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牛寄生虫病.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8946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1猪牛寄生虫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猪牛寄生虫病.docx

《1猪牛寄生虫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猪牛寄生虫病.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猪牛寄生虫病.docx

1猪牛寄生虫病

第七章猪的主要寄生虫病

一、猪囊虫病

本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是由带科、带属的猪带绦虫的幼虫¡ª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横纹肌肉(亦寄生于人)中所引起的疾病。

当严重感染时,全身肌肉、脂肪组织、脑、眼中均有寄生。

猪带绦虫(又称链状带绦虫、有钩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

猪带绦虫病很早就有记载,而人体囊虫病也远在1558年由Rumler所发现。

形态

幼虫(猪囊尾蚴):

椭圆形,囊泡状,大小为6~10mm×5mm,囊内充满液体。

囊壁上有一个粟

粒大的乳白色头节,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圈小钩。

(外形很像石榴籽,乳白色,半透

明,约黄豆大小,故有的地方称为“豆猪肉”、“米猪肉”、“米心肉”等)。

成虫(猪带绦虫):

外观呈乳白色,扁带状,长2~7m。

孕节子宫内有7~12对侧枝。

虫卵呈圆形,浅褐色,直径为31~43μm,卵壳有两层,内层较厚,有辐射的纹理,称胚膜;

外壳薄,易脱落,也叫真壳。

卵内含有六钩蚴。

发育史

中间宿主——猪(人)

成虫(人小肠内)——孕节(卵)——被猪吞食,六钩蚴——肠壁血管——横纹肌——猪囊尾蚴(约2个月)

人误食生的或半生的含猪囊尾蚴的病猪肉而感染,在小肠内(约2~3个月)。

人感染猪囊尾蚴的途径有三条:

1.自体内重复感染

2.自体外重复感染

3.异体感染

流行病学

1.猪囊尾蚴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的粪便管理和猪的饲养管理方式密切相关。

2.猪带绦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的饮食、卫生习惯和烹调与食肉方法有关。

致病作用和症状

脑部:

神经症状

眼部:

失明或视力障碍

喉头:

呼吸困难,可听见呼噜声

肌肉:

运动障碍

重症病猪:

两肩显著外展,臀部不正常、肥胖宽阔,呈狮

子体型

诊断

一听:

有否呼噜声(嘶哑)

二看:

有否狮子型

三检:

舌下、眼结膜有否囊虫包囊

以猪囊尾蚴的囊液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检测。

治疗

对重度感染的猪应进行对症治疗后再用驱虫药,否则可加剧神经症状而死亡。

治疗原则应小剂量长时间给药。

对猪囊尾蚴病的治疗:

1.吡喹酮口服

2.丙硫咪唑口服

预防

1.查在疫区,应定期普查,以发现病人、病猪。

2.驱对病猪、病人应及时驱虫治疗。

因为猪带绦虫病人是猪囊尾蚴病感染的唯一来源,驱虫治疗是切断感染来源的重要措施。

3.管加强人粪管理和改善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严防猪吃人粪。

厕所与猪圈应分开设立。

4.检加强肉品卫生检验,严禁囊虫猪肉进入市场。

不仅城镇要加强肉检工作,而且在广大农村,特别在年节期间农民自己屠宰的猪,也应经过肉检方得食用。

二、棘球蚴病(包虫病)

本病是由带科、棘球属四种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猪、牛、羊、人及其它动物的肝、肺及其他器官中所引起的疾病。

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内。

棘球蚴体积大,生长力强,并可寄生于人畜体内任何部位,不仅压迫周围组织,还易造成

继发感染。

如果蚴囊破裂,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死亡,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单房型棘球蚴:

人型棘球蚴(人、牛)、兽型棘球蚴(绵

羊)、无头型棘球蚴(牛)多房型棘

球蚴:

(牛、羊)

发育史

中间宿主:

猪、牛、羊、人

终末宿主:

犬、狼、狐狸

致病作用与症状

棘球蚴对脏器的机械性压迫作用和毒素作用,导致脏器萎缩、机能障碍。

肝有棘球蚴寄生时,浊音区扩大,触诊有痛感,消化障碍,营养失调,消瘦。

肺有棘球蚴寄生时,可见长期慢性呼吸困难,微弱连续咳嗽,剧烈运动后咳嗽加剧,听诊时肺泡呼吸音减弱或完全消失。

宿主产生过敏反应(休克),突然死亡。

诊断

可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进行诊断,也可用间接血凝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动物和人进行诊断。

