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49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docx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

高中历史袁世凯篡权

(考试总分:

20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0小题,共计200分)

1、(4分)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

①伏尔泰的政治理论②孟德斯鸠的政治理论

③卢梭的政治理论④阿奎那的政治理论

A.①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②

2、(4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钦定宪法大纲》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4分)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

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

这是指辛亥革命()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4分)在制订《临时约法》时,孙中山说:

“我今只说要定一条: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这表明()

A.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B.辛亥革命已经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发展实业的重要性

5、(4分)1915年12月15日,袁世凯颁册命令:

“光复作见,肇始武昌……辛亥首义立功人员,勋业伟大……照约法第二十一七条特沛荣施,以昭勋烈。

黎元洪着册封武义亲王”。

结果,黎元洪坚辞不受,并请辞一切官职,愿回黄陂原籍休养。

黎元洪此举的原因是()

A.袁世凯两面三刀不足信任B.不敢居武昌首义之功

C.民主共和为大势所趋D.《临时约法》主张共和政体

6、(4分)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3月8日,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根据宪政原则,参议院的行为()

A.变更了政体使社会动荡B.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

C.防止了专制维护了共和D.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

7、(4分)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

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示威施压

D.1912年元月初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任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8、(4分)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C.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9、(4分)1912年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

起来的措施是()

A.宣布主权在民B.规定国民权利

C.实行三权分立D.实行责任内阁

10、(4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下列宪法与其内容相似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1《邦联条例》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11、(4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其直接出发点是()

A.限制袁世凯权力B.维护共和政体

C.使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D.实行三权分立

12、(4分)1912年,革命党人多有要求毁党建国的提议,立宪派也要求革命党人撤销党名,手握重兵的黄兴耐心回答了不能取消同盟会名称的理由,表示:

“将来政治竞争,但能以政见相折冲,不愿以武力相角逐,各国政党大抵如此。

”黄兴反对取消同盟会的出发点是()

A.民主代议制需要政党竞争B.武装斗争依靠政党领导

C.社会利益需要政党来代表D.政党竞争优于武力角逐

 

13、(4分)1912年2月l6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

下图为1912年3月3日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LePetitJournal》刊登的版画《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

合理解读“袁世凯剪辫”行为,应注意()

A.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B.置于特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D.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

14、(4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国民全体B.总统和总理C.责任内阁D.国会

15、(4分)2003年12月,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①结束封建制度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16、(4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主要党派情况如下,这表明()

党派

建立时间

概况

中华民国联合会

1912年1月

同盟会会员章炳麟与旧官僚程德全组建,该党对同盟会带有歧视色彩

统一党

1912年3月

中华民国联合会与立宪派名流张謇等建立,该党以反对同盟会为职志

民社

1912年1月

同盟会的会员孙武与黎元洪的亲信张伯烈联合成立,该党实际上是反孙、倒黄、捧黎、拥袁,以谋求升官发财

统一共和党

1912年4月

同盟会会员陈其美等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人组建,该党谋求“江浙集团”领导南京临时政府

A.各党派政治立场渐趋一致B.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

C.革命者放弃了反满思想D.民国时期政治氛围宽松

17、(4分)有学者认为:

《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

该学者旨在说明《临时约法》()

A.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B.立法与行政没有分权

C.政体架构存在严重缺陷D.有利于防止总统专权

18、(4分)下图是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统计图。

该图反映了()

A.清朝统治时的不平等条约数量呈不断上升态势

B.民国成立初期不平等条约的总数呈现下降趋势

C.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不平等条约体系基本瓦解

D.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

19、(4分)1912年5月20日,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发表了一篇时评短论《杀》:

“唐绍仪(内阁总理)愚民,杀!

袁世凯专横,杀!

