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399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docx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doc

中班语言艺术教案

篇一:

中班语言儿歌教学设计

中班语言儿歌教学设计:

《小雨点》

罗应梅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而儿歌《小雨点》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的情形,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很适合中班幼儿特点。

因此我尝试运用图谱来进行儿歌《小雨点》的教学。

让幼儿通过图谱来轻松的理解和记住儿歌,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儿歌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美。

并让幼儿通过生活经验来大胆地进行儿歌的仿编。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动词:

张、摇、爬。

3、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和谐、美好的情境,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活动准备:

课件、与儿歌有关的可操作图谱、小雨点图片。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

宝宝们,今天老师要让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最爱动脑筋。

师: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幼儿动脑筋想)宝宝们真聪明,猜出了是雨,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和雨有关的儿歌。

2、出示小雨点图片,引出儿歌名称

师:

是一首什么儿歌呢?

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看看图里有什么?

(小雨点)对,是小雨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儿歌就叫《小雨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儿歌的名字吧!

3、观看课件,欣赏儿歌。

让幼儿边观看课件边欣赏儿歌。

4、学习儿歌《小雨点》。

(1)、出示可操作性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及理解动词张、摇、爬。

师:

宝宝们,刚刚听到的儿歌里说小雨点落下来发出怎样的声音啊,它们都落到了哪些地方?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儿歌的句式进行总结并依次出示图谱)

师:

(出示花园图片)小雨点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怎么样?

(张嘴巴)教师请幼儿把张嘴巴的花儿贴的花园图里,并让幼儿学学张嘴巴的动作,理解动词“张”。

(小雨点落到鱼池里和田野里的教学方法跟小雨点落到花园里相同)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

(3)、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背诵儿歌。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仿编儿歌。

(附:

儿歌图谱)

韵语教学《像什么》活动设计

刘子萍

【设计意图】

韵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它不仅形象有趣,押韵上口,使人喜欢诵读,更重要的是其利于记忆。

《像什么》一课,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奇特联想与定位联想进行识字,这样便于理解,避免枯燥,易于背诵。

但根据中班幼儿具体情况,孩子们识字甚少,对

1.2.3.4几个数字仍很模糊,不能正确书写,所以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图谱教学来帮助幼儿记忆本首儿歌内容,同时又对1.2.3.4几个数字进一步地加深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儿歌内容感兴趣,能背儿歌。

2.学会字:

1.2.3.4

3.学习词语:

什么、铅笔、鸭子、耳朵、旗子。

【活动准备】

图谱.字卡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师:

今天,有几个数字宝宝来我们班上做客,大家欢迎。

(老师同时把1.2.3.4几个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

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看看几个数字宝宝像什么?

(幼儿们自由回

答)。

老师还把这几个数字宝宝编成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学。

(引出主题)

%1.学习儿歌。

1.师念一遍儿歌。

2.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逐句教幼儿学习,在数字宝宝后边贴上相应的图谱,在图普下面写上儿歌内容)

3.学字词:

(出示卡片数读,认读,同时也让幼儿在儿歌中找出相同的字词)水、风、1、2、3、4、什么、铅笔、鸭子、耳朵、旗子。

4.运用多种形式记忆儿歌

%1.游戏。

1.教师说数字,让幼儿说像什么。

2.幼儿互相交换对答。

3.比赛背诵完整儿歌。

【活动延伸】

让幼儿想5.6.7.8几个数字可以怎样编一首儿歌。

附图谱:

篇二: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2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落叶》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及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会学胜过学会,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组织的语言活动"落叶",正是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以看、听、说为主体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产生对语言的兴趣,调动幼儿想说、爱说、愿说的欲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要求幼儿能跟着老师较有表情地朗诵散文。

学习词汇:

"飘落"。

2,理解散文内容,产生联想,促进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册《儿童用书》。

2,多媒体课件及有关录音。

3,头饰:

小虫、蚂蚁、鱼、燕子。

活动重难点:

重点:

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难点:

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题采用大风车栏目组为小朋友寄来礼物的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基本部分1,探索散文内容:

(1)提出阅读要求。

(2)幼儿自由阅读。

(3)提问:

你在书上看到了什么?

