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364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

民乐县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

 

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

 

申报书

 

民乐县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

建设项目申报书

近年来,民乐县委、县政府把草食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发展,使全县草食畜牧业有了一定量的扩张和质的转变。

预计2008年底,全县牛、羊饲养量可分别达到6.5万头和55万只,与2007年底相比,可分别增长4.5%和9%;出栏可分别达到0.42万头和2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6.2%和10.6%;牛肉、羊肉、牛奶、羊毛产量可分别达到653吨、4500吨、4050吨和635吨,同比分别增长5.3%、11.6%、13.5%和5.2%,牛、羊产值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46.8%。

但是,在草食畜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缓慢,生产方式落后和生产水平低,发展基础设施薄弱,保障体系不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化组织程度和基地规模尚未形成,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饲草资源开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是制约我县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我县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促进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县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 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省委发[2008]32号)精神,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草食畜牧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电[2008]150号)和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扶贫办联合制定下发的《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为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我县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民乐县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申报书》,其主要内容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民乐县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

(二)主管单位:

民乐县人民政府

(三)负责人:

马多静 县委常委 副县长

(四)建设单位:

民乐县畜牧兽医局

(五)负责人:

胡富国 县畜牧兽医局局长

(六)建设地点:

民乐县南丰乡炒面庄村、秦庄村,永固镇姚寨村,洪水镇苏庄村、刘总旗村,民联乡龙山村、屯粮村、太和村,三堡镇张连庄村,六坝镇五庄村,丰乐乡张满村,新天镇闫户村、沙滩村、菊花地村,南古镇马蹄村和工业生态示范园区。

(七)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是拟扩建标准化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7个;修建标准化暖棚牛舍770间、16920平方米;引进良种基础母牛2240头。

形成年饲养繁殖母牛7183头,年出栏肉牛5000头的规模。

二是拟扩建标准化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12个;修建标准化暖棚羊舍2060间、41210平方米;引进良种基础母羊4630只。

形成年饲养繁殖母羊4.8万只,年出栏肉羊10万只的规模。

三是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在现有40%的基础上提高35个百分点,达到75%以上。

四是全力实施母畜保护工程,力争户均饲养母牛1头、母羊5只,使繁殖母牛和繁殖母羊通过5年的努力达到3.5万头和28万只。

(八)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建设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总投资3101.8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2180万元,流动资金921.8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101.8万元,其中:

地方财政配套345万元,群众自筹276.8万元,申请上级财政补助2480万元。

(九)效益分析:

项目的实施可年均增加畜牧业产值4820万元,农民人均养殖业纯收入年均增加174元,可带动全县发展规模养殖户3150户。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民乐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

县境南接青海省祁连县,东靠甘肃省山丹县,北与甘州区相连,西南与肃南县毗邻。

南北长95.4公里,东西宽73.8公里,总面积3687.32平方公里(合553万亩)。

全县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平坦开阔,南部为祁连山区,中部为灌溉农业区,北部为荒漠区。

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589—5027米。

(二)社会经济条件

全县辖4个乡,6个镇,1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72个村民委员会,1210个村民小组,共67092户,其中农业户58796户;总人口23.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5万人,占总人口的76.31%,乡村劳动力14.6万个。

耕地92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的油料基地。

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22.61万吨,油料总产量达2.67万吨;农业总产值达8.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3元,是一个以种、养、加为主的传统农业县。

境内交通便利,国道227线贯通全境,并与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相连,基础设施齐全,电力、通迅网覆盖全县。

(三)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从全县实际出发,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与产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安全、优质畜产品基地为重点,以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大力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全面推动畜牧业经济向科技型、效益型转变,逐步形成了以规模养殖为龙头,种草养畜为重点的畜禽良种推广、疫病防治、动物检疫、草原保护和饲草料生产等共同发展的现代畜牧业经济新格局。

预计2008年底,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222.36万头(匹、只),其中:

大家畜饲养量9.36万头(匹),在大家畜中牛饲养量6.5万头;生猪饲养量35万头,绵山羊饲养量55万只,禽类饲养量123万只。

出栏各类畜禽117.07万头(只),其中:

出栏牛4200头,猪18.65万头,羊21万只和鸡77万只。

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5600吨、1650吨和4050吨,人均占有量分别为66公斤、7公斤和17.2公斤。

畜牧业产值(现行价)达2.65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8%,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1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2.3%。

