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0190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docx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20篇社会!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2、乐于和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前期搜集的相关资料课件《家是什么》。

  2、音乐《让爱住我家》、《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师出示“家”,提问:

“你喜欢自己的家吗?

”“你最喜欢家里的什么?

为什么最喜欢它?

”请幼儿逐一讲述自己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师小结:

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人或宠物或物品或玩具或房间。

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我爱我家。

  二、教师演示课件,幼儿通过欣赏诗歌《家是什么》,产生爱家的情感。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朗诵诗歌《家是什么》。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

”“你还听到了什么?

”幼儿回答。

  “诗歌中的话小朋友有没听明白的地方,想问一问吗?

”引发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互相解答,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小结:

妈妈用勤劳的手把家里整理的干净、漂亮,让家人感到很温暖;爸爸用坚实的肩膀撑起一把保护伞,为家人挡风遮雨,让家人享受幸福和快乐。

所以说:

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三、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

  “除了诗歌里所说说的,你感觉家还是什么?

  幼儿自由思考,教师请幼儿回答家是**,尽量理解它的寓意。

  教师小结:

家是**,家是**,……。

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爸爸妈妈。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加深爱家的情感。

  五、理解广义的家,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家人在一起特别的温馨,小朋友们和老师在一起组成了大一些的家——大二班。

”“所有的中国人团结在一起组成了更大的家——中国。

”由小家联系到班级、国家,将感情升华到新的高度。

  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幼儿相互拥抱,感受相互的爱。

  教师小结:

我们爱自己的小家,也爱我们的大家。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我家!

  【活动延伸】

  为家人、老师、朋友说一句话或给一深深的拥抱。

  附诗歌:

家是什么

  小兔子说,家是温暖的地方,

  小老鼠说,家是安全的地方,

  小鸟说,家是幸福的地方,

  小朋友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教学反思

  幼儿对同龄人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此,用三毛导入,应该可以吸引幼儿的兴趣,而三毛又是个典型,以此作为陪衬,应该可以更好地开展活动,紧紧抓住活动的中心情感。

(.来源快思老师教案)有了成人的参与,幼儿成功的机率也是比较大的,应该说每个幼儿都是能获得成功体验的,但本次活动中最容易出现的不足也就是在亲子合作上,虽说亲子合作提供了合作机会,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父母的温暖,但由于一些成人观念的陈旧,很容易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变配合者为操控者,如果这样,那就有违本次活动的教育本意了,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想成功开展此活动,我们首先要让家长也有所准备,比如开一个家长会,作一份调查交流,让家长转变观念,让家长知道什么是合作者的身份,如何让幼儿体现一个自主性。

  活动目标:

  1.了解房屋的发展变迁。

  2.体会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变化。

  3.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房屋发展变迁过程中的各种房屋,将之布置于活动室。

各种现代房屋的照片(高层、多层、别墅等)。

各种房屋效果图,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以前的房屋)

  1、原始人住在山洞里、树上,有什么危险?

  2、人们最初造的房子是怎样的,有什么好处与缺点?

  3、房子只有屋顶和墙行不行?

怎样使房子更明亮?

  4、为什么做饭时满屋都是油烟?

人们想了哪些方法改进?

  5、为什么人们要在外面洗澡、洗衣?

有什么不方便?

可以怎样改进?

  小结:

以前的房屋有许多不方便,慢慢地有了改进。

  二、交流分享(现代的房屋)

  1、这些房屋你见过吗?

你在哪里见过?

  2、你最喜欢哪种房屋?

说说喜欢的理由。

  3、你最不喜欢哪种房屋?

说说你的理由。

  4、这些房屋和以前的房屋比,有什么好的地方?

  5、除了这些房屋外,你还在我们的周围看到过怎样的房屋。

  小结:

房屋在不断地变化,越造越好;我们的上海在不断变化,越变越美丽。

  三、设计房屋

  房屋设计师们还在不断地设计新式房子(效果图),这些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

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知道大班小朋友应在各方面关心集体,关心幼儿园,给弟妹做好榜样。

  2、激发幼儿为幼儿园争光的荣誉感。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配乐诗歌“我是幼儿园的小主人”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怎么做哥哥姐姐、做幼儿园的小主人。

  现在谁是幼儿园最大的小朋友?

你打算怎样做好幼儿园小主人呢?

  总结“我们是幼儿园里最大的小朋友,我们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应从各方面关心幼儿园、帮助弟弟妹妹,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

  2、请幼儿讨论“客人来了,我们怎样做好小主人呢?

  “应该怎样上课?

为什么?

  “幼儿园的小主人在劳动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怎样做游戏呢?

  “幼儿园的小主人应该怎样为班级、幼儿园做好事?

  “幼儿园的小主人应该怎样关心弟弟妹妹?

