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555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单元绪论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围生期:

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天

(一)胎儿期:

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

(二)新生儿期:

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1.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2.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

出生后到满1周岁

(四)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

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

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第二单元生长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个体差异

第二节体格生长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7)kg

2.身高:

新生儿50cm1岁75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70

3.头围:

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

在2岁前最有价值。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

(二)骨骼的发育

1.囟门前囟:

出生时1.5~2cm,1—1.5岁闭合。

后囟:

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3.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

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为其岁数加1

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下桡骨骺(约1岁);三角骨(2~2.5岁);月骨(3岁);大、小多角骨(3.5~5岁);舟骨(5~6岁);下尺骨骺(6~7岁);豆状骨(9~10)

(三)牙齿的发育

2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6。

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萌出第一磨牙。

(小儿何月龄克氏征阳性是正常:

3~4个月前。

小儿巴氏征阳性在何时为生理现象:

2岁之前。

小儿出现第一个条件反射是吸吮动作)

第三单元儿童保健婴儿期计划免疫

重点:

计划免疫概念

出生:

卡介苗,乙肝疫苗

1月龄:

乙肝疫苗

2月龄: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

3月龄: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4月龄: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5月龄:

百白破混合制剂

6月龄:

乙肝疫苗

8月龄:

麻疹减毒疫苗

 

第四单元儿童营养

选择:

宏量元素钙磷镁钠钾氯硫微量元素碘锌铁铜

初乳中含IgA

第五单元

小儿血压正常平均值:

收缩压(mmHg)=80+(年龄X2),舒张压实收缩压的2/3

小儿用药的特点:

(5)脱水性质:

等渗性:

血清钠130—150,丢细胞外液

低渗性:

血清钠小于130,电解质丢失大于水丢失;外液渐少明显,易休克;细胞水肿高渗性:

血清钠大于150,电解质丢失小于水丢失;脱水症不明显;细胞内脱水

代酸首选:

碳酸氢钠

高钾血症呼吸肌一般不受累;低钾血症呼吸肌无力体液疗法:

葡萄糖液视为无张力溶液

3定3先2补

头皮静脉常用血管:

额上,眶上,颞浅,枕后,耳后

PICC首选贵要静脉PICC注意事项:

(7)光照疗法注意事项

 

第六单元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

1.足月儿:

指胎龄≥37周至<42周(259~293天)的新生儿。

2.早产儿:

指胎龄<37周(259天)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

指胎龄≥42周(294天)的新生儿。

(二)足月产儿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

肺液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Ⅱ型肺泡上皮产生,妊♘28周出现羊水内,35周迅速增加。

足月儿生后第1小时内呼吸60~80次/分,1小时后降至40~50次/分。

(2)循环系统:

足月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为90~16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

(3)消化系统:

新生儿易有溢奶。

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3~4天排完。

生儿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力低,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4)泌尿系统:

早产儿肾小管排酸能力有一定限制,用普通牛奶喂养时,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改用人乳或婴儿配方乳,可使症状改善。

(5)血液系统:

新生儿脐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70g/L。

足月新生儿白细胞计数为(15~20)×109/L,3~10天降为(10~12)×109/L,早产儿较低为(6~8)×109/L;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6天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6)神经系统:

新生儿脊髓末端约在第三四腰椎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第四五腰椎间隙进针。

在新生儿期,克氏征、巴氏征均可呈阳性反应。

(7)体温调节: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产热依靠棕色脂肪,早产儿棕色脂肪少,常出现低体温。

(8)能量和体液代谢:

新生儿基础热能消耗为(50kcal/kg),每日共需热量为100~120kcal/g。

(9)免疫系统:

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IgG能通过胎盘,但早产儿体内含量低。

IgA、IgM不能通过胎盘,特别是分泌性IgA缺乏,使新生儿易患感染性疾病。

(10)常见的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马牙和螳螂嘴;假月经;粟粒疹。

(三)早产儿护理措施(8)

1.早产儿室条件应与足月儿有所不同,除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该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

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2.维持体温稳定

(1)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4

次。

(2)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并根据日龄、体重选择适中的温度。

(3)体重大于2000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给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如果要进行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如热水袋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3.合理喂养

(1)尽早喂养,最好采取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

(2)喂乳量根据早产儿的日龄、体重及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原则。

(3)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胃管喂养和补充静脉高营养液。

(4)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称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

