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164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题参考答案.docx

《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参考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习题参考答案.docx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

(1)研究市场信息的经济效用。

(2)研究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

(3)研究相关理论和测度方法。

(4)研究信息社会的经济理论。

(5)研究信息社会系统的构建

2.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定量分析定义。

定量分析就是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定量结论或数学模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数学是关于量及其关系的科学,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和反映世界及其规律的工具。

主要包括:

数学分析、建立模型、概率统统计。

(2)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也就是科学抽象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最一般、最常用的方法。

信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归纳与演绎、类比与比较、分析与综合等。

3.信息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不确定性。

当一项经济决策产生且只产生一种可能结果时,出现的结果是确定的,所以没有不确定性可言。

然而,当一项经济决策可能产生超过一种以上结果时,不确定性就自主地出现了。

人们将经济不确定性划分为外生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两种。

(2)风险。

风险是指进行某项活动可能存在的危险或损失,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用经济学术语解释,风险指的是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或概率,即实际收益对期望收益的偏离。

(3)信息。

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经济知识差是存在于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经济知识度的逻辑差,它表明经济信息存在的事实和度量。

4.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演进经历了哪些阶段?

(1)发展阶段。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次货或二手货)理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从产生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

微观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在该时期形成,主要表现在微观信息经济学八大基础理论中的多数理论都在这个时期被提出来,并得到持续和系统的讨论。

(2)演进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信息经济学发展由拓展转为演进,其特征是由基本理论的创立转向理论的系统化和逻辑化。

这时期,代表性著作相继出现。

学术界出现新的认识。

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分支学科,并认为它们分别讨论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

开始对发展史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与以往时期的发展有所不同,这一学科开始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

确立研究的主流地位。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经济学最重要的发展在于信息经济学逐渐进入主流经济学,确立了它在经济学中独特的地位。

(3)最新的理论发展认识。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全球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信息经济学也有了更新的发展。

5.现代社会中有哪些风险转移制度?

试选取其中两种举例说明它们的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保险市场和股票市场是风险转移的两种主要手段。

通过保险市场转移可保风险;通过股票市场转移不可保风险。

由于保险市场和股票市场自身局限性的存在,无论企业和社会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通过保险市场转移全部的可保风险,通过股票市场转移全部的不可保风险。

风险转移的主要手段有:

1)股份制度;2)保险制度;3)期货合同;4)成本保利合同;5)有限责任制度;6)破产法;7)垂直一体化。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风险不确定性复杂多样,多数市场参加者愿意或喜好风险转移。

许多市场制度都具有转移风险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股票市场和保险制度是通过市场以十分明确的形式来转移风险的两种最成熟的风险转移形式,此外,期货市场中的套期保值、成本保利合同、企业的有限责任制和破产法,以及企业向上和向下的垂直一体化等也都是常见的风险转移形式。

6.什么是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

为什么不完全信息比完全信息更具有经济现实性?

(1)完全信息。

所谓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拥有的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即每个市场参与者都掌握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信息。

(2)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与完全信息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信息的不完全性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信息获取的成本性②接收能力的有限性③信息处理能力的有限性

所有研究都证明,信息的不完全性是不可能被消除的。

相反,市场参与者正是利用信息的不完全特性,通过获取比竞争者更多的信息优势来获利的。

1937年,哈耶克也探讨了人类的信息获取和结构问题。

他在《社会中知识的运用》一书中指出:

现实中完全竞争并不存在,价格体系可以传达稀缺性信息,但不能传达完全的信息。

7.什么是公有信息和私有信息?

公有信息与私有信息的关系如何?

