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778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docx

已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二)

1.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创造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Rén)和(Chóng)。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女)和(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击)和(从长计议)。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植)和(曹丕)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

其中,(风)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颂)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6、辨析题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

(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

     (另外)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勉强)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跑?

        (尚且)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了。

     (竟然)

7、默写题: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滥)调  以(儆)效尤  虚无缥(渺)  再接再(厉)  

按(部)就班  颠(扑)不破  床架屋(叠)  枕(戈)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8、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②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

”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④“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

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一)

语文知识部分

一、 语文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

(4分)

慰藉(jiè)   苍劲(jìng)   潜(qián)伏   戛(jiá)然而止   

装载(zài)   炽(chì)热    揩(kāi)拭    殚(dān)精竭虑

2、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2分)

鼎:

12画         凹:

5画

3、列词语有错字吗?

把你认为有错的改过来。

(4分)

迫不及待  穿流不息  凭心而论   世外桃园   再接再励 一愁莫展   

如愿已偿   管中窥豹  可见一般川 平源 厉 筹 以 斑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①热爱(憎恨、憎恶)   ②团结(分裂)   ③亲近(疏远)  ④经验(无知)    

⑤具体(抽象、概括)  ⑥和蔼(严厉、粗暴)   ⑦拥护(反对)  ⑧坚定(动摇、犹豫)

5、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1)流水不腐,_户枢不蠹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写出杜甫千古流传的两句古诗:

(4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4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朝花夕拾》——(鲁迅) 

《岳阳楼记》——(范仲淹)      《鲁滨逊漂流记》——(笛福)

8、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

(4分)

人物:

林冲 诸葛亮 贾宝玉 孙悟空 鲁智深 曹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10分)(每小题2分)

    我母亲生病需要做大手术,医院张口要10元万押金。

10万,对我这个刚刚靠借钱买下出租车的下岗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但我下了决心,就是把自己卖了,也要给母亲治病。

于是顶着高温开着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总算凑了9万元。

医院开恩,收了9万元后让母亲住了进去。

    都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这话偏偏就应在我身上。

那天午后,刚拉了一趟活儿的我正喜滋滋地抄近路赶着回家,不知是我脑子走神还是该我倒霉,迷迷糊糊地就把车开上了人行道。

我猛地发现车前正走着一位老太太时,脚便狠狠地踩在了刹车上。

吱的一声,老太太也应声倒下。

当我跳下车抱起老太太时,她已昏迷过去。

怎么办?

我发现此时四周一个人影儿也没有,一个想法便闪入我脑海中:

跑。

可怎么也迈不开腿,一个声音也在耳边响:

你还算人吗?

眼前要是你的母亲你也这样吗?

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容不得多想,立即将老太太送向附近医院。

在医生抢救下,老太太很快苏醒了过来。

还算走运,老太太只断了一条腿,别的地方什么事也没有。

    一个大汉走了进来。

大汉看了我两眼后走近老太太说:

"妈,您还记得撞您那人什么模样吗?

仔细想想,一会儿警察来了您就跟他们说。

"听了大汉的话,我心里猛地一跳,觉得还是自己先说出实情为好。

于是我赶紧对大汉说:

“大哥,我……”老太太急忙打断我的话,指着我对她儿子说:

"对,就是这位司机救了我。

"我正怀疑是不是我的耳朵出了毛病,那大汉一把就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

"兄弟,我、我什么也不说了。

你的救母之恩,我一定会报的。

""我。

哎,你听我说,我……"我的话没说完,又被大汉给拦了回去。

"什么也别说了。

兄弟,把你的姓名和地址写给我,过后我一定登门重谢。

"这时我脑海里又闪出一个念头,还留什么姓名和地址啊,老太太既然没记住我,溜吧。

想到这,我边往外走边对大汉说:

"好好照顾大妈,我走了。

"说完我逃跑似的冲出了医院。

    在回家路上,我觉得这事挺走运,老太太不但没认出是我撞的,还把我当成了救命恩人。

可到了晚上,心里总是不踏实,我想起了母亲常对我说的话:

什么时候都要心里干净。

心里有鬼的人,迟早会出事的。

于是我下了决心,第二天一定要到医院说清楚。

    第二天,我拿了一堆补品和5000元钱,早早来到医院。

可巧,就老太太一人在,老太太见是我,挺生气地说:

"你怎么还来?

"

    "大妈,您、你知道我是谁吗?

"

    老太太说:

"知道。

孩子,大妈不糊涂,眼睛也好使。

看得出你的心不坏。

"

    "那、那您为什么不说出真相呢?

"我不解地问。

    "孩子,你能及时把我送到医院,就足以证明你是个好孩子,我就知足了。

我哪能因为你的一次失误,而误了你的前程呢?

说不定,好多要紧事正等着你去做呢。

天下做父母的,都是这个样……"

    我的泪水早已止不住地流下来,我忘情地叫了一声妈,便把头扎在老太太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1、第2节开头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与"祸不单行"相关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我"想"跑"却没跑,"溜"了又返回,你对此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老太太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本文拟一个含有"母亲"两个字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

你课外也一定读过不少歌颂母亲、表达母爱的作品,请写出其中一篇(或一本)的题目(或书名),并注明作者。

   冰心《繁星春水》_  史铁生《我与地坛》

5、文章结尾说"我忘情地叫了一声妈,便……失声痛哭起来" 。

此时此刻,文中的"我"肯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发挥想像,探究一番,然后代"我"说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题(10分)

    任选一首描写景物的古诗,根据古诗意境,发挥想象,写一个景物描写的片段。

(不少于200个字)

古诗:

片段:

教学实践部分

一、是非题。

(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语文教学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X)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

3、“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是第三学段的识字目标。

(X)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是第三学段的识字目标。

4、“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是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

(X)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是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重点。

(X)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X)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X)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8、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X)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9、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

10、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X)

    语法、修辞知识的名词术语不作为考试内容。

二、问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请简要阐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5分)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教学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请举例说明。

(5分)

3、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5分)

4、你平时读过哪些教育教学刊物或专著?