2,幼儿完整欣赏配乐朗诵散文(录音)。

提问:

散文叫什么名字?

散文里有哪些小动物?

(有一有一还有)3,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听、看、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完整朗诵散文一遍。

(2)分别出示课件理解内容:

a、课件1,提问:

秋风吹来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丰富词汇:

飘落)b、课件2,提问:

树叶落在了哪里?

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c、课件3,提问:

树叶又落在了哪里?

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d、课件4,提问:

树叶还落在了哪里?

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e、课件5,提问:

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

谁看见了,

把它当做什么?

是怎么说的?

(3)组织幼儿讨论:

落叶可以当做房子,当做小船,当做伞和信,落叶还可以给谁当什么?

谁能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4,幼儿学习朗诵散文:

(1)教师领读,幼儿跟读,要求幼儿第一遍跟着老师读,第二遍鼓励幼儿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要求用喜悦的心情朗诵,并正确发出”风、落、凉、当”的音。

(2)分角色朗诵。

5,再次完整欣赏配乐朗诵”落叶"。

(%1)、结束部分舞蹈"落叶”,感受秋天优美的环境。

老师:

秋风来了,让我们变成一片片落叶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吧(结束)。

篇三: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找相反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思维,理解相反的含义。

2、体验游戏的愉悦感,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能准确找出意义相反的事物,感知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特征是相反的。

【活动准备】

1、实物:

箱子,皮球(大小)棍(粗细)线绳(长短)纯净水瓶(冷热)书(厚薄)秤石它和泡沫(重轻)橡皮泥和石头(软硬)装木珠的饮料瓶(多少)

2、图片:

白天黑夜胖瘦上下睁眼闭眼笑哭

【活动流程】

(一)、通过实物引导幼儿理解相反的含义。

1、出示奇妙的箱子引起幼儿兴趣。

2、通过箱子中的实物,幼儿观察发现其不同,并积极用语言表述。

皮球(大小硬软粗糙光滑)小结:

像这样大和小、硬和软、粗糙和光滑意思反着的就叫相反。

(二)、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从箱子中摸一件物品,通过看、摸、掂等比较方式自主探索,自己发现藏在其中的相反面,找出与自己手中所拿物品相反的另一幼儿成为好朋友,并大胆积极的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如:

我有一瓶热水,我有一瓶冷水,我的书薄,我的书厚?

(三)、图片游戏“找相反”启发幼儿观察大图片,自己思考选出哪两个是反着的,并用身体部位适当表现。

(四)说相反:

“请小朋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我

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相反的?

”(延伸你怎

样把坏事情变成好事情呢?

如把噪音变成好听的乐音,引导幼儿向积极方面进行换位思维)

四、师幼互动游戏“说相反”,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结束活动】孩子们听音乐变换方式出活动室(如:

脚步轻重、快慢、等等)。

小兔采蘑菇

咱们赶快回家把今天发生的事讲给他听一听吧。

”回家。

三、朗诵、表演儿歌。

1、兔妈妈:

“兔爸爸,兔爸爸快出来,孩子们有事要告诉你。

2、(兔爸爸出场)“什么事呀?

哪个宝宝告诉我呀,**宝宝你来说吧?

”(提醒其他小兔,别人在表演时认真的观看,不讲话,做一只有礼貌的兔宝宝)

3、"**宝宝表演得很好,他高兴的时候我知道他看到了大蘑菇,他害怕的时候,我知道他看见了老狼,真棒!

其他宝宝呢?

4、兔妈妈:

“我们的宝宝都一样棒!

现在他们就一起表演给你看。

”小兔一起表演。

5、兔爸爸:

“真不错,正好咱们九龙坡要举行一个儿歌大赛,我看咱们的兔宝宝可以去参加,准会拿一个大奖。

6、兔妈妈:

“哎呀,真的呀,宝宝们想不想去拿大奖?

(想)那咱们就应该努力的练习哟,那现在就再来练练吧,宝

宝们一定要带上表情和动作念儿歌,这样呀效果才好。

”幼儿念儿歌。

7、兔妈妈:

“不错有进步如果?

