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116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内容.docx

《研究报告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内容.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报告内容.docx

研究报告内容

 

课题组成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

任波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课题组参加成员:

向士旭讲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段明革副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彭利萍副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孙鑫讲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杨连顺讲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张新副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周德强讲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黄骥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第一部分前言..........................................(4)

一、问题的提出..........................................(4)

二、文献综述............................................(6)

(一)国外研究情况.....................................(6)

(二)国内研究情况.....................................(7)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8)

(一)研究的目的.......................................(8)

(二)研究的意义.......................................(9)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10)

(一)研究的思路.......................................(10)

(二)研究的方法.......................................(11)

第二部分高职院校的产生与发展.........................(12)

一、高职院校的定位及其资源构成.........................(12)

二、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概念界定.........................(13)

三、高职院校发展的背景................................(14)

(一)知识社会的要求..................................(14)

(二)认识实践的诱发...................................(15)

四、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17)

(一)国外高职院校发展的状况...........................(17)

(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状况...........................(19)

(三)重庆高职教育资源的总体情况.......................(21)

第三部分现行高职院校发展中的教育投资成本问题.........(33)

一、财政投资增长缓慢且总量不足.........................(33)

二、高职教育投资成本比例不合理.........................(34)

三、企业未形成合理的产学研机制.........................(37)

四、高职院校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38)

(一)学费制度.........................................(38)

(二)学生资助制度.....................................(40)

(三)财务管理制度.....................................(41)

(四)相关法律政策.....................................(42)

第四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投资成本问题的分析................(44)

一、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分担主体.........................(44)

(一)国家.............................................(44)

(二)个人或家庭.......................................(45)

(三)学校.............................................(46)

(四)企业或厂商.......................................(47)

二、财政投入未考虑教育成本上升因素.....................(48)

三、资源支出缺乏合理调配和有效控制.....................(50)

四、学费水平与居民支付能力不相匹配.....................(51)

五、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成本核算制度.....................(53)

第五部分高职教育投资对策与建议.......................(55)

一、加大改革财政投资体制力度.........................(55)

二、依靠社会力量分担...................................(55)

三、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机制.............................(57)

四、综合研究办学体制...................................(58)

五、加强校企之间合作...................................(60)

六、拓宽其它筹资渠道...................................(63)

结束语................................................(65)

参考文献..............................................(66)

第一部分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99年开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迫切需要服务于的技术引用型人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空前的发展。

但是,现有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还处于探索时期,有些高职学院由各类成人学校、培训机构转过来的,显然,这类学院在教学设施、师资资经费额度等教育资源上远远比不上普通本科高校。

随着高职院校的近些年数量大幅度增长,教育经费的不足以及成本管理不到位,就使得许多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陷入了困境。

基于体制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的问题更为突出,由此引发了人们对高职教育成本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因此,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绝对主体,高职院校必须将探索有效的反危机策略作为当前学校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现实课题予以考虑了。

尽管目前对教育是否是一种产业仍有一定的争议,但是,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教育(尤其是非义务教育),越来越被人视作一种生产性投资而非消费,因此,我们可以用投资的眼光来考察高职教育,将它作为一种投资行为。

竟然是投资行为,就应该是一种有投入有产出的活动。

为了使投入到高职教育中的资本获得更高的效率,首先要研究公立院校的教育成本问题,通过对高职教育成本的结构和数量的研究,为管理者制定高职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相关的决策者优化高职教育资源、高职教育成本提供基础。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与地方政府比较偏重于对普通本科教育的投入,相比之下,却忽视了对于高职教育的投入,这样必定导致高职教育缺乏保障机制,资金投入不足。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从1996年至2004年分别增长了1.7和2.3倍。

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教育经费在普通本科教育与高等教育等的子系统中的分配是极不平衡的。

目前,国家对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都给予一定的补助,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却不给予补助,各类职业院校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

