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0284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

《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冬至的作文900字2.docx

冬至的作文900字2

冬至的作文900字

导读:

冬至的作文900字篇1

  在我的家乡,冬至是一个很重大的节日。

冬至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磨成米粉做圆子。

古人有诗云: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

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美满。

母亲总说,圆子是最团圆吉祥的食物,能把牵挂和幸福都包裹进去。

儿时的冬天总是异常的寒冷,常常清早起来被冻得哇哇哭。

此时母亲都会怜爱地把我揽在怀,安慰我说:

“冬至那天多吃圆子,就不觉得冷了。

”冬至节,母亲早早起来搓圆子,她把米粉加入适量开水揉捏成圆形长条,再切成一只只圆坯,然后用手掌把它搓成一个个如核桃大小的圆子。

煮圆子要等水开了后才能下锅,不然会化掉。

汤圆浮上水面,袅袅的香气也升腾弥漫,让人垂涎三尺。

搛一个汤圆急急地送进嘴里,轻轻咀嚼,软软的,甜甜的,滑滑的,温润绵长,食后唇齿留香、绕颊三日,我们个个吃得肚儿圆,母亲看我吃得特别香,欣慰地笑了。

清香的汤圆寄寓的是对我们未来的希冀和愿景。

后来走出家乡到外地求学,冬至这天总会想起母亲煮圆子的情形。

热腾腾的氤氲雾气,犹如水袖般悠悠飘逸的精灵,母亲用浓浓爱意将寒冷的世界柔化得温暖馨香,使我懂得自己的根永远随着母亲的身影眷恋着故土。

  冬至这一天,太阳到达南回归线,对北半球来说,这是一年中白日最短夜最长的一天。

漫漫长夜,北风呼啸,寒气袭人,大人小孩都睡不着,一家人就围炉夜话。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虽不高,但古文基础扎实,他娓娓道来的《西游记》等古典文学是文化荒漠岁月里的一股清泉,温润着我们干涸的心。

但我记忆最深的是《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黄香小时候,家境困窘,冬天铺的还是草席,为让劳作一天的父亲不再挨冻,黄香读完书便悄悄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叫父亲睡下。

那时,我总是很遗憾父亲的床上有棉被垫着,让我连“温席”的机会都没有。

  霜雪凝野、一年将终,作客他乡的游子,在这个漫长的冬夜,谁人不起故园情呢?

唐代诗人杜甫的《至后》说: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在古代,冬至那一天,在外的人必须赶回家过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

可诗人想回家又脱不开身,于是吐露出离乡背井的酸楚。

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又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孤身羁旅,恰逢冬至,诗人揣想家人牵挂他的心情,这般思念就流注于亲心与己心之间,显得格外温婉、深淳。

唐代诗人殷尧藩《冬至酬刘使君》亦云:

“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

渐喜一阳从地复,却怜群沴逐冰消。

”诗人出门在外,冬至夜思家而不能眠,故乡是那样的遥远而又亲近。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节气循环,“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腊梅含笑时,春天的脚步近了。

冬至的作文900字篇2

  过冬至,吃饺子,这个是个大学问呢!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当时的“捏冻耳朵”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饺子啦!

  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你说我能不照办吗?

为了不冻耳朵,我也要下厨房包饺子喽!

  至于剁肉、拌馅儿等麻烦的工序就只好麻烦老妈来帮忙了。

只见妈妈快刀斩乱麻,不一会就把一大块羊肉剁成了富有粘性的肉馅儿了,我用手摸了摸,嘿!

光溜溜的,捏起一点儿,还真有一种藕断丝连的感觉呢!

接着还要进行第二道工序——拌馅儿。

  妈妈把刚刚剁好的肉馅儿倒进一个盆子里,依次放入了盐、酱油、白糖(白糖提鲜的),十三香等调料,拿根筷子朝一个方向绞,不大一会儿,刚刚还是粉白色的肉馅儿已经是完全大变样了,而是呈茶褐色的样子,黏糊糊的,也没有刚才那么好看了,不过你若低头仔细地闻一闻,一阵诱人的香味便扑鼻而来。

  马上要进行第三道工序了,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包饺子。

我和妈妈分了工,我来擀面皮,妈妈则负责包饺子。

大厨出场了,我捋捋袖子,穿上围裙,还真有一副大厨的味道呢!

  我拿过一个小面团,在案板上使劲儿压了压,压出了一个不规则图形,再拿擀面杖在面皮上滚动,有好几次都粘到了擀面杖上,妈妈告诉我说:

“这是因为你放的面粉太少了,所以导致黏在一起。

”只见妈妈很快的在面皮上撒了一点面粉,带我再次去擀的时候,果然不是很粘了,就这样,我擀的第一个面皮就这样横空出世了,虽然它并不完美,缺胳膊少腿的,但这毕竟是第一次嘛,有情可原。

  擀了几个面皮后,妈妈嫌我速度太慢,于是我又改行啦!