各类养殖小区累计达到了43个,专业养殖村累计达到了35个,规模养殖专业户累计达到7813户,暖棚养畜禽年均达到83.85万头(只)以上。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快发展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明确开发重点,调整生产结构,努力推进草食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要明确产业开发重点。

突出规模经营、良种化程度、适龄母畜比例和单产水平提高等环节。

羊产业开发以发展优质肉羊产业为主,以南丰、永固、洪水、民联、三堡、新天、南古为重点进行集中连片开发。

牛产业以发展优质肉牛和高产奶牛为主,肉牛产业以三堡、六坝、洪水、顺化、新天、南古为重点区域,奶牛产业以养殖规模较大的洪水、南古、六坝为重点。

二要优化区域布局。

以促进种养业的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加工转化增值,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带建设为着眼点,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通过实施奖励、补贴等政策,带动和促进优势产区牛羊产业的发展。

三要努力建设具有较大产出规模的草食畜牧业优势产区。

科学谋划、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推动产业强县建设,到2012年,出栏肉羊占全市肉羊出栏总量的40%以上;肉牛出栏占全市出栏总量的30%以上。

(二)加快发展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是发展规模经营,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表明,培育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养殖场(小区),可以有效地实现畜牧业规模经营、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认真借鉴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从规模养殖户、养殖小区和工厂化养殖企业三个层次上全面推进规模养殖,突出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是按照“五良”(良种、良法、良舍、良料、良医)技术综合配套输入的要求,年均新增规模养殖户1500户;二是按照“七统一分”的养殖小区建设原则,每年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三是按照规范、改造、提高的要求,每年新增工厂化养殖场2个。

通过推进规模养殖,使牛、羊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6%和66%以上。

(三)加快发展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是加快牛羊品种改良,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牛羊杂交改良,提高单产水平,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草食畜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目前,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牛羊品种改良工作。

我们要下决心配套建设和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立有利于牛羊品种改良的长效机制和制度。

一是加快良种工程建设。

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扶持建设的同时,县上对良种肉用种公羊引进、推广予以补贴,积极配套建设规范化、标准化良种肉羊扩繁场。

二是配套完善人工授精站(点)建设,提升杂交改良速度。

在牛羊养殖数量较大的重点乡镇配套建设牛羊人工授精站(点),五年内全县共建设牛冻配改良站(点)20个,羊常温人工授精站(点)10个,基本覆盖重点养殖区域。

对黄牛改良所需冷冻精液和液氮全部实行免费供应。

三是大力推进牛羊杂交改良和地方品种保护。

要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研究杂交改良模式,确定主推品种、主推杂交组合,实行区域化布局。

肉牛改良以西门塔尔为父本、夏洛莱为终端父本,对当地牛进行经济杂交。

肉羊改良以特克萨尔、波得代为父本,与当地羊进行杂交改良。

通过5年努力,牛冻配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70%以上,羊人工授精及良种肉羊本交授配率达到80%以上;牛羊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

(四)加快发展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要把畜牧科技创新和推广作为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要以设施技术为基础,良种技术为核心,饲草料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

重点推广牛羊繁殖改良技术,同源引种、配合饲料、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饲草料加工调制、优质牧草栽培和青贮氨化技术,动物保健及防疫技术,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等。

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要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和重点推广内容,分别制定技术规范,确保标准化生产。

(五)加快发展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要把加强基础母畜保护作为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母畜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由于基础母畜尤其是母牛生产周期较长,当前仍存在着比较效益低、利润空间小、流失现象严重的实际问题。

根据省上要求要把加强母畜保护工作作为重要任务,研究具体对策、制定扶持措施,逐步开展能繁母畜补贴,先期对达标的规模养殖场(小区)能繁母牛实施补贴,充分调动养殖户饲养基础母畜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引导和鼓励扩大基础母畜养殖数量。

(六)加快发展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要把草产业开发和动物疫病防控作为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积极推进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大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

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户种植优质牧草,努力实现草畜基本平衡。

力争使紫花苜蓿、饲用玉米等种植面积有新的增加。

加大秸秆青贮、氨化等加工技术利用力度,使全县年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75%以上,满足草食畜牧业发展需要。

动物防疫工作事关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必须认真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

重点做好畜禽养殖场(小区)防疫条件审核工作,配套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抓好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落实,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疫情监测和检疫监督等,确保动物健康和牛羊产品质量安全。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发展草食畜牧业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资源条件,而且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全县有天然草原面积315万亩(其中:

可利用面积23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3%),通过《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和《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初步估算,理论承载量为40万个羊单位,天然草场潜力巨大。

二是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

全县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达90多万亩,可年产农作物秸秆(风干量)83万吨,青绿多汁饲料20多万吨,经过氨化、青贮、微贮等先进技术的处理,按50%的利用率计算,可舍饲养畜50万个羊单位。

同时,全县多年生优质牧草留床面积已达10万多亩,并且每年还在不断递增,利用舍饲可养畜30多万个羊单位。

三是饲料资源潜力大。

全县粮食总产达1.5亿多公斤,除去22万农民人均500公斤口粮及种子外,尚有0.5亿公斤余粮,可转化为饲料,通过养畜增加效益。

并且农民口粮中30%的糠麸也可转化为饲料养畜。

还有年产0.7万吨粉丝(粉皮)的银河集团,年产0.8万吨白酒的滨河集团和凯翔、德农、丰源、恒昌等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生产的粉渣、酒糟等下脚料和全县国营、集体、个体57个饲料加工和销售点,都为养畜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全部转化利用可使牛羊养殖规模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完全可以满足牛羊发展的需要。

四是母畜种群趋于合理,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县适龄母牛、母羊存栏分别为2.24万头和18.68万只,分别占牛、羊存栏的36.8%和55%。

通过大力推广奶肉牛人工冻精改良授配和绵羊鲜精大倍稀释人工授精技术工作以来,年授配母牛和母羊1.16万头和8万只以上,牛、羊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了55%和75%以上。

五是技术服务体系较为完善。

暖棚养殖、配混合饲料、青贮氨化、冻配改良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一大批畜禽新品种已逐步由点到面全面推广。

全县现有牛、羊品种改良技术人员70多人,基本建成县、乡(镇)二级畜牧站为依托,23个黄牛改良冻配点为核心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并且兽医体制改革正在进行,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健全,将为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六是养畜基础条件好。

我县农民群众历史以来就有养牛、养羊的传统习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视并倡导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牛羊产业也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增长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也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

七是规模养殖成效良好。

全县养牛5头以上和养羊2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分别达到了461户和1379户,饲养量分别占总量的22%和38%;累计建成养牛小区7个,存栏肉牛635头、奶牛223头;养羊小区12个、存栏羊2.06万只。

初步建成了南丰、永固、洪水、民联、三堡、新天、南古为重点的奶肉牛、肉羊和细毛羊生产基地。

八是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

由于我县远离重工业污染源,属于二阴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宜牛、羊的生长发育,且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高,品质上乘,口感独特,是理想的肉牛、肉羊养殖基地。

九是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有关资料预测分析,到2015年全国人均畜产品需求量将达到62千克,比2007年增长58.7%,市场将会较长时期处于买方市场。

十是发展环境优越。

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畜牧业高度重视,提出“要把畜牧业当作一个大产业来抓”;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中,把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列入“六大行动”之一,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牛产业作为“十大工程”之一来培育,将为牛羊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同时,草食畜牧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更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因此,大力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有着十分广阔的潜在优势和市场前景。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中,包含了资金、项目等多项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我们一定要立即行动起来,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紧紧抓住机遇,按照省委《实施意见》和省农牧厅《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积极主动地落实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五、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草食畜牧业发展工作全局,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草食畜牧业发展,用市场化理念促进畜产品流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以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项目建设为重点,提高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化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品,加快畜产品转化增值,努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全面促进草畜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发展思路

一是加快草食畜牧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建立草食畜牧业市场经济体系,从开拓畜产品的精、深加工上突破,逐步形成发达的养殖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

二是畜产品开发上坚持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相统一,在保持总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注重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优化品种结构,逐步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发品牌畜产品,通过加工转化增值提高草食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三是以良种繁育体系、育肥基地、龙头企业、饲草料体系、市场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为手段,扩群增量;以现有母畜为基础,开展选配、选育,组建选育核心群。

四是在市场建设上注重县内、市内市场的同时,实施外向型草食畜牧业发展战略,逐步建立草食畜牧业市场体系、标准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

五是健全和落实有关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规范行业管理,努力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推动草食畜牧业走集约化经济增长的道路。

通过外购补充基础母畜等措施,超常规扩大基础群,夯实草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基础;通过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加快草食畜经济增长方式向内涵效益型、开放型的集约化发展步伐。

