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686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8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习题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01  知识管理

1.平面镜成像特点

特  点:

(1)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

对称规律: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注  意:

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而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同理,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说  明: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通过找对称点的方法来找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原  理:

____________.

说  明:

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平面镜的应用

应  用:

(1)________.如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小镜、梳妆镜.

(2)改变光的____________.如早期军事上的潜望镜.

02  基础题

1.(连云港中考)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2.(山西中考)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等大的虚像

3.(宜昌中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A.2mB.1.4mC.0.6mD.2.6m

4.(陕西中考)如图所示,水中的“倒影”是岸上景物所成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

5.(达州中考)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高为________m.

6.(吉林中考)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7.(衡阳中考)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_______(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走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03  中档题

8.“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倒影的是()

9.(镇江中考)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10.(淮安中考)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11.(河北中考)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___(填“衣领”或“平面镜”).

12.如图所示,李师傅要从房子A处拉导线到河岸装一盏路灯,然后拉线到房子B处安装另一盏路灯,那么河岸上的路灯安装在何处时所用导线的总长度最短?

小明将河岸当作平面镜,运用光学作图法很简单地确定了安装位置,请你画出小明的作图.

13.(泉州中考)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  拓展题

14.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右侧楼房上镶嵌着面对正西南的大平板玻璃,有人从中看到一辆小车向西行驶到十字路口向左转弯,则这辆汽车的实际行驶方向是()

A.向东行驶向右转弯B.向东行驶向左转弯

C.向北行驶向右转弯D.向南行驶向左转弯

15.(厦门中考)如图是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里所谓“镜子时刻”的场景.像这样多次反复成像所需要的平面镜至少()

A.1块B.2块C.3块D.4块

参考答案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知识管理

1.

(1)相等 

(2)相等 (3)垂直 (4)虚 2.光的反射 3.

(1)用来成像 

(2)传播方向

基础题

1.D 2.D 3.C 4.虚像 反射 5.2 1.706.

7.

(1)薄 

(2)前侧 等效替代法 (3)不变 (4)不能

中档题

8.C 9.D 10.D 11.4 不变 衣领12.

13.

(1)确定像的位置 

(2)重合 相等 不能 虚 (3)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拓展题

14.C 15.B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0:

(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2:

(4)计算石块的密度ρ.

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

A.偏大B.无偏差C.偏小D.无法确定

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D.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4.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他把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5.一盏探照灯的灯光朝东,斜向下射入原来没有水的游泳池底中央,在池底形成一个光斑,在水缓慢灌满该池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A.始终在原地不动B.先向东移动再向西移,最后静止

C.一直向西移动D.一直向东移动

6.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空,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形的B.圆形的C.“△”形D.无法确定

7.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D.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②“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③医生用“B超”观察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④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⑤南城县城区2019年元月起实施“禁鞭令”,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⑥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A.2个B.3个C.4个D.5个

9.用洗衣机将衣服脱水甩干时,因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关上房门不管

B.关停洗衣机,用手拧干算了

C.戴上耳塞不理

D.先停机,将衣服重新摆放好再脱水

10.下列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A.升华B.汽化C.液化D.熔化

二、填空题

1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2016年,本市对120万余中小学生进行了视力筛查,视力不良率为53.02%,其中小学37.04%,初中69.00%,高中85.12%.上海市中小学生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二)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迅速攀升,并且近视发病呈现初始年龄提前.专家指出,近视的成因为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目前已经可以肯定,过多近距离用眼和户外活动时间过少,是导致儿童近视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最新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儿童暴露在大自然光线环境下,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资料三)日本媒体报道,5岁至17岁350万在校生中,裸视力不满1.0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分别占31.46%、54.63%和65.98%.学生近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普及,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

(1)如图,属于近视眼的示意图是_______(填“A”或“B”或“C”).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所成的像落不在视网膜上,导致在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因而需要用_____(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或“凹面镜”或“凸面镜”)进行矫正.

(2)根据以上资料内容,请提出一条预防近视的可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个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2m,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以1m/s的速度后退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镜中的像相对他的速度为_______m/s.

1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惜水如金。

如图是小丽洗完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

这种行为对吗?

_____如果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流失50m1水,那么10h将流失水_____kg.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实例:

_____。

(1ml=1cm3,ρ水=1.0×103kg/m3)

14.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_____、_____、_____。

15.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空气中光速比声速________。

雷雨交加的夜里,小明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_______km。

16.单位换算:

500m=_____km,10min=_____s,500g=_____kg,5m/s=_____m/min。

三、计算题

17.如图为某品牌纯牛奶,盒内装有250cm3、密度为1.04g/cm3的纯牛奶。

g取10N/kg,不计外包装质量.求:

(1)纯牛奶的质量;

(2)纯牛奶的重力。

18.百米赛跑时,发令员在起点处使用发令枪发出起跑指令,终点计时员看到“白烟”时开始计时。

发令员与计时员相距100米,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的实际用时要少多少秒?