  3、让幼儿欣赏配乐诗歌“我是幼儿园的小主人”

  活动延伸:

  布置“优秀小主人”专栏,每天评一次,为优秀的幼儿“贴星”以示表扬。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能够依据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创设情境激起幼儿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冲突

  2、活动设计清晰,能按预设的活动环节展开教学活动,活动中各环节的过渡自然。

  3、努力领悟《纲要》精神,在活动中,力争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积极的、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4、教师适时的提问、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讲述,在整个活动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5、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不足之处:

  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不是很好,部分孩子不能说完整话;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干预的有些多,(即给予的命题有些多),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总之,通过活动的教学,既有成功的收获,也有不足。

不过,我将不懈努力。

让孩子们放飞快乐,尽情的回味着分享快乐的愉悦。

通过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

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活动目标:

  1、知道钱币的用处,欣赏各国钱币。

  2、通过游戏"环游世界"巩固对主流货币的认识和使用。

  3、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钱币,体验爱世界爱生活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国货币(票样),银行卡一张,环游世界(包含美元,迪斯尼乐园图片,澳元,袋鼠图片,泰铢,日元,富士山图片,寿司图片,大象表演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

昨天小老鼠杰米和凯特猫去环游世界了,它们都去很多的地方,有美国的纽约,澳大利亚,由法国的巴黎。

他们去了这么多好玩的地方,今天我就当做导游,带你们去环游世界。

  2、教师:

我们出发之前呢要准备一些东西。

引导幼儿说出准备钱。

  3、欣赏外国的货币图片,简单了解外国货币图案的特点。

  

(1)出示人民币,日元,澳元,美元,泰铢的图片,带幼儿认识这几种货币。

(先出示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不能在别的国家使用。

  

(2)教师出示各国硬币的图片让幼儿认识。

  教师:

在国外除了纸币,也有也有许多各种各样好看的硬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外国的硬币。

  (3)教师小结:

原来每个国家的钱都很漂亮,也都不一样,上面有它们国家重要的人物头像,和一些重要的风景。

在哪个国家就要用哪个过家家的钱购买物品。

  4、通过游戏"环游世界",加深幼儿对主流国钱币的认识和使用。

  

(1)教师:

我们准备这么多国家的钱现在就可以出发了。

  

(2)这是哪里,你怎么知道这是泰国,泰国的国宝是什么,请你们找出泰铢和我一起去看大象表演。

  (3)这个雕像叫什么,它是哪个国家的我们要进美国的迪斯尼乐园要用什么来买门票呢?

  (4)接下来要去哪呢,这是什么动物,小朋友找出澳元,去买袋鼠明信片。

  (5)我们最后到的是哪个国家,这座山叫什么,这个国家叫什么,去了这么多国家你们的肚子都饿了,日本的寿司很棒,准备好你们的日元我们要买寿司吃了。

  5、出示银行卡,简单了解其使用方法。

  

(1)教师:

如果你要去更多的国家还要准备更多的钱,就不是很方便了。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让幼儿认识银行卡。

  (3)教师总结:

原来它不光本领大,使用起来还很方便呢!

有了银行卡去再多的国家都不怕了。

  活动反思: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

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

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本次活动设计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框架;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为原则;以提升幼儿自身能力为大目标。

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活动的第一环节,保留了原活动中较好的提问,提示幼儿关注1、2、5这几个数字在钱币中的重要用途。

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具的提供保证了幼儿个体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摆弄操作及尝试。

同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儿的观察和相互启发。

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的设定,包揽了10以内所有面值钱币的不同组合。

三个层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步骤,以及阶段目标的把握。

活动的第三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目的不在于用的多用的好,而在于大胆得用,合作的好。

教师的指导应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游戏中突出的问题。

指导提示是不出基本问题情况下的提升要求,实施者应灵活把握。

  活动目标:

  1、了解"爱鸟周"的含义。

  2、感受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3、产生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室和幼儿收集鸟类的图片及其于人类关系的资料。

  2、操作材料:

画纸、画笔、稻草、纸盒等。

  3、幼儿用书:

《爱鸟周》。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讨论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欣赏鸟类图片,幼儿互相交流自己认识的鸟。

  ★看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讨论: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小结:

有的鸟专吃害虫,保护庄稼和树木;有的鸟可以送信;有的鸟很大,有的鸟可以观赏;还有的鸟可以为人们提供有营养的蛋。

  2、讨论、了解爱鸟周的含义。

  ★引导幼儿讨论:

如果没有鸟类世界会怎样?

人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

鸟和人类共同生活,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

在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某一个星期为"爱鸟周",督促人们爱护鸟类,保护鸟类。

  3、引导幼儿开展爱鸟行动。

  ★讨论:

小朋友应该怎样爱护、保护鸟类?