”这篇杀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的前提是()

A.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激起民愤B.上海外国租界集中,自由民主气氛较浓

C.南方控制在革命党人手中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言论自由”

20、(4分)《中国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否定君主专制政体D.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21、(4分)南北议和之际,北方的孙宝琦致电各省都督:

“今者南北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交,为患更深。

”南方张骞则因“英人李治面告,东邻日本与宗社党一月前已有勾结。

”而忧虑。

他们的忧虑侧面反映了()

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袁世凯上台的必然性

C.列强支持清政府D.国家面临着分裂

22、(4分)武昌起义后,孙中山说:

“清朝江山不可收拾,于是而南北和议开,于是而非袁莫属之论起……加以远闻国人,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故不得不舍外交之良机,而奔驰回国。

”材料反映了()

A.列强准备武力干涉革命B.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C.君主立宪政体广受推崇D.辛亥革命果实已被窃取

23、(4分)1914年,袁世凯颁布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洋政府1923年、1925年先后制订了宪法。

但是,各省军政长官动辄以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

这说明当时()

A.民主共和力量日渐消亡B.北洋政府缺乏法治观念

C.缺乏实行宪政的社会环境D.君主立宪仍得到广泛支持

24、(4分)1911年12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前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

袁世凯为了称帝,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又恢复总统制。

材料主要反映出()

A.法律制定服务于权力斗争B.国人积极实验各种共和制

C.国家逐渐从人治走向法治D.责任内阁制不符中国国情

25、(4分)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分立是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监察权。

在孙中山看来,西方三权分立的主要弊端在于()

A.权力划分不细B.官员的产生方式

C.民主具有虚伪性D.不符合中国国情

26、(4分)下图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B.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建立了君主宦宪政体

27、(4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了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历史约法》,却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种做法()

A.引发了政体频繁变动和社会动荡B.因权力分散而影响行政效率

C.有效地防止专制和维护共和D.因人设法而违背了法律精神

28、(4分)1911年12月,孙中山说:

“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

吾人不能对于惟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法度。

”这表明孙中山()

A.反对实行内阁制B.提倡三权分立原则

C.主张民主共和制D.否定民主监督机制

29、(4分)清朝灭亡之际,无论满汉官僚士庶,几乎无人为清朝政府殉节自杀,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革命党人长期深人细致的反满宣传B.西方文化传播改变了传统道德观念

C.《马关条约》使清廷的合法性丧失D.中华民国的建立符合世界历史潮流

30、(4分)下表搜集了重要的资产阶级文献首次完整出现在中国的概况。

它表明()

名称

时间

书刊

《美国独立宣言》

1901年

《国民报》第1期

《法国人权宣言》

1903年

与其他文件合成《政治思想之源》一书印行

《英国权利法案》

1907年

《新译界》第6号

A.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首次传入中国B.中国人已关注到西方制度背后的理念

C.清政府开始实践“师夷长技”的主张D.西方民主科学观念通过报刊深入人心

31、(4分)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2日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

材料说明该文件的颁布()

A.贯彻了美式三权分立基本原则B.企图限制袁氏独裁专制

C.防止了派系军阀威胁中央政府D.意在迅速稳定国内局势

32、(4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

A.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B.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C.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D.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

33、(4分)下面为《钦定宪法大纲》的部分内容,其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有()

①采用内阁制的组织形式②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

③规定主权在民,人民一律平等④承认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4、(4分)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临时约法》特别规定()

A.实行责任内阁制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实行总统制D.实行君主立宪制

35、(4分)袁世凯统治期间仅1912年至1914年就有唐绍仪、陆征祥、赵秉均、熊希龄四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史上一道奇观。

此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A.国会的权力不断被削弱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36、(4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如下: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被推翻B.中国开始废止阴历实行公历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挑战

37、(4分)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

A.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

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

38、(4分)下列各项中,能证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的是()

①确立了主权在民、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②新总统必须在南京就职

③确立总统制等政治制度

④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9、(4分)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孙中山力主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扩大参议院权力,如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总统在行使重要权力时,须得到参议院同意等,最终这些条款被写入约法。

这表明()

A.参议院独揽了政府实权B.责任内阁受到总统牵制

C.约法中法治与人治并存D.约法中行政权最为弱小

40、(4分)孙中山说:

“吾党本其三民主义而奋斗者,历有年所,中间虽迭更称号,然宗旨主义,未尝或离。

顾其所以久而不能成功者,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故。

”这说明孙中山()