第二,高职教育投资成本向学生及其父母一方转移。

政府投入是高职教育合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但在政府财力不足以分担高职教育成本的大部分时,就使得受教育者本人必须承担起很大一部分的教育开支,然而其直接承担者必定是家庭成员共同完成。

第三,学费与居民支付能力差距大。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建立在居民的支付能力基础上的。

根据学生及家庭支付能力确定学费标准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受教育是居民生存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发展需要,居民家庭的经济收入和承受能力,无疑是制定合理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最直接因素。

第四,高职院校办学成本呈递增趋势。

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降低生师比,压缩班级规模就成为一种趋势,它的结果必然是导致教育成本的不断上升;其次,教育机构属于非赢利性组织,而对于非利性组织,人们往往会忽视对于成本核算的必要,正是在这样一些认识下,教育领域的开支才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教育成本也就在不经意间悄然增长。

二、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50年代,教育成本就己经是教育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国内多学者对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普通高等教育)投资成本与补偿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

(一)国外研究情况

1958年,约翰·维泽在专著·《教育成本》中首先提出了教育成本的概念。

该书主要分析了20世纪初到50年代英国教育经费的变化情况,并且他将教育经费等同于教育成本。

之后在1963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对教育的成本、收益、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系统内部的最优资源配置和效率、教师的工资及其决定因素、教育财政以及教育计划等作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教育成本是由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组成,主要包括教师及教职员工的服务成本,维持学校正常运行所耗费的要素成本,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利息成本,不包括与提供教育服务无关的成本。

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可用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来衡量。

1986年,世界银行高级教育经济学家萨哈罗普勒斯认为,社会与个人都是教育受益者,那么教育的成本就不应该仅由政府或仅仅由个人来承担。

在高等教育大扩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均出现了高等教育财政危机。

基于此,同年美国学者Johnst。

neBruCe提出“教育投资成本理论”,主要是把教育产品定位于准公共产品这样的经济属性,从而论述教育具有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它所需要的经费不应由政府全额提供,也不应由个人或其家庭单独承担,并基于“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认为应按适当的比例向受教育者收取一部分学杂费以补偿教学成本,同时认为面对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是必要的。

ElchananCohn在1979年出版的《教育经济学》一书认为教育成本可以分两大类: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二)国内研究情况

在教育投资成本研究方面,靳希斌、郑晓鸿、阂维方等人在2002年,从教育的社会收益、个人收益、社会成本、个人成本的差异的角度,研究了个人(家庭)分担教育成本额度确定的依据。

同年,陆根书、钟宇平等人利用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了个人(家庭)分担教育成本可行性。

在研究成果中,试图回答个人(家庭)分担教育成本多少为合适的问题。

他们的工作为教育投资成本问题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或许是由于所涉及变量难以定量取得及操作性差等原因,最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研究结果。

皮江红在《论高等职业教育成本的社会分担》一文中,主要从教育投资成本理论的角度,来提出职业教育投入应该由政府、受教育者个人(家庭)、社会来共同负担,她认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存在着投资力度不够、分担不合理等问题,需要从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稳定个人(家庭)投入水平、积极开拓社会投入渠道三个方面加以应对。

但是,从某种层次上,学校也可作为一方收益主体,在这方面的探讨不足,针对于学校制度管理方面,也并没有做出相关的分析。

刘燕在《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成本机制的思考》一文中,分析影响教育成本上涨的必然原因,指出我国高校的“经济人”属性、现有的拨款体制、垄断地位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分布,都可能造成高校成本的不断膨胀,最后导致高校收费标准的上涨。

因此,高校应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大国家的财政投入,强化对高校收费行为的监督,加强对贫困生的资助,拓展新的筹资渠道,不断完善高校教育投资成本政策。

杜屏与李宝元在《中国高等教育的投资成本与机会均等》中,认为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实行收费上大学、高等教育成本由各方收益人共同分但,是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杜远阳在《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投资成本与补偿偿问题之探讨》中,从高职院校基本功能及资源耗费的角度分析了高职教育成本的构成,从多个方面对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投资成本与补偿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但是在高职院校类别属性方面,并没有就公立院校与同属其他类别院校的不同之处,给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选择高职院校的教育投资成本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背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对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投资成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讨,从而为改进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成本分但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希望对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