  ★教师和幼儿总结:

小朋友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鸟类的事情:

做个"小小宣传员",向大家宣传爱护鸟类;不伤害小鸟:

不抓、不打小鸟;为小鸟做窝……

  ★幼儿分组活动:

绘制保护鸟类的宣传画,制作"小鸟的家"等。

  活动反思: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加以鼓励,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整篇课文的学习都以读为主,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和想象感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轻松完成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设计意图:

  名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孩子们对它仍然比较陌生。

名片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必备的东西,有必要让幼儿认识和了解。

同时,名片对于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可挖掘的教育价值。

为此我们设计了"小小名片"这二系列活动,以帮助大班幼儿了解名片的来源、名片的作用及名片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活动目标:

  1、认识名片,了解名片的用途。

  2、尝试设计一张名片,理解人与人交往的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小老虎的名片》;将事先准备好的名片挂在一棵名片树上。

  一、讲故事《小老虎的名片》

  1、围绕下列问题讨论:

小老虎来到森林以后,是什么帮助它认识了那么多的新朋友?

后来,小老虎生病了,又是什么帮助它请来了河马医生?

  2、教师小结:

有了名片真好,既可以用它认识许多新朋友,又可以根据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地址与朋友保持联系。

  二、欣赏名片

  1、教师提问:

小朋友平时见过名片吗?

见过谁的名片?

  2、出示名片树,幼儿观察名片的形、色等装饰方法。

  3、教师提问:

名片树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片,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三、了解名片

  1、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名片,你们知道名片有什么用吗?

  2、教师小结:

名片有多种用处,认识新朋友、与朋友保持联系、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

名片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

  3、请幼儿当设计师为自己设计名片,提醒幼儿不志设计名字、电话等名片要素,建议幼儿写上自己的班级。

  四、幼儿设计名片

  教师巡回指导:

名字、电话号码是否写清楚,并引导幼儿尽量设计得新颖和别致。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生活中收集各种各样的名片。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名片。

活动来自于孩子的生活,因此活动中幼儿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

自己设计名片的活动给了幼儿创造的机会和空间。

除了我们平时见到的名片,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材料和样式的名片;另外市面上还有很多装名片的漂亮盒子,这都将成为活动拓展的生长点。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实践初步了解小鹿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惯和科学的饲养方法。

  2、能大胆观察、记录并完整地说一说自己的观察见闻。

  3、能够遵守活动纪律,体验近距离接触梅花鹿的乐趣。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与养鹿场主联系、做好交流。

  2、幼儿已有基本的保护自己和动物的意识,不轻易惊扰梅花鹿。

  3、幼儿已经做好参观所需的物品准备。

  4、观察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组织幼儿整理好自己的相关物品,乘坐专车前往活动目的地--五星鹿场。

  2、在乘车过程中,老师向幼儿再次强调参观的注意事项。

  

(1)下车后排好队一起向饲养员问好。

  

(2)在排队、观察、与同伴和老师交流的时候要轻声轻语,以免惊扰了梅花鹿。

  (3)注意听老师的口令。

如:

分散、集合等等。

  (4)在观察过程中有紧急情况发生的话,一定要马上告诉身边的老师,让老师帮你解决。

  二、观察、记录活动

  1、到达目的地,组织幼儿向饲养员问好并倾听饲养员关于参观的意见和建议。

  2、组织幼儿一对一跟随老师观察梅花鹿。

  

(1)师: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个房间除了都有一个门以外,还有什么特别的装置吗?

通过对饲养员的采访得知这是给梅花鹿喂食的地方。

  

(2)透过喂食的地方观察自己看到的梅花鹿。

观察方向可以是:

你观察到的梅花鹿长什么样子?

这里的梅花鹿和图片上的梅花鹿相比哪里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教师小结:

其实梅花鹿就像我们人类一样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要换不同的衣服,梅花鹿一年要换两次毛,分别在春天和秋天,春天换成又薄又稀的毛,秋天换成厚厚密密的毛。

而鹿茸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可以治病救人,饲养员在取鹿茸的时候会采用特别的办法,不会对梅花鹿造成很大的伤害。

老师觉得我们应该向治病救人的梅花鹿鞠躬说声谢谢,也应该表扬表扬本领强大的饲养员。

  3、幼儿通过再次观察完成记录单。

  

(1)师:

我们小朋友这次除了观察梅花鹿的样子,还想知道关于梅花鹿的一些问题对不对?

小朋友已经把想知道的问题记录在纸上了,一会有的问题你们可以通过更仔细地观察来记录,还有的你可以通过采访叔叔来解决好不好?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将探索梅花鹿吃什么?

