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0059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句法成分文档格式.docx

六本太多了。

在汉语里,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也能作主语,因为我们也可以拿行为动作或事物的性质作说话的话题。

例如:

(10)不去是对的。

(11)锻炼身体有好处。

例(10)、(11)是动词性词语作主语。

下面是形容词性词语作主语的例子:

(12)谦虚是一种美德。

(13)骄傲使人落后。

主谓短语都是表述某个事件或事实的,而事件或事实也能成为我们说话的话题,所以主谓短语也能作主语。

(14)澳门回归值得庆祝。

(15)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完全是事实。

例(14)里的“澳门回归”和例(15)里的“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是主谓短语,在句子里都是作主语。

(三)谓语的构成材料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因此谓语通常由动词、形容词性词语充任。

例如(黑体字部分是谓语):

他去。

我写了一首诗。

同学们都听懂了。

他是医生。

小华很聪明。

这儿真美!

她的脸通红。

(10)所有房间都干干净净的。

(1)-(4)由动词性词语充任谓语,例(5)-(10)由形容词性词语充任谓语。

名词性词语一般不作谓语,但有例外,表示日期、节令、天气、人的籍贯或描写人的外貌特征的名词性词语,有时也可以作谓语,特别在口语里。

(11)今天星期二。

(12)六月一日儿童节。

(13)今天晴天。

(14)他四川人。

(15)那孩子红红的脸。

(16)那女孩儿黄头发。

在汉语中,数量词,以及由数量词作定语的名词性偏正短语,也可以作谓语。

(17)一斤一百元。

(18)黄瓜两斤,西红柿三斤。

(19)一个人两个苹果。

(20)我们组五个人,他们组六个人。

例(17)、(18),“一斤一百元”就是“每斤卖一百元”的意思;

“黄瓜两斤”是“黄瓜有两斤”或“黄瓜买两斤”等意思。

例(19)、(20)“一个人两个苹果”就是“每个人(分)两个苹果”的意思;

“我们组五个人”是“我们组有五个人”的意思。

主谓短语也能作谓语,这也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

(21)她呀,心地特别善良。

例(21),全句主语是“她”,谓语是“心地特别善良”,而谓语本身又是一个主谓短语――“心地”是主语,“特别善良”是谓语。

这种句子,一般称为“主谓谓语句”。

(四)主语的意义类型

谓语如果是由动词性词语充任,那么从意义上看,主语一般说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A、主语是施事,即主语所指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发出者。

他写了一封信。

爸爸在修理汽车。

B、主语是受事,即主语所指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接受者。

今天的报纸看了。

作业都交了。

C、主语是当事。

主语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

这有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作谓语的动词性词语不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如:

“她是会计。

”其中的谓语动词“是”不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作为主语的“她”很难说是施事还是受事。

类似的动词如“有、像、属于、包括、当作、成为”等等。

第二种情形是作谓语的动词性词语虽然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但是这个行为动作既不是主语所发出的,也不是主语所承受的。

这件事不怪他。

前面来了一个人。

昨天下雨。

第三、谓语不用动词而用形容词、名词的句子,其主语也是当是主语。

例如(p81页)

一般将主语是施事的主谓句,称为“施事主语句”;

将主语是受事的主谓句,称为“受事主语句”。

这里特别要说一下受事主语句。

这类句子在汉语里用得很普遍,也很有特点,所以需要单独提出来谈谈。

受事主语句有以下特点:

第一、含有被动意义。

汉语里的被动句,不一定有形式上的标志,受事主语句就是被动句。

杯子给弟弟打破了。

自行车被偷走了。

(10)信寄走了。

(11)收音机修好了。

这四个句子都含有被动意义,例(8)、(9)分别有表示被动的标志“给”和“被”;

例(10)、(11)没有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

在汉语里,这四个句子都是被动句。

第二、主语是有定的,即主语所指的事物,或者是说话双方已知的,或者含有周遍意义。

(12)书买来了。

(13)那小说已经看完了。

(14)一个字也不认识。

(15)什么都吃一点儿。

例(12)、(13)中的“书”、“那小说”都一定是说话双方已知的事物,例(14)、(15)中的“一个字”、“什么”都带有周遍意义。

第三、谓语一般要求是复杂的,也就是说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

例如一般不单独说“苹果买”、“衣服拿”,除非在表示对比的句子中,或用作答话。

(16)这孩子嘴刁,瘦肉吃,肥肉不吃。

(17)“你不喝啤酒?

