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294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青年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年必读.docx

《青年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必读.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年必读.docx

青年必读

青年必读.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

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

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1.《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

305篇诗歌。

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迭反复的章法是《诗经》中诗体的主要特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逃之夭夭”,“杨柳依依”等四字句,今天仍被广泛使用。

  《诗经》中的《风》是从民间采集的民歌,是其中的精品,它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读者要欣赏《诗经》之美,首先应注意文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其次还要克服一些今日已不再使用的冷僻字的困难。

2.《楚辞》

《楚辞》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定的,共17篇,其中7篇为屈原所作。

《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的巨大的影响。

《楚辞》以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离骚》为代表。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抒情长诗,且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阅读《楚辞》要注意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屈原的生平,诗中用典较多,生僻字较多,还须结合注解。

3.《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历来为人传诵的佳作精品,唐代诗歌不仅达到中国旧体诗歌而且也是当时世界文学的顶峰。

《唐诗三百首》所选的内容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展现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想境界。

读诗歌不可不读唐诗,读唐诗不可不熟读唐诗三百首。

  诵读时读者应当把握盛唐诗歌中表现的开拓进取,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

4.《宋词选》

  《宋词选》,与前人相比,宋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和思想题材,突破了格律的束缚,宋词把词这种区别于诗的韵文体裁的表现力推到了极至。

豪放派的苏、辛、婉约派的李、姜等词人的词作成了后世的典范。

与诗一样,词应多读,多体味词的境界。

5.《元曲选》

  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真切地反映了市民的生活与审美情趣,拥有活泼的生机。

元杂剧开创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

许多剧本脍炙人口,至今仍长演不衰,比如《窦娥冤》、《西厢记》等。

阅读时唯一的难点是当时的口语,需要结合一下注解。

  

6.《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自清初编定印刷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厂。

选编《古文观止》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熟悉了文言的词汇、语法现象和文章的布局结构,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为进一步阅读文言文打下了基础。

其中所选的先秦教文略为古奥,稍难读些。

最后一卷选明文,一般读者可能会忽略,其实亦有不少好文章。

7.《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七分真实,三分虚构。

罗贯中在书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比如中国人智慧的象征诸葛亮,奸雄的代表曹操,忠义的化身关羽等等。

本书还描绘了三国乱世的广阔战场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书中的许多军事思想和处事谋略迄今仍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8.《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侠义小说的代表作。

施耐庵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的成长道路。

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孚含短篇,至今许多文艺作品的题材都选自《水浒传》。

小说用古代的白话写成,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

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的巨大影响。

9.《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全书共100回。

作者吴承恩为世界文学长廊中增添了一个神通广大、铜身铁胆却极具人性特征的孙行者的形象,历来为不同年龄的人群所喜爱。

值得注意的是孙悟空的极强的反抗精神,已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一个典型。

孙悟空保着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几百年来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10.《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

全书通过一批豪门旺族的盛衰,展现了封建时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书中大批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比如林黛玉、薛宝钗已成为具有两种鲜明性格的女性代表。

《红楼梦》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11.《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原本可怕的鬼怪、狐仙在蒲松龄的妙笔下都被赋予了人性的善良和情感。

作者写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也写了人民的反抗,还写了许多凄婉缠绵的爱情故事。

《聊斋志异》的文言文也典雅优美,简洁流畅,代表了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通过读它亦可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吴敬梓在书中塑造了一批伪君子、

假道学、假名士的丑言丑行,令人忍俊不禁之余又深获启发。

本书又是近千年封建科举制度残害人,扭曲人性的缩影。

小说往往不用一句贬词而能使虚伪之情毕现,代表了讽刺文学的最高成就。

鲁迅先生对它亦有高度评价。

13.《鲁迅选集》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的第一人,也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人。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是现代小说最早的、高水平的作品。

他的杂文更是具有鲜明的鲁迅特色,精炼的白话文中略带文言,感情沉郁充沛,说理透彻,论辩犀利,如匕首、如投枪,既有时代特征又不失其永恒意义。

许多篇目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典范作品。

没有读过“鲁迅”就不能算是读过中国文学,不能理解鲁迅,就不能理解中国文化,不能理解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成就、使命和价值。

14.《家》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小说带有自传的色彩,通过几个青年的命运写了“五四”之后人性的觉醒与封建势力对人性的扼杀。