摇身一变,变成了包饺子的主。

我拿过一个面皮,小心翼翼的从盆子里挑了一点肉馅儿放进面皮的中央,接着是合口,不幸的是,我放馅过多,所以饺子先生的大肚皮上便多了几个小补丁,严重破相。

  费时费力半个钟头,总算是包好了饺子,就差下锅啦!

水烧开后,我小心翼翼的把水饺倒进锅,只见饺子一个个如快活的小天鹅似的在锅里快活的游泳,不大一会儿,锅里泛起了白沫,饺子出锅喽!

迫不及待的我不等火熄灭就迫不及待的捞了一大碗,再沾点准备好的调料,咬下一口,满口生津,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不然怎么说还是自己做的好吃呢?

这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啊!

冬至的作文900字篇3

  冬至节蒸冬,是北方一些地方的老习惯、老传统。

  虽然,民间流行着“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但一个节日的庆贺和纪念方式从来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活动交叉在一起的,互相衬托,显得多姿多彩、丰富充实。

  “蒸冬蒸冬,扬场有风。

”就是农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谣,寓意冬至蒸了冬,明年夏秋两季扬场时就会有风,而风遂人愿,把辛苦劳动打来的粮食扬得干干净净。

这样,粮食早日入仓,人们才能早日歇手,也免得遭遇了坏天气而糟践了丰收的成果,谚语蕴含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之意。

而“冬至不蒸冬,穷得乱哼哼”这句民谚,则提示人们冬至节不要忘记蒸冬。

  蒸冬就是蒸窝头儿。

虽然窝头儿是农家的家常便饭,基本上是日日蒸、天天吃,也没有什么新鲜奇怪的。

但到了冬至节这一天,窝头儿就有说道了。

首先,窝头儿的用料不太一样。

平日一般都是用玉米面或高粱面蒸的,而冬至节这天蒸的窝头儿,家庭条件好些的,是用小米面,里面还掺着红枣泥儿。

蒸出来的窝头儿黄里透红,黄亮亮、红扑扑,人见人爱,不要说吃了,看上一眼就让人咽口水。

条件不济的,起码也要往玉米或者高粱面里掺上红枣泥儿。

另外,平日蒸窝头儿随便什么时间。

而冬至节这天,必须是早晨蒸窝头儿。

  在冬至节的前两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在石碾石磨上碾高粱米、磨玉米面了。

因为是为冬至节准备的,因此碾得烂一点、磨得细一些,特别费工夫。

头一天晚上,家庭主妇就从瓦罐里倒出一些红枣,煮熟、去核,再揉成枣泥儿备用。

  冬至那天,天刚刚破晓,全家人就开始忙碌了。

男人去井台挑水;妇人则开始用瓷盆和面;而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则被父母命令赶快起床去打扫院落。

猫和狗也爬起来,抖抖身子,走出窝口。

农家的冬至节,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此时,只见主妇先往面盆里挖上大半盆玉米面,再按一定比例放进去一些高粱面或红薯面以及枣泥儿。

然后用温水和面,和到软硬合适后再醒一会儿,然后将面揪成馒头般大小的胚子,接着,就像变戏法一样,主妇的十根手指快速在面胚子上捻动着,一眨眼,便捏成一个黄金塔一样的窝头儿。

只见窝头儿底部用大拇指旋出一个窝儿,而整个窝头儿的周边薄厚均匀。

这样的造型受热均匀,熟得快。

在主妇捏窝头儿的同时,婆婆或小姑子开始在灶房烧锅。

待窝头儿捏好后,一锅水也就烧开了。

把窝头儿放入蒸笼里,先烧大火,再换小火。

待窝头儿蒸熟,日头也刚好冒红儿。

揭开锅盖的一刹那,整个灶房立即被热浪般的蒸汽充盈了,一股香气扑面而来。

这正是:

冬至蒸冬热腾腾,香气逼退刺骨风。

男女老少心欢喜,日子如同红日升!

冬至的作文900字篇4

  “晚上睡觉把被子裹紧点,今天是冬至!

”耳边刚响起妈妈的叮嘱,不觉一股凉风从后背擦着脊梁钻进被窝,禁不住一阵哆嗦。

颤巍巍地,把被子拉近些,压在身下;抱住膝盖,蜷成一团;顺便缩着脖子,把脸贴在热水袋上,顿觉舒服极了。

不知不觉便迷迷糊糊睡着了。

  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寝室里黑漆漆的,“夜战”的同志们也都睡了,只听得见外面呼呼的风声。

有三点了吗?

