——怎麼做?

1教師提問:

「你們能不能想一想,除了以錄影來記錄你們的律動與活力外,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呢?

2讓學童開放式自由討論。

3將討論出來的方式寫下來,並鼓勵學童以多樣的記錄方式呈現。

介紹音樂家歐芬巴赫

3

1.校園圖卡或幻燈片、校園裡的聲音錄音帶、幻燈機、錄音機、錄音帶。

肢體活動圖片或影片。

2.電腦設備、繪圖軟體。

錄影機、錄影帶。

畫架、畫板。

3.鈴鼓。

4.蒐集《天堂與地獄》歌劇〈序曲〉CD相關資料。

5.繪圖用具。

1.認識「康康舞曲」來自歌劇音樂

2.會哼唱「康康舞曲」的主要樂段,並以肢體動作配合

3.主動欣賞音樂表演活動

4.參與表演。

5.是否能觀察生活中所呈現的律動?

6.是否能藉由創作與記錄並加入創意表現出律動與活力之美?

【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

1-2-5尊重兩性皆具有做決定的自主權

1-2-6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

2-2-5學習溝通協調的能力,促進兩性和諧的互動

【資訊教育】1-2-1了解資訊科技在人類生活之應用。

3-3-1能利用繪圖軟體創作並列印出作品。

盡量使用自由軟體。

【環境教育】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的重要。

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第五週

3/26

~

3/30

貳、我們的社區

一、生活的環境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2-2-8經由參與地方性藝文活動,了解自己社區、家鄉內的藝術文化內涵。

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

3-2-10認識社區內的生活藝術,並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在生活中實行。

3-2-12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

1.能體認並欣賞周遭環境中,互相協調、依存的關係。

2.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認知融入於生活當中,進而了解人與人,以及人與環境間的關係。

3.經由了解,養成尊重生命、珍惜資源和愛護環境的情操。

社區走訪校外教學

第一節課 活動預告

1.教師先向學童預告,接下來的課程裡需不定時到社區裡走一走,觀察並記錄社區裡令人印象深刻的事物,例如:

廟會、傳統市場、路邊或鄰居……等,均是觀察的好地方。

2.教師規畫訪查社區人們聚集的地點,及活動的日期,事先告訴學童,讓學童能準備好裝備。

引導

1.展示地區地圖,讓學童認識自己居住的地區及位置。

2.教師提問:

「誰願意主動指出地圖上自己居住的地方並介紹自己住在哪裡?

有哪些鄰居?

3.讓學童以口頭或動作描述自家環境。

4.教師提問:

「你覺得自家居住的內外環境如何?

為什麼?

5.教師提問:

「如果你覺得不好,該怎樣改進呢?

6.讓學童自省,並口頭發表自己的想法。

第二節課 觀察與體驗--具體描述

1.教師提問:

「上課之前,老師要大家到社區去觀察,發現一些令你感動或難忘的事情,哪位同學願意把你的記錄與大家分享!

2.教師提問:

「你們怎麼知道這些地方?

是經由家中長輩口述或是你自己發現的呢?

3.讓學童思考然後回答。

4.教師請去過社區人們活動或聚集場所的學童大略描述參觀的實際情況。

3

1.社區環境的相關資料及圖片。

2.規畫社區訪查的計畫與路線。

3.環境地圖。

4.戶外採訪裝備(相機、底片、錄音設備、紀錄表和防晒等裝備)。

5.傳統建築、寺廟和民間信仰的相關資料。

1.是否能蒐集社區人、事、物的資料?

2.是否能認識地圖上自家的位置?

3.是否能自省居家環境的優、缺點及可以再改進的地方?

4.是否能知道人們聚集與活動的地方座落於社區的何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