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037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docx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过关检测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天津高考)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解析:

选C 从地质作用的规律来看,岩浆喷发之前岩层首先要受到内力作用的冲击而发生断裂,形成火山通道,然后岩浆才会沿火山通道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地貌。

因此,排除A和B选项。

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之下首先被风化和侵蚀,然后被外力搬运到低处堆积,C选项符合这个过程。

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

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

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等组成。

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

读图,完成2~3题。

2.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石风化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D.河湖沉积

3.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天气寒冷,暴雨多

C.空气干燥,降水少

D.大气稀薄,光照强

解析:

2.D 3.C 第2题,砾卵石属于典型的流水侵蚀作用产物,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等组成,体现了沉积过程,则主要地质作用是河湖沉积。

第3题,土林是流水侵蚀地貌,保存完整,说明外力作用较弱。

暴雨和光照强不利于保存,一般空气干燥、降水少则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保存。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据此完成4~5题。

4.下图各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天气的气压变化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5.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下图中(  )

A.a减弱B.b减弱

C.c减弱D.d减弱

解析:

4.B 5.C 第4题,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题干的意思“天雨新晴,北风寒彻”表明是冬季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由于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则气温变化是由高到低,气压变化必然是逐渐升高,所以②曲线符合。

第5题,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小,易产生霜冻现象。

a表示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b表示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c表示大气逆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所以是c减弱,造成“是夜必霜”。

(江苏高考)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7.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解析:

6.B 7.C 第6题,根据经纬网和黄河轮廓可以确定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源丰富;但四地中乙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最易发生沙尘暴。

第7题,由图可知M地附近为冷锋锋前,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等天气现象,据此判断C正确。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读图,回答8~9题。

8.水的社会循环(  )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

C.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

D.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

9.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

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

解析:

8.D 9.C 第8题,在水的社会循环中,废水排入地表径流,造成水污染,对水的自然循环会产生负面影响;根据水的社会循环定义可知,水的自然循环包含了水的社会循环;由图可知当水资源进入供水厂后,水循环的速度会减慢;由图可知,水的社会循环对陆地水体没有更新作用。

第9题,清洁冷却水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A、B、D三项提供的水不符合题干中“来源于用户”的要求。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判断,①半岛该季节气候特点是(  )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11.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D.东南信风

解析:

10.A 11.C 该题组考查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导致的海水的季节运动和周围地区的气候特征。

由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可知该季节为夏季,所以印度半岛(①半岛)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②海区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西南季风。

二、综合题(共56分)

12.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1)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________斜;从地貌类型看,戊处为________;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___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

(6分)

(2)从地质作用看,乙、丙、丁三处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丙处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形成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3)图中所示的水循环中②环节为________,人类对海陆间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________(填数字)。

(6分)

(4)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

(4分)

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解析:

(1)题,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长期接受外力侵蚀形成山谷。

戊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因不易受外力侵蚀,形成山岭。

背斜为储油构造,向斜为储水构造。

(2)题,乙处为断层,丙处为山前冲积扇,丁处为河口三角洲。

乙处为内力作用形成,丙、丁均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第(3)题,水循环各环节中,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

因地表水是人类最主要的水资源,故环节④受人类影响最大。

第(4)题,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故A、D正确。

答案:

(1)背 山岭 甲

(2)乙处 (山前)冲(洪)积扇 流水的堆(沉)积作用

(3)水汽输送 ④

(4)AD

13.下图中的图a为世界某区域七月等压线图(单位:

hPa),图b为该区域西岸部分地区七月份的等温线图,图c分别为A、B、C三地区的气候要素图,分析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30分)

(1)图a中甲地气压值可能是________hPa,并在丁地画出此时的风向。

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_。

(6分)

(2)描述图示大陆西部地区的地形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

(3)说明图b中24℃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

(4)根据图c归纳图b所示区域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

并分析A、B两地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8分)

解析:

(1)题,甲地区的闭合等值线位于1000和1002之间,因此1000和1002这两个数值均有可能出现。

丁地风向,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再向右偏即可。

甲、乙、丙、丁四地中,丙为低压中心,即气旋,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2)题,从图中可以得出地形特征。

