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049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蒙阴四中九年级化学教案

编号10

课题3

氧气的制取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首次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

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3:

了解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采用探究式教学,自主讨论,实验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为什么?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

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催化剂:

课本p.16

催化作用:

课本p.16

(2)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问题】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选用哪些仪器?

【板书】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泊迁移能力。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

为什么?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

为什么?

【问题】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

【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问题】如何检验氧气?

【板书】

3.操作要求

4.验满方法

5.检验方法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

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答: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不同物质的反应。

它与化合反应不同,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两个反应,得出正确结论。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

课堂练习一

附2:

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

、、、、、。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

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

剩余物有。

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附3:

课堂练习答案

答: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

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观察记录:

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观察记录:

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观察记录:

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

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反都不发生变化。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

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做练习一

加深理解

答:

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

答:

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答: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记录并加深理解。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做练习二。

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业制氧气的原理。

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A)纯净的氯酸钾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纯净的二氧化锰(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作业布置

预习提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