(5)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1,预防出血症。

除此之外,还应补充维生素A、C、D、E和铁剂等物质。

4.维持有效呼吸

(1)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一般主张间断低流量给氧;

(2)吸入氧的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5~93%为宜

(3)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一旦症状改善则立即停用,预防氧疗并发症的发生;

(4)对于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必要时静滴氨茶碱或是采取机械正压通气来改善。

5.密切观察病情

(1)除用监护仪监测体温、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进食、反射、面色、哭声以及大小便的情况等。

(2)在监测过程中如发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

体温不正常;呼吸不规则或呻吟;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惊厥;早期或重度黄值;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生3天后仍有黑便;硬肿症;出血症状;24小时仍无大小便。

6.预防感染

(1)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2)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和清洁;

(3)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7、健康教育

8、发展性照顾

新生儿窒息

(一)临床表现

1.胎儿缺氧(宫内窒息):

早期胎动增多心率快;晚期胎动减少,心率慢,羊水被胎粪污染呈黄绿色或墨绿色

2.Apgar评分:

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及对刺激反应等五项指标评分,7分以上是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3.各器官受损表现

(1)心血管系统:

轻症时有心脏传导及心肌损害;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衰。

(2)呼吸系统:

易发生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和持续肺动脉高压。

(3)肾脏损害:

较多见,出现尿少、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等。

(4)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

(5)代谢方面:

常见低血糖、低钠及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6)胃肠道:

可发生应激性溃疡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黄疸加重。

(二)治疗

ABCDE复苏方案:

A:

尽量吸尽呼吸道粘液;B:

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

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排出量;D:

药物治疗;

E:

评价。

以前三项最重要,其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

(三)常见的护理诊断

新生儿:

1.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内存在黏液、羊水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肌张力低下有关

3.体温过低与新生儿缺氧和周围环境温度低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受凉、抢救操作、身抵抗力下降有关

5.受伤的危险与脑缺氧、抢救操作有关

母亲:

1、功能障碍性悲伤:

与预感的或现实的失去孩子及孩子可能留有后遗症有关

2、恐惧:

与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有关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1.轻度与重度症状有较大差别。

轻度症状较少,轻,持续时间较短,预后好;重度症状明显,重,持续时间长,预后较差。

2.HIE的主要表现(基本表现)为:

意识障碍:

过度兴奋:

激惹,颤抖,睁眼过长,凝视;过度抑制:

嗜睡,反应迟钝,昏迷;

肌张力异常:

增强,减弱,或四肢松软;

原始反射异常:

吸吮、拥抱反射轻度者表现活跃,重症减弱或消失;

3.重症表现

颅压增高:

前囟张力增高,颅缝分离;惊厥、昏迷;

脑干症状:

中枢性呼衰,呼吸不规则,瞳孔改变,眼球震颤等

多器官受损:

心肌损害、肾功受损、循环不良或休克、脑室出血所致贫血等。

常见后遗症:

脑瘫、癫痫、共济失调、智力障碍、出血后脑室扩大、脑积水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1.ps机理

降低肺表面张力保持功能残气量

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稳定肺泡内压

减少液体自毛细血管向肺泡渗出

2.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生后不久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起病:

出生时或不久(2-6小时内)﹥12h不是此病进行性呼吸窘迫(呼吸困难):

呼吸急促、鼻扇和吸气性三凹:

呼气呻吟(与病情轻重呈正比)

发绀,严重面色青灰常伴有四肢松弛

心音由强转弱,偶在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肺部听诊早期多无阳性发现,以后细湿罗音

3.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常

体位:

头向后仰,使气道伸直;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雾化吸入、吸痰

(2)纠正缺氧

●∙∙∙∙∙∙∙应进行血氧和生命体征监测:

使PaO2维持在6.7-9.3kPa(50-70mmHg)、SaO2维持在85%-95%间,过高可能导致早产儿氧中毒。

●∙∙∙∙∙∙∙选用合适的吸氧方式:

头罩吸氧氧流量不小于5L/min,导管吸氧2L/min

●∙∙∙∙∙∙∙尽早使用鼻塞气道正压通气(CPAP),以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缩,压力5-10cmH2O

●∙∙∙∙∙∙∙机械通气a、CPAP无效b、Pao2<6.7KPa(50mmHg),Paco2>7.9KPa(60mmHg)c、或频发呼吸暂停

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压力4-6cmH2O

●∙∙∙∙∙∙∙当患儿病情好转、血气改善后,及时降低氧流量。

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

(3)、保暖:

