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76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docx

教案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带八年级

(2)班的数学课,学生反应较慢,基础较差。

同时初二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调皮,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因此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结合实例,通俗易懂,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应用能力。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班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

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

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

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

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

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在形式上力求突出:

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分式

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1页共1页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

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吃得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6、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7、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8、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10、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11、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三周)

第十一章三角形(8课时)

1、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课时)

2、三角形有关的角(3课时)

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

4、本章小结(1课时)

(第四周-----第五周)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1课时)

1、全等三角形概念(1课时)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6课时)

3、角的平分线性质(2课时)

4、本章小结(2课时)

(第六周-----第七周)

第十三章轴对称(14课时)

1、轴对称(3课时)

2、画轴对称图形(2课时)

3、等腰三角形(5课时)

4、课题学习(2课时)

5、本章小结(2课时)

(第八周-----第九周)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课时)

1、整式的乘法(6课时)

2、乘法公式(3课时)

3、因式分解(3课时)

4、本章小结(2课时)

(第十周-----第十一周)

第十五章分式(13课时)

1、分式(3课时)

2、分式运算(6课时)

3、分式方程(3课时)

4、本章小结(1课时)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1、强化练习

2、章节总结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1、总结复习

2、测试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第3页共3页

1、总结复习

2、测试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

1、总结复习

2、测试

3、期末考试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教材通过实

0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

形外角的性质。

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

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

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www.12999.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0等于18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课时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

本章小结2课时

第一节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B

c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AC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注意:

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表示.

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探究:

[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

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

为什么?

有两条路线:

(1)从B→C,

(2)从B→A→C;不一样,AB+AC>BC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第5页共5页

同样地有AC+BC>AB②

AB+BC>AC③

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按角分类: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

钝角三角形

那么三角形按边如何进行分类呢?

请你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类:

底角底角底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

等边三角形

五、例题

例用一条长为18㎝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吗?

为什么?

分析:

(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是多少?

若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是多少?

(2)“边长为4㎝”是什么意思?

解:

(1)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2x㎝。

x+2x+2x=18

解得x=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7.2㎝,7.2㎝.

(2)如果长为4㎝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则

4+2x=18

解得x=7

如果长为4㎝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则

2×4+x=18

解得x=10

因为4+4<10,出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围成腰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五、课堂练习

课本4頁练习1、2题。

六、课堂小结

1、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及应用。

作业:

课本8頁1、2、6;

教后记

第二节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经历画图的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

分线;

2、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3、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是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也学过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除高外,还有中线和角平分线值得我们研究。

二、三角形的高

请你在图中画出△ABC的一条高并说说你画法。

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表示为AD⊥BC于点D。

注意:

高与垂线不同,高是线段,垂线是直线。

请你再画出这个三角形AB、AC边上的高,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

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现在我们来画钝角三角形三边上的高,如图。

第7页共7页

ECA显然,上面的结论成立。

请你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再画出它三边上的高。

BCD上面的结论还成立。

三、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我们把连结△ABC的顶点A和它的对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表示为BD=DC或BD=DC=1/2BC或2BD=2DC=BC.

请你在图中画出△ABC的另两条边上的中线,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角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请画图回答。

上面的结论还成立。

四、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画∠A的平分线AD,交∠A所对的边BC于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角平分线,表示为∠BAD=∠CAD或∠BAD=∠CAD=1/2∠BAC或2∠BAD=2∠CAD=∠BAC。

思考: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是一样的吗?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射线,是不一样的。

请你在图中再画出另两个角的平分线,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请画图回答。

上面的结论还成立。

想一想:

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有什么不同?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而锐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战在角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五、课堂练习

课本5頁练习1、2题。

六、课堂小结

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和画法。

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及交点的位置规律。

七作业:

课本8頁3、4;

八、教后记

第三节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稳定性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

?

实验?

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

状会改变吗?

(2)

不会改变。

2、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会改变。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三、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

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2、要使下列木架稳定各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

3、课本7頁练习。

五、作业:

8頁5;9頁10题。

六、教后记

第四节11.2.1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

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

0∠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

[投影1]

图1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

0①剪下∠A,按图

(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

图2

0②把?

B和?

C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

第11页共11页

0如果把上面移动的角在图上进行转移,由图1你能想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吗?

0已知△ABC,求证:

∠A+∠B+∠C=180。

证明一

过点C作CM∥AB,则∠A=∠ACM,∠B=∠DCM,

0又∠ACB+∠ACM+∠DCM=180

0∴∠A+∠B+∠ACB=180。

0即: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由图2、图3你又能想到什么证明方法?

请说说证明过程。

三、例题

例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分析:

怎样能求出∠ACB的度数?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需求出∠CAB和∠CBA的度数即可。

∠CAB等于多少度?

怎样求∠CBA的度数?

解:

∠CBA=∠BAD-∠CAD=80-50=30

∵AD∥BE∴∠BAD+∠ABE=180

∴∠ABE=180-∠BAD=180-80=100

∴∠ABC=∠ABE-∠EBC=100-40=60

∴∠ACB=180-∠ABC-∠CAB=180-60-30=90

答:

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180是90。

四、课堂练习

课本13頁1、2题。

五作业:

16頁1、3、4;

六、教后记

第五节11.2.2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角形的外角;2、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

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投影1?

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关系?

是∠A、∠B、∠C,它们的和是1800。

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

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二、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ACD叫做△ABC的外角。

也就是,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几个?

共有六个。

注意:

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

研究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问题时,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

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与相邻的内角∠ACB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

投影2?

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此图说明∠ACD与∠A、∠B的关系吗?

∵CE∥AB,∴∠A=∠1,∠B=∠2

又∠ACD=∠1+∠2

∴∠ACD=∠A+∠B

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第13页共13页

由加数与和的关系你还能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即?

ACD?

?

A,?

ACD?

?

B。

四、例题

?

投影3?

例如图,∠1、∠2、∠3是三角形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分析:

∠1与∠BAC、∠2与∠ABC、∠3与∠ACB有什么关系?

∠BAC、ABC、∠ACB有什么关系?

解:

∵∠1+∠BAC=1800,∠2+∠ABC=1800,∠3+∠ACB=1800,

∴∠1+∠BAC+∠2+∠ABC+∠3+∠ACB=5400

又∠BAC+∠ABC+∠ACB=1800

∴∠1+∠2+∠3==3600。

你能用语言叙述本例的结论吗?

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0。

五、课堂练习

课本15頁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