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0420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7 大小:17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7页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7页
亲,该文档总共2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2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docx

沪教版三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1认识生字36个。

练习写偏旁是“三点水”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5篇课文。

背诵课文1篇,古诗2首。

熟记名言3句。

3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4次。

单元语言实践活动1次,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朗诵交流,并制作小报,进行展览。

4本单元指导学生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字典、词典加以理解;学会在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上做记号。

5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并且体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与宽容。

1、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牵、唤、搔、颊”。

积累9个词语“春装、山冈、唤醒、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能说出自己知道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在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在学文的同时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2、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想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盼望、爱怜、雀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1、看画面,说景象。

(1)出示描绘春天景象的画面。

(2)按“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的方式说说春天的景象。

(3)说说:

你对春天的感受。

2、春天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歌。

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读给大家听?

预习反馈:

诵读《咏柳》、《春夜喜雨》……

3、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出示课题:

1、春的消息

齐读课题(理解题目中“消息”的含义)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学习字词。

(1)纠正字音,重点指导:

“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

完成多音字练习。

piǎo()jīn()tǔ()

漂禁吐

piào()jìn()tù()

(2)掌握字形,重点指导“耀”和“颊”的字形

(3)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盼望、爱怜、雀跃。

3、通读全文,边读边想:

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读后交流。

三反复诵读

1、轻声读诗歌,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

交流:

描写了哪些景物?

要求学生连贯地说一说。

板书:

春风春水

小鸟蝴蝶

雏菊枝头的绿苞

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

2、再读课文,想想:

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

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

交流、小结:

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3、春天的到来,带给人们的是怎样的心情?

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会到?

请你们再读读课文,找找有关词、句。

组织交流,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飞过树林,飞上山冈,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

A、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B、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C、启发想象:

如果你是诗中的“我”,你看见飞来的蝴蝶会如何高兴?

如果你是诗中的“我”,你看见开放的雏菊会如何欣喜?

练习说话:

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

春天的第一朵雏菊开放了,我欣喜地。

D、指导朗读:

读出喜悦之情。

4、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读全诗。

6、积累背诵。

(1)借助插图,选择喜欢的一节背诵。

(2)师生互动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指导语言实践

1、春天是美好的,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让学生结合平时对生活的观察,说说春天里还有哪些特有的景物。

2、说说:

当你发现春天已经来临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3、学习用儿歌的形式写一写你所喜爱的春天。

读写链接:

1、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2、观察日记:

春天来了

板书:

1春的消息

春风春水

小鸟蝴蝶

雏菊枝头的绿苞

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

教学反思:

 

2、啊,汤圆

教学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汤、沸、嗔、芝、馅、氛、馨、溢、殷、企”,积累9个词语“汤圆、沸腾、迫不及待、气氛、温馨、洋溢、愉悦、企盼、吉祥如意”。

2、按要求预习课文:

读通课文,思考问题;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糅合、温馨、洋溢、殷殷”;在不理解的词句上做记号,并提出问题。

3、积累近义词,学习用“不仅……而且……”造句。

4、正确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5、体会过年吃汤圆的习俗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预习课文,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在不理解的词句上做记号,并提出问题。

2、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过年吃汤圆的习俗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

周一,我们刚刚过了一个节,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元宵节)那么你们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吃汤圆)所以汤圆又叫元宵。

除了元宵节,有些地方每逢过春节也有吃汤圆的习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也是有关汤圆的。

出示课题:

2、啊,汤圆

齐读

二、整体感知

1、师:

你们喜欢吃汤圆吗?

谁能用上一两句话来说说:

汤圆是什么样儿?

它的滋味又是怎样的?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交流文中描写汤圆的句子(指导从形状、颜色方面进行描写)

三、深入研究课文

1、读了文章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为什么要吃汤圆?

生交流:

过年吃汤圆代表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2、你是读了文中的哪句话才了解到的?

用直线“——”划出。

出示:

啊,汤圆,原来你是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文章哪里也有给我们暗示?