?

就更好了,今天我们请了几位观众来看大家表演,宝宝们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拿出来哟!

”小兔表演。

四、总结。

兔妈妈:

“宝宝们是越来越厉害了,不过还得加紧练习这样才有希望在比赛中拿大奖,宝宝们忙了一天,也饿了那赶紧把我们采到的“蘑菇”拿出来吃吧”小兔吃蘑菇,结束活动。

捡果果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培养幼儿在唱歌时咬字清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旋律,让幼儿初步感受京剧音乐,会用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对故事主题的提升,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诚实的好品德。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培养幼儿在唱歌时咬字清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

让幼儿初步感受京剧音乐。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多媒体课件、简易乐器

四、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设计以幼儿园大课题“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幼儿教育”为依据,以中班组小课题“在德育小故事中对音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导向,并结合本班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寻找一条最佳途径,让音乐与故事完美结合,发挥故事与音乐的艺术魅力,更好的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捡果果”是一首具有京调风格的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接触我国多元文化,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

充分利用班级资源一-幼儿收集的筷子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调动幼儿积极性,通过节奏练习,更有兴趣的学唱歌曲。

五、活动过程:

1、律动《筷子舞》

2、练声

-一请幼儿用正确的嘴形唱歌。

-一请幼儿用简易乐器伴奏,练习节奏XX]XoI

3、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述故事

——故事里讲了谁?

干什么?

-一教师设置悬念,“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里会告诉我们答案?

一-教师有节奏的念第一遍儿歌,请幼儿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提升故事的主题:

“小朋友从小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教师有节奏的念第二遍儿歌,请幼儿用简易乐器伴奏。

师生共念儿歌,练习节奏。

4、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倾听。

-一“老师给这首儿歌编了一段美妙的旋律,你们听听看,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曲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重点教唱歌曲中具有京调风格的两句,让幼儿充分感受并学会唱。

5、请幼儿再次倾听歌曲,能力强的幼儿跟老师一起唱。

-一“请小朋友用筷子宝宝给老师伴奏?

6、延伸活动:

请全班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并用筷子伴奏。

快乐你我他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2、初步理解分享的含义,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能与同伴分享图书和食品等。

3、帮助幼儿学习用语言与同伴友好地交往。

重难点分析:

重点:

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通过活动中真实的体验,初步培养幼儿分享的意识。

难点:

以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分享的含义,学习用语言与同伴友好地交往,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为难点。

活动准备:

1、课前指导大班幼儿排练情景表演“谁对谁不对”、故事《猪八戒吃西瓜》幻灯片。

2、准备表演道具:

小蝴蝶、小白兔、小猴、小猪头饰各一,玩具飞机、跳跳球各一。

3、每位幼儿自备一包食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找朋友游戏导入活动。

(二)展开:

1、幼儿任意找到朋友分成若干组,教师分发准备好的玩具。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

2、教师组织幼儿坐好,与幼儿谈话并请幼儿说一说“你跟谁一组?

玩的什么玩具?

怎么玩的?

你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吗?

”总结幼儿玩玩具时的具体情况。

“刚刚xx小朋友表现的真不错,她拿了玩具跟她们组小朋友一起玩,她们一起玩的真开心,小朋友说她做的对不对?

(对)那我们一起表扬表扬她;可是老师看见xx小朋友,拿了玩具之后是一个人再玩,并没有跟她们组的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说这样做好不好?

(不好)引导幼儿说出原因。

教师小结。

3、情景表演:

请大班的幼儿表演“大家一起玩”。

观看表演后提问谁给小蝴蝶买了一架玩具小飞机?

小猴和小猪怎么对小蝴蝶说的?

小蝴蝶怎么回答的?

小蝴蝶这样做对不对?

为什么这时谁来了?

小猴和小猪怎样对小兔说的?

小兔又是怎样回答的?

他们一起玩的高兴吗?

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兔还是小蝴蝶?

