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875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docx

生物染色体训练题

1.【题文】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

【解析】A选项中缺失D、E两个基因,B选项增添了F基因,C选项缺失D基因,这三种情况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选项中基因B、C、D、E换成了b、c、d、e,可能是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D

2【题文】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

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位和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一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易发生在分裂间期,因为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结构稳定,不会发生突变

C.普通果蝇和另一种果蝇之间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为“这一倒位”形成了二者的生殖隔离

D.倒位使3号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但并不改变这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解析】倒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也可能发生联会;两种果蝇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倒位虽然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但可以使果蝇性状发生改变。

【答案】C

3.【题文】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物的几种变异类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B.乙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C.丙图表示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D.丁图表示的是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解析】从图中看出,甲图中染色体中片段bc和de发生了倒位,乙图中染色体中片段def和kl发生了易位,丙图中染色体缺失片段b,丁图中一条染色体着丝粒不分裂,分裂后产生的细胞中一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另一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D

4.【题文】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B.前者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后者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前者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后者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D.前者和后者都对生物本身产生不利的影响

【解析】分析两图,甲图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乙图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易位;交叉互换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使生物产生众多的变异类型,利于生物的进化,染色体易位发生在真核生物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一般对生物是不利的。

【答案】D

5.【题文】下列事例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猫叫综合征 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⑤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变化。

②是基因突变,④是基因重组。

①⑤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③为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6.【题文】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

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D.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三倍体

【解析】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体细胞中仍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故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通常不同;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

【答案】B

7.【题文】下列如图所示细胞为三倍体的是(  )

【解析】染色体组是指形态、功能各不相同,控制着生物生长、发育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三倍体细胞中应含三个染色体组。

只有B图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数为3,即染色体组数为3。

【答案】B

8.【题文】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倍体生物一定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

D.三倍体无子西瓜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解析】二倍体生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能通过无性生殖由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单倍体虽然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但其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是由花药直接培育成的个体,属于单倍体;三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答案】A

9.【题文】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①③B.③④

C.①④D.②④

【解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能是单倍体的体细胞。

【答案】B

10.【题文】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受精卵发育成的植株不可能是单倍体

B.四倍体水稻花药直接培育成的植株不是单倍体

C.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因为单倍体的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凡染色体数目为奇数的个体都是单倍体

【解析】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四倍体水稻花药直接培育成的植株是单倍体;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因为后代都是纯合的;染色体数目为奇数的个体不一定都是单倍体,如三倍体无子西瓜。

【答案】A

11.【题文】如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染色体1、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

C.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同源部分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可能无关

D.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图中的染色体7、8为同源染色体,染色体1、5、7、8不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D、d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发生分离;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同源部分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可能无关;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交换的片段是相同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12【题文】下列关于“21三体综合征”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二者可通过观察染色体数目分辨

C.二者都一定发生了基因结构的改变

D.红细胞形态不能用于区分二者

【解析】“21三体综合征”为染色体数目变异,不一定发生了基因结构的改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基因突变的结果,染色体数目是正常的。

二者可通过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红细胞形态分辨,前者染色体数目多一条、红细胞正常,后者染色体数目正常、红细胞为镰刀型。

【答案】B

13.【题文】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B.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解析】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属于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A

14.【题文】某同学在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时,将大蒜根尖随机分为12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会使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___的形成受阻,从而使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细胞不分裂。

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处理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实验中选择大蒜根尖________区细胞进行观察,效果最佳,原因是此处的细胞分裂比较________,在显微镜下观察,此处细胞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需要用________对大蒜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

(4)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的条件下,加倍效果最为明显。

【解析】

(1)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现染色体数目的加倍;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操作较为繁琐,且秋水仙素有毒,而低温诱导操作简单,且安全无毒。

(2)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且分裂较为旺盛,故应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作为观察对象。

(3)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如醋酸洋红、龙胆紫等)染色。

(4)由表中信息可知,在温度为4℃的条件下处理96小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最佳。

【答案】

(1)纺锤体 操作简单、安全无毒 

(2)分生 旺盛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碱性染料(或醋酸洋红或龙胆紫) (4)4℃、96小时

15.【题文】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

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请回答:

(1)“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________;“红脸人”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________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

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有一种人既有ADH,又有ALDH,号称“千杯不醉”。

就上述材料而言,酒量大小与性别有关吗?

你的理由是________。

(3)13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调查中发现经常过量饮酒者和高龄产妇,生出患儿的概率增大。

医院常用染色体上的一段短串联重复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表示有该标记,“-”表示无).对该病进行快速诊断。

①为了有效预防13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回答3点)。

②现诊断出一个13三体综合征患儿(标记为“++-”),其父亲为“+-”,母亲为“--”。

该小孩患病的原因是其亲本的生殖细胞出现异常,即________染色体在________时没有移向两极。

③威尔逊氏病是由1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

一对正常的父母生下了一个同时患有13三体综合征和威尔逊氏病的男孩,在下框中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

(说明:

配子和子代都只要求写出与患儿有关的部分)

【解析】

(1)由图知,乙醇脱氢酶由A基因控制,乙醛脱氢酶由b基因控制,“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说明其基因型是aaBB或aaBb;“红脸人”体内只有ADH,说明能产生乙醛,使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由图知,两种酶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故酒量大小与性别无关。

(3)①遗传病的预防有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也可以通过减少饮酒和适龄生育等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

②该患儿标记为(++-),根据题意可知是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导致。

③由题知,患儿的基因型为dddXY,而父母均正常,所以可能是母亲,也可能是父亲减数分裂时出错。

【答案】

(1)aaBB、aaBb 乙醛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无关,因为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3)①适龄生育、不酗酒、产前诊断(或羊水检查)

②父亲的13号(或答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答减数分裂)

③遗传图解如下:

16.[2014·南昌六校联考]下图是三倍体西瓜育种原理的流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___,可诱导多倍体的产生,因为此时的某些细胞具有________的特征,秋水仙素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倍体植株需要授以二倍体的成熟花粉,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倍体母本上结出的三倍体西瓜,其果肉细胞为________倍体,种子中的胚为________倍体。

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倍体西瓜高产、优质,这些事实说明染色体组倍增的意义是____________;上述过程需要的时间周期为____________。

(5)育种过程中,三倍体无子西瓜偶尔有少量子。

请从染色体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性状________(能/否)遗传,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并做出实验结果的预期。

解析:

(1)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处理对象多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萌发的种子和幼苗的分生组织细胞具有分裂旺盛的特征,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2)三倍体植株授以二倍体的成熟花粉的目的是刺激子房产生生长素,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3)四倍体母本上结出的三倍体西瓜,其果肉是由四倍体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细胞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种子中的胚是由二倍体的花粉与四倍体的卵细胞融合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三倍体植株由于细胞内不含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4)染色体组的倍增可以促进基因效应的增强,这是三倍体西瓜高产、优质的主要原因。

(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另外两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移向另一极,可以形成正常的配子。

(6)三倍体西瓜的无子性状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该性状能够遗传,但需要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来实现,如植物组织培养、嫁接等。

答案:

(1)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分裂旺盛 抑制细胞(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 

(2)通过授粉来刺激子房产生生长素,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或生长素促进生长) (3)四

三 联会紊乱 (4)促进基因效应的增强 两年

(5)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正好被纺锤丝拉向细胞的一极,另两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正好被纺锤丝拉向细胞的另一极,产生了正常的配子 (6)能 将三倍体无子西瓜果皮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或无性繁殖),观察果实中是否有种子;(合理预期:

)成活长大后的植株仍然不能结出有子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