(“父母不让我一个人先吃,说要等弟弟妹妹和外婆到齐了才吃。

”)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句中“啊”表示明白、顿悟的意思。

3、那么课题中的“啊”又是什么意思?

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又是读了文中的哪句话想到的?

(1)交流出示:

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

齐读这句话。

(2)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汤圆好吃——(色、香、味)

  吃汤圆时的气氛温馨——

 (3)出示:

汤圆不仅好吃,而且吃汤圆时气氛温馨

  通过朗读,知道“不仅……而且……”是一对关联词,“而且”所表达的意思更进一层,程度更深。

  用“不仅……而且……”说一句话

(5)理解“温馨”,“气氛温馨”体现在哪?

出示:

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神情,父母对我们子女殷殷期望的语言,外婆回忆她小时候关于汤圆的故事,还有我和弟妹之间相视的微笑……

理解“洋溢、殷殷”

说话练习:

父母可能会对儿女说些什么?

外婆会说些什么?

我和弟妹间相视的微笑意味着什么?

选择一个说一说

父母——告诉孩子们要不断长进,要做有用的人,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在新年里有新的进步。

外婆——回忆自己小时候包汤圆、吃汤圆时的事。

(类似于文中吃汤圆的情景)也暗示着这一传统习俗流传下来的意义,人们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向往合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气氛。

我和弟妹间相视的微笑——汤圆给他们带来的甜美;对幸福家庭生活的满足;手足间的相互祝福、支持凝聚在微笑中……

4、现再来看看课题中“啊”所蕴含的意思。

(无限高兴、无限欣喜与憧憬之意)。

四、总结课文

1、结:

过年时,亲人们能聚在一起,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汤圆,一边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彼此关心,彼此照顾,企盼着“明天会更好”。

那份温暖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要知道,这是人世间何等幸福、美好、温馨的事啊!

2、齐读全文。

3、介绍春节里你感到最快乐的一件事,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补充材料:

元宵节和吃汤圆的来历

相传汉武帝的时候,宫中有一位宫女叫“元宵”,因为长年生活在宫中,她非常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

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如果没有了元宵姑娘的想念父母,和这位好心的东方朔帮助了元宵姑娘,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元宵节,更没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了。

板书:

2、啊,汤圆

好吃

团团圆圆吉祥如意

温馨

教学反思:

 

*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5个“蹄、淅、沥、咚、絮、尝、乳、汁”。

积累词语7个“淅沥、音乐厅、花絮、发芽、品尝、凉丝丝、甜蜜蜜。

2、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小节。

3、能在品读中感受比喻和拟人的作用,从中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如:

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理解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有关作者陈木城的简单背景资料。

2、预习作业

(3)读通课文,圈出新词。

(4)形近字、音近字比较

篷()淅()沥()咚()絮()

蓬()析()历()冬()紧()

(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揭示课题。

课前准备:

交流关于春天的词语或者句子。

(教师将与春雨有关的词语板书出来:

如“春雨绵绵、细雨如丝”等)

1、春天的雨是别有情趣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春雨的散文。

出示课题:

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2、作者简介:

陈木城 台湾人,曾获洪建全儿童文学奖童诗首奖、儿歌首奖、大陆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散文奖。

3、学生读课题,并了解作者。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师:

春天来了,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

齐读课题。

2、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

该怎么读题呢?

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

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A、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B、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C、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D、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A、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B、想象:

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C、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D、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问题一:

“咚—咚咚咚—”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1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

破折号。

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2出示:

“嗵——嗵——嗵!

”“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

“嗵嗵嗵!

”“冬冬冬!

”“啪啪啪!

