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985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docx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已整理

第一课童年  

教学目标

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4背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歌曲的欣赏和演唱

教学难点

乐曲情绪的体验

教学方法

欣赏法、教唱法

课前准备

课件、钢琴、录音机、打击乐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摇啊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1、请同学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

1、分组

2、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

3、常规教育

四、新歌教学

1、导入:

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歌词

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5、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6、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规律。

用‘LU’哼唱旋律。

7、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重复,唱2遍。

记住重复记号。

8、再跟唱一边,找一找难唱处,

重点练唱:

3 5 1 6│5. 5. │

          摇到外婆  桥

  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时值唱足。

9、连唱

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

10、跟唱歌谱

五、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学生评价

4、出示:

3 6 5.│3 6 5. │

3 51 6│5.5.│

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7、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六、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

  师:

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放背景音乐)

2、初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3、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

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

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

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

  

快     慢

 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 并板书。

4、再听《童年的回忆》

说说第1、2段速度怎样?

情绪怎样?

第3段速度怎样?

情绪怎样?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

回忆童年开心吗?

你们觉得幸福吗?

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初听歌曲

说说歌曲情绪?

几拍子?

幻灯出示歌词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A、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象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B、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C、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

6、编创与活动

师:

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

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放录音,学生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四、听辨练习

1、用LU模唱3 5 6三个音

2、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音中哪个高?

哪个低?

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5 6||

5 3 |3 6|6 3||

五、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摇啊摇》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

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老师有一首歌,请小朋友听听又是怎样的呢?

2、听录音

   学生交流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两拍子还是三拍子吗?

边听录音边按拍子拍手。

4、用LU哼唱

重点:

3106│30│53 05│6 0│

5、按节奏朗读歌词

重点读准:

八分休止符

6、放录音,轻声跟唱。

找一找喜欢唱的歌词,并唱一唱。

找一找难唱句,大家一起练唱。

教师范唱AB两句,各4小节。

设问:

A请大家仔细听,老师唱的两句歌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示:

歌词、节奏、旋律。

设问:

B听我唱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几个音吗?

重点练唱:

31 06│3 0│53 05│6 0│唱准八分休止处,采用跟唱法。

7、连唱

唱到“呀子喂”处与同桌互相拍手,节奏为“ХХ ХXI

让学生编创其他节奏型

边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跟老师轻声唱歌谱。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四、反思

第二课草原

教学目标:

1《草原上》等四首作品,均为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

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

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进行即兴编舞,编配伴奏,以培养创造力。

3、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象力。

4、唱准“3、5、6”三个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教学重点:

1、 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 唱准音高,进行即兴编曲。

教学难点

1、            唱准3、5、6、

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名称、写法、时值

教学方法

欣赏法、教唱法

课前准备

课件、钢琴、录音机、打击乐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草原上》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

表演及唱。

二:

新课学习:

1:

导入:

(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

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

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4)边唱边即兴表演。

5)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

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

mi、sol、la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

(学生唱)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365----635―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

ⅩⅩ|Ⅹ―|读一读,唱一唱,边拍手边读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小结:

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聆听《草原巡逻兵》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

表演及唱。

3、柯尔文手势复习唱“3、5、6”三个音。

二:

新课学习:

(一)聆听《草原巡逻兵》

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

3、听全曲。

设问:

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生交流答案:

主题变化发展。

4、听全曲。

要求:

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简单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

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二)新歌学习

1、导课:

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师:

《草原上》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范唱录音,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

2、听音乐,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

(学生自由回答。

3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4、学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

(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

(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

课堂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草原放牧》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

表演及唱。

二、编创与活动:

1、复习《草原上》(要求:

边唱边表演)

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

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

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分组排练

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

1、导入:

师:

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

1)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2)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3)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4)再次复听全曲:

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四、编自己的歌

1、出示“3 5  6”三个音符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56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3、老师把学生编的曲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

反思。

 

第三课 好伙伴

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

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

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

苏珊娜》。

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

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

1、聆听、欣赏。

2、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难点

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弱起和附点的唱法。

教学方法

欣赏法、教唱法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同伴进行曲》

表演《噢!

苏珊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

3、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聆听《同伴进行曲》

1、初听全曲,了解音乐风格和辨别演奏的乐器类型。

一问:

音乐适合跳舞、走步还是睡觉?

