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455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docx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春节》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氛围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

提问:

1.春节有关知识。

2.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春节方面的知识?

《元宵节》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元宵节,知道元宵节的日期、习俗、来历、故事、诗歌等。

2.通过猜灯谜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宵节,对元宵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名族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认识。

行为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学生知道元宵节的习俗等,充分认识元宵节。

2.通过找找相关资料,对元宵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加爱国之情。

情感目标:

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歌曲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初步认识了解元宵节

1.歌曲“卖汤圆”

2.初步认识了解元宵节(出示课件)

师:

同学们一定知道元宵节吧!

对,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因为正月在古代被称为元月,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老百姓就把农历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也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这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民俗传统节日。

活动二:

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元宵节的来历

1.元宵节的习俗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2.欣赏歌曲:

团团圆圆元宵节

3.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出示课件)

(1)关于灯的传说

(2)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3)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4.认识元宵

(1)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出示课件)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2)看图片,唱歌曲

活动三:

读读元宵节的诗歌(出示课件)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

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活动四:

猜猜元宵节的灯谜

清明前夕(打传统节日一)----元宵

  闲话元宵(卷帘格,打杂志一)----夜聊

  元宵前后(打柔石小说一)----二月

  站在太阳上(音)

  一个人丁(奇)

  良家子一诺千金——善男信女

  雁阵斜飞多变化——不乏其人

  母后登基成大典——堂而皇之

  年年岁岁花相似---花容依旧

  七仙女嫁出去一个。

(打一成语)六神无主

  拍一个巴掌。

(打一地名)五指山

  此曲只应天上有(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一年四季花如锦(打一地名)长春

  千年古屋(打一现代作家)老舍

  初一离家除夕回(猜一成语)满载而归

  喜上眉梢(打一字)声

活动五:

总结

1.说说自己是怎样过元宵的?

2.展示自己的作品

3.总结:

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燃烟花等的习俗,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龙抬头的日子是农历二月初二。

2.通过找找相关资料,知道二月二的日期、习俗、来历、故事、诗歌等。

3.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含义及与龙抬头的关系,对二月二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名族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并重点掌握节气中惊蛰的含义。

问:

一年有多少个节气?

你知道哪些节气?

(学生在日历上自由寻找)

  小结:

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节气的日子以农历为准,农民都是以节气为准种庄稼的。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是讲冬季里不吃不动的动物,到了天气暖和时,渐渐脱离冬眠的状态,从昏睡中惊醒过来。

二、了解龙抬头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据说,冬眠的龙,到了惊蛰前后,被隆隆的雷声唤醒了,开始抬头。

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三、了解龙抬头的由来与传说

四、二月二民间食俗

1.山东食俗——吃料豆、打粮囤(出示课件)

2.其他地方的食俗

吃春饼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五、古诗诵读

二月二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耕作风檐夜雨声。

六、总结

说说自己家是怎样过二月二的?

七、课外拓展

让爷爷奶奶讲一讲以前当地过二月二的习俗。

《寒食节》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寒食节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2.了解寒食节的来历、习俗、有关诗词等。

3.了解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培养学生认识民俗节日背后深层的信仰观。

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

古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节日的情景?

你对寒食节的了解有多少?

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小结: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板书课题:

寒食节

二、寒食节的来历

(出示课件)民间故事——介子推割肉奉君

思考:

1.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

2.他为什么要割下自己身上的肉?

3.后来他为什么躲到山上去?

4.最后事情的结果怎样?

5.通过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三、寒食节的风俗

1.介绍寒食节的风俗之——荡秋千

2.介绍寒食节的风俗之——插柳

3.介绍寒食节的风俗之——植树

四、寒食节的诗词

关于寒食节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

找一找,读一读,与大家分享一下。

五、畅所欲言:

说一说你家是怎么过寒食节的?

