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0526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V.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IV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IV)

友情提醒:

本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2)北定中原,▲,▲。

(诸葛亮《出师表》)

(3)▲,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

(4)▲,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

(5)▲,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

神的句子是: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稍逊(xùn)谀(yú)辞红装素裹(guǒ)恃(shì)才放旷

B.朴(pǔ)刀妖饶(ráo)廓然无累(lěi)心无旁骛(wù)

C.襁(qiǎng)褓聒躁(zào)锲(qiè)而不舍断章(zhāng)取义

D.勾当(gōu)谮(zèn)害一代天娇(jiāo)唯(wéi)唯连声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5分)

蒲公英终于吐絮结籽了,终于看透了云卷云舒。

寒蝉的确累了,也没忘记做最后最好的歌唱,多么像老艺术家,一生①(忠诚忠贞)并耕耘于自己的艺术园地。

太阳早已脱去漂白的汗衫,换上潇洒飘逸的毛呢大衣,含情脉脉地俯视着大地上的一切生灵。

丹桂不管这些,不后悔自己,心底被唤醒浓浓的渴望,到了井喷时期,不香则已,一香就冲天香,袭人肺腑,过目难忘。

只有恋母情结很重的白菊迟迟不愿出嫁,宁可抱着枝头枯萎,也不愿离开母亲的怀抱。

看到父亲爬满皱纹的额头,就想起金黄的果实高挂枝头;▲,▲。

玉米棒不怕小虫们前来骚扰,依旧笑着欣赏蓝天和夕阳。

露和霜不是泪,也不是伤,那是秋姑②(纯洁单纯)的心和蜜甜的糖,只对懂她的有心人敞开胸怀,一同向季节深处走去。

(1)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1分)

(3)根据上文,仿照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为横线处续写句子。

(2分)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纂而成,我们学过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就选自于该书。

C.《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

主要描写了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作者吴敬梓,明代小说家。

D.《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由于时代的局限,小说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如滥杀无辜的封建糟粕。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把它翻译成英文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16分)

【甲】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乙】

黄巢,曹州冤句人。

世鬻①盐,富于赀②。

善击剑骑射,稍通书记,辩给,喜养亡命。

乾符二年,濮名贼王仙芝乱长垣,有众三千,势遂张。

而巢喜乱,即与群从八人,募众得数千人以应仙芝,转寇河南十五州,众遂数万。

初,军中谣曰:

“逢儒则肉,师必覆。

”巢入闽,俘民绐③称儒者,皆释。

儳路④围福州,观察使韦岫战不胜,弃城遁,贼入之,焚室庐,杀人如蓺⑤。

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令曰:

“此儒者,灭炬弗焚。

”又求处士周朴,得之,谓曰:

“能从我乎?

”答曰:

“我尚不仕天子,安能从贼?

”巢怒斩朴。

(选自《新唐书·黄巢传》,有删改)

注释:

①鬻(yù):

卖。

②赀(zī):

同“资。

③绐(dài):

欺骗;欺诈。

④儳路(chán):

抄近路。

⑤蓺(yì):

同“艺”。

种植之意,蓺麻。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楚人怜之:

(3)以应仙芝:

▲(4)濮名贼王仙芝乱长垣: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或以为亡②喜养亡命B.①扶苏以数谏故②众遂数万

C.①善击剑骑射②咨诹善道D.①能从我乎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逢儒则肉,师必覆。

(3)我尚不仕天子,安能从贼?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陈涉对天下形势的分析,显示了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领导才干。

尽管他也估计到“举大计”有失败的可能,但他又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

B.乙文通过描写黄巢“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时,名令手下“此儒者,灭炬弗焚”,反映了他尊重儒生,尊重读书人的思想观念。

C.乙文指出,“巢喜乱”,“喜养亡命”,不难看出黄巢有与生俱来的反叛精神,短时间内“募众得数千人以应仙芝”也反映了他有非凡的组织领导才华。

D.甲乙两文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的再现了两位农民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二)古诗词鉴赏(3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的向衡阳方向飞去,而且毫无逗留之意。

这实际写出了塞下天气极为寒冷。

B.“四面边声连角起”的意思是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点明了战事的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

D.作者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情感。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水浒》片段,完成10-11题(5分)

(甲)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

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

(甲)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

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下去了。

(甲)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自古道:

“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那大虫望(甲)势猛一扑。

那(甲)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

那大虫不曾再掀再剪:

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

那大虫退不彀五七,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下。

那(甲)一时间杀了母子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10.写出(甲)的名字并概括选文内容。

(2分)

11.从整部作品看,(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0分)

传记文学创作要有高度的精神追求

①近年来中国传记文学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据说,目前各种形式的长篇传记每年大约出版一万部左右,远远超过了“文学王者”长篇小说年产五千多部的出版数量。

然而,当我们透过表面的繁荣冷静地观察与思考,却不难发现,传记文学热潮的背后还潜伏着许多危机与隐忧。

写作的质量与数量没有实现均衡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充斥着不少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东西,缺乏高度的精神追求。

②传记文学创作,原本就是一种人类精神领地里的精心耕耘和播种。

对于精神高度的追求,是传记文学的内在力量。

纵观人类历史,传记文学的传世名篇强烈地震撼读者的心灵,给人最珍贵的精神启迪,让人终生受用不尽。

现代著名翻译家傅雷翻译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

他热情洋溢地叙述道:

“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生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

③传记文学创作,不仅要写出传主人公的精气神,还要具备历史的超越意识,充满现实的人文关怀。

传记写作就是要通过对于主人公内心世界特别是陷入困顿中的精神挣扎,来表现复杂人性中的诗意与崇高,并将这种诗意和崇高升华到哲学的高度。

只有这样,传记的气象和格局才不至于显得狭小和空洞,才更具有饱满和开阔的精神气质。

④真实是传记文学的生命。

作为一种文史兼容的特殊的文学体裁,传记文学要求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用形象化的方法真实准确、系统完整地记载主人公的基本经历、生平事迹、内心世界等,通过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之间带有必然性的联系,揭示出一种精神内涵、一种当代人对于历史的体验感悟。

因此,“尊重历史”、“表现真实”应该是传记文学的基本审美规范和创作要求。

⑤遗憾的是,在这个快餐化、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一些作家、写手为了市场需求,为了所谓发行量和点击率,一味媚俗,放弃了自身应该坚守的理想信念。

比如,乔布斯去世一周后有关他的传记便上市了。

当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之时,市场上有关马云的传记一下子多达近200种。

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专业枪手“攒”出来的,毫无精神性可言。

⑥时代呼唤杰出的传记家。

传记作家应有传记家的职责,时刻警惕或隐或显的“快餐”、“戏说”文化破坏传记的主体性,要具有崇高的思想和圣洁的艺术品位,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传记文学精品。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12.传记文学的写作出现了哪些问题?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3.传记文学追求的精神内容有哪些?

请加以概括。

(3分)

14.请分析第②节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分)

15.结合文章,请你谈谈如何能提高传记文学创作的精神性。

(2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6-20题。

(13分)

邂逅一树的花开

陈丽桔

①为避开拥挤的车流,我每天上班都绕开市区主干道,从边上的一条辅路经过。

②辅路,顾名思义只起辅助作用,因此一切从简。

它只有两车道宽,夹在十几层高的楼房和五六米高的防洪堤中间,像个不受人待见的童养媳。

路面极其坎坷,平时日照时间很短,一到冬天就阴森森的,冷得令人忍不住发抖。

路的尽头种着一些紫荆树。

寒冬时节,叶子全部随季节而去,光秃秃的枝干如简笔画,渲染着冬的萧瑟,让人找不到任何的生命迹象。

③我一直认为,这是条没有风景的路。

行走其上,常会想起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心绪也时不时被孤苦与忧伤填满,直到遇到那些美丽的紫荆花……

④一个冷飕飕的清晨,风迎面吹来,似无数锋利的针尖在扎皮肤。

我忍受着寒意的肆虐,如往日闷闷地埋头赶路。

行至尽头时,忽觉有馥郁的芳香扑鼻。

我不由自主地放慢车速,循香气张望,眼睛瞬间被点亮,那是一份怎样逼人的惊艳呀!

最靠近路边那株紫荆树,那株不着一片叶子、在我看来几乎是奄奄一息的紫荆树,竟然开花了!

且那花儿并不只是试探性地开一朵两朵,成千上百朵的花儿,像约好似的,都扬起笑脸,挂满枝头。

紫红的花瓣,似无数只翩跹的粉蝶,美得恣意妖娆,摄人心魂。

我凝望着,难以名状的喜悦在心中起伏澎湃,无法言说的感动令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是啊!