二问:

从音乐中你能听出是用哪种类型的乐器来演奏的?

2、分段听,要求能区分两个乐段不同的节奏、情绪。

(1)聆听乐段一和二:

选择图形谱,说说为什么?

选择动作,说说为什么?

并做一做。

动作一:

独自原地踏步,左右摆臂

动作二:

同桌手拉手,横移步

(2)聆听乐段三:

选择与刚才的哪个乐段相同,完成书本作业画图形谱。

3、完整复听,队列表演(行进中的)

三、讲授新课:

1、游戏导入——《找朋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外国的新朋友——苏珊娜

2、聆听歌曲,按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

弱起和附点的唱法。

5、巩固:

分两大组比赛唱。

同时加入打击乐的伴奏(鼓——双响筒——合奏)。

四、编创活动:

1、出示节奏谱,集体念念,拍拍。

2、视唱3、5、6三个音。

3、分四人小组讨论用三个音编一条旋律唱唱。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最好听。

五、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船歌》

表演《原谅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

3、复习歌曲《噢!

苏珊娜》。

二、聆听《船歌》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说说哪几句是一个人唱的?

哪几句是很多人唱的?

很多人唱的是不是都是同一个曲谱?

说明:

探讨一下书本作业:

在刚练习完听辨两个单音的不同音高后,如何让学生凭听觉画出图形谱?

 3、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区分不同的演唱形式。

领唱:

一个人划船;

齐唱:

集体划船;

合唱:

分两组,一组站着划船,一组坐着划船。

三、学唱歌曲《原谅我》

1、导入:

说说你如果做了对不起好朋友的事,你会怎样来向他倾诉,请求他的原谅?

用一句有节奏的话来说

XX|X.X X XX |X-

请你|原谅我原谅|我!

2、下面来听一听一位小朋友是怎样用歌声来请求他的朋友的原谅的。

3、学唱:

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4、为歌曲伴奏,配打击乐巩固歌曲。

5、创编新歌词,找个伙伴做游戏。

6、用“3、5、6”三音编自己的歌唱一唱。

四、反思

    

第四课钟声

三小:

吴丹

教学目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钟声而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乐(歌)曲。

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

2.唱准音高。

唱准的自然音列,并进行实践创作活      动。

3.初步感受圆号、小号等铜管乐器的音色。

教学内容

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

表演《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

编创活动:

编自己的歌

教材分析

1.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

本曲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1882~1967)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第二段。

组曲就是根据作曲家自己创作的歌唱剧《五个冒险故事》的主题音乐改编的。

《维也纳的音乐钟》描写哈里从战场上归来,美丽的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作客时人们欢迎他的情景。

主题共出现四次(每次旋律重复一遍),每次之间穿插有插部(有新的材料),属于回旋曲式结构。

2.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

这是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

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乐曲一开始就传来了两高一低的钟声,然后是轻轻的反复,仿佛是僧人们清早敲响的晨钟在青山中回荡。

3.歌曲《钟声叮叮当》

这是一首曲调短小精悍,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

68拍,大调式。

歌词“叮叮当”模拟了悠扬的钟声,仿佛使人聆听到美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

全曲只有二个乐句,基本节奏型相同,在旋律上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移三度的模进,每乐句中都有一个四度的音程跳进,在平稳中呈现出起伏,仿佛动听的钟声在不断地敲着。

歌曲的合唱声部,只运用了同音的支声“1”、“”作为衬托,丰满了悦耳的钟声效果,犹如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在人们耳边久久回响。

4.歌曲《美丽的黄昏》

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do、re、mi、fa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6小节的上方三度的模进,第三乐句6小节是歌曲大调主音do的六次重复。

由于歌曲的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三度模进,所以当二部轮唱时,二个声部非常和谐协调,歌曲通过简炼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

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唱好《钟声叮叮当》。

并用轮唱形式表演“黄昏钟声”的情景

2、唱准4、7、1音高,唱准do—do,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3、二声部和谐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复习歌曲《捉迷藏》

边唱边表演

三、           音乐知识

1、按教师手势唱do、re、mi、sol、la

a、按音阶唱

b、打乱顺序唱

2、学习fa、si、do

在音乐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5位朋友,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认识另外三个朋友