(1)公有信息。

在一般商品市场、风险资本市场及公共经济领域,公有信息对大量经济事件都有影响。

在信息经济学中着重研究的市场经济领域下,公有信息也十分重要。

这里涉及的公有信息是指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可以获取到的那部分关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公有信息。

(2)私有信息。

市场知识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是个人知识,微观信息经济学中常将其称为私有信息,它是指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

其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首先是有关个人自身特征的知识,如身体特征、教育特征等;其次是有关个人行为的知识,如行为习惯、工作态度等;最后是个人对环境状态的理解和认识方面的知识,信息经济学中主要指个人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认识程度,包括个人把握市场环境的经验。

个人经验是市场参与者最为重要和难得的个别知识。

(3)公有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关系。

第一,公有信息使市场参与者成为市场活动中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理性的价格接受者,而私有信息则推动市场参与者成为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理性的价格支配者,在这种相互矛盾的信息交流中,社会稀缺资源得到不同效率的配置;第二,在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信息集合中,可以被这些市场参与者自由获取的信息构成公有信息,而仅仅只有某个市场参与者单独获得的信息才是私有信息。

公有信息是市场运行的基础,私有信息是市场存在的基础。

只有公有信息而没有私有信息,市场就可能没有交易;只有私有信息而没有公有信息,市场将难以进行交易。

所以,公有信息与私有信息对于市场的存在与交易活动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8.什么是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

信息不对称将可能造成哪些不良的经济后果?

(1)对称信息。

所谓对称信息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即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有的市场知识和所处的环境状态。

(2)不对称信息。

不对称信息环境是微观信息经济学重要的既定条件之一,信息不对称假设是经济学信息范式形成的最基本假设之一。

不对称信息是相对于对称信息而言的,不对称信息指交易双方各自拥有他人所不知道的与交易有关的私有信息。

在经济行为决策中,不对称信息是指经济主体间因掌握的信息量不同而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均衡性。

(3)信息不对称的不良经济后果:

劣货驱逐良货;市场缩小或使市场不存在;需求缺口与供给过剩并存;造成不公平交易和不公平竞争;造成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扭曲或不能合理决策

第二章

1.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合作博弈的概念。

合作博弈,就是在参与者集合中由若干个参与者组成一个团体并达成一个契约来相互合作,最后以一个既定的分配方案来分配团体的总收益。

(2)非合作博弈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博弈,它是指在一定的策略环境(即相互依赖的情形,表示一个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造成影响,不管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下,所有参与者的行动都是个别行动,所有参与者的决策都是自主进行的,而与这个策略环境中的其他人无关。

(3)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第一,研究前提的不同在研究前提上,合作博弈是在有约束力的可执行契约的条件下进行,而非合作博弈则是在不存在有约束力的可执行契约的条件下进行;第二,研究内容的不同。

在研究内容上,合作博弈是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而非合作博弈则是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决策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选择问题。

第三,研究角度的不同。

在研究角度上,合作博弈侧重于“做大蛋糕”,强调团体理性、效率和公平,是侧重于宏观角度的研究,而非合作博弈侧重于“抢蛋糕”,强调个人理性,哪怕这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是侧重于微观角度的研究。

2)联系。

第一,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之间的相互转化。

第二,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之间的互为特例;第三,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之间相互混合。

2.用囚徒困境博弈解释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上的一个经典说法,讲白了就是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但是在利益面前大家都是自私的,在某些场合道德已经失去了自身的意义,但是如果想要风险最小化就要靠不断的背叛你的合作者,但是利益只有自己可以掌控一点,如果想要利益最大化,那么就是和你的合作者精诚合作,绝对不出卖对方,这样双方都可以将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但是在商业场合,往往受到来自外界的某些信息阻塞,以及人的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发生囚徒困境的局面。

个体理性是建立自我原则之上,而集体理性更多是建立在圆周利益的情况下,二者可能又冲突和统一的时候,一旦冲突发生就要用道德和法律的标准来衡量个体理性或者集体理性,再将二者或统一,或分离。

3.什么是纳什均衡?