本研究将以重庆为例,对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对重庆来说,目前正在进行城乡统筹一体化,正是创建起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并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大举措,标志着重庆建设步入快车道,极大地位拉动了工业、交通、建设类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通过对重庆高职院校发展中遇到的教育投资成本问题的分析与思考,通过综合实地问卷调查、人物访谈获得的资料,以及社会媒体关于高职院校发展的相关报道。

通过围绕高职院校举办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比如学院管理体制、学费收取、教育成本的核算、教育财务的管理、学院发展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现状描述与客观分析。

逐步阐释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目的、资源使用等方面所面临的投资成本问题,希望分析所得相关内容能为高职院校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促进重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投资成本问题上探讨较多,但是从公立与同类高职院校对比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因此为本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高等职业院校投资成本问题的一些特点与经验,结合重庆在高职教育投资成本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相关成因,选取公立与同类高职院校进行对比,提出相应对策。

希望通过本研究,在理论上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把访谈作为一种更重要的研究方法使用,以弥补实证研究的不足。

在研究中采用了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两种形式。

个别访谈可以较深入的详细的反映不同个体对问题的思想观点。

集体访谈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若干人从不同角度提供的信息。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将高职教育投资成本作为探讨起点,把高职教育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放到社会大系统中研究,综合对比高等教育同类院校的方法,遵循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投资学的基本规律来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介绍了一下高职院校教育投资成本问题相关国内外研究情况。

第二部分主要是从高职院校定位属性与资源的角度来分析教育成本的构成,尝试界定了高职教育成本与相关分担主体等概念。

第三部分主要从高职院校发展背景、现状及前景三个方向来分析。

依据眼前局势进行逻辑分析,阐述了高职教育成本承担载体的主要问题及其对重庆高职教育投资成本的影响。

第四部分,从财政投入、资源支出、学费水平与核算制度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高职教育承担分担的因素。

第五部分,针对高职教育的实际提出,政府、学校、受教育个人与用人单位合理分担成本,政府分担占主导地位,从可行性的层面提出了合理分担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成本的对策。

最后一个部分是结论。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国内外的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公开的文献载体,检索国内及重庆一些高职院校教育投资成本方面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2、调查研究法

以既定的高职教育投资成本体系为前提,分析在这种前提下所产生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可以辅助我们解决投资成本方面一些实际性问题。

3、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长于表达个体被总以所掩盖的特征,具有实证研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部分高职院校的产生与发展

一、高职院校的定位及资源构成

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的影响着高等教育,各个学校都需要在竞争中展现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学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再加上,每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造就的就业压力活生生的摆在公众视线中。

那么,当学生作为一名竞争者,能够利用新技术来改变产业的方向和秩序;或者,他能够在服务方式上运用精密的技术完成革命性的设计。

这无疑是在提高自己求职资本的同时,提高着毕业学校的竞争能力。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学生能够利用所习得先进技术来改变自己毕业之后的生存能力与竞争方式,就是目前院校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如果一个院校以技能操作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并且其教学内容符合学生与社会的需要,那么,这种教育类型就会得到受教育者直接的支持。

高职教育人才的定位是其办学目标所决定的,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突出操作能力,技术应用。

所以,在日常教学上主要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力度,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还应具备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及“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高职教育的不同特色,是所有高职院校都具有的特色。

就目前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前提下,高职教育创建特色最主要的是能够在同属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

比如,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行业经济主管部门严格的监控与指导下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根据市场需要开发与众不同的专业,可以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技能培养结构、学生素质培养上力求独特;在学生考核标准、授课内容、考核方法上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或者可以制定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得我们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虽然国家把高职教育定为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部分,其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的地位,但是,即便是公立的高职院校,与高等教育系统里的普通本科高校比较起来,依然还是存在着许多劣势。

