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607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系统阐述了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金融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学生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前沿的金融经济研究理论和进一步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为对培养金融专业人才起主要作用的重要课程,《货币银行学》的任务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的专门型人才提供系统的金融理论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做到:

(1)掌握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2)把握金融运作的内在机制和规律,掌握现代金融学研究的方法,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学生们进入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3)采用新的研究视角分析金融经济领域的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金融学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探讨经济社会中的各种金融现象,研究和解决现实金融经济问题。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该课程需要具备经济学等相关知识,以《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为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有《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等。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一)教学内容:

1、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

2、货币的功能与作用

3、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

货币产生的历史背景。

掌握:

货币形式的演进,各种分类的货币定义。

2、重点掌握:

货币的基本功能、货币的作用。

3、重点掌握:

当代心用货币的层次划分(特别是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的计量。

第二章货币制度

(一)教学内容:

1、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

2、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

3、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4、区域性货币制度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货币制度的概念。

重点掌握:

货币制度的构成。

2、掌握:

国家货币制度的涵义、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3、掌握:

国际货币制度的定义、国际金本位制。

重点掌握:

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及其构成。

4、掌握: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定义及形成发展。

了解:

现有的几大区域性货币制度体系。

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

(一)教学内容:

1、外汇与汇率概述

2、汇率的决定与影响

3、汇率的制度安排与演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

外汇的基本概念及构成,汇率的概念、标价法及种类。

2、掌握:

汇率的决定因汇率的作用与影响。

了解:

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改革。

3、掌握:

汇率制度的演进、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了解:

新西兰、瑞典、英国、芬兰、加拿大等国的通货膨胀定标。

第四章信用的演进

(一)教学内容:

1、信用的含义

2、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3、现代信用及其作用

4、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信用的含义。

了解:

不同范畴的信用。

2、了解: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高利贷信用。

掌握: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重点掌握:

信用与货币。

3、重点掌握:

现代信用的分类及其各自的概念。

掌握: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与特征、现代信用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4、掌握:

信用制度的安排、信用机构。

了解:

社会征信体系的构成与作用。

第五章信用形式

(一)教学内容:

1、企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政府信用

4、个人信用

5、国际信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企业信用的含义及形式,商业信用的含义、特点、作用。

2、重点掌握:

银行信用的含义和特点、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比较。

掌握:

银行信用在信贷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3、掌握:

政府信用的含义与形式。

了解:

我国政府信用的发展。

4、掌握:

个人信用的含义及类型、消费信用。

5、掌握:

国际信用的含义与形式,各种概念。

第六章利息与利息率

(一)教学内容:

1、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2、利率的种类

3、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

4、利率的风险与期限结构

5、利率的作用及其发挥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式。

重点掌握:

利率的计算方法、收益的资本化。

2、掌握:

利率的不同种类及概念。

3、掌握:

利率的决定因素、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4、重点掌握:

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

5、掌握:

利率的一般作用、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率作用的发挥。

第七章金融机构概述

(一)教学内容:

1、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功能

2、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与发展

3、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

专业化分工与金融中介的产生。

重点掌握:

金融机构的功能。

掌握:

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

2、掌握:

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概述、国际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3、了解:

旧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香港、澳门和台湾的金融机构体系。

掌握:

祖国大陆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八章银行类金融机构

(一)教学内容:

1、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种类

2、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经营管理

3、政策性银行

4、信用合作机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

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掌握:

银行经营的特殊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种类。

2、掌握: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重点掌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分类、内容及概念,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与理论演变。

3、掌握:

政策性银行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政策性银行的种类,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4、了解:

信用合作机构的概念和作用、信用合作机构的种类、我国新和机构的业务。

第九章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教学内容:

1、保险公司

2、投资机构

3、其他金融机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保险公司的产生与运作功能、保险公司的种类、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

2、掌握:

证券公司、投资资金管理公司的业务与作用。

3、掌握:

信托机构的概念、业务、作用,融资租赁机构。

了解:

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信用服务机构。

第十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一)教学内容: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征

3、金融工具的价格

4、金融工具的收益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的种类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视察各地位与功能。

2、重点掌握:

金融机构的特征、金融工具的种类(包括常规工具与衍生工具)。

3、重点掌握:

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流通价格及各自的计算,金融工具的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套利定价、期权定价)。

4、重点掌握:

各种金融工具的收益与影响因素、各种金融工具的收益率计算。

第十一章货币市场

(一)教学内容:

1、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2、同业拆借市场

3、票据市场

4、国库券市场

5、回购协议市场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

货币市场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2、重点掌握:

同业拆借市场的含义与类型、同业拆借市场的要素。

了解:

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

3、掌握:

票据市场的类型及定义、商业票据市场的活动。

了解:

票据市场的发展历程。

4、掌握:

国库券市场的含义与特征、国库券市场的要素。

了解:

我国的国库券市场。

5、掌握:

回购、回购协议的定义。

了解:

回购协议市场及其参与者、交易对象、交易程序、交易特点、利率决定、我国国债回购市场。

第十二章资本市场

(一)教学内容:

1、资本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2、证券的发行市场

3、证券的流通市场

4、资本市场重要理论及证券投资分析简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

资本市场的特点、主要参与人、功能。

2、重点掌握:

证券发行市场的参与者及其选择(发行市场的含义、主体、参与者的证券选择),证券发行的方式,证券发行的条件限制(股票和债券)。

3、掌握:

证券上市与交易程序、流通市场的参与人、流通市场的组织形式、交易方式。

4、掌握:

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

了解:

中国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

重点掌握:

资本市场效率理论,资本市场风险和收益,资产组合理论。

掌握:

证券投资分析(基本面和技术分析)。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及其均衡

(一)教学内容:

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2、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解

3、国际储备与对外债务

4、国际支付与结算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国际收支的概念及内涵。

重点掌握: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

2、掌握: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判断(自主性交易、调节性交易、贸易差额、国际收支差额等)。

重点掌握: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与调节机制。

3、重点掌握:

国际储备的概念、特点和构成(尤其是各构成要素的概念)。

掌握:

国际储备的作用与对储备的管理、对外债务与管理(重点掌握:

外债指标的计算和含义)。

4、了解:

国际支付与国际货币。

掌握:

现代国际支付的基本流程与特点。

重点掌握:

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

第十四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一)教学内容:

1、国际资本的流动

2、国际金融市场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

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与种类。

了解:

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与特点。

掌握:

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及各种效应。

2、掌握:

国际金融市场和概念和作用、国际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有关问题。

第十五章金融全球化

(一)教学内容:

1、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

2、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金融全球化的三个阶段,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金融全球化的作用与影响。

2、了解:

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回顾和现状。

掌握:

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承诺与影响)。

第十六章中央银行

(一)教学内容:

1、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

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4、清算业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央行在中国的发展。

重点掌握:

中央银行的类型。

2、重点掌握: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

3、掌握: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

4、掌握:

清算业务的含义,支付结算系统的主要类型和作用,我国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

了解:

中央银行清算业务的形成发展。

第十七章货币需求

(一)教学内容:

1、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

2、货币需求的决定

3、我国货币需求分析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

货币需求的含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掌握: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角度。

2、重点掌握: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现代凯恩斯学派的发展、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掌握:

货币需求理论的继续发展

3、掌握: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宏观因素,决定我国货币需求微观基础。

第十八章货币供给

(一)教学内容:

1、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

2、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3、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

4、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

5、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与特点。

2、掌握:

基础货币及其构成、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工具。

3、重点掌握: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主要制约因素、存款扩张倍数。

4、重点掌握:

货币乘数、主要决定因素。

掌握:

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分析。

5、掌握:

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

第十九章货币均衡

(一)教学内容:

1、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2、通货膨胀

3、通货紧缩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原理。

了解: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分析。

2、掌握: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测定的指标体系。

了解:

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重点掌握:

通货膨胀的成因。

掌握: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治理。

3、掌握:

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其测度指标、通货紧缩的成因。

了解:

通货紧缩的危害及治理。

第二十章货币政策

(一)教学内容:

1、货币政策目标

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3、货币政策工具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货币政策的含义。

了解:

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

重点掌握:

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2、掌握:

货币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含义。

重点掌握:

可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

了解:

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3、掌握:

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

重点掌握:

一般性政策工具。

了解:

选择性政策工具与其他政策工具、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

4、掌握: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及主要环节。

了解: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

5、重点掌握: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般作用。

了解: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必要性、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

第二十一章金融监管

(一)教学内容:

1、金融监管概述

2、金融监管体的一般构成

3、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4、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金融监管的含义与特征。

了解: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的历程。

2、了解:

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

掌握: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基本原则、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措施。

了解:

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方式。

3、掌握:

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

重点掌握:

对商业银行市场运作的监管。

了解:

对商业银行退出的监管。

4、掌握:

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与意义。

了解:

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金融市场监管机构。

第二十二章金融与经济发展

(一)教学内容:

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

3、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

4、金融创新与发展

5、金融结构与发展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

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掌握:

经济货币化的概念。

了解:

经济货币化的作用与影响、经济货币化的影响因素、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化问题。

3、重点掌握:

二元金融结构、金融深化、金融压抑的含义。

了解:

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4、了解:

金融创新的概念和分类,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其成因,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5、掌握:

金融结构的含义与表现形式。

了解:

形成金融结构的基础条件、影响金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金融结构的作用与影响。

掌握:

金融结构的分析指标与评价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