为什么?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小结:

在昨天早上咱们班的一位小朋友来幼儿园的时候哭了,这时候xx小朋友拿出他妈妈给他买的一本新书《宇宙英雄奥特曼》给他,并说“你别哭了,这是我妈妈刚给我买的新书,你别哭了我给你看。

”小朋友说他做的好不好啊?

奖励该幼儿,加深幼儿的情感教育。

4、故事《猪八戒吃西瓜》引导幼儿讨论《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猪八戒吃西瓜的行为对不对?

为什么?

他认识错误后是怎样说的?

你从中懂了什么道理?

活动结束:

与同伴分享自带的食品。

引导幼儿讨论,除了食品、图书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画书?

?

)O

教师小结:

自己有了好东西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心里才会感到充实和快

乐;只有时时处处心里有他人,才会有很多好朋。

绕口令

活动目标:

1、学习绕口令,能清楚、准确地读准绕口令中的字音。

2、培养幼儿学习绕口令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绕口令录音、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理解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图书。

“老虎是怎样追小兔的?

“小兔想了什么办法来战胜大老虎?

2、解释绕口令: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朗诵绕口令,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边讲解绕口令边提问:

“这首绕口令的名字叫什么?

“山上的老虎想干什么?

他是怎么做的?

“山下的小兔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躲过了老虎?

“你觉得绕口令中的哪几个字不容易读清楚?

绕口令中的哪几句话容易读错?

3、幼儿学说绕口令:

重点学说难念的字与易读错的句子。

幼儿分小组接龙朗诵绕口令。

附:

绕口令

虎和兔

坡上有只大老虎,坡下有只小兔兔;

老虎饿肚肚,想吃小兔兔。

虎追兔,兔躲虎,

老虎到处找兔兔。

兔钻窝,虎扑兔,

刺儿扎疼虎屁股。

气坏了虎,乐坏了兔;

饿虎肚里咕咕咕,窝里笑坏了小兔兔。

篇四: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我的脸》中班组十二月活动教案《亲亲我的脸》主题名称:

《亲亲我的脸》

第一周(12月1日一一12月5日)

活动

(一)

活动名称:

《小脸蛋》

活动目标:

1.观察并清楚描述同伴的脸的特征。

2.通过观察作品,比较发现小脸蛋的异同。

活动准备:

1.学习单:

《小脸蛋》

2.水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请幼儿互相观察同伴的脸,说说在脸上看到了什么。

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尽可能细致地观察同伴的脸。

他(她)的脸上是什么样子的?

(圆圆的、瘦瘦的、长长的)

——他(她)的脸上有什么呢?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眉毛、头发等)一一他(她)脸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痣、眼镜、胎记、酒窝等)

L发放学习单,让幼儿把对同伴的观察真实地画下来。

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真实地记录。

——请你对照同伴,把他(她)的脸画下来。

2.幼儿完成后,请他们交换学习单,看看自己和同伴的脸,找到其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把两张学习单放在一起看一看,你们的小脸蛋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3.教师再随机将2-3个幼儿的学习单组合在一起,请大家一起观察,说出这几个小脸蛋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带领幼儿共同总结所有幼儿脸蛋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我们小朋友脸上都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眉毛、头发;嘴巴里也有牙齿、舌头;小朋友的脸都是嫩嫩的,没有皱纹。

——但是每个人的脸又是不一样的,有的脸是圆圆的,有的脸是长长的,还有的脸是方方的;有的小朋友脸上有两个酒窝,有的有一个,有的没有;有的小朋友脸上有眼镜,有的没有;有的小朋友小耳朵上长了一个小耳朵,有的小朋友耳朵上有一个小洞洞,有的小朋友耳朵上没有这些东西〃〃〃〃〃〃

活动

(二)

活动名称:

《老师的脸》

活动目标:

1.观察教师的脸部特征,并能清楚地讲述。

2.比较发现承认和幼儿的脸部的异同。

活动过程:

一、在晨间谈话或午餐前的等待时间,教师引导幼儿对自

己或班上其他老师的脸部进行观察,说出教师脸部的主要特征。

二、引导幼儿比较几位教师的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再比较成人和幼儿的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三)

活动名称:

《单眼皮、双眼皮》

活动目标:

1.按眼%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