本书基本上是个爱情故事,这正是当时的普遍题材,语言不事雕琢,朴实亲切,作者是含着泪用心灵写出来的。

《家》对当时许许多多青年人挣脱封建家庭束缚,追求幸福爱情,追求自由解放有巨大影响,使我们看到今天的自由实在是由先辈的抗争而来。

15.《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

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的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骆驼祥子》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典范作品。

本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

16.《雷雨》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

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8个人物在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到过去的恩恩怨怨,不但有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列不谐调的矛盾。

在这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

悲剧早已产生,只是在这里最后爆发。

剧本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简炼含蓄,潜台词极为丰富。

17.《围城》

  《围城》是中国式幽默与西方式幽默相结合的典范,钱钟书以其对中国文化和人性的深刻理解,成功塑造了一个多余人——方鸿渐,每个读者似乎都能从他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书中其余人物也刻画的神形毕现,如在目前,让人在忍俊不禁之后又感慨颇深。

《围城》把人写透了,也把世界写透了。

18.《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部力作,也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在青少年心

目中产生巨大震撼和反响的当代题材的长篇小说。

本书对变革年代的青年如何挑战固有的生活模式,如何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做了可贵的探索。

新旧两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大冲撞在书中有着深刻的描述。

“孙少平”式的梦想和奋斗精神鼓舞了许多人。

作品以黄土高原为背景,是一幅黄土地的风情画。

文中使用了一些当地的口语。

无论从题材、思想,还是从语言上说,本书都可堪称新时期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

19.《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气势磅礴,一泻千里,体现了一代伟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道的豪情壮志和精神境界。

作品极富号召力、感染力,是革命浪漫主义作品的代表,达到了近代以来旧体诗词艺术及思想上的最高峰。

从中亦可窥见中国共产党创业之艰和历史上的重大战役与事件。

读本书须结合诗词所作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欣赏。

20.《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游记散文集,但绝不仅仅是游记。

作者面对名山大川,历史风物,深思苦虑,体味其对于中国文化,中国人文精神的深远意义,也可谓是“文化苦虑”。

作者文学精当,夹叙夹议,笔端常带感情,也引起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思考、欣赏与认同。

本书成了90年代以来,反思传统文化,以求建立新时代人文精神的代表之作。

  

 

中国传统文化首选书推荐

 

  作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复兴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继承我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创造这个时代的新的优秀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可说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一个不摸门径的人可能会有无所适从之感。

我们以下开列的这个书目,可以说基本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的基本书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读。

  中国古典文献在传统上分为子史经集四大部分,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在文化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有些典籍在当时有巨大意义,比如宋应星《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又比如中国传统上是个农业国,农书较多,这也是中国文化里极重要的部分;还有一些炼丹的书,求仙的书,这些都过时了。

除了专门研究人员之外,我们读这些东西,第一是没有意义,跟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第二是读不懂。

我们这个书目是面向读者的一个书目。

所谓面向读者,有以下几层意义:

首先,对当代读者有用,尤其在人生观的树立与处世知识能力的增加方面;其次,当代读者比较容易阅读。

部分典籍也许文字稍难,但对中国传统影响巨大,一些说法被长期采用,读者比较熟悉,也显得并不太难;再次,通过对这些书的阅读,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貌获得一个大致了解,对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1.“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的“圣经”。

“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

《论语》和《孟子》(四书)及《诗经》、《书经》、《礼记》、《易经》、

《春秋》(五经)的总称。

这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书里许多语言,如“当仁不让”、“名正言顺”、“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

  《老子》五千言,震古铄今,研究它的著作汗牛充栋。

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纯粹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向。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几乎对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老子》文字简约,说理透彻,含义深邃,富有辩证精神,特别能启发人的思考。

《老子》文字不是特别艰深,历代注家又多,选一种较好的版本当能有助于阅读理解。

3.《庄子》

  《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一起合称“老庄”,成为道家的经典。

庄子对生死的态度十分达观,“鼓盆而歌”成为庄子的典型画像。

《庄子》文字上汪洋恣肆、丰瞻华美,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来说理,比如《庖丁解牛》就是著名的一篇。

4.《韩非子》

  《韩非子》一书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

韩非子思想是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以力服人的“霸道”的代表,与“四书五经”代表的以德服人的“王道”一起,互为表里,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或多或少都受它影响。

5.《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不是中国第一部兵书,却是最好的一部兵书,它诞生于春秋几百年战乱的背景之下,涵盖了军事中一切重要问题,被我国历代军事家奉为圭臬。

