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841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毛邓三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复习.docx

《毛邓三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邓三复习.docx

毛邓三复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必然性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方面的实践经验。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第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可能性

第一,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推动。

第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其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旗帜问题至关紧要3、道路问题时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4、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好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创新;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中的政治立场;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七大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界定: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最根本和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2、中国的思想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

(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五)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第一阶段: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7——1927.7,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

2、第二阶段: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1927.7——1935.1)土地革命和井冈山的斗争

3、第三阶段: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1945.8,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4、第四阶段: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8、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十二大前:

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形成的阶段

(2)从党十二大到1987年10月十三大:

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

(3)从党十三大到1992年10月十四大:

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

(4)从党十四大到2002年11月十六大及其以后:

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邓小平理论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

(3)邓小平理论中的各个观点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

(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已被或正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8)统一战线(9)军队和国防建设

(10)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11)党的建设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1)对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2)从国际形势看,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从党的建设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

1989年到1999年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00年2月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000年2月到2001年七一讲话、2002年5.31讲话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

十六大以来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领导,本质在执政为民。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2、“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发展的重要性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2、如何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好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更加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以人为本的内在涵义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以人为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2、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好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1)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

(2)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适应

(3)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2、如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各个环节相互协调;

⏹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好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好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什么是思想路线?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略)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

2、邓小平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3)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由三个不可分割的内容构成:

Ø第一,解放思想的前提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Ø第二,解放思想的对象必须是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

Ø第三,解放思想的目的必须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所以,真正的解放思想,必须是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2、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永无止境的事情。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1.理论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2.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3、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适合中国特点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3.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

解放思想需要有科学精神和方法,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也就是需要实事求是。

第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共同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归根到底共同统一于与时俱进之中。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两大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的中国

2、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的过程

(1)帝国主义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2)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因为

(1)封建制度的根基依旧保持着

(2)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

(3)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3、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而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第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三,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第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提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继续发展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第一,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推翻帝国主义是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第二,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是中国革命的又一重要对象。

▪第三,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国家政权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买办的大资产阶级,没收官僚资本,消灭官僚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

▪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敌人也在变化: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无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2.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3.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他们本身是劳动者,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大资产阶级的压迫,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4.民族资产阶级集革命性和软弱性于一身,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1,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p63)

2,中国无产阶级取得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有正确的方针和原则。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新民主主义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Ø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3)“保护民族工商业”,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和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要性:

●第一、这是由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中国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第二、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领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可能性

●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红色政权的存在,还因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四、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的客观现实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政治基础。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必须处理好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1)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保证。

(3)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依托。

(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

⏹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1.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2)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首先,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