还可用X—光机,超声波(B)等定位、摘除。

治疗1.吡喹酮口服2.丙硫咪唑口服

预防

1.对犬进行定期驱虫。

病畜的脏器不得生喂犬。

2.避免料、草、水被犬粪污染。

3.人与犬接触时,应注意个人卫生。

三、细颈囊尾蚴病

本病是由带科带属的水泡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水铃铛)寄生在绵羊、山羊、猪,偶见于牛及其它野生反刍动物的肝脏浆膜、大网膜、肠系膜及其它器官中所引起的疾病。

本病分布极其广泛,在我国各省、市、区均有报道。

对幼年动物有一定的危害。

成虫寄生于犬、狼和狐狸等动物的小肠内,长1.5~2m。

细颈囊尾蚴呈乳白色,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液体,俗称水铃铛。

四、姜片吸虫病

本病是由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

因为姜片虫病仅流行于亚洲,故又称姜片虫为亚洲大型肠吸虫。

人感染本病主要是由于吃了生的菱角,荸荠等水生食物,多见于学龄儿童。

由于本病是影响幼猪生长发育和儿童健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人畜之间相互传播,所以在公共卫生上极为重要。

诊断

1.临床症状

2.流行病学资料

3.粪便检查(沉淀法)

治疗

1.硫双二氯酚口服

2.吡喹酮口服

预防

1.严格粪便管理

2.消灭中间宿主

3.发酵处理水生饲料

4.定期预防性驱虫

五、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是由蛔科的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内而引起的疾病。

本病是仔猪常见多发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增重情况往往比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健康猪降低30%以上。

严重者发育停滞,甚至造成死亡。

形态

大小:

大型线虫。

雄虫:

长14~28c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钓鱼钩。

雌虫长20~40cm,虫体较直。

颜色:

淡红色或淡黄色。

形状:

圆柱形。

头部

三片唇,排列为品字型,唇上有乳突。

尾部

雄虫弯曲,无交合伞,有1对等长的交合刺及尾乳突。

雌虫尾部尖而直,雌虫为双管型,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3与

中1/3交界处。

虫卵特征

受精卵:

椭圆形,卵壳厚,有四层膜,外层为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第二层为受精膜,第三层为卵黄膜,第四层为内膜。

新鲜虫卵含有未分裂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形成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卵:

长椭圆形,外面蛋白质膜不明显,虫卵内含油

滴状卵黄颗粒及空泡,卵壳薄。

发育史

雌虫→虫卵→含①幼虫的虫卵→②幼虫的虫卵→猪吞食→卵壳破裂,释出幼虫:

1.多数幼虫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门静脉→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2.少数随淋巴液进入乳糜管→肠系膜淋巴结

a.腹腔→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

小肠发育为成虫。

b.胸导管→前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

成虫。

在以上生活史中,在肝蜕皮一次为③幼虫,在肺蜕皮一次为④幼虫,在小肠蜕皮一次为⑤幼虫。

流行病学

1.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

2.蛔虫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

每条雌虫每天可产虫卵10~20万个。

3.虫卵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强:

虫卵有四层膜,猪蛔虫卵在湿土中可存活2~5年。

致病作用

幼虫阶段:

幼虫对猪的危害源于体内移行,对肝、肺的危害较大。

肝:

小点出血和肝细胞混浊肿胀、脂肪变性或坏死。

肺:

小点出血和水肿;严重者伴发蛔虫性肺炎、引起咳喘,加剧其它疾病症状,可引起死亡。

致病作用——续

蛔虫异路游走,进入胆管和胆囊内。

症状

仔猪感染早期有轻度咳嗽,体温升高。

较为严重的病猪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心跳加快,食欲不振,异嗜,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无光,黄疸,成为僵猪。

感染严重者呼吸困难,呕吐,拉稀。

蛔虫进入胆管,腹部剧痛,引起死亡。

蛔虫过多阻塞肠道,甚至引起肠阻塞、穿孔。

诊断

1.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查虫卵。

2.剖检时查虫体及相应的病变。

3.二月龄以内的仔猪体内无性成熟的蛔虫,剖检时看病变,可将肺组织撕碎,用幼虫分离法检查幼虫。

治疗

1.伊维菌素口服或皮下注射

2.左旋咪唑口服

3.丙硫咪唑口服

4.驱蛔灵口服

预防

1.定期预防性驱虫

2.加强饲养和卫生管理

3.猪粪的无害化处理

六、仔猪类圆线虫病

本病是由小杆科、类圆属的线虫寄生于幼畜的小肠粘膜内所引起的疾病。

韦氏类圆线虫:

马属动物

乳突类圆线虫:

牛、羊

兰氏类圆线虫:

粪类圆虫:

人、灵长类、犬、猫

形态

兰氏类圆线虫:

虫体小,乳白色,体长3.1~4.6mm,虫卵大小为42~53×24~32µm。

孤雌生殖,兼性寄生。

流行病学

●主要在仔猪中流行,生后即可感染。

常常是从猪舍的土壤中经皮肤感染,和从母猪被污染的奶头经口感染。

在夏季和雨季,猪舍的清洁卫生不良并且潮湿时,流行特别普遍。

●未孵化的虫卵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保持其发育能力达6个月以上,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下可生存两个月。

生后5~8d的乳猪粪便中,即可见有虫卵,主要危害3~4周龄仔猪,2~3月龄后逐渐减少。

春产仔猪较秋产的感染严重。

●幼猪可从母乳中获得感染。

致病作用

●幼虫穿过皮肤移行到肺时,常引起湿疹(仔猪)、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

症状

●幼虫:

皮肤→皮肤湿疹、皮炎。

●肺→支气管炎、肺炎、体温升高。

●成虫:

小肠粘膜,肠炎、呕吐、下痢、腹痛,最后多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死亡率高达50%。

诊断

1.参考症状

2.剖检病变主要限于小肠,肠粘膜充血,有斑点状出血,有时可见有深陷的溃疡。

肠粘膜中可见到大量雌虫。

3.粪便检查在新鲜粪便中可见到含幼虫的虫卵。

防治

可用左旋咪唑和噻苯咪唑等进行治疗。

预防主要是对怀孕母猪在产前4~6d进行驱虫,保持猪舍和运动场地面干燥。

七、猪肺线虫病

本病是由后圆属的线虫寄生于猪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所引起的疾病。

寄生于猪体内的后圆线虫有三种:

1.长刺(野猪)后圆线虫

2.短阴(复阴)后圆线虫

3.萨氏后圆线虫

共同特点:

虫体细长,乳白色,口囊小,口缘有一对唇,每唇又分三叶,雄虫交合伞不发达,侧肋大,背肋小,雌虫阴门和肛门靠近,有阴门盖。

发育史

中间宿主——蚯蚓

卵到外界被蚯蚓吞食经两次蜕皮成为感染性幼虫——猪吞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蚯蚓而遭受感染——钻入盲肠壁、大肠前段肠壁和肠淋巴结中——第三、第四次蜕皮——第五期幼虫——肠壁淋巴系统——静脉、肺——出毛细血管——肺泡,入细支气管和支气管——成虫。

流行病学

1.虫卵的存活时间长

2.一期幼虫的存活力强

3.感染性幼虫保持感染性的时间和蚯蚓的寿命一样长

4.蚯蚓的感染率高,在夏天高达71.9%

致病作用

1.成虫寄生对细支气管和支气管的机械性刺激,大量虫卵进入肺泡、以及虫体代谢产物的吸收等,导致支气管肺炎。

2.幼虫移行对肺部造成损伤,带入病原体常并发猪病毒性肺炎和猪流感。

多见于严重感染的仔猪,死亡率甚高。

猪流感病毒可感染肺线虫卵,这种虫卵在蚯蚓体内发育为幼虫时,即同时感染猪流感病毒。

此外,肺线虫幼虫还可以传播猪瘟病毒。

猪肺线虫感染还

可加剧猪气喘病(猪支原体性肺炎)的症状。

症状

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但影响仔猪生长和发育。

严重感染时,有强力阵咳,早、晚、驱赶以后咳更加厉害,呼吸困难、喘,甚至可变成僵猪。

有时因虫体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死亡。

病理变化

在膈叶上有正方形乳白色肺气肿区,突出于肺表面或膨胀不全,支气管壁增厚、扩张,小支气管周围淋巴样组织增生,肌纤维肥大。

诊断

1.粪便检查用饱和硫酸镁漂浮法检查虫卵。

2.痰液检查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吸取痰液涂片检查虫卵。

3.症状强力阵咳、呼吸困难、喘等。

4.剖检在支气管、细支气管内找虫体。

治疗

1.左旋咪唑肌注

2.丙硫咪唑口服

3.伊维菌素皮下

预防

1.加强饲养卫生管理

2.消灭中间宿主(蚯蚓)

3.定期驱虫

八、猪鞭虫病(猪毛首线虫病)