环境温度22~24℃,体温36~36.5℃,湿度55%~65%

(4)、喂养:

鼻饲或静脉营养

(5)、预防感染:

消毒隔离

(6)、健康教育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1.临床表现

 

2.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

1.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分类)

(1).生理性黄疸:

生后2~5天出现黄疸,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

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一般<205μmol/(12mg/dl),早产儿<257μmol/

(15mg/dl)。

(2).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过早(出生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μmol/

(12mg/dl),早产儿>257μmol/(15mg/d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5μmol/(1.5mg/dl)。

2.肝肠循环的机理

 

3.诊断标准

 

4.黄疸的护理措施

 

第七单元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概念

 

2.如何增加内外源性Vd的供给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一)临床表现:

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无热惊厥最常见:

面神经征;陶瑟征;腓反射;

(二)护理措施

 

第八单元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

病因学分类:

1.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特点:

①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对食物的耐受力差;②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消化道负担重。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

①胃内酸度低,胃排空较快,对胃内细菌杀灭能力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SgIA均较低;③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3)人工喂养

2.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2)肠道外感染

3.非感染因素临床表现

病程在2周以内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

1.轻型腹泻

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2.重型腹泻

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

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1)胃肠道症状:

食欲低下,常有呕吐;大便每日10至数10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2)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①脱水:

轻、中、重度脱水。

等渗、低渗或高渗性脱水,以前两者居多。

②代谢性酸中毒:

轻度HCO318-13mmol/L;中度13-9mmol/L;重度<9mmol/L。

③低钾血症:

血钾低于3.5mmol/L。

④低钙和低镁血症:

活动性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患儿更多见,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低钙症状(手足搐搦和惊厥);极少数患儿搐搦或惊厥用钙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有低镁血症可能。

输液速度:

对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扩容予2:

1等渗液,20ml/kg于30分钟~1小时补完;累积损失量(扣除扩容液量)一般在8~12小时内补完,约每小时8~10ml/kg;补充生理和异常的损失量于12~16小时内补完,约每小时5ml/kg;

腹泻引起脱水第一天补液量轻90—120ml/kg中120—150ml/kg重150--180ml/kg

可能的护理诊断:

 

第九单元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

急起高热,咽痛,流涎等。

体查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

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常发生于春夏季节。

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

病程1~2周。

2.护理措施

 

3.名解:

喘息性支气管炎

 

肺炎

1.重症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

 

2.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要点

 

3.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措施

 

支气管哮喘

(一)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

年龄<3岁。

1.哮喘发作≥3次

2.发作时肺部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具有特异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

4.父母有哮喘病等过敏史

5.除外其它引起哮喘的疾病具1.2.5.可诊断

若哮喘发作仅两次,但有2.5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或疑似哮喘若具3和(或)4可考虑给与哮喘治疗性诊断

(二)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依据

1.哮喘呈反复发作

2.平喘药有明显疗效

3.发作时肺部闻及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4.除外其它引起哮喘的疾病第十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房间隔缺损

1.病理生理

左向右分流的大小取决于:

ASD缺损的大小左右心房的压差

右心室舒张期顺应性

2.临床表现:

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呈喷射性。

室间隔缺损

1.根据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分3组:

1)小型缺损:

缺损小于0.5cm,分流量小,可无症状,缺损可能自行闭合,即所谓的Roger

病。

2)中型缺损:

缺损内径在0.5~1.5cm,分流量较大,肺循环血量可达体循环的1.5~3.0倍以上,致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3)大型缺损:

缺损大于1.5cm,分流量很大,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均扩大,而体循环量减少;产生动力型肺动脉高压,严重者出现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当肺循环压力超过肺动脉高压,即右心室压力高于左心室时,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2.病理生理

左向右分流的大小取决于:

VSD缺损的大小左右心室的压差体肺循环的阻力

动脉导管未闭:

病理生理左向右分流的大小取决于:

导管的大小;主肺动脉压差;

差异性紫绀(differ-entialcyanosis)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右向左分流所致;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当肺动脉高压时,出现右向左分流,肺动脉的静脉血反流入主动脉弓而流入左锁骨下动脉,使左上肢紫绀,而主动脉的动脉血流入头臂干,使右上肢和嘴不发绀.