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美,总有疗伤的功能,叫我们忘却人世间的种种不如意。

⑤那热烈绽放的紫荆花,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温暖与美好。

也让我明白,许多看似绝望的时刻,也有可能是孕育希望和美的最佳时候。

这路,也在我眼中变得生动而美好。

每天上班,我不再为它的坎坷与阴冷而沮丧。

因为我知道,路尽头,有一树繁花在等着我。

⑥诗美如花,花亦美如诗,美得让我每次都止不住想落泪。

我干脆任性地想,这是一棵为我而绽放的树,是上苍赠送给我的礼物。

也因此,那一树的花成了我放不下的牵挂。

起风了,下雨了,降温了,我总不由自主地想起它们,担心那娇嫩的花朵,会抵不住凄风冷雨的无情侵袭,在一夜之间离我而去。

我更担心,花期过后,它们逃脱不了凋零的宿命。

⑦只是,不管我在心里如何地疼惜它们,我担心的时刻终究还是到来了。

花,最初是一朵一朵减少的。

渐渐地,花朵的减少明显起来了。

一场盛气凌人的冬雨入侵后,那一树的繁华尽被风吹雨打去,地上残红点点,枝上花朵寥寥无几。

那天,我在树下呆呆地站了很久很久,之后像孩子那样,抬起头,认真地数起树上的花朵:

“一、二、三……”全都数完,只剩十二朵了。

它们零星地挂在枝头,每一朵依然美得叫人心疼。

终于,最后的一朵花,在枝头孤独地坚持数日后,如折翼的蝶儿般悄然坠落。

我没看到它凋谢,但看着空荡荡的枝头,我可以想像它跌落时,有着怎样的疼痛与不舍。

⑧一场繁华一场梦。

热烈绽放后,紫荆树又回归原来的凄清与萧瑟。

想来,一棵树的一季,像极了一个人的一世,繁华胜极的时刻终究是短暂的,唯有寂寞和平凡是漫长的。

只是,不管怎样,那花儿带给我的惊艳,如同生命中遇到的温暖的人和事一样,都在我心里烙下了美的印记,让我行走在坎坷的路上,不再觉得凄凉与孤单。

⑨我期待着,来年,依然能邂逅那一树的花开。

(选自《散文百家》2016年第5期,有改动)

16.本文的①—②节写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17.写出作者因紫荆花的花开花落而心情变化的过程。

(4分)

▲—— ▲——感动—— ▲——  ▲——期待 

18.“我在树下呆呆地站了很久很久,之后像孩子那样,抬起头,认真地数起树上的花朵”。

为什么?

(2分)

19.请从描写角度和修辞手法两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

且那花儿并不只是试探性地开一朵两朵,成千上百朵的花儿,像约好似的,都扬起笑脸,挂满枝头。

紫红的花瓣,似无数只翩跹的粉蝶,美得恣意妖娆,摄人心魂。

20.谈谈你对“繁华胜极的时刻终究是短暂的,唯有寂寞和平凡是漫长的”这句话的理解。

(2分)

四、作文(53分,含卷面分3分)

21.题目:

原来你也在这里

要求:

①文体自选。

(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漏个人身份的信息。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徐州市区联校期中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

(1)只恐双溪舴艋舟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3)吏禄三百石

(4)槲叶落山路《商山早行》(5)元是今朝斗草赢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2分)A

3.(5分)

(1)(2分)忠贞纯洁

(2)(1分)丹桂不管这些,不后悔自己,心底被唤醒浓浓的渴望,到了井喷时期,不

香则已,一香就冲天香,袭人肺腑,让人过目难忘。

(或让人难忘。

(3)(2分)例如:

看到母亲结满老茧的双手,就忘不掉金色收成后面的汗水。

4.(3分)

(1)C(吴敬梓是清代小说家)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5.(4分)

(1)是 

(2)爱戴(3)响应 (4)造反,叛乱

6.(3分)A

(A.逃跑,逃亡B.①屡次,多次②几C.①善于,擅长②好的D.①归顺,听从②由,自)

7.(6分)

(1)如今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自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2)遇到读书人就杀戮,军队一定要覆灭。

(3)我尚且不做天子的官,怎么能归顺你这反贼?