“啤酒喝。

如果谓语是个动词性短语,或者动词后带上“了、着、过”,句子就能说了。

(16)苹果不买了。

(17)衣服拿了两件。

(18)苹果买了。

(19)衣服拿了。

(20)苹果买过。

(21)衣服拿着!

总之,在汉语里,受事主语句就是被动句,而且有一定特点。

(五)谓语的意义类型

主要看谓语对主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着重于叙述,叙述主语所做的或与主语有关的一件事情,这主要由动词性词语充当(p81提到的①②)。

一类着重于描写,即描写主语的性状,这主要由形容词性词语(包括形容词性的主谓短语)充当(p81提到例⒂⒃)。

一类着重于说明判断,即说明主语的类属或情况,如“叶剑英是广东梅县人”。

二、动语和宾语

动语和宾语是句子中两个重要的句法成分。

前面“短语”一节介绍动宾短语时曾说过,动语表示行为动作,宾语是行为动作所支配、影响或涉及的对象。

动语和宾语是共现共存的两个成分,一个句子有宾语就一定有动语,反过来有动语就一定有宾语。

动语是用来支配或关涉后面的宾语的,宾语是动语支配或关涉的对象。

在这一部分要明确:

在汉语里作宾语的不一定是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

在汉语中,及物动词和以及物动词为核心的动词性短语一般都能带宾语,作动语。

(1)买衣服讲故事洗衣服写信

(2)开汽车了解情况学习语法帮助同学

(3)住人来客人去北京坐椅子上

(4)(他)不戴眼镜很喜欢孩子就是这个人

(5)看完两本书拿出来一支笔看不完这本书

(6)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讨论并通过了他的建议看不看电影

注意:

例(3)中作动语的动词“住、来、去、坐”等,在有的语言里是不及物动词,但是在汉语里可以看作及物动词,因为它们能带宾语,虽然所带的宾语不是受事,而是施事,或处所。

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某些形容词带上补语后所形成的中补短语也能带宾语。

(7)热死了两个人乐坏了小弟弟干死了很多树苗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名词和人称代词经常作宾语。

(1)(妈妈)洗衣服(他)写文章(我)听音乐

(2)(我)相信他们(他)了解我(爸爸)叫你

但是更常见的是各类名词性短语作宾语。

(3)(妹妹)穿着新衣服(他)写了一封信

(4)(我)有哥哥、弟弟(他)去过北京、上海、西安

(5)(我)买木头的(他)不吃冷的

例(3)是偏正短语作宾语,例(4)是联合短语作宾语,例(5)是“的”字结构作宾语。

数量词也能作宾语.例如:

(6)(书)买了五本(他)吃两个(老师)来了三位

(7)(你)去一趟(她)唱了两回(我)看过两次

(8)(你)等一会儿(他)住了四年(这本书)看三天

例(6)宾语是由名量词形成的数量词充任,例(7)宾语是由动量词形成的数量词充任,例(8)宾语是由时量词形成的数量词充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里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也能作宾语。

(9)(他)喜欢笑(我们)准备马上出发

(10)(她)爱干净(我)觉得很好(他)认为好极了

(11)(我)听说她回来了(我们)希望你去

例(9)是动词性词语作宾语,例(10)是形容词性词语作宾语,例(11)是主谓短语作宾语。

这些宾语从语义上看,都是来指明动语动词的具体内容的,例如“她喜欢笑”,“笑”就是“她”喜欢的具体内容。

余者类推。

所以也有人将这种宾语称为“内容宾语”。

附带说明一下,汉语里的及物动词,根据它后面的宾语由什性质的词语充任,可以将它分为三小类:

一类是只能带由名词性充任的宾语,如:

吃、洗、剪、修理、参观……

一类是只能带由动词或形容词性的词语(包括主谓短语)充任的宾语,如:

打算、企图、觉得、值得、以为……

一类是既能带又名词性词语充任的宾语,也能带由动词或形容词性的词语(包括主谓短语)充任的宾语,如:

看(看小说|看下棋)同意(同意这个意见|同意明天去)

想(想一个办法|想怎么办成这个事儿)听说(听说一个事儿|听说回来了)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汉语中动语和宾语在意义上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宾语是动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

这种宾语一般称为“受事宾语”。

(1)(我)看书(姐姐)洗衣服(他们)买房子

(2)(他)写书(妈妈)做衣服(工人)盖房子

(1)和例

(2)里的宾语都是受事,但有些不同:

(1)里的宾语所指的事物是在动作行为发生前就存在的,例

(2)的宾语所指的事物在动作行为发生前并不存在,而是在动作行为发生之后所产生的结果.