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实施以优取胜战略,打造知名品牌,把市场和效益做大做优,使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步入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三)总体目标

坚持走牛产业分散繁育集中育肥,羊产业由游牧放养变舍饲养殖、集中育肥的路子。

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2年,全县牛饲养量和出栏分别达到8万头和2.5万头,年均分别增长6%和20%;羊饲养量和出栏分别达到85万只和40万只,年均分别增长12.2%和12%;牛肉、羊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3750吨、5000吨和6000吨,年均分别增长30%、20%和13.5%;牛羊总产值达到2.4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2%,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60%以上。

一是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发展生猪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家畜,生产优质牛羊肉;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要根据区域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带建设;三是科技实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畜牧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培育适合我县饲养的畜禽新品种,不断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使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目前的45%上升到7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目前的30.8%上升到46%以上;四是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草原生态保护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肉牛养殖情况

全县达标的肉牛规模养殖情况据统计:

存栏基础母牛30头(母牦牛50头)或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17户;存栏基础母牛100头或年出栏肉牛200头以上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小区)7个。

(二)肉羊养殖情况

全县达标的肉羊规模养殖情况据统计:

存栏基础母羊100只以上或年出栏肉羊40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26户;存栏基础母羊400只以上或年出栏肉羊2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肉羊养殖场(小区)12个。

(三)拟申报建设的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情况

经审查,符合草食畜牧业发展项目申报条件的标准化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7个。

总投资1744.1万元,其中:

改(扩)建标准化暖棚牛舍770间、16920平方米,投资365.1万元。

引进良种繁殖母牛2240头,投资1214万元。

饲草料加工及人工授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5万元。

(详见附表1)

经审查,符合草食畜牧业发展项目申报条件的标准化肉羊牛规模养殖场(小区)12个。

总投资1357.7万元,其中:

改(扩)建标准化暖棚羊舍2060间、41210平方米,投资338.4万元。

引进良种繁殖母羊4630只,投资837.3万元。

饲草料加工及人工授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2万元。

(详见附表2)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建设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总投资3101.8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2180万元,流动资金921.8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101.8万元,其中:

地方财政配套345万元,群众自筹276.8万元,申请上级财政补助2480万元。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建设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已成为目前我县主要推广的养殖方式,建设养殖场(小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是提高畜牧业养殖水平和规模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

项目的实施,可年均增加畜牧业产值4820万元,农民人均养殖业收入年均增加174元。

(二)社会效益

建设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不仅对发展我县肉牛、肉羊产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农业、林业、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将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养殖场(小区)建成后,可带动全县发展规模养殖户3150户。

(三)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布局合理、相对集中、人畜分离、综合利用、舍饲养殖”,可带动全县肉牛、肉羊产业的发展,以促进饲草料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使发展养殖业和草场植被保护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九、项目管理模式

(一)组织形式

为了进一步做好肉牛、肉羊养殖场(小区)的建设工作,县政府成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及时上报项目建设进度,真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从而推动我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建设健康发展。

(二)管理模式

一是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由县畜牧兽医局负责制定项目管理有关制度,严格规范执行《甘肃省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工程监理制度》、《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和《项目法人制》,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

牛羊标准化暖棚圈舍建设工程、水利工程、农电工程和道路工程具体由各乡镇政府和有资质的房屋建设单位、水管所、电力局组织实施,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对所建工程实行招标,中标单位在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监理下,组织实施项目建设。

镇政府聘请有监理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工程监理,并发给监理聘书,常驻项目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三是项目资金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专户制。

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做到项目建设前编制预算,项目建设中执行预算,项目建设后进行决算。

项目实施单位设立“工程专帐”,实施“专人、专户、专帐”统一管理。

四是推行物资采购制度。

对项目工程建设中所需的水泥、红砖等物资,依据项目规划,采取招标采购、询价采购方式,降低项目成本。

(三)运行机制

工程质量是项目的生命,确保工程质量是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根本职责。

项目领导小组按照“严要求,高标准”的原则,及时检查验收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查漏补缺,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的质量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十、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六大行动”和市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是今后五年我县农业工作的重点任务。

要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要把实施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等“六大行动”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发现和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要紧紧围绕牧业增效、农民增收,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促增收上,把落实发展任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量化任务、强化措施,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健全工作机构。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每项工程有专门领导负责、有专门部门承担、有专门队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