8.(3分)B

【参考译文】黄巢,曹州冤句人。

世代为盐商,富有资财。

擅长击剑骑射,略通书牍奏记,颇有口才,喜爱招养亡命之徒。

乾符二年,濮州的著名反贼王仙芝在长垣造反,有徒众三千,势力就日渐扩张。

然而黄巢生性喜欢叛乱,立即和他的同伙八人,召募了几千人马来响应仙芝,辗转在河南十五州作乱,徒众增至数万。

当初,军中传唱民谣:

“遇到读书人就杀戮,军队一定要覆灭。

”黄巢进入福建,被俘的人假称是读书人,都释放了。

黄巢军队由小路包围福州,观察使韦岫迎战而败,弃城逃跑。

叛军入城,纵火烧房,杀人如麻。

走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下令说:

“这是儒者的家,灭掉火炬不能烧。

”又找到了隐士周朴,问他:

“你能归顺我吗?

”周朴回答:

“我尚且不做天子的官,怎么能归顺你这反贼?

”黄巢发怒,斩杀周朴。

9.(3分)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的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10.(2分)李逵李逵沂岭杀四虎

11.(3分)(说明:

一定要结合故事情节来谈,一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1)侠肝义胆(忠心):

李逵对宋江情分最重,对他言听计从。

(2)疾恶如仇:

回乡接母,母亲被虎所食,李逵生气杀四虎。

(3)脾气火暴:

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

(4)武艺高强,勇猛无比:

劫法场,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

(5)头脑简单,直爽率直:

在听到是宋江强抢民女时,未思虑,便找宋盘问,不论一

二,举斧便砍。

(6)为人孝顺:

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立刻回乡接母跟自己过好日子。

12.(2分)问题:

写作的质量与数量没有实现均衡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充斥着不少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东西,缺乏高度的精神追求。

或传记文学创作缺乏高度的精神追求。

(1分)

原因:

一些作家、写手为了市场需求,为了所谓发行量和点击率,一味媚俗,放弃了自身应该坚守的理想信念。

(1分)

13.(3分)

(1)写出主人公的精气神,给读者心灵震撼和精神启迪。

(2)具有历史超越意识,充满现实的人文关怀,具有饱满和开阔的精神气质。

(3)尊重历史,表现真实。

14.(3分)这里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1分),论证了好的传记作品可以给读者心灵震撼和精神启迪,让人终身受用的观点,也进一步论证了传记文学创作要有高度的精神追求这一中心论点(1分),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1分)。

15.(2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1)传记作家应该坚守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理想信念,肩负时代所赋予的责任。

(1分)

(2)传记作家应该具有崇高的思想,提高艺术创作的品味,创作出更多有精神有思想的优秀传记作品。

(1分)

16.(2分)内容:

写了一条路面坎坷、日照短、让人阴森发抖的辅路以及路的尽头一些光秃秃、毫无生气的紫荆树。

(1分)

作用:

和下文写紫荆花繁盛作对比。

或为下文写紫荆花的繁盛做铺垫。

(1分)

17.(4分)沮丧(孤苦、忧伤)喜悦牵挂(担心、心疼)不舍

18.(2分)紫荆花因冬季的到来而凋谢,我站在树下,“呆呆地”站了很久,表现我难以接受花凋

谢这一事实(1分);“像孩子一样”、“认真的”数花,表现了我对花凋谢的不舍与心痛,整句话表现了我对花的喜爱之情。

(1分)

19.(3分)

(1)描写角度:

从花的颜色和形态,写出紫荆花开的盛,花色美,形状富有动态之美(1分)。

(2)修辞角度: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朵比喻成蹁跹的蝴蝶,生动形象的写出紫荆花的花形,动态和充满生机(1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试探性”、“约好似的”、“扬起笑脸”等词,写出紫荆花可爱的情态和动态美。

表现了作者对紫荆花的喜爱之情。

(1分)

20.(2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人的一生如同紫荆花的花开花落般,兴盛和热闹是短暂的,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所以我们无需因兴盛热闹而高兴,也无需因寂寞平淡而悲伤。

我们将温暖美好的人和事记在心中,他们将陪伴我们经历风雨,支撑我们走过人生之路。

四、作文(53分,含卷面分3分)

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综合评价,参照下列标准评分。

(不包括书写分)

一类卷:

45-50分(90—100)(以47分为基准分)

中心明确,思考深入,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生动。

(内容有新意,构思有创意,语言美感强的,可以得满分。

二类卷:

38—44分(75—89)(以41分为基准分)

中心明确,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三类卷:

30—37分(60—74)(以35分为基准分)

中心比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

30分以下(60分以下)

或内容空泛;或结构残缺;或思路混乱;或语言极不通顺;或确属抄袭之作。

注意:

作文的切入分为35分。

(不包括书写)

书写(3分)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得3分;卷面工整,书写认真得2分;卷面一般,字迹清楚得1分;卷面较乱,书写潦草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