3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4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得急促。

说明: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破折号的用法,理解作者的文字之妙。

预设问题二:

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

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

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

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

《春雨》。

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

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1、美妙的春雨发出了美妙的声音,站在楼顶上看雨,一定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师小结。

2、抽生分小节读文。

3、你读了这节,你能体会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

说说你怎么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

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

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声音美样子美精神美

读写链接:

象声词的积累与运用。

教学反思:

 

4、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

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2按要求预习课文: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4个词语“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4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1、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1、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视野  翱翔  徘徊  小心翼翼

(3)在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上做记号

2、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引入,激发情感

播放媒体:

三月的一天,几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着。

我无意地向天空望了一眼,忽然我的视野中多了一样东西,飘来飘去,忽上忽下。

我瞪大了眼睛,看清了——原来是一只粉红色的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啊!

这风筝给静静的天空带来了几丝生气,使天空变得更加迷人,更有诗情画意了。

一个放风筝的小男孩出现了。

出示课题:

放风筝

学习“筝”,注意读准后鼻音。

换部首,帮助学生复习形近字:

睁、挣、净。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4、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学生交流,小结

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在放风筝时,不小心踩倒了花坛里的花苗,他搬来了自家栽种的盆花,移植到了花坛里。

6、这是怎样一个孩子?

请你读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7、学生自读,交流: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

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

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悠悠的白云。

小结:

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

三深入学习,读文析句

让我们跟随着小男孩一起放风筝,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喊着:

“风筝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

”风筝翱翔于蓝蓝的天空中,牵动着我的心。

1、“翱翔”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就是飞翔的意思,结合课文内容,作者看见的是风筝在天空中翱翔,让学生想像描述一下,风筝在空中忽上忽下,慢慢向上,进一步理解翱翔与飞翔的区别。

指导字形

2、自渎课文4——9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男孩表现的句子,说说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1)“远处,那孩子正慢慢地拉回风筝线,风筝终于落地了,孩子呆呆地站着,看着面前的一畦花苗”。

联系上下文,可以从他“呆呆地站着”、“看着”的神态和动作中,想像到他当时的内心活动——在思考该怎么办,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补种了损坏的花苗,说明男孩诚实的心灵。

指导朗读句子

(2)师生配合读第五节

说话训练:

我呆望着天空,站了很久……心想:

()

师:

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

(3)“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那孩子又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就像一朵白云悄悄地飘过来。

他一手抱着一个花盆,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来,一双小手扒开松土,小心翼翼地把花盆里的花苗拔出来栽进土里。

噢,他刚才不小心踩倒了几棵花苗,从自己家里移来几棵补上了。

理解:

“小心翼翼”(查字典)指导“翼”的字形

小男孩“小心翼翼”地补种花苗说明了什么?

男孩的动作以及“小心翼翼”的神情说明他补种花苗是那么的认真,而且花苗是从自己家移来的,更体现了他懂得爱护绿化,损坏东西就要赔偿的道理。

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称赞的语气,

3、“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

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边理解边指导朗读)

联系上文“云儿多么纯洁,就如同孩子的心”,体会天空变得越发美了,是为了突出孩子纯洁的心灵。

4、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5、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

把我们的喜悦欢快读出来,齐读全文。

四、全文总结,说话练习

1、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

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都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的。

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2、说话训练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

抓住他(她)外貌上的特点,然后有顺序地进行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板书设计4、放风筝

外貌:

七、八岁可爱的面孔忽闪着眼睛水灵的葡萄雪白的衬衫悠悠的白云

神态动作:

慢慢拉呆呆地站看着抱着蹲下扒开小心翼翼拔栽

  爱护公物爱护绿化心灵纯洁美丽

教学反思:

 

5荒芜的花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毫无顾忌”、“忘乎所以”、“绝妙”、“荒芜”的意思及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2、读懂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学习复述课文。

3、理解最后一小节的含义,懂得“快乐要大家一起分享才更有意义”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在读懂课文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荒芜的花园”的双重含义。

2、学会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两幅关于花园的图片。

 2、教师边出示:

媒体1,有关花园景色的图片。

  这是一所美丽的大花园,欣赏一下画上的树、人、花…你能用我们学到过的词语来形容它们吗?