如果是三点钟,那我还可以闭上眼睛,再来个呼呼大睡;如果是五点钟了呢,那仅有半小时我就得起床了,真舍不得!

唉,管他呢,至少现在我还在被窝里好好地躺着,就想想昨儿个一天的学习吧。

  昨天在一楼餐厅吃早餐,下课铃一响就马不停蹄地飞奔,终于买到了爱吃的鸡蛋饼,我记得鸡蛋饼上还罕见地出现了几粒绿葱。

吃饱之后还喝了一杯醒目,嗯,没错,好像还被“醒目大叔”给瞧不起,让我“喘息”了好一阵子。

  “醒目大叔”的耳朵有点背,我想。

我对他说了两遍“大叔,给我来一杯醒目。

”之后,他仍旧低着头只顾摆弄手机。

我不得不大声说第三遍:

“大叔您好,请给我来杯醒目!

”大叔缓缓抬起了头,我这才发现原来大叔这么高,因为我只能看见他的尖下巴。

大叔骤地缩紧下巴,又突然张开嘴巴,我看见他嘴里的黄牙上上下下蹦跳着:

“醒目,醒目,醒目有两种,鬼知道你要哪一种!

”顿时,我耳边刮起一阵狂风,耳旁的头发都飞起来了。

我仍然记得他话音刚落,四周便有几十双闪烁着好奇目光的眼睛聚拢过来。

我当时就喘息了好一阵子,然后,声音小小地说:

“青苹果味的,我喜欢青苹果味的。

”大叔用手指贴在可乐杯内壁“粘”出一个来,给我“满上”,可是当我端在手里,泡沫没了,就剩下三分之二杯了。

而他,又去抚摸他的手机去了,我只得面红耳赤地离开。

  现在,我真是后悔那么容易就被“醒目大叔”轻视了一番,我仍然记得他说话时的那个样儿,那种口气,就像今晚的风,呼呼地咆啸,,让我颤栗不止。

了不起的大叔您让我为自己的胆小而自卑!

听——那声音,还在耳旁恣意拨弄我的发梢。

  “醒目,醒目,醒目有两种,鬼知道你要哪一种!

  大叔的黄牙欢快地跳起舞,尖下巴像翘起的高高的狗尾巴,在我眼前摇晃。

我初时也被吓了一跳,但很快镇定下来。

轻轻地,面带微笑地说:

“两种都要!

”大叔有点惊讶地看了看我,但很快就“粘”出两个可乐杯,弄了两杯,不,应该是两个三分之二杯,放在我面前。

我轻轻地托起青苹果味的那一杯,说:

“谢谢大叔!

”转身欲走。

自然地,大叔会喊道:

“喂,还有一杯!

”我回过头来,笑容可掬地,微启双唇,说:

“那杯留给大叔您刷牙吧!

”说罢转身离开。

他肯定会明白我是在戏谑他,于是把那一杯朝我摔来……而我早已走得够远,杯子就落在我身后。

很快,大批同学围过来,我抬头看看气急败坏的大叔,又对围观者瞟上几瞟,然后,走过去捡起可乐杯,优雅地把它放进回收箱内。

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我说:

“大叔,请别乱扔垃圾!

”接着,端着我喜欢的青苹果味醒目离开。

如果观众配合默契,很自然地,餐厅内会响起一片雷动的掌声。

冬至的作文900字篇5

  很小的时候每逢冬至这一天奶奶都会告诉我冬至要吃饺子,不吃饺子耳朵就会冻掉。

为了我的耳朵我都会大口大口吃饺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书中得知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也不会冻掉。

  其实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可是一个大节气,倍受人们的重视。

冬至要吃美食是人们过节的传统习惯,中国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

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吃饺子、南方盛行吃汤圆。

不论吃什么都是人们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我们家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我们全家聚在一块,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心里都美滋滋的`。

每到这时奶奶总会对我说:

“多吃点,吃的肚子滚溜溜的,吃饱了晚上才会做个好梦哦!

