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8893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doc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简介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是现代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汽车工业在经济起飞过程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新世纪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中国汽车市场也逐渐发展壮大,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日.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1971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

  1980年,汽车产量突破20万辆;

  1992年,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

  2002年,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

  2003年,汽车产量突破400万辆;

  2006年,新增产量157万辆,增长率28%

   我国市场上主要汽车品牌

   自主品牌:

奇瑞、吉利、华晨、哈飞、长安、红旗、夏利、奥拓

   进口品牌:

奔驰、宝马、雷诺、福特、大众、奥迪、VOLVO、通用、丰田、标致、雪铁龙

   合资企业:

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奥迪)、华晨宝马、广州本田、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南京菲亚特、东风日产、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上海通用、郑州日产、海南马自达

   竞争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品牌有355个,其中自主品牌占69%,但是在100个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只有37个。

目前国内销售的轿车中,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外品牌占据了市场份额的90%左右,国内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小排量经济型轿车,主要有吉利、奇瑞、哈飞等。

通过上面内容我们可以看出:

  一, 2000年之后,我过汽车产业是爆发式增长与低增长交替出现,总体发展不稳定,并且在06年之后产能过剩问题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二,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国内品牌和美日等国品牌实力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高端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广大的消费群体日趋成熟理性,国产汽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于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

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

    

   中国汽车政治环境分析

   国家政策的支持:

  1,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积累了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

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

 

国家政策的局限性:

  1,汽车税费。

当前汽车消费税税赋过重,结构不合理,17%的增值税,10%的购置附加税,3%至8%的消费税,还有难以计数的各种费,造成消费者"买得起用不起",制约了汽车消费市场。

而且公路收费站点多,增加了消费者的支出。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我国企业目前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靠银行贷款,由于国家的紧缩政策,银行贷款紧缩,使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

相应的部分政策法规:

⑴《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 

⑵《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要求地方政府一律取消不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

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⑷《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

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

⑸《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

⑹《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发展自主品牌

⑺《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瓶颈”问题。

   中国汽车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要素是汽车工业腾飞的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始终处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耐用消费品市场也将保持一种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我国的汽车市场。

   截至2008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五年达到或超过10%的发展速度,经济学界人士预计2008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中国经济前景保持乐观看法。

   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从07年7月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五次冲击波,导致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和雷曼兄弟先后破产,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房贷公司严重亏损,美联储和财政部三次注资救市.

  受次贷危机拖累,日本第二季GDP比去年同期减缩2.4%﹐创下七年来最大降幅;欧元区GDP下降0.2%,折合成年率为0.8%。

这是自1992年以来欧元区15国整体GDP首次出现萎缩,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经济都在走低。

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扩大.

  此外,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压力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

国际经济环境中潜在的风险进一步积聚,明年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

国内经济形式变化:

 目前国内受金融危机波及有限,经济仍维持8%增长,但我国的出口贸易受挫最大.

  国内股市严重萎缩,极大的打击了投资者信心,政府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外企向国内的注资明显减少.

  我国贫富差距过大,体现在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以及消费者本身,购买力参差不齐

经济环境对汽车影响

  一,融资难,中小企业发展举步惟艰.

   二,出口贸易受影响,汽车销量下滑.

   三,国内消费者购买力有所下降

   

社会因素

   一,国人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在消费时"崇洋媚外"也不少,自主品牌本土优势不明显.

    二,人口规模不用说,汽车的消费者群体日益增长,且目前消费者观念趋于保守,超前消费意识不强,市场潜力巨大.  

   三,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群体日益增长,但相对应的汽车市场基本尚未开发

   四,随着私家车的普及,人们的消费更加理性,对品牌,质量和环保的认知度越来越高.

   五,交通和环保因素.一方面,我国人均占有公路的长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严重限制了汽车的普及,另一方面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短时间内制约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因素

   技术落后。

目前国内汽车引进技术产品达到国际80年代水平的占30%左右,进行开发的换代产品达到80年代水平的占30%,技术落后的占40%。

其中突出的是客车和旅行车,大部分是仅适合公路中短途客运和城市公共交通用的低档产品。

轿车的关键生产技术仍然控制在合资的外方手中,他们往往不愿意转让技术。

目前,我们的汽车自重约比国外同类车重10%-20%,耗油高10%-30%,汽车首次故障里程一般为1千-2千公里,而国外达到1.5万-2万公里。

此外,电器系统、供油系统和附件性能不稳定,经济寿命一般为10万-15万公里,只及国外同类车的一半。

    开发设计能力也同样缺乏,现有产品除了全部引进就是测绘仿制,即使是自己设计的东风140和解放141,主要也是参照国外的车型。

而轻型车和轿车则缺少设计人员和相关设备,再加上投资不足,还无法独立开发。

零部件厂的技术力量更为薄弱,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更差.

   人才匮乏最突出,特别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也同样缺。

据悉,国内已有技术人才在德国相关领域深造。

相信不久国内将能完全掌握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电控补气技术和车身制造技术。

在管理方面,以一汽竺延风,二汽苗圩为代表的汽车界“少帅”们固然给管理层面增添了新鲜空气,但整个管理层的头脑对“WTO”的冲击是否准备充分还未可知。

   PEST分析总结

   国内汽车企业需要做好:

    机会管理

    危机管理

   机会管理:

    一,注重品牌经营.

 着力打造全球知名品牌,提高品牌附加值.努力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参与度和忠诚度.

   二,扩大市场份额.

  不仅要抢占国内市场,更要乘国际金融市场低迷汽车市场萎缩的机会进军国外市场.

   

  危机管理:

   一,企业合作,共度难关

  企业的合作包括企业合并,搭建共同的技术研发平台等等....

   二,市场开发,市场定位

  要加紧开发新市场,包括国外市场,国内二三线城市以及新型消费者市场.同时做好市场定位,明确自己应该在低端市场还是在中端或者高端市场上大施拳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