举例说明纳什均衡提出的意义。

纳什均衡是指在均衡中,每个参与者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的情况下,自己的策略选择是最优的。

举例略。

4.试述委托代理博弈论和一般性博弈论的区别。

对此表进行阐述

博弈类型

一般性博弈论

委托代理博弈

差别

给定信息结构求解均衡结果

给定信息结构求解契约安排

均衡理论

契约安排理论

实证研究

规范研究

方法论导向

问题导向

5.简述道德风险模型的种类。

(1)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指的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是完全信息;签约以后,代理人选择行动(如是否努力工作或努力的程度),“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共同决定某些可观测的结果,委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不完美信息问题出现。

这时,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使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2)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指的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完全信息;签约以后,“自然”选择“状态”(可能是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观测到自然的选择后选择行动(如向委托人报告“自然”的选择),委托人只能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但不能观测到自然的选择,不完美信息问题出现。

这时,委托人的问题同样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使代理人在给定自然状态下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如真实地向委托人报告“自然”状态)。

6.试举例说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且指出他们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

简单来讲,“知情人”是代理者,“不知情人”是委托者。

在日常活动中,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多种模式。

委托代理双方不管采取何种模式,双方都不能完全掌握彼此的信息,只能通过讨价还价达成彼此能够接受的合同,这实际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通过在市场中进行长期的多轮博弈,委托人和代理人能够找到有效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解决方法,达到均衡。

(1)实现双重激励,物质激励适度,注重精神激励 。

首先要建立以利益驱动和利益制衡为特征的激励机制。

典型的激励机制包括:

租金、劳动工资、目标产量承包。

激励机制的核心是代理人和委托人共享成果,共担风险。

代理人的努力程度是有限度的,当物质激励达到心理满足度时,就不会继续努力,而是维持现状。

所以,要正确衡量代理人的实际贡献,按业绩表现给予合理、适度的物质奖励。

当物质激励已满足心理满足度时,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应该转向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的作用是无限大的,能够激发代理人的工作热情,挖掘其潜力。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是最有效的激励措施。

 

(2)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建立信任机制 。

信任程度高,则交易成本低,经济效率高;信任程度低,则交易成本高,经济效率低。

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代理双方要充分公开自己的相关信息,共享相关信息,减少私人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严厉打击虚假信息,这需要强化法律手段的作用,完善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

(2)规范信息传递机制。

信息保证契约双方权利不受侵害,同时加大对信息披露监管的力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质量。

(3)建立信任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信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委托代理合同的承诺,或对市场规则的承认和遵守。

二是敬业精神,要强化这种文化精神。

信任机制必须满足使收信者得到奖励,而失信者得到惩罚。

 

(3)缩短代理链,规范相关参与者的行为,提高代理效率。

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拉长了委托与代理双方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契约的不完备性,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扩大了利益分享的主体范围,因此要缩短代理链,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规范相关参与者的行为,一是可以通过股权和股票期权等方式让代理人享有部分剩余索取权,使其目标与委托人目标尽量一致;二是建立明确的考核机制,将代理人的业绩与行动挂钩,提高代理效率。

 

7.两人就一百元进行分配,双方同时提出各希望得到的金额,分别为a和b,如果a+b

100,则分配有效,二人分别得到他们所要的那一份,否则,两个均一无所获,请求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拿得尽量多(至少一半),他们也都清楚对方也是这么想的。

显然,得到钱的好处总是大于一无所获,那么他们就会限制自己所希望得到的金额,一旦他们提出的金额都大于0.5,那么他们将什么都得不到,而小于0.5又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他们清楚对方也希望拿得尽量多,那么就不要期待对方会提出小于0.5的金额。

所以,我认为,最后的那是均衡点,应该是(0.5,0.5)

第三章

1.什么是信息商品?

是指用来交换的信息产品,即它是人们通过搜集、加工、传递和存储所形成的,并且用来交换的信息。

信息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的特征,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再生产各环节具有许多与物质商品不同的特点。

2.信息商品成为商品的条件有哪些?

(1)经济条件。

(2)历史条件。

(3)制度条件。

(4)技术条件。

3.与物质商品比较,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哪些不同特征?