1.顶蛋

2.饼卷鸡蛋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七、课外实践

1.开展“顶蛋”活动。

2.开展“我为校园添绿色”活动。

 

《清明节》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习俗、有关诗词等。

3.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准备:

清明节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清明》,相信同学们都对它非常的熟悉。

下面有哪位同学能够完整地背出这首诗吗?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

然而,不少同学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这节课的学习就是针对同学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进行的。

二、释题

  1.清明:

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2.清明节: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24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清明节”。

作为节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谁知道清明节的来源?

还是让我们来看大屏幕。

(课件)

  三、清明节的来源

  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四、清明节的古老风俗

  1.考虑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1)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2)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5)插柳、戴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2.清明节除了这些古老风俗外,它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方式是扫墓。

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1)让学生回忆以前跟长辈去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说说扫墓的经过。

  

(2)扫墓,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但同学们要明白,我们为了什么而扫墓?

(缅怀英雄的崇高品质,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提到烈士,说说自己知道的烈士。

  4.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英雄,更不会忘记那些屈辱。

清明节成为了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同学们普遍感到高兴,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五、古诗朗诵

六、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1.清明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宗敬祖的观念和尊老、敬老的美德。

2.清明节折射出中华民族祈福禳灾,除旧迎新等求吉心理。

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力的符号。

4.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民族自我意识得以体现的媒介。

七、总结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岁时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拜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清明节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清明节也因此成了民族文化的“积淀场”。

在这个民族文化的“积淀场”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了增强。

我们缅怀先烈的崇高品质,虽然他们已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可贵品质却永远激励我们,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以此来告慰长眠地下的英灵。

  希望同学们在这个以纪念为主题的情绪节日中,过得开心,过得有意义!

课外实践:

1.扎制风筝、放风筝。

2.清明扫墓。

3.换上新衣去踏青。

4.作“纪念英雄”手抄报。

 

《端午节》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端午节的由来

1.端午节别称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

纪念屈原,纪念孝女曹娥,纪念伍子胥,来源于百越民族节日祭

三、端午节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讲述端午节故事:

《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小结。

四、端午节话习俗

1.赛龙舟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学生自由交流)

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多媒体课件:

赛龙舟)

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

(学生交流)

2.话粽子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

课件出示包粽子全过程。

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所知道的不同的粽子。

3.佩香囊

4.挂艾草

5.佩戴五色线

五、端午赛诗会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其中主要是屈原的。

六、谈感受,激发情感

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

你是怎么过的?

七、总结

端午节最有意义地方在于她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纪念真实的历史人物而缘起并延续至今的节日,并且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但这个节日却始终传承了下来。

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咱们悠久的历史,还有那些跟端午有关的人们——屈原、曹娥、伍子胥等。

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

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学习,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

课外实践:

1.动手搓一根五彩线。

2.搜集屈原的故事,进行一次“话屈原”故事演讲比赛。

《七夕节》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途径了解七夕节的由来、有关传说故事和习俗。

2.开展搜集、诵读有关七夕节的诗词、美文活动,体会描述的美好意境。

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七夕节的由来传说。

2.让学生了解七夕节的习俗、食俗。

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整理七夕节相关图片、文字资料,了解七夕节的各种习俗和传说,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

查阅资料,收集七夕节的风俗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各地有关七夕节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节日,了解了他们各自的习俗,你是否记住了呢?

下面,让我们共同做个小练习,看看大家是否真的记住了呢?

练习如下:

春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七月初七        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    正月初一        看灯吃汤圆

七夕节    八月十五        贴春联吃饺子

2.同学们,做完练习,你们是不是发现咱们还有一个节日没有学习,对了,就是七夕节,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七夕节的知识。

二、新知识的学习

1.教师简单介绍七夕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少女节”、“女儿节”。

2.七夕节的由来

学生介绍,教师讲解,同时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等

(1)分享学生搜集的七夕节由来的相关资料

(2)教师补充总结,展示课件,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3.七夕节的传说

学生介绍,教师讲解,同时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等。

(1)牛郎织女的故事(课件)

(2)学生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3)教师补充总结

4.七夕节的习俗

(教学形式:

学生介绍,教师讲解,同时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等)