(保留两位小数)

四、实验题

19.靓靓同学想测量一个贝壳的密度,准备了托盘天平(配了砝码)、大烧杯、小烧杯、细线和水,她的测量方法如下:

(1)用托盘天平测量贝壳的质量,所用天平的标尺如图甲所示,最小砝码的质量与标尺最大刻度值相同。

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到标尺的_____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测量时按规定在_____盘加入50g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这时贝壳的质量_____(小于/等于/大于)50g,再加入5g的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直至天平平衡。

按照图甲所示,读出贝壳的质量m=_____g。

(2)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m1。

(3)将装有水的大烧杯和空的小烧杯如上图乙所示放置(水至溢水口)。

(4)用细线悬挂贝壳缓缓浸没于大烧杯中,有部分水溢出进入小烧杯。

(5)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烧杯的总质量m2。

由上述实验得到溢出水的体积是:

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贝壳的密度是:

_____(以上两空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字母符号表示)。

20.(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cm。

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

为什么?

答:

如图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的实像。

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地像,光屏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2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量角器、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所做的操作是:

_____。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_____。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22.实验室进行海波熔化实验,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回答:

(1)海波从________ ℃开始加热,最高温度达到________ ℃;

(2)海波吸热过程经历时间________ min;

(3)海波熔化过程经历时间________ min,熔点为________ ℃;

(4)从图象中看出海波属于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因为:

________。

23.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

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

“时:

分:

秒”。

(1)请根据图示填写s1=_______cm,t2=______s。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v3=s3/t3;

方法2v3=s1/t1+s2/t2。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方法1”或“方法2”)。

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_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4.小明注意到,爸爸在拉二胡前总要把二胡的两个手把来回扭动,仔细调试(如图甲所示).爸爸说这是在调“音准”,小明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认为这是在调“音调”.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小明通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

猜想2: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长短有关;

猜想3: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粗细有关;

猜想4: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松紧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并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按图乙组装有关器材,将一根尼龙丝的一端拴在桌子一端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并用A,B两个小木块将尼龙丝支起,用一把塑料三角尺拨A,B间的“弦”,即可听见发出的声音.

(1)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步降低.则小明这是在验证猜想_________;若要想验证猜想4,利用图示现有器材可以通过仅改变______来进行实验.在上述两个实验中,主要运用的物理实验方法是_______法.

(2)小明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对于弦乐器,音调的高低跟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都有关,爸爸“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是通过改孪琴弦的_________来改变音调;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能很容易的分辨,这是由于不同材料做成的弦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D

C

B

B

B

D

C

二、填空题

11.B凹透镜不要长时间玩电脑或手机(或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12.不变2

13.不对30用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14.固态气态液态

15.快1.7

16.56000.5300

三、计算题

17.

(1)纯牛奶的质量为0.26kg;

(2)纯牛奶的重力2.6N.

18.29s。

四、实验题

19.0(或“零”)右大于用镊子取出5g砝码放回砝码盒,再移动游码53.4V水=

ρ贝=

ρ水

20.

(1)15.0cm,

(2)不能,烛焰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倒立、放大,能,(4)左

21.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弯折右侧的光屏,观察反射光线是否还能呈现在光屏上光路是可逆的

22.208012448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23.904方法10.15是增大斜面角度

24.钩码重力控制变量法松紧音色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关于质量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C.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D.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2.一只总质量为60kg的氧气瓶,瓶内氧气密度为ρ0,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ρ0;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A.

ρ0

B.

ρ0

C.

ρ0

D.

ρ0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正立放大的像

B.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

D.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4.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是

A.

B.

C.

D.

5.塑料袋属于非晶体.高压输电线路上飘挂的塑料袋会影响输电安全,供电部门利用“激光炮”向塑料袋发射激光,使塑料袋熔化,达到清除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袋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B.塑料袋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C.激光具有能量D.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5km/s

6.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

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7.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8.某同学打电话时,能通过电话听出是父母的声音,依据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9.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

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关于照相机使用及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说法正确的

A.照相时景物与相机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

B.在底片上所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影中物体的高度比真实物体略大一些

D.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10.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在水面处“折断”了

B.月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C.平静的河面映出桥的“倒影”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形成圆形光斑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甲液体的密度_____乙液体的密度;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_____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_____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2.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为______。

若镜面逆时针旋转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置于光具座的C点处,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_____。

将蜡烛置于A点,应在_____间移动光屏找像(选填“CD”、“DE”或“EF”),直至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14.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物体处于_____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该物质在BC段_____(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

15.在2008年5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中,罗京突然插播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告,宣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