法洛四联症

法洛四联症是存活婴儿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以下4种畸形组成:

1.肺动脉狭窄;

2.室间隔缺损;

3.主动脉骑跨;

4.右心室肥大。

病理生理:

由于肺动脉狭窄,血液进入肺脏受阻,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

肺动脉狭窄轻者,右心室压力仍低于左心室,故左向右分流;肺动脉狭窄严重者右心室压力与左心室相似,此时右心室血液大部分进入骑跨的主动脉(右向左分流),因而出现青紫。

 

临床表现

1.青紫

2.蹲踞

3.缺氧发作

4.杵状指(趾)肺动脉狭窄:

病理生理

 

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依据

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心脏扩大

心电图改变

CK2MB升高或心肌cTnI或cTnT阳性

⏹∙∙∙∙∙∙∙病原学诊断依据

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

分离到病毒

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参考依据

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

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1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

病程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确诊依据

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

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VM,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为VM。

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临床分期

急性期恢复期迁延期慢性期

 

第十一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1.临床表现

(1)前驱感染:

(2)典型表现:

非凹陷性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

(3)急性期严重并发症:

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

(4)非典型表现:

无症状性急性肾炎;肾外症状性急性肾炎;以肾病综合症表现的急性肾炎

2.护理措施肾病综合征

1.临床特点:

1)大量蛋白尿

2)低蛋白血症

3)高胆固醇血症

4)凹陷性水肿。

2.饮食调整,减轻水肿

 

2.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第十二单元小儿造血系统疾病

 

小儿贫血概论

1.贫血的诊断

2.贫血分度:

 

[/td][td=1,1,77]

[/td][td=1,1,79]轻度

[/td][td=1,1,79]中度

[/td][td=1,1,78]重度

[/td][td=1,1,102]极重度[/td]

血红蛋白量(g/L)

[/td][td=1,1,77]儿童[/td][td=1,1,79]90~120

[/td][td=1,1,79]60~90[/td][td=1,1,78]30~60

[/td][td=1,1,102]<30

[/td]

[/td][td=1,1,77]新生儿[/td][td=1,1,79]120~145

[/td][td=1,1,79]90~120[/td][td=1,1,78]60~90[/td][td=1,1,102]30~60

[/td]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

口服铁剂注意事项:

Ø∙∙∙∙∙∙∙选用二价铁

Ø∙∙∙∙∙∙∙剂量为2~6mg/kg•d(铁元素).分次口服,在两餐之间服用;最好同时服用维生素C;忌与奶、茶、咖啡同服。

Ø∙∙∙∙∙∙∙疗程至血红蛋白达正常后继续2~3个月。

注射铁剂适应症:

不能耐受口服铁剂,腹泻严重而贫血又较重的.注射时要呈“Z”字形铁剂治疗的副作用:

口服:

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黑便、食欲减退、胃部不适等。

肌肉注射:

局部疼痛、荨麻疹,发热、关节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

ITP:

护理措施

 

第十三单元神经系统疾病化脓性脑膜炎

1.临床表现:

 

2.典型化脑的脑脊液外观混浊甚至呈脓样;压力明显增高;白细胞数显著增多达1000×106/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显著降低,常<1.1mmol/L,蛋白质含量增多,常>1000mg/L。

脑脊液或血中细菌培养阳性。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性脑膜炎

1.临床表现

病毒性脑膜炎:

前驱史、颅内压增高症状、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惊厥、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病毒性脑炎:

前驱症状:

全身感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Ø∙∙∙∙∙∙∙∙∙∙∙∙∙∙∙颅内压增高

Ø∙∙∙∙∙∙∙∙∙∙∙∙∙∙∙意识障碍

Ø∙∙∙∙∙∙∙∙∙∙∙∙∙∙∙精神症状

Ø∙∙∙∙∙∙∙∙∙∙∙∙∙∙∙惊厥

Ø∙∙∙∙∙∙∙∙∙∙∙∙∙∙∙局灶性症状体征:

运动功能障碍、小脑症状、脑干症状、颅神经症状、锥体外系症状等

Ø∙∙∙∙∙∙∙∙∙∙∙∙∙∙∙病理征

其他系统症状:

口唇疱疹、皮疹、腮腺肿大等

大部分病脑病程在2周左右,多可完全康复,严重者可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

2.脑脊液检查Rt:

压力正常或稍高、外观清亮WBC0~数百↑、L↑

Sugar、Ch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