作为商品,信息商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共性,比如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具有稀缺性等。

还具有与物质商品不同的特征。

(1)非物质性或独立性。

信息商品包含着负载于某种物质载体上的信息内容,与普通商品相比,信息商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表现非物质的信息功能,可以说信息商品具有非物质性。

信息商品的非物质性与任何信息都具有物质载体并不矛盾。

没有物质载体,信息就不能存在,更无法传递和存储,但信息商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可以在大范围内交换流通,而其物质载体可以不随之移动,即内容相对于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2)消费无损耗性或非消耗性。

信息商品在消费或使用过程中,表现为信息内容从一种物质载体转移到另一种物质载体;但是,无论怎样转移,信息内容都不会被消灭,也不会失去原来的使用价值和效用。

即信息商品消费的无损耗性或非消耗性。

(3)非排他性和非抗争性。

对普通商品而言,交换必须以物质实体的转手来实现,此时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无论谁占用,普通商品都是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的消费不能共享,即排他性;额外增加消费,就会引起其成本的增加,即私人物品还具有抗争性。

信息商品可以反复使用,反复交换,这种排他性消费也成信息商品的费占有性或共享性。

4.信息商品的定价方法有哪些?

(1)成本导向定价法

(2)效益导向定价法

(3)需求导向定价法

(4)竞争导向定价法

(5)差别定价法

5.影响信息商品成交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信息商品成交价格的因素主要是买卖双方的效用指标要求。

根据卖方对信息商品效用指标的要求,其基本价格标准可表示为:

基本价格标准=生产成本+适当利润。

当生产成本可以精确计量时,直接加上期望获取的利润即可。

当生产成本无法精确计量时,可以可见消耗进行估算,估算值加上适当利润即可(适当利润是买方利用信息商品所有总利润的某一份额,具体份额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

当卖方出售的是信息商品的使用权时,提取利润的份额可适当低一些)。

对于买方,也根据其追求的效用指标提出基本价格标准。

买方根据对信息商品的消费模式将按照下述条件权衡消费结果,提出确定基本价格的原则:

预期收入—信息商品的价格—使用成本≥原有利润水平(即:

信息商品的基本价格≤预期收入-使用成本-原有的利润水平)

6.从生产领域角度分析信息商品成本的主要构成。

(1)物质材料消耗费用。

由于大部分信息商品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信息商品生产也必须有相应的基础,必须使用仪器和设备等,所以信息商品生产离不开物质材料和能源的支撑。

(2)信息材料消耗费用。

信息商品生产实际上是对信息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

为了生产信息商品,信息商品生产者必须花钱购买信息资料和搜集信息。

用于搜集信息和购买信息资料的费用就是信息商品生产中的信息材料消耗费用。

(3)劳动力消耗费用。

信息商品生产需要花费信息人员的劳动,用于补偿信息商品生产人员及其辅助人员的劳动力消耗的费用也是信息商品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

(4)其他一些成本费用。

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和废品损失费用等。

第四章

1.信息市场的涵义和特点是什么?

关于信息市场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信息市场是指进行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

实际上,信息市场不仅涉及到信息商品、信息商品交换场所,还涉及信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及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因此,广义的信息市场是指信息产品生产者、信息服务经营者和信息产品需求者之间在市场上所进行的信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它涵盖了商品化的信息产品从生产到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整个流通过程和流通领域。

2.信息市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要对信息市场进行管理?

(1)内容:

1)管理信息经营者。

2)管理信息商品。

3)管理信息合同。

4)管理信息商品的价格。

5)管理信息商品的专利。

(2)原因。

信息商品市场管理是指由国家政府机构依靠经济组织、行政组织和法律组织以及消费者群体,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在市场上从事信息交换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商品、价格、合同、税收、利润、场地等各个方面所进行的汁划、组织、调节和监督。

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信息商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供方、需方、中介方的合法权益,使信息商品市场更加稳定、繁荣。

信息商品市场是一种新型的市场结构,同物质商品市场相比,它的管理要复杂得多,有效的管理将对信息商品市场的发展起重大的作用。

3.信息市场与其他市场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1)信息市场的供求机制与其它市场不同。

信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是复杂的劳动,对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智力条件和物质条件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信息商品的通用必差、适用面窄、可替代性小。