 ——鸟语花香,绿草如茵,生气勃勃,充满快乐,花红柳绿(出示卡纸,齐读)

  你认为这张怎样?

看了之后你想到了那些词语?

 ——荒芜、荒凉、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出示卡纸,齐读)

    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词语,真好!

 3、其实这两张图片描述的是同一座花园,花园原先是美丽的,后来变得荒芜这是怎么回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荒芜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谁能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拼拼读读这些生字:

开火车带读

  媒体2 péng pú   wù

      帐篷  仆人  请勿入内

 2、这些字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字很相像,请大家看清字形,给形近字组词。

     同桌先试试,看谁组得多——交流——请大家读读老师组的词。

     蓬(朝气蓬勃)仆(公仆)勿(请勿入内)

     篷(斗篷)朴(朴素)匆(匆匆忙忙)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几个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4、我们先不急着交流,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再想想。

 5、出示填空:

媒体3

     贝尔太太在城外修了一座又大又美的花园,吸引了许多(贪玩)的游客,他们(毫无顾忌)地在花园里游玩,贝尔太太觉得人们快乐得有些(忘乎所以),所以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毒蛇计,使游客对花园(望而却步),几年后,这座美丽的花园变成了(荒芜)的花园。

 6、美丽和荒芜之间,原来存在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起来读一读。

 7、教师边概括边出示板书:

  贪玩的游客在贝尔太太的花园里毫无顾忌、忘乎所以地游玩。

贝尔太太非常生气,便想了一个绝妙的毒蛇计令他们望而却步,而花园也因此变得荒芜了。

三、理解复述(7、11)

  这个故事可以分为这样两部分,今天,我们要在读懂课文内容基础上,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

这项本领叫作——复述课文(出示,学生齐读)。

  要学习复述课文,首先要对课文熟读理解。

  

(一)、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习课文1、2节,请大家读读,记记,说说游客们贪玩的表现。

      媒体4出示:

第1、2节。

1、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2、教师出示:

媒体5谁干什么

     年轻人跳舞

     毫无顾忌小孩子捕捉蝴蝶

     忘乎所以老人垂钓

     浪漫的人们支起帐篷、园中过夜

    (贝尔太太的正面提示没有任何效果。

3、游客们毫无顾忌地跑到贝尔太太的花园里来玩了,不同的人又不同的表现:

年轻人,在干什么——,顽皮的小孩子,在干什么——,悠闲的老人,在干什么——,还有一些非常浪漫的人,他们在干什么——,贝尔太太站在窗前…可是——

4、现在你理解毫无顾忌的意思了吗?

  理解:

毫无顾忌(忌,忌讳,顾虑。

丝毫没有考虑到贝尔太太的感受而有所顾虑)

  因为人们毫无顾忌,以至于人们忘记了一切!

使贝尔太太却觉得人们真是有点——忘乎所以

  理解: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而忘记了一切,忘记了对花园的主人道谢、对花园的赞美)

5、谁能根据提示,把人们贪玩的表现讲好。

同桌交流学生复述

6、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复述,真是个好方法!

(二)复述课文第3、4节

     接下来,我们练习课文第二部分的复述。

复述这部分内容,我们一定要对贝尔太太的绝妙毒蛇计了解得很清楚。

1、请大家联系贝尔太太的第一块告示牌,自由读读课文3、4节,想想,绝妙是什么意思?

这个主意绝妙在哪里?

   媒体6、7:

绝妙的主意

2、小组讨论交流:

 要点:

1)原先事请勿入内,现在是表示欢迎。

    2)特别提醒:

草丛毒蛇。

一切为游客着想。

    3)万一被咬,须半小时紧急救治,但最近的一家医院需50分钟到达,言外之意,如果被咬,必死无疑。

设置了一座无形的大门。

    4)人们自觉地停住了脚步——望而却步。

理解望而却步,因为害怕而自动地停住了脚步。

3、既然这个主意如此绝妙,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体会。

 引读:

后来…上面写着——首先对大家表示欢迎,为了安全起见,贝尔太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