(1)分享学生搜集的七夕节习俗的相关资料

(2)教师补充总结,展示课件

七夕节习俗多种多样,有乞巧、乞智、晒衣曝书等等多姿多彩的活动,还有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贺牛生日等有趣的传统,当然,庆祝七夕,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例如,广东七娘会、台湾拜“床母”、胶东——拜七姐神等,下面让我们来详细的学习这些习俗。

(详细内容见补充材料)

5.七夕节的食俗

学生介绍,教师讲解,同时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等

(1)七夕节的食俗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2)巧果的做法

三、小结

1.想一想、忆一忆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让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

四、作业

1.搜一搜:

七夕节有哪些诗词呢?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下,下次课上带来。

2.讲一讲: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夕节的传说故事,你是否记住了呢?

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今天学习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财神节》教案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诗词、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财神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家财万贯、生财聚财的神仙。

人们都向往着能过上象财神爷那样的好日子,金钱应有尽有,花不完用不尽,永远是一个大富翁。

你知道财神节是哪一天吗?

二、财神节简介:

每年的七月二十二是传说中财神爷的生日,是民间祭祀财神的节日,也就是俗称的“财神节”。

三、介绍各路财神(出示课件)

1.武财神关公

关公,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实名关羽。

他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

关羽是一位义薄云天,堂堂正正,不为金钱美色所动的盖世英豪。

他忠义勇武,严守信义,被商人尊奉为“武财神”

2.文财神比干

比干是殷纣王叔父,无辜被妲已所害,挖心而死。

据神话传说,比干升天以后,玉帝怜悯其为国尽忠,无辜被害,而心已被挖出,不会再生贪心,所以封其为掌管天下财库的神仙享受人间香火,“文财神”是他的封号。

3.正财神爷赵公明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

他是一位经商奇才,经商理念以信用为本,以聪颖勤劳而聚财有方;以经营得当,管理严密而理财有道;以慈善爱民、仗义济困和疏财爱国而用财有义。

他讲信用、扶贫助困、学道修行、和美处事、善于隐讳。

集众多美德于一身,后人才将赵公明敬为财神。

4.文财神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

他淡泊名利,勤劳俭朴,善于经营,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

世人誉之: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所以被后世奉为财神。

5.五显财神爷

南齐柴姓五兄弟老大名叫柴显聪,老二名叫柴显明,老三名叫柴显正,老四名叫柴显直,老五名叫柴显德,弟兄五人为猎人,经常打猛禽走兽,采草药为民疗伤治病,吃不完的野兽送给贫穷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人缘非常好,在他们逝世后,民间尊他们为神仙,即称五显神,五显王。

四、地方民俗文化:

1.潍坊、淄博、济南等地

自清康熙年间始,每到这天,便进入节日的气氛,从早上起,潍坊的家家户户就忙着购买香纸鞭炮,置办供品佳肴,气氛不亚于中秋节和春节。

通常是到下午四时城区乡村的人们就提前下班收工;下午五时许各单位、商铺开始燃放鞭炮,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互相祝福着。

2.日照、青岛、威海等地

农历七月二十二,就是青岛民间的财神节了,这一天,所有经商的、炒股的、买外汇的甚至普通老百姓,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朋的支持,大吉大利、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一整天。

3.河北民谣《正月初五迎财神》:

  爆竹一响把门开,增福相公进家来。

  相公本是天上仙,家住淄川五松山。

  相公是咱曲周人。

阴阳两界都为神。

  左如意,右元宝,财也来,福也到。

  左青龙,右白虎,福禄寿喜进我府。

  上管官,下管民,管了福禄管财运。

  一撒金,二撒银,撒完摇钱树,再撒聚宝盆。

保你五谷丰登收成好,保你五子登科六六顺。

五、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

《中秋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了解和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诗词、灯谜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3.收集我国关于中秋和月饼的民间传说,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和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

3.初步了解中秋团圆之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情:

 孩子们,你们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

什么时候才吃月饼啊?

(引出中秋节并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中秋节,一起去感受这一个充满人间温暖的节日。

 二、采访交流

现在,老师要做一个小小的采访,谁愿意接受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