(2)信息市场的竞争机制与其它市场不同。

信息市场有许多不同的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

信息生产者会占有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市场,信息消费者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部分市场。

4.简述信息商品市场管理的手段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到信息商品本身的特点,运用经济杠杆、经济责任、经济计划对信息商品市场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引导和监督。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以经济规范为内容、法律强制为形式的信息商品市场法规,如信息商品市场管理法、信息商品市场竞争法等,同时也包括版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合同法等法规。

当前的问题是要适应信息商品市场发展的需要,制定尽可能完善、健全、系统的信息商品市场政策与法规。

(3)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是通过国家和地区颁布的有关政令、命令、条例、制度、办法、措施等对信息商品市场实施管理。

5.如何对信息商品的经营者进行管理?

在市场上从事信息交换活动的一切团体和个体的管理,是信息商品市场管理的首要内容。

对信息经营者进行管理,有利于统筹兼顾、综合平衡、通盘考虑和合理安排产业布局、购销渠道和网点建设,防止可能出现的盲目性。

对信息经营者进行管理,有利于保持合法经营,制止非法活动。

对信息经营者的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进行经营者登记注册的管理,对经营者经营范围、经营手段的监督检查和对信息经济效益的评价。

首先是进行经营者登记注册的管理,是指凡是参加信息商品市场交换活动的一切企业,无论是国营、集体、私营企业,还是中外合资企业,都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再到政府有关信息商品市场管理部门进行登记,经允许后,方可开业。

企业登记注册的主要条件是:

有营业场地、购销渠道畅通等。

进行企业登记后,还要继续加强对企业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登记发证的目的。

其次是信息商品市场管理部门要对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手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企业经营非法产品或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利润,引导企业以优质的产品、周到的服务赢得用户,从而使信息经营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最后是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是指对信息经营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一方面可以把评价结果提供给经营者,为经营者的经营内容、方式的选择,企业发展方向(或增加投资、发展壮大,或减少投资、转产)的选择等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督促经营者上缴利税。

6.简述信息商品市场管理方的职能。

(1)管理职能。

管理方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经济乎段和法律手段对市场各方及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管理方对整个过程的管理作用渗透到各个环节,其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本身等诸要素在内的信息商品市场整体系统。

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从确定目标,到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个过程总体目标最优,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协调职能。

在供给方完成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准备进行开发决策的时候,管理方通过自己掌握的各种产品的生产信息,对生产同类产品的不同部门进行协调,从而避免不同部门开发同类产品所造成的人、财、物的浪费,同时管理方还应根据有关政策条例,督促供给方遵守关于信息商品范围的限制。

在供给方进行信息产品定价过程中,管理方对其制定的价格进行监督、检查,防止乱收费现象的发生,指导供给方按适当的比例获取利润和计划依法纳税等。

(3)培训职能。

管理方要负责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以使中介方的营销活动更为积极、活跃、灵活。

在信息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管理方必须采用法律手段,保障产品的质量,保护开发者与消费者的产权利益。

还应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限制垄断,鼓励公平竞争。

合同是供给方、中介方、需求方三方利益的最有效保障,管理方要依据有关法律,保证合同的正确执行。

交换结束后,管理方还要加强对中介方、需求方的利润、资金、税收的管理,以防资金分配不合理或偷税、漏税。

第五章

1.信息产业的含义?

简要叙述信息产业的特征?

(1)含义:

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开发、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众多门类的产业群。

(2)特征:

信息产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主导产业;信息产业是随技术进步而快速变动的产业;信息产业是社会效益高度突出的无烟产业;信息产业是高投资高回报的高增长型产业;信息产业是新职业供给型的高渗透性产业

2.信息产业收益递增的原因?

信息产业所依赖的资源是具有共享性的知识资源,随着开发的强度逐渐加大,知识和信息越来越丰富,促进开发成本的降低,并对竞争者形成一种壁垒。

因而与传统的物质资源开发上存在的收益递减规律相反,在知识、智力资源的开发应用上占优势的国家和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