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228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docx

环境法学考试资料教材

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法学试卷代码:

07948

一、单选题

1.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可分为A

A.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B.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

C.自然灾害与公害D.污染防治问题与资源保护问题

2.林木砍伐许可证属于A

A.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B.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

C.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D.建设规划许可证

3.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墓本制度是C

A.排污收费制度B.限期治理制度C.“三同时”制度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4.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C

A.1954年制定的《宪法》B.1975年修订的《宪法》

C.1978年修订的《宪法》D.1982年修订的《宪法》

5.为监测环境质M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技术所制定的环境标准是C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

6.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

A.实行审批制度B.予以禁止C.征收一定的费用D.进行监视

7.不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废物包括

A.工业固体废物B.城市生活垃圾C.液体废物D.放射性固体废物

8.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我国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的制度是A.限制B.淘汰C.转让D.转嫁

9.属于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的是

A.工业集中区B.商业中心区C.文教科研区D.乡村生活区

10.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的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

B.环境影响评价书由建设项目方编制

C.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是论证会

D.对规划实施后还应实行跟踪评价

11.目前专门规范我国排污费征收、使月J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是

A.《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B.《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C.《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D.《建设项日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2.我国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所采用的原则是

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D.属地主义为主,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辅

13.下列法律中,我国尚未颁布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14.依照《草原法》的规定,有权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的行政机关是

A.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B.市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15.首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国际环境会议是

A.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C.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D.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6.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污染环境方面的罪名是

A.环境污染事故罪B.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C.大气污染事故罪D.水污染事故罪

17.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应当逐步退耕还林的是

A.15度以上的坡耕地B.20度以上的坡耕地

C.25度以上的坡耕地D.30度以上的坡耕地

18.下列属于超标才收费的是

A.向陆地水体排放污染物的B.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

C.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D.排放噪声的

19.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白然保护区内,开展参观、准能够进入的区域是旅游活动经批

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外围地带

20.依照我国《海岛保护法》的规定,不属于海岛保护的内容是

A.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保护B.低潮高地生态系统保护

C.无居民海岛白然资源保护D.特殊用途海岛的保护

21.某化肥厂以其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低、费用高”为由,予以停运拆除。

下列行为中,该厂构成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是

A.未征得当地环保局的同意B.未采用替代性的污水处理措施

C.未在事前获得权威性技术论证D.未征得附近村民的同意

22.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应由国务院批准的是

A.3公顷以上B.10公顷以上C.35公顷以上D.70公顷以上

23.关于环境质量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环境标准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标准

B.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污的,应当执行该地方标准

C.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4.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照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

A.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B.生产用地、城市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类

C.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四类D.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发展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三类25.我国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是

A.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26.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意义上的夜间是指

A.晚18点至早6点B.晚20点至早8点C.晚20点至早6点D.晚22点至早6点

27.在我国有权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机关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政府28.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A.以流域管理为主、行政区域管理为辅B.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C.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流域管理为辅D.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

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报批的阶段是A.设计阶段B.可行性阶段C.施工阶段D.验收阶段

30.王某与某歌厅发生噪声污染侵权纠纷,新区公安局对他们的纠纷做出处理,王某不服,他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应当是

A.新区公安局B.某歌厅C.某歌厅和新区公安局D.新区公安局为被告,某歌厅为第三人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A2、A3、C4、C5、C6、B7、D8、B9、C10、D11、B12、D13、B14、D15、B16、A17、C18、D19、C20、B21、A22、D23、B24、A25、D26、D27、C28、D29、A30、B

二、多选题

31.按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或者环境的功能,可将环境分为

A.生活环境B.自然环境C.生态环境D.人工环境E.生物环境

3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物实行的“三化”原则有

A.再生化B.无害化C.减量化D.资源化E.清洁化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

A.建设项目B.立法建议C.综合规划D.专项规划E.政府决策

34.我国对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的规定包括

A.禁止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B.禁止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入境

C.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许可

D.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E.猎捕非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不需要猎手证

35.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说法正确的有

A.全国性环境保护法津、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B.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的效力及于该地区

