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8973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经济学.docx

《卫生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经济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生经济学.docx

卫生经济学

班级:

10公管

姓名:

梅祎祎

学号:

201030007

浅析中国药品市场

中国药品市场是高速增长且持续发展的市场。

1978年全国医药商业销售总值50.26亿元,比1953年的4.4亿元增长10.4倍,年递增率达10.2%。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药品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态势。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八五"期间,全国医药商业药品销售额达到1114亿元,比"七五"增长96.15%,净增54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9%。

1986-1990年,全国医药商业药品类纯销售额从74.33亿元增长到151.42亿元,增长1倍多,年增长速度为19.8%。

进入九十年代,则以每年12.9%的速度递增。

1997年全国医药商业销售总额近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18.9倍,年递增率达17%,大大高于国际医药市场的发展速度。

一.市场规模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

人口规模是决定药品消费规模的第一大要素。

1998年底全国人口总数初步统计为124810万人。

按照国家经贸委统计全国医药商品纯销670亿元计算,人均医药商品消费53.68元。

全国两亿多育龄妇女形成计划生育、妇产科药品的巨大潜在市场。

两亿多儿音,多为独生子女,儿童用药的多样性使需求稳步增长。

1998年底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375万人。

老年人医药费是一般人的4倍。

老龄化社会的形成使"银发药品"市场充满生机与活力。

1998年新出生人口1991万人,新增人口将使1999年药品消耗增加10亿元。

总之,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健康投资增加等四个不可逆因素是国内医药市场稳步增长的基本条件。

二.市场特点

中国药品市场的基本特征是:

社会需求稳步增长,零售市场持续畅持续畅旺,农村市场亟待开发,地区间差异继续扩大,医改政策影响结构变化。

社会需求稳步增长:

一是医疗用药持续上升。

新特药、进口药、合资药等高价消费增加。

二是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相应加大了药品需求。

三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个人健康保健意识增强,滋补保健类药品消费增加。

四是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用药,使药品消费需求加大。

全国医药市场持续畅旺。

据统计,1998年全国六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对居民零售额为127.92亿元,比上年增长49.28%,是六大类销售总额的13.44%,其所占份额比上年增加3.39个百分点。

医药零售的周转快,效益好,无拖欠,经营灵活等特点,继续处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

随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颁及新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处方外配将成为药品最终销售的主要形式。

药品零售业将成为中国医药市场下一轮竞争的热点。

农村市场亟待开发。

中国医药卫生资源的80%在城市,城市中80%的资源在大城市。

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村人口用药水平较低。

九十年代初,农村人口人均用药仅为城镇压人口的九分这一或八分这一。

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原因,一是医药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二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农民仍使用价格低廉的老品种;三是医疗保障制度没有覆盖到农村人口。

这和城乡差距,表明中国农村是一个潜在的药品市场,农村药品市场将成为医药行业新的开发热点。

药品市场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差异继续扩大。

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均购药额远远高于内陆或沿边地区水平。

1998年度,仅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5省市药品销售额就达303亿元,占全国药品类总销售的45.59%。

显示出药品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药品销售结构呈现进口药品销售回落,合资药品稳步增长,车产药品增幅加大的趋势。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70家单位新选的158个品种典型调查数据显示,1998年上半年,药品消费货源构成比例为:

国产药品占57.22%,合资药品占29.33%,进口药品占13.45%。

从药品类别看,1998年上半年,抗生素类抗感染药占158个品种总额的35.78%;消化系统用药占11.43%;解热镇痛药占8.17%;循环系统用药占7.70%;非抗生素感染药占5.94%。

在抗生素抗感染药品中,青霉素类位居首位,比重为42。

38%;头孢菌素类位居第二,比重为41.27%;大环内酯类居第三位,比重为11.63%。

从具体品种看,1998年上半年,销售额居前十位的药品依次为:

青霉素针、吗丁啉片、头孢唑啉钠针、康泰克胶囊、头孢呋辛钠针、芬必得胶囊、人血白蛋白针、达美康片、脂肪乳剂、羟氨苄青霉素胶囊。

青霉素针的排序重新路居首位。

但是中国药品行业却呈现出了一种非理性繁荣:

1.药品市场快速增长,但市场高度分散。

2.“以药养医”制约行为良性竞争,医药企业盈利模式无法获得突破。

3.政府频繁降价遏制“药

价虚高”,但收效甚微。

4、药监部门整治行业带来的是产能严重过剩和眼花缭乱的同质品种。

 

4、药监部门整治行业带来的是产能严重过剩和眼花缭乱的同质品种。

 

三.发展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市场。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注册的医药合资企业达1700家。

其中世界25强跨国制药公司中已有20家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

"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医药市场啬了一大批具有强大优势的竞争主体,也使进口药品车产化速度迅速提高;既丰富了中国的药品市场,同时市场相对饱和,竞争激烈。

目前中国居民的药品消费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医药市场将与国际医药市场全面接轨。

今后影响药品市场总量和用药结构变化的社会因素,一是人口增长及年龄结构的变化,二是疾病谱的变化,三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四是国家药品价格政策的制约,五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及药品可报销目录。