它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具有世界影响。

《孙子兵法》简洁的语句中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对当代商业社会中人的行为处事亦颇多启发。

6.《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相传是黄帝所作,代表了祖国医学最早的光辉成就。

它对于病理学与治疗学的辩证思想,成为祖国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帝内经》是先秦时期整理成书的,文字较为古奥,不熟悉中医术语的读者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7.《史记》

  西汉司马迁宫刑之余发愤创作的《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开创了我国纪传史编纂的先河,成为历代官修正史的典范。

《史记》记述了上古至当时的历史,其中“书”的部分较难懂,但却是司马迁历史思想集中表述的部分。

全书精华在于“世家”与“列传”,司马迁为我们描绘了许许多多有个性、有感情的历史人物形象,他在历史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情感。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还是一部文学著作。

8.《世说新语》

  忽视《世说新语》,就忽视了传统中国人精神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魏晋风流成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理想人格,跟他们追求美、追求自由而深情狂放是分不开的。

本书故事短小精悍,文字精炼上口,思想或清新挥洒,或沉郁勃发,读起来往往有会心之处。

9.《贞观政要》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被当作中国封建社会理想的清明政治的代表,本书就是记录李世民君臣谈话、活动的作品。

李世民雄才大略,又得遇几位旷世英才,君明臣杰,造就了一代伟业。

他们的治国思想与处事模式成了典范,到今天仍值得我们作批判地吸收。

10.《金刚经》

  《金刚经》不是中国人写的书,它是一部印度佛经,但1000多年来,它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为篇幅短小,思想又有代表性,它成13了为人们念诵最多的一部经。

它宣扬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

  

思想成了中国佛教的主题之一。

它篇幅的短小也许可以弥补部分文字比较生涩的难处。

11.《坛经》

  《坛经》是禅宗的六祖惠能的弟子所作,又称《六祖坛经》,是表述中国佛教思想的开山之作。

它更把中国传统与佛教教义结合起来,创立了纯粹的中国禅宗。

以心传心而顿悟的传道得道方式深受欢迎。

唐宋以降,不但影响知识分子,还及于劳动人民。

《坛经》思想深邃而文字浅白,读懂字面意思并不太难。

12.《颜氏家训》

  北朝颜之推著。

中国古代是家族宗法社会,这种社会的理想生活是耕读传家。

《颜氏家训》就是维护这种理想,实施这种理想的蓝图。

它对家族家庭中几乎一切事务都提出了合乎那种理想的标准与要求。

因此,一经产生便被历代奉为金科玉律。

其中虽有教条烦琐之处,却也不乏于今仍有价值的地方。

13.《资治通鉴》

  我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的代表,北宋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为统治者作借鉴之用。

本书记事条理清楚,画人风神毕肖,说理明晰透彻,是《史记》之后,文学成就最高的史学巨著。

后来的

《续资治通鉴》、《清通鉴》与之形成一完整的古代编年史系统。

14.《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朝洪应明编的一部书,是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集,它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一种在世出世的处世方法体系。

由于它讲的是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因此流传久远,直到现在仍有颇多启发价值。

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意者,无论是商界的还是政界的,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语句。

15.《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所谓中兴名臣,又是当时的理学领袖,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表现了他对于家事,用封建理学观念指导之下的家人成长的看法,在当时及以后,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他在封建社会末期,试图重振封建道德,但其中一些基本的修身齐家处世的观念,也很有意义。

毛泽东同志青年时说过: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16.《鲁迅选集》

  鲁迅是中国传统最深刻的批判家,他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反戈一击。

他因早年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所以能看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他后来又接受了新思想,所以批判起来鞭辟入里,犀利无比。

只有理解了鲁迅的批判,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看清究竟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

时代向前的每一步发展,都使我们更深一步地认识到鲁迅的价值。

  

名家读书谋略

 

一、不做书呆子,不要死读书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鲁迅

 