C.某些环境保护法律具有“域外”效力

D.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效力优于国内法,但有保留的除外

E.国内跨区域环境纠纷案件的行政处罚原则上适用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地的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31、AC32、BCD33、ACD34、ACD35、ABCDE

三、名词解释题

36.公众参与原则:

也称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个人均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参与与其环境权益相关的活动。

37.环境标准:

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在综合考虑本国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条件下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技术规范。

38.限期治理制度:

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放的污染源,由有关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限度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

39.环境保护法:

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0.环境保护规划:

是指根据国家或者一定地区的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活动所做的总体部署和安排。

四、简答题

41.简述环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和国家对环境管理的秩序:

(1分)

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害物质。

(1分)

犯罪主体属于一般主体(1分)

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间接故意和过失。

(2分)

42.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体系。

(每条1分,答对五个给满分)

《宪法》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环境标准;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43.简述环境民事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1)无过错责任的概念。

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发热,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分)

(2)构成要件。

有排污行为,但不以行为的违法性为要件;(1分)

有损害事实;(包括人身和财产的损失)(1分)

排污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分)

44.简述防治公害的法律制度

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制度。

(2分)

清洁生产制度。

(1分)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1分〕

现场检查制度。

(1分)

45.简述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

(1)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

(2分)

(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五、论述题

46.试论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

1.概念。

损害者付费,是损害环境所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损害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受益者补偿是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受益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

(3分)

2、意义。

可以促使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利于促使企业事业单位合理地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以为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积累资金

3、贯彻。

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加大限期治理力度;运用经济手段,促使污染、破坏者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建立环境保护共同负担制度(4分)六、案例分析题

47.某市某合资企业成立于2000年年初,主要生产各种沐浴设备等产品.生产工序中的黄铜铸造过程中有刺鼻的恶臭气体排出。

市环保局在审判该企业报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

“同意兴建某台资企业,对大气污染严重的铸造及噪声较严重的工序应放到工业区的冶炼厂进行生产„„”而该企业在2001年下半年擅自将黄铜铸造车间迁入位于文教厂的分厂进行生产.该车间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恶吴气体不仅污染周围的环境,而且直接损害了与之相毗邻的体育学院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部分师生喉痛、胸闷、难以入睡,呼吸道病、皮肤病及神经系统紊乱病患者逐年增加。

为此学院师生多人多次反映该企业排放恶臭气体,强烈要求环保局责令该合资企业搬出黄铜铸造车间。

2002年7月1日,市环保局作出行政决定,责令该企业自2002年7月5日起,在分厂停止使用产生恶臭的工艺,但该企业未完全执行。

同年9月,市环保局对该厂作出罚款10000元的处罚决定.施和计划,但并不能达到消除恶臭的效果。

为此,虽然后来该厂提出了治理污染的2002年12月9日市环保局做出“关于勒令某台资企业停!

不使用文教区分厂铸造车间的决定”,责令该企业文教区分厂铸造车间于2003年5月1时至次日6时不得开炉:

日之前停1卜生产,从2002年12月20日起,该车间每日18每次使用炉数不得超过2个.该企业不服,向省环保局中请复议.2003年3月3日,省环保局作出复议决定,维持市环保局决定。

(1)该合资企业违反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哪些规定,

(2)环保部门在大气污染案件处理过程中处于何种地位?

(3)受害人按照法律规定,具有哪些救济手段?

应当追究哪些法律责任?

六、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

47.在本案中,该合资企业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和恶臭气体排放的规定.(1分)

该法第11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在本案中,该企业将黄铜铸造车间迁入位于文教厂的分厂进行生产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违法生产。

(2分)

该法第36.38条对恶臭气体的排放作了禁止性、限制性规定第40条规定,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在本案中,该企业在文教区排放恶臭气体而没有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时间长,影响广,导致周围居民和单位污染和健康损害,己经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2分)

对该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应当由当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查处.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违反该法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责令项目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2分)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2条的规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处理:

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诉讼。

3.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ABC。

B.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C.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D.环境生态影响调查报告

E.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检测报告

三、是非:

1.所谓专项规划的公众参与,是指任何人对任何规划都可以参与讨论、提出意见,公众所提出的各种意见都应当被规划编制部门充分接受。

(ⅹ)

2.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各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ⅹ)

3.某地拟建一座本期装机10万千瓦的水电站,建设单位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了听证会,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

1.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 B )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D.外围地带

2.《生物多样性公约》所指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 A C D ) 

A.基因多样性B.营养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多样性E.环境多样性 

3.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法律规定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我国法定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有:

论证会、听证会。

 

4.试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参考答案: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中,通过计划、规划及各种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环境损害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还必须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

 

(2)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因为:

环境污染和破坏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转性;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以后,再进行治理,从经济上来说是最不合算的,往往要耗费巨额资金;环境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变性很大,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又有一种缓发性和潜在性,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人类对损害环境的活动造成的长远影响和最终后果,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认识,后果一旦出现,往往为时已晚,而无法救治。

 (3)贯彻该原则的主要措施:

加强对计划(或者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管理;全面规划与合理布局;制定和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制度。

  

5.四川省某县一企业建设在农村,其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10分贝,但其前后左右都是荒地,因而没有其他单位和居民受到该厂环境噪声的干扰,只有其本厂的职工受到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

当地环境保护局以该企业超标排放噪声为由,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征收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每月1600元。

该企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局的行政决定。

其理由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按照该法第2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必须有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

我企业只满足噪声超标一个条件,不属于限期治理和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对象。

结果,法院采纳了原告企业的意见,判决撤销环保局的决定。

 

请问:

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

为什么?

  参考答案:

 该法院对本案的判决是正确的。

因为:

 

(1)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必须具备排放噪声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只超标不扰民的噪声不构成环境噪声污染。

 

(2)责令限期治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权限,环保局责令限期治理属于越权行政。

  (3)对不扰民的超标噪声,不应征收排污费。

 (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因此噪声对该厂工人造成的危害,不属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水资源保护法

一、单选题:

1.水资源属于A所有。

A国家B各行政区C所有公民D担任开发水资源的单位

2.水资源的所有权由B代表国家行使。

A各级人民政府B国务院C所有公民D担任开发水资源的单位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四十五条,调蓄径流和分配水量,应当依据流域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以D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

A县B市C省D流域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五十八条,B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在处理水事纠纷时,有权采取临时处置措施,有关各方或者当事人必须服从。

A县级B县级以上C市级D市级以上

5.侵占、毁坏水工程及堤防、护岸等有关设施,毁坏防汛、水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设施的;尚不够刑事处罚,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A罚款

A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B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C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D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的罚款。

二、多选题:

1.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有以下哪些行为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BCD

A.拒不执行水量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预案的;

B.拒不服从水量统一调度的;

C.拒不执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裁决的;

D.在水事纠纷解决前,未经各方达成协议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单方面违反本法规定改变水的现状的。

2.以下哪些情况应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BC

A.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B.未经批准擅自取水

C.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

D.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履行本法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ABCD

A.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B.要求被检查单位就执行本法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C.进入被检查单位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

D.责令被检查单位停止违反本法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三、判断题:

1.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

2.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

(×)

3.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资源费的具体办法,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均由国务院规定。

(√)

4.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公民行使。

(×)

5.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

(√)

噪声法

一、单选:

1.A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乡(镇)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D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2.B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A县级以上环保部门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乡(镇)级以上环保部门D地市级以上环保部门

3.B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A社会生活噪声B环境噪声C农业噪声D交通运输噪声

4.D是指机动车辆、铁路机车、机动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A社会生活噪声B工业噪声C农业噪声D交通运输噪声

5.A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A社会生活噪声B工业噪声C农业噪声D交通运输噪声

二、双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A)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D)会议通过。

A八届B十次C九届D二十次

2.(A)和(B)有权依据各自的职责对管辖范围内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

C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3.和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B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三、是非判断题

1.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

3.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

4.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

5.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禁止进口的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设备名录。

(√)

大气污染防治法

学考察和调查评价,考察合格后方可允许利用。

(×)

草原法

一、单选:

1、国家所有的草原,由(C)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A地方人民政府B省级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