出示4(fa)学生跟唱,教师介绍4和3、5是邻居,做一做手势,请小朋友回忆哪首歌曲中有“4”这个音,唱一唱《哦,苏珊娜》《原谅我》

出示7(si)学生跟唱,介绍4和6是邻居,唱一唱6、7,做一做手势请小朋友回忆哪首歌曲中有“7”这个音,唱一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出示“1“学生跟唱,介绍它和”7“是邻居,唱一唱6、7、ⅰ,做一做手势

出示音阶图,边做手势边唱

出示视唱曲:

     24 13 5│66 5│6ⅰ76│5—│13 5│66 5│44 32│1—║

          教师范唱

          学生跟唱

          师生接唱

连唱

          指名学生唱

四、           新歌教学

1、导入:

幻灯出示欧洲教堂

师:

这是什么地方?

你见过吗?

生:

互相交流

师:

有的小朋友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过,你能说说在教堂中经常发出什么声音?

生:

互相交流

师:

音乐是怎样表现的呢?

听音乐,学生谈感受

师:

你回用动作表演吗?

学生自由做动作(撞钟,身体左右摇摆)

2、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澳大利亚民歌《钟声叮叮当》

出示歌词,让学生说说歌曲与以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师生讨论

听录音,注意演唱顺序

3、学唱歌词

a、轻声跟唱

b、比较第一段结束句与第二段结束句的不同处

4、连唱

  用流畅的情绪,连贯地唱一边

5、学唱歌谱

a、教师范唱,学生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个“4、7、ⅰ”

b、学唱歌谱第一、二句

c、教师画图形谱

d、第三、四句由学生自己画图形谱自学识谱

e、连唱

f、 用流畅的情绪,连贯地唱一边,注意起伏,并在“v”处换气

g、加固低音dosol唱一唱

h、低声部练习,先唱谱后唱词

i、  二声部合起来,注意聆听另外声部,使二声部和谐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和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

2、编创与活动:

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钟声叮叮当》

    分声部唱一唱

    二声部合唱,力求音准、和谐

三、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1、讲组曲《哈里·亚诺什》的故事,介绍《维也纳的音乐钟》

2、初听全曲

  设问:

你能否听到钟摆的滴答声?

  学生讨论

3、出示:

ⅰ5 35 ⅰ 05│ⅰ5 35 ⅰ│

  唱一唱主题曲调

4、设问:

A、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B、你能想象宫里的情景吗?

  复听全曲

  师生交流

5、再次复听

  每当主题曲调出现时,边哼唱,宾合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

四、聆听《灵隐钟声》

1、导入:

你们去过寺庙吗?

  学生说说庙里的情景

   师:

你们听到过庙里的钟声吗?

请你用声音模仿一下

   学生自由模仿

   介绍杭州灵隐寺

2、放录音,学生听引子部分——钟声

  师:

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吗?

  学生讨论

3、看书上谱例学生哼唱

  这样的曲调你听见过吗?

  再次聆听乐曲主题音乐,学生边看谱例边听边哼唱,边思考听了这曲调,想象这是哪里的场景?

4、师:

在寺庙里除了听到钟声,还有什么声音?

你觉得如何加上木鱼伴奏呢?

老师有一个好方法,想不想试一试

  练习用弹舌模仿木鱼声

  随音乐用弹舌模仿木鱼声为乐曲伴奏

5、欣赏全曲,学生自由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6、小结:

这是中国佛教音乐中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和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很多人前往聆听

五、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出示:

34 Χ—X│X—X│XXX│X—0║

学生拍打节奏

教师范作

学生分组试编

展示

师生评价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表演〈美丽的黄昏〉

2、单元总复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钟声叮叮当》

   分声部唱一唱

二声部合唱

三、表演《美丽黄昏》

1、导入:

黄昏的晚霞美吗?

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呢?

2、听录音

  学生谈感受

  听音乐,学生说说是几拍子的?

放音乐,学生试拍

师生随着音乐一起拍打

   3、师:

这么优美的音乐,你会用动作做一做吗?

      放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

   4、跟着录音轻唱

      连唱,注意及时、敏捷地换气

   5、哟能够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歌,说说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分组讨论

               速度     表达的情绪

               稍快     轻松、愉快

               中速     宁静、美妙

               稍慢     低沉、压抑

6、轮唱

  聆听录音学生感受

  将学生分成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