2.宾语是动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

这种宾语一般称为“施事宾语”。

(3)(这房子)住人(我们家)来客人了(门口)站着个孩子

3.既非施事宾语也非受事宾语(p84页)

A.宾语表示处所。

这种宾语一般称为“处所宾语”。

(4)(我)去天津(他)回北京了(李老师)来学校了

B.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这种宾语一般称为“工具宾语”。

(5)(我)吃大碗(你别)洗凉水(他)写毛笔

“吃大碗”就是“用大碗吃”的意思。

C.宾语表示数量。

这种宾语一般称为“数量宾语”。

(6)(他)买了/两个(我)写了/四篇(客人)来了/三位

D.宾语表示领有或存在的事物。

(7)(他)有两个弟弟(桌上)有一本书(门外)是一条河

宾语可以是施事、处所或工具,这也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关于汉语里的宾语,还需要了解一点,那就是汉语里边有一种倾向,主语所指的人或物往往是有定的(即已知的、确定的),而宾语所指的人或物往往是无定的(即未知的、不确定的)。

试比较:

(8)a客人来了。

b来客人了。

(9)a书买了。

b(我)买书了。

例(8)a里的“客人”是主语,那“客人”是有定的;

例(15)b里的“客人”是宾语,那“客人”是无定的。

如果说话人和听话人事先都知道有客人要来,那么一定用例(8)a来表述客人到来的信息;

如果说话人和听话人事先并不知道要有客人来而来了客人,那一定用例(8)b来表达这一信息。

例(9)a里的“书”是主语,那“书”是有定的;

例(9)b里的“书”是宾语,那“书”是无定的。

只有当说话人和听话人事先都知道要买什么书,说话人才能用例(9)a;

而如果听话人并不知道说话人买的是什么书,那么说话人只能用例(9)b。

当然,这只是一种倾向。

(四)根据宾语情况将动词分类

1)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指的是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

如“做、看、打、吃、洗、拿、喝、生产、出席、发明……”

不及物动词指的是不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

如“来、去、进、出、抖、休息、示威、睡觉、罢工、办公、保密、备战、营业、合作、失败

爬行、揭晓、密植、旁观、谩骂、独裁、着称、政变、地震、步行、咳嗽、暴动、崩溃、喘息、专政、拆台、鞠躬……”

这些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并不是从语义上讲的,而是从语法上讲的。

如果从语义角度看,这些动词是有动作对象的,但是在语法上这些动词后边都不能带表示对象的宾语,因此是不及物动词。

那么这些动作对象怎么处理呢?

有三个办法:

第一,动作对象放在句首作主语。

如:

这篇文章已初步定稿。

选举结果已经揭晓

第二,用介词提到动词之前。

为人民服务/向他鞠躬/对他谩骂

把酒密封起来。

第三,把对象插入动词之间。

革资产阶级的命/专敌人的政/拆他的台

借你的光/帮我的忙/将他的军……

另外,汉语中有些动词兼属及物与不及物动词,因此带和不带宾语意思不一样。

他死了中国队大败他笑

他死了爷爷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他笑我

2)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和名谓宾动词。

及物动词可分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

名宾动词指的是只能带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做宾语的动词。

“敲、砍、摇、打扫、修理、收割、采购……”

敲门/砍柴/摇头/打扫教室/收割水稻/采购生活用品

这类动词的宾语都是名词,并且只能是名词,所以叫名宾动词。

谓宾动词指的是只能带谓词性词语做宾语的动词。

“打算、估计、认为、以为、主张、省得、值得、觉得;

加以、给以、进行、予以、致以、进行;

开始、停止、禁止、失悔、意味着……”

打算去旅游/估计出了问题/认为很好/主张去北京/省得空跑/值得重视/觉得累/加以批评/给以奖励/进行帮助/予以鼓励/致以崇高的敬礼/开始执行/停止比赛/禁止吸烟/失悔不该来/意味着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些词语后面的宾语,只能是谓词性词语,不能是名词性词语。

名谓宾动词指的是既可以带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做宾语又可以带谓词或谓词性词语做宾语的动词。

“指出、看见、说、表明、抱怨、埋怨;

得到、想象、保证、称赞、担心、赞成、反对……”

