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8909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目录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评价

四、中小学课程教学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正文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

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70-140学时。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

考试实行等级制。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

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四、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⑴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

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⑵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⑶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⑷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⑸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⑴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⑵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⑶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⑴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⑵学会绘制图形。

⑶学会给图形着色。

⑷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⑴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⑵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⑶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⑴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⑵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⑶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⑴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⑵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⑶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 LOGO绘图

⑴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

⑵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

⑶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

⑷了解LOGO简单编程。

 初中: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⑴信息与信息社会。

  ⑵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⑶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⑷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⑸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⑴汉字输入。

  ⑵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⑶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⑷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⑸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⑴文本的编辑、修改。

  ⑵版式的设计。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⑴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

  

  ⑵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⑶数据的表格处理。

  ⑷数据图表的创建。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⑴网络的基本概念。

  ⑵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⑶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

 

  ⑷电子邮件的使用。

  *⑸网页制作。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⑴多媒体介绍。

  ⑵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

  ⑶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

  ⑷作品的组织和展示。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⑴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⑵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⑶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⑷计算机安全。

  ⑸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⑹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高中:

  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

  ⑴信息与信息处理。

 

  ⑵信息技术的应用。

  ⑶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⑷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⑸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⑴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⑵汉字的输入。

  ⑶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⑷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⑸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⑹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⑴文本的编辑。

  ⑵其他对象的插入。

  ⑶特殊效果的处理。

  ⑷版式设计。

  模块四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⑴网络通信基础。

  ⑵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⑶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

  ⑷电子邮件的使用。

  ⑸因特网上其他应用。

  ⑹网页制作。

  模块五数据库初步 

  ⑴数据库基本概念。

 

  ⑵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

  ⑶数据的组织与利用。

  模块六程序设计方法

  ⑴问题的算法表示。

  ⑵算法的程序实现。

 

  ⑶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模块七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⑴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

  ⑵各类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

  ⑶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⑷多媒体作品的发布。

  模块八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 

  ⑴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⑵计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⑶软件系统简介。

  ⑷计算机的安全。

 

  ⑸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⑹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