从资源的表现形式的层面上,可以把教育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

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有形资源主要包括教育设施、教学设备、师资数量、土地资源、建筑物等硬件;无形资源主要包括教育管理水平、科学技术知识、学校声誉等软件。

当然,所有的这些以货币的表现形式出现的话,就称为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

二、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概念厘定

成本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随着商品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改变其内涵、外延表现形式。

根据高等教育成本的涵义,高职教育成本(不含机会成本)是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学生及其家庭在一定时间内为培养一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学习期间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总和。

其教育成本从教育服务所耗费教育资源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大类。

教育服务所涉及的人力资源主要有教师、为教学服务的行政工作人员等,物力资源主要包括日常教学中消耗的物料用品、教学用的固定资产和学生生活消费物品。

从价值形态上看,主要由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学生生活费用等构成。

1989年,阎达五与王耕认为教育成本是指教育过程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活动)的价值总和;直到1996年,王善迈更为具体的提出了教育成本的概念,即教育成本是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或者说是用货币形式来体现,培养一个学生所需要社会与受教育者个人(家庭)直接或间接承担的全部费用。

这一概念规定了只有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资源才能构成教育成本,否则不能构成教育成本。

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应该以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为基础。

以机会成本概念为基础的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可以定义为:

为了培养一定规格的高等职业人才而耗费的资源价值。

如果以货币形式来表示,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就是社会和接受教育的学生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各种货币费用。

高职教育成本可以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对其进行结构分析,按成本分担住地的不同,高职教育成本可以划分为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外在成本)。

就成本项目而言,高职教育直接成本,主要包括教学支出、学生事务支出等由学生培养基干作业本身直接耗费的资源。

高职教育间接成本是指组织协调成本(行政管理支出)性作业成本(业务辅助支出、后勤服务支出)。

三、高职院校发展的背景

(一)知识社会的要求

社会对于教育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因为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历史等众多社会因素都会不可避免地作用于教育,所以在不同政治体制下、经济条件下、文化背景下、法制环境中、历史时期内,教育所呈现出来的姿态、效果也就必然会随之发生千变万化。

近些年,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对一个家庭来说,没有什么比孩子的教育更重要的了。

而拥有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许就能约等于一个好的未来。

赏识高等教育的观念逐渐风行社会,我国高职教育也因此受到影响,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

特色社会建设要以人才为主,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最强大的力量。

国家政府相继出台许多政策,以扶持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

比如在2006年11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计划,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国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这项工程以加强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把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高职院校的发展,应从适应社会需求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角度,可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财政总额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管理机制改革有待改善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所以,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才是加快高职教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

(二)认识实践的诱发

在西方,职业教育被称为是培养一般熟练工人或者半熟练工人的教育培训。

因此,“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专业教育”三个词语分别代表了职业人才培养中的三个层次,分别对应我国“工人”、“技术员”、“工程师”;对应日本、台湾等地一些职业领域的“工”、“士”、“师”。

如果按照这种理解,高职教育就可以理解为是西方的“高等专业技术教育”,即技术员、工程师层次的职业人才培训。

而在我国,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那么,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也适用高等职业教育。

根据“谁获益,谁付费”原则,我们可以认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同时在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中发挥着作用。

个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收益主要包括经济收入的增多、社会地位的改变、社会流动机会的增多,以及在以后就业中的优势、生活质量的提高、抓住机会的能力等。

如果把教育视作准公共产品,那么在教育财政决策方面坚持效率与公平原则似乎就成了一个自我适应和更新的体系。

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定位于技术管理型人才,有的则定位于技能操作型人才。

即使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当前急需着重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对其内涵理解也有不一致的地方,这样便导致学校在拟定培养学生的规格要求上出现盲目与不统一,这些都需要从理论上完善符合客观需求的多元化目标体系,并促成高职教育内部的合理分工。

从高职教育自身的结构体系看,它主要包括专业结构、类别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