”虽然冬至夜三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但是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可惜今年爸爸却独自一人在外地出差,冬至夜不能回来。

我更想念他了。

  36、西北老家过冬至

  听奶奶说:

冬至是传统四大节之一,冬至开始数九,是个严寒的节气;“冬至—阳生”,从此阳气上升,又是个带来希望的节日。

在我们老家西北一个小山村,过冬至,人们要吃包子。

因为那里有句老话:

冬至节,秃子头上冻出血。

人们吃了包子,就“包”住了“头”,也“包”住了来年的希望。

奶奶至今还保留着这个习俗。

  去年冬至,奶奶一大早就发好面,准备好羊肉胡萝卜馅。

一听说包包子,我急忙洗了手,跑到案板边,拿过奶奶压好的面皮,开始学包包子。

奶奶边包边教我:

“左手心放面皮,右手舀馅放在面皮上。

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边皮,中指沿着边儿往回拉,边拉边捏,最后捏到一起拧个小辫就行”。

我一听,难,得有点技术。

奶奶说:

“不怕,一学就会。

”她握住我的右手,分开手指,在面皮上练习“边拉边捏”,看着面皮的圆边在我手下一点点收拢,也很好玩。

奶奶教我做了两个,第三个我坚持要自己来,开头我小心慢慢捏,不算顺利,快要捏好了,我心里高兴,想一下捏住,可是馅都捏到了边上,拉回的面捏不住倒粘在手指上。

我有点发急,使劲一捏,不想倒把皮捏破了,馅也漏了。

奶奶一看说:

“不要急,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快成功的时候。

你这是面边上粘了菜汁就捏不住;手湿了就粘面了。

”我长吸一口气,擦干手,重新拿过一面皮,按部就班操作,终于成功了。

那包子歪着小辫坐在箅子上,我左看右看,多像淘气的小娃娃!

我大喊:

“耶,我捏了个胖娃娃!

”大家都笑了。

吃饭了,奶奶端上热气腾腾的包子,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包子也有我一份功劳啊!

  今年的冬至又到了,想起第一次包包子的经历。

我就想起了奶奶的话: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快成功的时候。

就像冬至最寒冷的时候过去了,那温暖的日子也就开始了。

冬至的作文900字篇6

  冬至节气的作文,吃饺子,这个是个大学问呢!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当时的“捏冻耳朵”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饺子啦!

  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你说我能不照办吗?

为了不冻耳朵,我也要下厨房包饺子喽!

  至于剁肉、拌馅儿等麻烦的工序就只好麻烦老妈来帮忙了。

只见妈妈快刀斩乱麻,不一会就把一大块羊肉剁成了富有粘性的肉馅儿了,我用手摸了摸,嘿!

光溜溜的,捏起一点儿,还真有一种藕断丝连的感觉呢!

接着还要进行第二道工序——拌馅儿。

  妈妈把刚刚剁好的肉馅儿倒进一个盆子里,依次放入了盐、酱油、白糖(白糖提鲜的),十三香等调料,拿根筷子朝一个方向绞,不大一会儿,刚刚还是粉白色的肉馅儿已经是完全大变样了,而是呈茶褐色的样子,黏糊糊的,也没有刚才那么好看了,不过你若低头仔细地闻一闻,一阵诱人的香味便扑鼻而来。

  马上要进行第三道工序了,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包饺子。

我和妈妈分了工,我来擀面皮,妈妈则负责包饺子。

大厨出场了,我捋捋袖子,穿上围裙,还真有一副大厨的味道呢!

  我拿过一个小面团,在案板上使劲儿压了压,压出了一个不规则图形,再拿擀面杖在面皮上滚动,有好几次都粘到了擀面杖上,妈妈告诉我说:

“这是因为你放的面粉太少了,所以导致黏在一起。

”只见妈妈很快的在面皮上撒了一点面粉,带我再次去擀的时候,果然不是很粘了,就这样,我擀的第一个面皮就这样横空出世了,虽然它并不完美,缺胳膊少腿的,但这毕竟是第一次嘛,有情可原……

  擀了几个面皮后,妈妈嫌我速度太慢,于是我又改行啦!

摇身一变,变成了包饺子的主。

我拿过一个面皮,小心翼翼的从盆子里挑了一点肉馅儿放进面皮的中央,接着是合口,不幸的是,我放馅过多,所以饺子先生的大肚皮上便多了几个小补丁,严重破相。

  费时费力半个钟头,总算是包好了饺子,就剩下锅啦!

水烧开后,我小心翼翼的把水饺倒进锅,只见饺子一个个如快活的小天鹅似的在锅里快活的游泳,不大一会儿,锅里泛起了白沫,饺子出锅喽!

迫不及待的我不等火熄灭就迫不及待的捞了一大碗,再沾点准备好的调料,咬下一口,满口生津,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不然怎么说还是自己做的好吃呢?

这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啊!

【【精华】冬至的作文900字合集6篇】

1.【精华】冬至的作文700字10篇

2.【精华】冬至的作文700字9篇

3.【精华】冬至的作文500字10篇

4.【精华】冬至的作文600字九篇

5.【精华】冬至的作文500字3篇

6.【精华】冬至的作文100字7篇

7.【精华】冬至的作文500字5篇

8.【精华】冬至的作文300字九篇

上文是关于冬至的作文900字,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