——鲁迅

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

——叶圣陶《读书的态度》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许多手段之一。

要使书为你自己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

——叶圣陶《读书的态度》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

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茅盾《谈独立思考》

  书是死的,自然是活的。

读书是间接的求学,读自然书乃是直接的求学。

只知道书不知道自然的人是书呆子。

——李四光

  学问之道,是人格的建立、生命的领悟、凡事广涵的体认——而不是做一架“念书机器”。

——三毛《不满、不满、不满》

  书籍不仅对于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

——(俄)乌申斯基我兴奋地惊异地阅读了许多书,但这些并没有使我脱离现实,反而加强了我对于现实的兴趣,提高了观察、比较的能力,燃起我对生活知识的渴望。

——(苏联)高尔基

  一天到晚沉浸读书的人,他的精神弹力便要消失殆尽了,这就和长时期被重物所压的弹簧一般,它的弹力必定会消失的。

——(德)叔本华《关于思考》

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

——(法)卢梭《爱弥儿》

  博览群书而不动脑筋,犹如饕餮贪图腹欲;满肚子美味佳肴,常常是弊多利少。

——(英)乔·提尔威斯特

  真正的知识更多地是来自思考而不是来自书本;因为读书太多会对于大脑形成一种压抑,世界上蠢儒之所以那么多,原因就在于此。

  

 

整天泡在书堆里的人并不了解人生。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读书往往成为逃避思考的巧妙手段。

——(英)彭威康

 

——(英)丘吉尔

 

——(英)波尔克

 

——(英)霍布斯

  再没有比死啃书本、把岁月完全消磨在学院里的那些饱学的书呆子更为无知的了。

不论人性已经被作家们描绘得多么细腻,真正的实际的规律却只能在大千世界中去领会。

——(英)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法)约·诺里斯

无批判的多读,使人头脑空虚,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日)寺田寅居

二、怎样选择书

1.读书要尊重自己的感觉

  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它能调剂我的精神。

我也喜欢那些给我带来慰藉、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

——(法)蒙田

  凭感情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享受,所得到的是一种灵魂上的涵泳与自由自在,和一种被了解、被同情的感受。

——(法)罗曼·罗兰《书与我》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俄)别林斯基

  读文学作品,也跟谈恋爱一样,对别人的选择总是感到吃惊。

忠于我们自己的作者吧。

在这个方面,自我才是最最公正的法官。

——(法)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2.读书要宁精勿滥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

 

据估计,一个最勤奋的读者,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两千。

因此,必须严格地挑选书籍,善于指导青少年怎样去读这些书。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与其匆匆博览百书,不如彻底消化几本。

——(英)奥斯本

  读书不在多而在精;有选择地读几本书效果反而好;读书太滥只能满足消遣而已。

——(英)布尔沃·利顿

  人生是短暂的,其中宁静的日子很少。

所以,我们不应把它们浪费在读那些没有价值的书上。

——(英)约翰·罗斯金为赚取稿费的作品,无时无地都存在着,并且数量很多。

?

?

因此,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

凡为愚者所写作的人是常会受大众欢迎的。

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

才是开卷有益的。

 

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

——(德)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德)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人生短促,宁静的时间又极少,我们不该看无价值的书而浪费时光。

——(英)拉斯金

没有读二遍价值的书,就一遍也不值得看。

 

3.经典名著最靠得住

 

——(德)威柏

  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

料。

——(古罗马)塞涅卡

  所有的书都可分为两大类:

只供一时所读的书,和可供一切世代阅读的书。

              ——(英)约翰·罗斯金《芝麻与百合》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

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

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

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法)笛卡尔《方法谈》

  名著之多,我们已经无暇一一问津。

要相信前人的选择。

一个人兴许看错,一代人也兴许看错,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

——(法)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三、读书的方法

1.读书要循序渐进

  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书,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

  

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

 

——吴晗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朱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后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

                             ——朱熹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知识,我们对该题目越熟悉,理解的能力就越增加,读到该书的终末,就懂得

它的起首。

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之惟一的正确的方法。

 

2.做笔记与背诵

——(英)狄慈根

  读书须是成诵方精熟。

今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

                             ——朱熹当我读一本历史书或者其它类似严肃的书籍时,我总要在扉页上记上一些概括思想主题的词句,并在每个词的后面标好页码。

这样,在需要时,我

不必重读全书,而可以直接找到要找的地方。

——(法)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3.关于精读

学者须精熟一两书,其余如破竹数节,后皆迎刃而解。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苏轼

——朱熹《性理精义》

  理解不足,只好精读,只好深思,换句话说:

便是只好待时。

待到自己的经验足时,终有彻底理解的时期出现。

——郭沫若《雅富与自力》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我在青年时代,我的读书方法使我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别人,因为我看的书比我的同志少。

他们看书比较浮皮潦草。

但是,浮皮潦草地看书,有许多精彩的东西消化不了,看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至于我看书的办法,能使我得到十分清晰牢固的印象。

所以,随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