三、定语

定语——名词性偏正短语里的修饰语是定语。

(一)定语的构成材料

形容词能作定语。

(1)新(的)衣服白(的)马干净(的)手绢儿

(2)正确(的)意见错误(的)观点好(的)思想

(3)绿油油的庄稼雪白的棉花通红的太阳脏里巴唧的衣服

(4)高高的楼房大大的眼睛干干净净的衣服老老实实的人

在汉语里,名词也能作定语,而且是作定语能力最强的。

(5)木头(的)房子铁(的)门

(6)故事(的)情节群众(的)力量

(7)小王的笔李老师的表

(8)书的内容鞋的质量

注意:

名词修饰名词时加“的”不加“的”有时意思不同,例如“木头人”是说人呆板,像木头一样;

“木头的人”是指用木头做的人。

代词也能作定语。

一般说,人称代词作定语。

(9)我(的)哥哥我们(的)老师他(的)朋友

(10)谁的笔谁的衣服什么书这房子

数量词都能作定语。

(11)三本书五个学生三辆汽车两个苹果

在汉语里动词也能作定语,但一般要加“的”,例如“写的信、买的票、吃的东西、查找的资料、签订的合同”等,如果把这些偏正短语里的“的”去掉,就变成动宾短语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双音节动词兼有名词的性质,这些动词如果修饰双音节名词,而且那名词在意念上不是动词的受事,那么可加“的”、也可不加“的”,例如:

(12)学习(的)资料学习(的)态度

(13)调查(的)提纲调查(的)对象

(15)建设(的)项目建设(的)资金

在汉语里,基本上各种短语都能作定语,但都要加“的”。

(16)衣服和皮鞋的价钱分析、研究的能力[联合短语作定语]

(17)学生宿舍的电灯刚来的老师[偏正短语作定语]

(18)卖花儿的姑娘爱干净的人[动宾短语作定语]

(19)写好的信走进来的人[中补短语作定语]

(20)妈妈买的衣服力气大的同学[主谓短语作定语]

(21)对考试的态度关于住房问题的意见[介词短语作定语]

(二)定语的意义类型

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即:

描写性和限制性。

所谓描写性定语指的是定语对中心语在性质、状态、特征等方面作出

描写,使中心语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描写性的定语主要由形容词来充当。

描写性定语一般能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青春)的气息(壮丽)的故宫/(弯弯曲曲的)山路

(风平浪静)的港湾/(如飞)的火车

所谓限制性定语指的是定语对中心语进行分类或划定范围。

使语言更加严密准确,这种定语越多,中心语所指的人或事物的范围就越小。

一般来说,名词性、动词性词语和区别词做的定语,多属于限制性定语,它在所属、时间、处所、环境、范围、用途、质料、数量等方面对中心语进行限制。

(他)的笑/(小王)的发球/(狐狸)的狡猾

(她)的聪明/(孔雀)的美丽/(这种)安静

(石头)房子/(一辆)小轿车/(建设)项目/(考试)时间/(高级)中学

在限制性定语里,有一种定语同中心语在语义上具有同一性。

(写什么)的问题已经想好了。

(“写什么”就是“问题”语义上同一。

描写性定语与限制性定语的划分只是大概的,它们并不完全绝对。

有时候,描写性定语也有限制的作用。

“好消息”的“好”,既有修饰的作用,又有限制的作用。

(三)定语和助词“的”

“的”是现代汉语里定语的标志。

有时候,“的”必不可少,少了就会改变意思。

妈妈做的菜(偏正)/妈妈做菜(主谓)

可见,有时“的”不能缺少。

但是现代汉语里的定语不一定都会带上“的”,那么什么时候带,什么时候不带呢?

1)一般要加“的”的:

(1)部分单音节名词做定语一定要带上“的”。

(人)的能力/(山)的高度/(书)的内容

(茶)的香味儿/(脸)的形状/(油)的质量

(2)双音节名词做定语,中心语是单音节的,通常要带“的”:

(大海)的风/(山区)的路/(天上)的云

(黄河)的水/(北极)的冰/(单位)的车

(3)人称代词做定语表领有,一般加“的”。

2)一般不加“的”的:

单音节形容词做定语,一般不加“的”,有时加上“的”是为了强调描写的作用或者为了构成匀称的平行格式。

(蓝)天(白)云(新)衣服(胖)婶儿

双音节形容词做定语,通常加“的”,例如:

(晴朗)的天空(通红)的脸蛋儿(动听)的歌声

加与不加,有时也取决于上下文音节的协调与否。

人称代词做定语,如果中心语是国家、集团、机关、时间、亲属的名称,一般不加“的”。

(我们)国家(他们)学校(你)哥哥

(她)叔(那些)年代

(我)爹

(你)的著作(他)的钢笔(我)的家庭

双音节名词做定语,用不用“的”都可以的话,一般讲究音节搭配的匀称和谐时常用“的”,否则可以不用“的”。

(洪湖)水,浪打浪(要求音节匀称和谐)

(一双)(大)眼睛(并不要求音节和谐匀称)

但是,如果加不加“的”影响到定语的性质和意思时,就要慎重对待,切不可随便。

(孩子)脾气(性质)/(孩子)的脾气(领属)

(农民)妻子(性质)/(农民)的妻子(领属)

(法国)朋友(性质)/(法国)的朋友(领属)

(狗)美容师(性质)/(狗)的美容师(领属)

跟烹调有关的单音节动词做定语,与中心语组成一个名称,不加“的”:

(炒)肉丝/(烧)茄子

(烤)红薯/(爆)腰花

只是这类定中短语有歧义,在一定语境中也可以看作动宾短语。

双音节动词做定语,中心语是抽象名词并且在语义上不可能构成动宾关系的,也不加“的”。

(感谢)信/(压缩)饼干/(注射)器材

(创作)计划/(使用)情况

但是有的也必须加“的”,否则也有歧义,如:

(写)的字/(编)的草帽

(积累)的经验/(飘扬)的雪花

总之,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加不加“的”,一是要看对语义的表达是否有影响;

二是根据习惯。

(四)多层定语

定中短语的两个部分,即定语和中心语都可以由一个短语或复杂的短语构成,例如:

a(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复杂定语

b(小王)(刚买)的(那件)(羽绒)外套——多层定语

上面ab两个短语,a只带了一个定语,只是这个定语本身又是一个定中短语,即定语内部的词语互相有语义和语法上的联系。

b却不同,它带了四个定语,这四个定语之间并没有什么语法结构关系(我们不能说“小王那件刚买的羽绒”),它们都分别与中心语发生语义

结构关系,也就是分别从所属、时间、指示、材料几个方面对中心语“外套”做了限制。

小王的外套、刚买的外套、那件外套、羽绒外套。

中心语“外套”带了四个不同性质的定语,因此,叫做“多层定语”。

多层定语很容易与复杂定语混淆。

辨别的方法是看定语之间有无语义联系,有(如a的“鲁镇”与“酒店”之间有定中关系),就是复杂定语,反之就是多层定语。

再如:

(她婆母的外甥女的干姥姥的姑舅兄弟)的侄女婿——复杂定语

另外,多层定语有一个排列顺序的问题,从离中心语最远的词语算起,多层定语的一般顺序是:

1)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即“谁的?

2)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即“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3)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即表示“多少?

4)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即表示“怎么样的?

5)形容词性词语,即表示“什么样的?

6)表示质料、属性、或范围的名词、动词,即表示“什么?

不过,多层定语的这种顺序对于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并不困难,他几乎不用多想就可以说正确或者仅凭语感就可以鉴别顺序对或者不对。

但是对于一个初学汉语的外民族学生来说,可能就要记一记了。

四、状语

状语——动词或形容词性偏正短语里的修饰语是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材料

副词都能作状语,如“刚来”、“再玩儿一会儿”、“马上去”、“很漂亮”、“终于回来了”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汉语里,作状语的不限于副词。

一部分形容词性词语也能作状语。

(1)快说慢走难办[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

(2)认真(地)研究刻苦(地)学习[双音节形容词状语]

(3)很耐心地听着非常热情地接待他[形容词性词语作状语]

有些状态形容词也能作状语,不过一定得带“地”。

(4)轻轻地放下整整齐齐地排着

介词短语都能作状语,例如:

(5)对老师很尊敬向他学习为顾客服务在杭州游览

把练习做完了比他高替我值班按政策办事

在汉语里,表示动量和时量的数量词也能作状语,不过其中的数词大多为“一”。

(6)一口吞下一次做完一把拉住一天运完两年盖好

某些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也能作状语。

(7)明天见!

屋里坐!

少数由动词“有”组成的动宾短语也能作状语,不过也一定得带“地”。

(8)有节奏地敲着可以有重点地说一下有步骤地实现我们的计划

近二十年来,开始出现某些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特别在口语中。

(9)咱们电话联系。

(10)可以电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