本病是由毛首科毛首线虫属的猪毛首线虫寄生于猪大肠(主要是盲肠)所引起的线虫病。

虫体前部细长,后部粗短,形似鞭状,故有毛首线虫或鞭虫之称。

主要危害仔猪,严重感染时,可引起仔猪死亡。

也寄生于

人、野猪和猴等动物。

形态

虫体乳白色,呈鞭状。

雄虫长20-52mm,雌虫长39-53mm。

前细后短粗,内有肠和生殖器官。

雄虫后部弯曲,泄殖腔在尾端,有一根交合刺,交合刺鞘上覆有小刺。

雌虫后端钝圆,阴门位于粗细部交界处。

卵呈棕黄色,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卵塞。

大小为(52~61)µmx(2~30)µm。

发育史:

雌虫在盲肠内产卵,每天约可产5000个,卵随粪便排出。

约经3周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内含①幼)。

猪吞食感染性虫卵,①幼在小肠内孵出,幼虫移行到盲肠内发育,经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

症状:

轻度感染时,轻度贫血,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严重感染时,食欲减退,消瘦,贫血,腹泻;死前数日,排水样血色便,并有粘液。

诊断

漂浮法检查虫卵,粪检发现大量虫卵或剖检时发现相应的病变,并检出多量的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同猪蛔虫病。

九、猪肾虫病

●本病是由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所引起的疾病。

●形态虫体较粗大,形似火柴杆,口囊呈杯状,浅灰褐色。

雄虫长21~33mm,雌虫长24~52mm。

发育史

成虫→卵→随尿排出→第三期幼虫→口、皮肤→肝(蜕皮)→第五期幼虫(猪肾内)→成虫

●此外,猪吞食含感染性幼虫的蚯蚓亦能感染。

诊断

1.症状幼虫损害肝脏,肝硬化、脓肿、腹水、消瘦。

幼虫误入腰肌或脊髓时,损害腰部神经,出现腰背部软弱无力、跛行、后躯麻痹、甚至瘫痪。

2.尿液检查清晨第一次尿的最后部分,沉淀法检查卵。

治疗可用丙硫苯咪唑、左咪唑等药物。

预防加强检疫、卫生、消毒、及时隔离、治疗病猪等方面着手。

种猪场要注意净化猪群。

十、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病是毛尾目、毛尾科的旋毛形线虫寄生于猪、犬、猫、鼠类和人等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目前已知旋毛虫可寄生于150多种动物。

由于此虫宿主范围广,一旦造成流行,很难控制。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之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称之为肌旋毛虫。

同一动物既是终末宿主,又是中间宿主。

形态

●成虫:

成虫细小。

前细后粗,前为食道,后为肠管和生殖器官。

雄虫长1.4~1.6mm,尾端外侧为1对耳状交配叶,缺交合刺。

雌虫长3~4mm,阴门位于食道部的中央。

●典型幼虫包囊:

肉眼观察,呈针尖大小,灰白色,稍突出于肌肉表面。

显微镜下观察:

包囊呈梭形,其长轴与肌纤维平行,有两层壁,其中一般含1条幼虫,但有的可达6~7条。

幼虫:

刚产出的幼虫呈圆柱状,大小约80~120×56µm,到感染后30d,幼虫长大到1mm,宽35µm,幼虫前端尖细,向后逐渐变宽,后端稍窄,后部体内包含着肠管、肠细胞、睾丸或卵巢,尾端钝。

致病作用

旋毛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幼虫,幼虫寄生于肌肉,形成包囊,使肌肉变性,周围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结发炎。

如大量幼虫寄生于横隔膜等处时,宿主出现呼吸困难,甚至麻痹死亡。

幼虫还分泌毒素,如用病猪血液注入易感动物,可引起头脸水肿,痉挛等毒性反应。

症状

猪:

体温升高,腹泻,疝痛,发痒,运动僵硬,肌肉疼痛类似风湿。

严重的则卧地不起,呼吸浅快,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牙关紧闭,眼及四肢水肿。

人:

腹痛,下痢,呕吐,发热,肌肉疼痛。

病理变化:

肌旋毛虫包囊呈梭形,囊壁分内外两层,囊内基质呈淡蓝色,囊腔内含旋毛虫幼虫。

诊断

1.压片法从猪的左右膈肌取样,切小块,撕去肌膜与脂肪,先肉眼观察,细看有无可疑的旋毛虫病灶¡ª¡ª针尖大小、乳白色露滴状、半透明。

然后从肉样不同部位切取24小块(麦粒大小)放在旋毛虫检验板内压片检查,24小块中包囊不超过5个,必须经高温处理方可食用。

超过5个,销毁或作工业原料。

2.消化法取肉样、搅碎、加消化酶、镜检。

3.免疫学诊断常用ELISA法。

4.鉴别诊断

(1)与菌痢区别:

用粪便培养细菌

(2)与风湿性肌痛区别:

症状

(3)与猪囊虫、肉孢子虫区别:

压片法检查包囊

治疗

可用丙硫苯咪唑、噻苯咪唑、甲苯咪唑和伊维菌素等药物。

预防

1.加强肉品卫生检验

2.对猪进行科学管理,不用生的废肉屑喂猪

3.灭鼠

十一、猪食道口线虫病

猪食道口线虫病是由食道口线虫(结节虫)寄生在猪的结

肠内所引起的疾病。

病原体

1.有齿食道口线虫:

雄虫长8~9mm,雌虫长8~11mm。

2.长尾食道口线虫:

雄虫长6.5~8.5mm,雌虫长8.2~9.4mm。

发育史、症状、诊断和防治参照牛羊食道口线虫病。

十二、猪胃虫病

本病是由红色猪圆线虫、圆形蛔状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寄

生在猪胃内所引起的疾病。

圆形蛔状线虫:

雄虫长10~15mm,雌虫长16~22mm。

诊断和防治可参照猪蛔虫病。

十三、棘头虫病

猪棘头虫病是由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

主要发生于散养猪。

有时人、灵长类和犬也可以感染。

形态

虫体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圆柱形,前部较粗,后端较细。

体表有环状皱纹。

有吻突,吻突上有小钩。

雌虫长30~80cm,雄虫长7~15cm。

猪蛔虫和猪棘头虫鉴别要点

猪棘头虫猪蛔虫

1.前端有吻突有三片唇

2.体表有横皱纹无皱纹

3.体腔软、易变形硬、不易变形

诊断

虫体寄生数量少时,不显症状。

重度感染时,可见消化障碍、腹痛、食欲减退、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症状。

猪只生长发育停滞,消瘦和贫血。

当患猪由于肠穿孔而继发腹膜炎时,体温上升,不食,可卧地抽搐而死。

生前可用沉淀法或硫代硫酸钠饱和溶液漂浮法进行粪检,找到虫卵即可确诊。

死后诊断可在小肠壁上找到虫体。

要注意与猪蛔虫鉴别。

治疗

1.左咪唑8mg/kg,一次口服。

2.四氯化碳1mg/kg,一次胃管投服。

预防

1.加强粪便管理

2.定期驱虫

3.不让猪生食金龟子、蛴螬

十四、猪弓形虫病

弓形虫发现于1908年。

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人畜共患病。

宿主范围很广,寄生于不同动物的弓形虫均属同一个种。

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

●弓形虫不但可以使家畜大量死亡或发育停滞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可以感染人,尤其严重的是孕妇感染弓形虫病后,还可经胎盘使婴儿出现先天性畸形,智力发育不全、流产、死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已公认弓形虫是人畜的一种重要致畸病原体。

病原体

根据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分为5型。

●滋养体(速殖子)弓形、月牙形、香蕉形,大小为4~8×2~4µm。

●包囊体卵圆形,直径约10~50µm(囊内含慢殖子)。

滋养体主要见于急性病例的腹水、肝、脾和淋巴结中,包囊体主要见于慢性病例的脑、骨骼肌、心肌和视网膜等处。

滋养体和包囊体见于人和各种动物体内。

●裂殖体(裂殖子)裂殖体呈圆形,内含许多香蕉状的裂殖子。

●配子体(配子)配子体呈圆形,形成大、小配子。

●卵囊椭圆形,孢子化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子孢子。

●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在猫肠上皮细胞内。

滋养体:

新月形、香蕉形或弓形,一端稍尖,一端钝圆,中央有核靠钝端,用姬氏或瑞氏染色法染色后,胞浆呈浅蓝色,有颗粒,核呈深蓝紫色。

●假包囊:

见于急性病例,以宿主细胞膜作包囊膜,滋养体进入宿主细胞内,滋养体繁殖速度快,称速殖子。

●真包囊:

见于慢性病例。

主要是脑、骨骼肌和视网膜,以及心、肝、肺、肾等处。

有固有的囊膜,真包囊内滋养体繁殖速度慢,所以称慢殖子。

包囊圆形,大小差异很大,10~50µm。

●卵囊:

在猫科动物肠道中,呈卵圆形,有双层囊壁,大小为11~14×9~11µm,高倍镜可见。

发育史

●中间宿主:

哺乳动物、人、鸟类;终末宿主为猫。

●在终末宿主(猫)体内:

●①猫吞食了含包囊的肉类或孢子化卵囊→滋养体或子孢子→侵入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2-3代)→在肠上皮细胞内进行配子生殖→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大、小配子→结合为合子→卵囊。

②另一途径,被猫吞食的滋养体、子孢子也可进入淋巴、血液循环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侵入有核细胞内,以内出芽生殖法繁殖,经一定时间繁殖后,由于宿主产生免疫力,一部分滋养体被消灭,一部分在脑和骨骼肌内形成包囊体。

在中间宿主(哺乳动物、人、鸟类)体内:

中间宿主吞食包囊体、滋养体或孢子化卵囊→滋养体或子孢子→到有核细胞内寄生,在胞浆内以内出芽生殖法繁殖。

当虫株毒力强,宿主未产生免疫力时为急性发作;当虫株毒力弱,宿主易产生免疫力,在组织脏器中形成真包囊。

在机体抵抗力差的情况下可再次复发。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人、家畜、禽类及许多野生动物。

●感染途径:

经皮肤、口、胎盘、呼吸道、吸血昆虫、输血等途径感染。

●发病季节:

没有严格的季节特异性。

●畜群的年龄分布:

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但以仔猪、架子猪发病率高。

发病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地区分布:

没有严格的地区特异性。

●抵抗力:

包囊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常用消毒药对卵囊无作用。

●实验动物感染: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脑内注射、口服均可人工发病,但皮下注射不能发病。

症状

●急性期:

体温升高到41-42℃,稽留热;病初食欲减少,常出现异嗜,精神萎顿;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90%以上病畜有鼻黏膜肿胀,流浆液性鼻液,咳嗽;眼结膜充血,有眼屎;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有时有呕吐;后期在耳、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部等处出现紫斑或密布出血点,此时食欲废绝;怀孕母畜如发病,表现为高热、废食、萎顿,持续数天后,出现流产或死胎或产畸形胎。

●慢性期:

当增殖型滋养体消失后以包囊形式在中枢神经系统潜伏下来,病猪成为僵猪,但不表现特殊的症状,仅发生轻度咳嗽,食欲不正,精神不佳,或有下痢。

症状

●体表出血点:

在耳、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部等处出现紫斑或密布出血点。

病理变化

●胸水、腹水增多,淡黄色透明,有的略混浊,心肌松弛。

●肺水肿,间质增宽,切面流出多量泡沫状液体。

●肝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点及针尖大出血点。

●肝肿大,切面外翻,表面有灰黄色坏死点,有针尖大小出血点,硬度增加,混浊肿胀。

●脾肿大、出血、坏死。

诊断

●脏器触片:

肺、肝、脾、淋巴结作抹片,瑞氏染色,镜检。

●集虫法:

肺、肺门淋巴结碾碎,取沉渣涂片,甲醇固定,瑞氏染色,镜检。

●动物接种试验

●血清学诊断:

治疗

●磺胺类药物对本病有特效。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效果较好。

磺胺类(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嘧啶等)单用。

磺胺类+抗菌增菌剂。

●人弓形虫病用磺胺嘧啶与乙胺嘧啶合并治疗,同时给予叶酸,可减少其副作用。

预防

●防猫粪中的卵囊污染草料及饮水。

●禁止用屠宰废弃物作饲料。

●严格处理流产胎儿及其排出物。

●养殖场严禁养猫。

十五、猪住肉孢子虫病

由米氏住肉孢子虫寄生在猪的肌肉内形成¡°米休尔囊¡±所致的疾病。

米休尔囊长0.5~4㎜,为灰白色或乳白色。

诊断

在肉品卫生检验时,在膈肌纤维中发现虫体或钙化结节即可确诊。

检验方法与旋毛虫相同。

十六、猪小袋虫病

形态

各种动物结肠小袋虫形态基本相似。

从新鲜粪便中可见两种形态:

1.活动期虫体(滋养体)呈卵圆形,椭圆形或梨形,大小约为30~150×25~120µm;前有胞口,后有胞肛(肛孔);内有大核、小核、胞浆中有空泡和食物泡等结构;全身覆有纤毛。

2.非活动期虫体(包囊)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约40~60µm,有两层囊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