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考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9742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考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考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考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考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考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考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考题及答案.doc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考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考题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考题及答案.doc

协同创新考试答案

1.提升协同创新的基本方针是增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深度,号召跨国界、跨区域、跨学科的协同合作,努力实现构建成(C)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

(3.0分)

A.跨国界、跨学科、跨地区

B.多学科、多功能、高级别

C.大开放、大合作、大协同

D.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

2.协同创新政策的本质目标是(D)。

(3.0分)

A.促进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

B.建立健全鼓励协同创新主体之间合作的法律制度

C.加强协同创新的外在环境建设,努力建设一种公平、公正的创新合作环境

D.克服协同创新系统的缺陷,从而更好地促进协同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

3.创新的主体是(B)。

(3.0分)

A.个人

B.企业

C.高等院校

D.科研机构

4.大学和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的根本目的是(D)。

(3.0分)

A.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B.降低科研风险,实现风险分担

C.获得经济收益,促进组织发展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D.实现共同利益,将高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产学研三方从各自的组织特性与目标来看,存在着很强的创新互补性。

其中,研究机构主要以(B)为主,注重知识的技术化。

(3.0分)

A.发现知识、培养人才

B.应用研究

C.基础研究

D.开发研究

6.MIT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进过程是(B)。

(3.0分)

A.产业咨询融入学术系统-利用知识创建新的公司-大学技术转让与专利许可

B.产业咨询融入学术系统-大学技术转让与专利许可-利用知识创建新的公司

C.大学技术转让与专利许可-产业咨询融入学术系统-利用知识创建新的公司

D.大学技术转让与专利许可-利用知识创建新的公司-产业咨询融入学术系统

7.11115444(3.0分)B

A.456789.0

B.789797.0

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协同创新管理的困难的是(D)。

(3.0分)

A.价值观的统一

B.文化的冲突

C.地域整合

D.利益的统一

9.我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

(A)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3.0分)

A.2020.0

B.2025.0

C.2030.0

D.2035.0

10.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在创新等级排名上,我国被列为(A)。

(3.0分)

A.以效率驱动发展的第二等级国家

B.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三等级国家

C.以效率驱动发展的第三等级国家

D.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二等级国家

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包含(ABCD)。

(4.0分)

A.财政政策

B.税收政策

C.金融政策

D.产业政策

2.产学研合作发展态势是(BCD)。

(4.0分)

A.由紧密型向松散型过渡,即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B.由获取资源为主的产学研向面向自主创新能力的产学研迈进

C.在合作形式上向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战略联盟方向发展

D.基于技术特性和知识特征的区分将成为合作模式的决定因素

3.我国现有的创新组织虽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存在着()等问题,影响了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的后劲。

BCD(4.0分)

A.规模过大

B.学科单一

C.综合度低

D.公益性目标不显著

4.协同创新的意义在于(ABCD)。

(4.0分)

A.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B.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C.保持我国经济的持久繁荣、科技的进步

D.人才的高端培养

5.MIT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新发展模式的代表,对我国的启示是(ABC)。

(4.0分)

A.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导向应该与建设创业型大学联系起来

B.根据知识形态的变化制定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导向的不同模式

C.富有特色的专利政策体系和下放大学的自主权

D.多异质性主体的参与

6.根据我国国情与发展的现实环境,我国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可以采取的对策是(ABCD)。

(4.0分)

A.搭建支撑学科、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

B.优化协同创新平台的战略布局

C.建立协同创新校企交互的联动机制

D.拓展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多途径的融资渠道

7.在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中,政府的作用是(ABC)。

(4.0分)

A.调节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限制

B.解决协同创新信息缺陷问题

C.解决知识基础与商业需求不适应

D.充当“宽容的顾客”的角色

8.我国协同创新的现状是(ABC)。

(4.0分)

A.研发与创新资源分散

B.创新系统封闭

C.尚未建立大协同的机制和体制

D.企业之间多进行研发合作

9.产学研制度安排不合理带来的问题是(ABC)。

(4.0分)

A.产学研功能混乱

B.产学研合作的层次较低

C.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足

D.产学研资源不足

10.产学研合作具有(ACD)。

(4.0分)

A.高不确定性

B.高风险性

C.合作的高交易成本性

D.合作双方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

1.协同创新已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新趋势,成为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

(3.0分)

·正确

·错误

2.加强协同创新,就要强调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还要加快建立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

(3.0分)

·正确

·错误

3.协同创新的本质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3.0分)

·正确

·错误

4.协同创新政策最重要的目的是用政府行为来弥补因市场失灵带来的不足。

(3.0分)

·正确

·错误

5.当前,中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潜力虽小,但专利结构优良。

(3.0分)

·正确

·错误

6.从20世纪初开始,MIT慢慢形成了产学研合作联盟的基本模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所创业型大学。

(3.0分)

·正确

·错误

7.一个国家,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备创新能力,就会失去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3.0分)

·正确

·错误

8.协同创新的过程涉及多利益主体的参与与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制度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制度与规范保障。

(3.0分)

·正确

·错误

9.协同创新平台是集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最重要载体。

(3.0分)

·正确

·错误

10.产学研合作并不存在知识来源与知识应用分离的组织、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

(3.0分)

·正确

·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