放到最后一个记录)

  

(2)幼儿分散参观。

要求:

最好选定一个房间的梅花鹿进行观察、记录,因为跑来跑去的话会惊扰了梅花鹿。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问题的答案。

  教师小结:

原来梅花鹿是食草性的动物,特别喜欢吃嫩树叶、青草、青菜等绿色植物。

饲养员爷爷每天给梅花鹿喂食三次,就像我们人吃饭一样。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添加小结)

  三、喂食活动刚才梅花鹿肯定还没吃饱,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饲养员喂食好吗?

  师:

握住植物的根部,慢慢地伸到梅花鹿的嘴边。

  四、组织幼儿集合,清点人数后乘车回园。

  1、师:

今天小朋友们和梅花鹿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早晨,我们不仅和梅花鹿有了一次亲密接触,还知道了关于梅花鹿的很多知识,你们开心吗?

现在我们要回幼儿园了,你们可以轻轻地走到喂食的地方看着它们的眼睛和梅花鹿说一句悄悄话,说完的小朋友马上来排队。

  2、和梅花鹿、饲养员说再见!

  3、清点人数回幼儿园。

  4、回园后组织幼儿入厕、洗手、喝水。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教学目标

  1、了解各行各业人们工作的特点。

  2、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操。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环境与材料:

  1、教学挂图《他们多辛苦》。

  2、《健康.社会》

  一次备课

  1、观看教学挂图

  请幼儿说一说图上的叔叔阿姨是做什么工作的。

  建筑工人为我们盖高楼,使我们住的房子越来越好,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

  教师教给我们知识,让我们越来越聪明。

  解放军在祖国的边防为我们站岗放哨,小朋友才能安心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本领。

  让幼儿再说说警察叔叔为大家做了哪些事情。

  通过谈话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职业?

司机、演员、经理、清洁工、导游员、律师、厨师、美容师、科学家等。

  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3、我长大后想做什么

  幼儿大胆说出自己长大后想从事何种职业的愿望。

  在画册《他们多辛苦》上画出自己长大后想从事的职业。

  活动反思

  现代社会已经是多元化分工的社会,每一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工作职责,每天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工作机会。

孩子虽然年龄还小,但是对各种不同职业的工作已经充满了好奇心。

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活动目标】

  1、在集体搬凳子活动过程中,发展合作、谦让等良好品质及竞争意识。

  2、通过讨论快速搬凳子的策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积累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经验。

  2、准备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小凳子。

课件:

记录时间的秒表。

活泼轻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的预设

  1、第一次尝试搬凳子

  教师: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想玩吗?

那好,现在我们一起用最快的速度把凳子搬到活动室外面去。

在搬凳子时请小朋友注意安全,搬好了回到线上坐好”。

教师记录时间。

  2、小组讨论方法

  教师宣布结果:

你们刚才搬凳子花了30秒钟,大2班的小朋友20秒钟就搬好凳子,20秒与30秒谁快?

想战胜他们吗?

(想)好样的。

那么刚才我们搬凳子的速度慢而没有超过大2班的小朋友,问题出在哪里?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其他什么办法来最快的搬凳子?

现在我们小组一起来讨论一下。

  幼儿有可能想出的办法:

有次序地跑、传递、叠起来等。

  二、根据幼儿生成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活动方法与顺序是一种假设)

  1、幼儿尝试第二次搬凳子:

有次序地搬着椅子跑

  教师宣布结果:

“速度稍快了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时间,请幼儿进行比较,相差多少秒时间)恭喜你们,看来有次序地搬凳子是好办法,你们对这个结果满意吗?

(不满意)为什么速度还是不够快?

问题出在哪儿?

怎么解决?

”幼儿再次讨论方法。

  2、幼儿再次尝试集体搬凳子,尝试传递或其他办法。

  幼儿讨论:

这种办法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继续用,怎么提高速度?

放弃的话,选择其他什么办法?

  幼儿寻找问题,并商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3、幼儿尝试用重叠的方法搬凳子。

  教师:

“刚才我们都是一个人搬一张凳子,还可以怎么样搬凳子呢?

(小组的凳子重叠),重叠好的凳子谁来搬?

  幼儿有可能建议一人搬两张或一组的凳子,有可能说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定谁来搬重叠好的凳子。

  幼儿再次尝试集体搬凳子,体验挑战成功的快乐。

  三、结束:

讨论

  教师:

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

你想到了什么?

这个游戏让你懂得了什么?

  小结:

这个游戏不仅好玩,它还能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

(要有秩序、排队、团结合作、互相谦让,多动脑筋等等,幼儿各抒己见)。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请幼儿搬凳子到户外进行活动,观察幼儿的情况,是不是更有秩序感与合作谦让精神。

  2、继续玩搬凳子的游戏,在反复游戏中能让幼儿有更深刻的体会。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活动目标】

  1、会正确使用伞,掌握其收拢和打开方法、了解安全用伞的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