从板块构造学说去分析原因。

第(3)题,对等温线分布特点必须进行分段描述。

第(4)题,降水均集中在冬季,分析原因需要从受西风带控制的时间长短上思考。

答案:

(1)1000或1002 东北风(画在图中,保留作图过程) 丙

(2)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南北纵列分布;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

(3)①北段呈东西延伸(或沿纬线延伸),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

②南段呈南北延伸(或沿经线延伸),受地形影响,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

(4)降水集中于冬半年(或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A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少。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过关检测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鲁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在左图所示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草地退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全球变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2.产生于右图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①天命决定一切 ②自然主宰人类 ③人定胜天

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1.A 2.B 第1题,图中为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是草地退化、水土流失。

第2题,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本领增强,产生的思想为人定胜天,造成环境的破坏,进而思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

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中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据此完成3~4题。

3.“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

4.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3.A 4.B 第3题,饲养慢生鸭需要的人工成本、机会成本更高,同时能获取更高利润,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第4题,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要减少使用或不使用有害农药或防腐剂等。

(江苏高考)图1为1971~xx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2为1971~xx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德国

D.1971~xx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6.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B.加快发展常规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D.缩减生产规模

解析:

5.D 6.C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高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增加,但美国和德国人均碳排放变化率却减小;三国中美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中国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

第6题,控制人口数量、缩减生产规模可以降低碳排放总量,但不影响单位GDP碳排放;加快发展常规能源,不能使清洁能源比重上升,难以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单位GDP能源消耗,从而降低单位GDP碳排放。

读下图,回答7~8题。

7.发展循环经济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D.都不是

8.下列农业生产符合循环经济特征的是(  )

A.桑基鱼塘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D.大棚农业

解析:

7.C 8.A 第7题,循环经济体现了人地伙伴论的思想。

第8题,桑基鱼塘农业为生态农业,符合循环经济特征。

下面图1为我国及周边地区局部区域示意图,为加快能源开发、保证能源安全,目前,我国正在乙所在地区启动“煤变油”工程。

图2为“煤变油”工艺流程图,读图完成9~11题。

9.关于图1中甲、乙、丙、丁阴影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丁地区过度放牧和耕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B.甲地区大量使用煤炭导致酸雨危害严重

C.丙地区开垦后的土壤受雨水冲刷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

D.乙地区为出口木材而大量砍伐森林导致环境恶化

10.在乙地区启动“煤变油”工程的主要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雄厚

D.区域内交通运输便利

 

11.从图2中可以看出,乙地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

解析:

9.C 10.B 11.C 第9题,甲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山地,区域内亚寒带针叶林丰富,为俄罗斯主要出口商品地之一,由于大量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乙位于内蒙古草原,过度放牧和开垦土地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丙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地被大规模开垦后,受雨水冲刷作用,黑土变薄、肥力下降;丁区域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气候湿润,酸雨危害严重。

第10题,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第11题,粉煤整流过程中,1吨煤加2.5吨水,而该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

材料二 十八大决定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1)“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说明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已全面恶化,必须走________________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6分)

(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演化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论的观点。

(3分)

(3)“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这一观点。

(3分)

(4)科学发展观倡导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追求________效益、________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分)

(5)作为一名中学生,谈谈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能做些什么?

(8分)

解析:

(1)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环境问题的三大表现。

(2)题,“生态文明观念”体现了人地伙伴论的思想。

第(3)题,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4)题,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第(5)题,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2)人地伙伴 (3)基础 (4)经济 生态 (5)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尽量乘坐公交、节约用电(水)、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

 

13.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于xx建成,届时将形成覆盖甘肃全省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

结合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30分)

(1)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开发哪些新能源,并指出这些能源的共同特点。

(8分)

(2)在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发展过程中易导致何种生态问题?

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10分)

(3)结合图乙,分析该地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

(12分)

解析:

(1)题,河西地区位于甘肃西北部,气候干旱,风力大,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它们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特点。

(2)题,在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需引水灌溉,如果灌溉不合理易造成土地盐碱化等。

所以要控制产业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

第(3)题,结合图乙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

答案:

(1)风能、太阳能。

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2)土地盐碱化。

合理控制产业规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流域内合理规划用水。

(3)废渣、矿渣、电石渣、盐渣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的延长,增加了就业的机会,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