中国医药市场需求仍将稳步增长。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指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这样就扩大了医疗保险人群范围。

原来享受公费、劳保医疗待遇的人基疗支出不会减少,而过去有病不看的人被子压制的需求会释放出来。

医疗需求不会下降,医疗总支出不会下降。

因而整个医药市场需求不会萎缩,只会增加。

中国是世界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目前,60岁以上人口民达到1.2亿,80岁以上高龄人口900多万,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将成为药品销售的重要群体。

常见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仍是近年来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要求更多更高效的治疗药物。

农村各种传染病,胃肠道疾病,地方病仍不容忽视。

到2000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将达到小康水平,按照全国卫生发展纲要,将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要求医药行业在数量上质量上保证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供应。

这样,中国医药市场总量需求将高于国际市场的增长速度。

预计"九五"期间增长速度仍为10%以上。

随着新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医药市场总量将继续扩大。

但结构高速将有新的动向,照社会保障部意见,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的遴选原则之一,就是说诊疗所必须,疗效稳定,价格合理。

把有限的医疗保险金用在刀刃上,用在保障人民基本医疗需求上。

预计国产药因其疗效确切,质量可靠,价格低廉,仍将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三、中国药品市场前景

1.行业发展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作为政府医药主管部门的助手和参谋,从医药行业实际出发,提出了行业发展方向的建议和趋势预测。

一是实行中西药统一经营,逐渐向售化模式发展。

全国批发企业数量将逐步减少,企业规划将不断扩大。

以经营医药商品为主,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将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难力,以强大的信息网络和市场开发能力,以发达的物流体系和商品供应能力,在医药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是大力发展零售企业,逐渐向连锁化模式发展。

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政策的实施,消费者中"处方外购"的比例将大大增加,零售业必然出现大发展势头。

零售网点和小规模商业企业亦将逐步向大型企业靠拢,或被兼并,形成连锁经营模式。

硬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逐渐向医和药分开经营和管理的模式发展,把医院门诊药房从医院分离出来,以解决合理用药,对症下药问题。

四是逐步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经营和管理,以实现消费者"自我药疗"。

五是建立现代流通业,逐步形万代理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的梯型分层次流通格局。

2.企业改革

最近的十年是流通体制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十年。

药品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全国各级药品批发企业由短缺经济下的"贵族"变成了相对过剩经济条件下的"仆人",迫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改革,改组和改造,面向市场,重新定位。

一些地区打破国有资产单一经营的产权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浙江省医药商业在企业体制的改革上出现了八种形式,有组建国有股、法人股、职工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也有实行跨地区联合、组建工商一体化单一法人的股份有限公司,还有组建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唐山医药站于1984年轻月,组建了以资产为纽带、工商卫相结合、产供用垂直一体化的唐山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医药工业、医疗单位入股,以利于巩固和开拓医药市场。

上海市医医药费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医药工业销售有限公司,1997年11月联合重组为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促使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并于1998年在证券市场成功上市。

1997年度全国医药商业销售领先的100家企业,销售总额为406亿元,占同期全国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41%,前500家销售额合计为639亿元,占全国销售额的64%。

全国有一大批国有一、二级医药批发企业,通过改革、改组和改造,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和多元化经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3.流通模式

中国医药流通业发展比较滞后。

流通体制改革是一项跨世纪的战略任务。

在社会主义医药经济发展的在格局中,医药商业发展定位,主要是瞄准国际医药商业发展的新趋势,坚持走集团化、连锁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靠集中的市场群体、合理的市场布局、优化的市场结构、先进的交易方式、规范的市场行为、稳定的市场秩序、完善的市场功能、、一流的市场服务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是市场主体,即批发商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利益多元化,投资多元化的酱构成方式,以期带来全新的机制。

国家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扩张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及跨国经营的集中化、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集团或集团公司,促进医药流通组织结构高速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从而使市场集中度提高,企业规模扩大,法人医药批发企业数量养活过度竞争消除,医药批发经营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改变医药商业企业"多、小、散、低、乱蝗状况。

二是推进代理配送制。

代理配送制是现代流通发展的产物,执行代理配送制是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一种新的流通组织制度和市场营销方式。

通过代理配制,批发企业内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进货、统一市场策略、统一核算,形成大批发的规模化经营优热,改变企业内部分散经营的局面。

三是鼓励发展零售连锁。

零售企业实现连锁化经营,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购进、统一核算、统一价格、统一服务规范。

零售网点布局合理,群众购药理更加方便。

以适应药品分类管理改革的大趋势和新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需要。

整个医药市场结构形成"全国总全理-地区分销商-零售连锁店"分层的梯型流通格局。

四是电子商务。

进行医药流通手段现代化改革,采用现代化的市场通行的交易方式,最终建立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宏观调控、管理科学"的社会主义医药流通新体制。

药补医”的经济政策,加上流通领域的不正之风和愈演愈烈的医生回扣,致使制药工业在正常的药品交易过程中失去话语权,医院平均回款天数超过180天,全国的医院无偿占有工业销售资金(2000亿)达半年之久,严重影响了制药工业的正常运转。

据了解,去年,新华制药一家企业的应收款就达2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