它对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于永正《简简单单教语文》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分析题(三)

一、设计

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

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

“啊,确实了不起!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

思考: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

思考: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

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

重点句举例: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

(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

“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

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6、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

 视觉认识:

长城气魄雄伟 

 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口语交际训练:

《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呢?

生:

我和家人在一块儿吃年夜饭。

生:

我和哥哥在放美丽的烟花,满天的烟花可漂亮了。

生:

我们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到广场玩,那儿的喷泉变化可多了。

师:

同学们的大年夜过得多么幸福!

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

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2、初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师:

读了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我很同情她。

生:

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对比小女孩的生活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啊。

生:

我很气愤,究竟是谁让小女孩受这么多的苦啊。

师:

(出示挂图)是啊,卖火柴的小女孩好可怜!

同学们看图说说小女孩怎么这么可怜?

生:

小女孩身上只穿了一件破衣服,披着条旧围巾,我觉得她可怜。

生:

我觉得小女孩可怜在大雪天还光着头赤着脚在走路。

生:

小女孩都抱成一团了,雪花还无情地落在她身上,能不可怜吗?

师:

你们说小女孩这个时候冷吗?

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说说。

3、总结全文,思想升华

师:

同学们,小女孩这样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去帮助她,怎么样?

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生:

我会认小女孩做妹妹,给她吃好穿暖,还让她像个小公主一样温暖快乐。

生:

我会给她介绍好多朋友,让她不再孤单……

生:

我会把她带到这儿,让她和我们一起学习、游戏。

师:

可惜,你们的爱心小女孩是无法感受到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冷漠的世界里。

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努力吧!

     请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

1、师:

你想读读《风》这首小诗吗?

那就看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古诗《风》),自己小声地读读吧。

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

2、生自由读诗。

3、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4、师:

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

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

5、学生全班交流。

6、师:

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

(出示投影片——单独列出的生字)这一遍你想怎么读呢?

7、交流

8、师:

这些字我们都认会了,那我们就小组合作着读读这些字吧。

请各小组的一号小组长起立。

你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组织小组同学读一读呢?

预设:

生1:

我们想用抢答的方法,我拿出一张字卡让他们读,看谁读得最快。

生2:

我想让他们齐读,这样每个人都读得到。

生3:

我觉得拿出一张字卡,让每个人都读一遍这个方法最好。

 ……

9、师:

你们的方法可真不少,那就赶快行动吧。

比比哪个组长最负责任,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读。

小组合作识字。

10、师:

你们看,这些字宝宝在和我们做游戏呢。

它们淘气地躲在小动物的身后,你能根据它露出来的那部分猜一猜,这是课文中的哪个字吗?

(出示生字卡片,猜字游戏)

11、师:

和我们做过游戏,这些字宝宝被风吹回到了我们的小诗中,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自己先读一读。

12、指名读,其他同学做听众并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为字音是否准确。

13、师:

刚才,孩子们学得真认真。

我想奖励同学们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宝贵的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当风吹起来的时候,我们周围的景物是怎么变化的?

 

二、案例分析题

1、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

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

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

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

(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

(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

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

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答:

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不足的是:

①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如在学生读完诗歌《赠汪伦》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欣赏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②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赠汪伦》。

看上去是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

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

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

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

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生:

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

生:

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

存在什么问题?

试加评述。

答:

优点:

上述片断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建立了意义对话的桥梁。

师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极的,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了多元对话的过程。

缺点:

片断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是大力赞赏,容易引起了学生的误解。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

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以上片断中,后三位学生的回答明显已经偏离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

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

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

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3、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

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

(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

(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师:

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

(要贴的位置过高)

生:

“做操”贴到哪儿好呢?

(还剩一个词语)

师:

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

贴在下边好!

生:

贴在题目旁边。

……

师:

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

(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师:

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

(学生依次领读词语)

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

请发表你的观点。

答:

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

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因此说,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

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

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

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

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4、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

(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独立准备;

(3)指名交流。

设计二:

(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独立准备;

(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

(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

(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

设计二比设计一好,从三个方面可以说明:

从学生参与来说,设计一的“指名交流”,参与交流的只是几个同学,许多学生只是一个旁听者,有些甚至没有认真倾听。

设计二中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失实在在地参与学习。

从学习方式来看,设计二合理地运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内的学习既有组长的组织,又有组员的积极参与。

从语言发展来看,学生得到的训练不只是会用“一起”造一个句子,在交流句子、推荐最佳句子、修改句子、练说句子、汇报交流等各种形式中,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发展了语言,所以说这种自主、合作是有效的。

 

5、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

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

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

生2:

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

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

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

师:

这是个好办法。

生4:

“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师:

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

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

“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

“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

生7:

“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

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

还存在什么问题?

试加评述。

答:

该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在这些方面符合新课程理念。

首先是从课本、课堂中识字从向生活识字,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汉字的意识和习惯。

其次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积累相关的字。

存在的问题是在许多记字的方法中,有些方法不够好,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哪种方法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