A.已发现革命失利的根源B.尚未看到革命失败根源

C.对革命前途已心灰意冷D.怀疑三民主义的正确性

41、(4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一规定从根本上颠覆了下列哪种观念()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42、(4分)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

“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基本一致

C.建立了与英国相同的政体

D.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原则制定

43、(4分)辛亥革命初期,革命党人认为要解决当时南北对立僵局,“非袁(世凯)不可”。

但到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革命党人又认为“非限袁不可”。

“限袁”采取的主要设想是()

A.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定都南京B.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C.要求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D.南京临时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

44、(4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

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

这些规定()

A.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B.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C.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

45、(4分)1911年12月,孙中山提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

至1913年春,其又说“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

我的国民,莫不主张政党内阁”。

这一变化()

A.表明其思想的摇摆不定B.适合了当时的主要国情

C.代表了社会主流的民意D.受到了国内局势的影响

46、(4分)1911年11月,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

但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以限制总统。

这说明当时中华民国的立法工作()

A.盲目照搬西方政治体制B.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

C.形成了灵活的立法机制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47、(4分)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帝退位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48、(4分)1911年12月,孙中山提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

至1913年春,其又说“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

我的国民,莫不主张政党内阁”。

这一变化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B.顺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代表了社会主流的民意D.受国内政局的变化影响

49、(4分)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

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

”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

A.倡导民主意识B.扩大自身权力C.反对政府改革D.打压革命运动

50、(4分)下列法律文献中,第一个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是()

A.

B.

C.

D.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0小题,共计200分)

1、(4分)【答案】C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和主权在民,体现了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政治理论,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

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阿奎那主张君权神授,排除含有①或④的A、B、D项。

2、(4分)【答案】D

【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故答案为D项。

《钦定宪法大纲》不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排除A项;《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不是法律,排除BC项。

3、(4分)【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臣民政治文化,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C、D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但与材料“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不符,排除。

4、(4分)【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也就意味着否定了君主专制,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故C项正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窃取,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发展实业不符合材料主旨,因此排除D项。

5、(4分)【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项正确。

A、B两项只是局部具体因素,与材料强调民主共和为大势所趋不符,排除。

D项中所说的《临时约法》此时已为袁世凯所废除,而代之以《中华民国约法

》,材料中所言‘约法’,应是指此宪法,排除。

6、(4分)【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并没有导致社会动荡,故A项错误;总统制是针对孙中山而设立,责任内阁制是针对袁世凯而设立,从宪政的原则上讲是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故B项正确。

宪法上的规定,并不能说明已经防止了专制维护了共和,故C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实行,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没有导致效率低下,故D项错误。

7、(4分)【答案】D

【解析】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D项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民报》于1905年创办,辛亥革命期间出现过外国军舰在长江航行向革命党施压的事件,ABC项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8、(4分)【答案】C

【解析】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皆由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其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遭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由于这两股势力的异常强大和民族资本主义本身势力的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实践活动总是遭到挫折而失败,答案选C,B项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A项与此并无直接关系,D项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挫的经济根源。

9、(4分)【答案】D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模仿西方政治体制,南京临时政府政府颁布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出中西结合的政体,故D项正确;A、B和C都属于美国式的宪法体现出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10、(4分)【答案】C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反映出中华民国实行共和制、责任内阁制。

《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共和制、总统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制、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C。

11、(4分)【答案】A

【解析】责任内阁制是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限制袁世凯权力而专门实行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维护共和政体、使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均是最终出发点,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直接出发点是限制袁世凯权力而非实行三权分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2、(4分)【答案】A

【解析】材料“将来政治竞争,但能以政见相折冲”的意思是说如果政党竞争可以通过政治中代议制进行折中处理,故A项正确;材料的“不愿以武力相角逐”是说明不想通过武装斗争解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社会利益需要政党支持,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政党竞争和武力角逐关系,故D项错误。

13、(4分)【答案】B

【解析】历史解释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

结合课本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剪辫”在当时是支持革命的体现,结合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