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856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

《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docx

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

(三)结合各种譬喻忆念师恩

又如《华严经》云:

“我此知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遍示菩萨威仪道,专心思惟而来此。

这一颂讲到了善财童子去依止善知识时内心的各种想法。

他不是什么也不想就去依止,而是想:

这位善知识宣说殊胜的正法,普遍地显示一切法的功德,使学人心里信受,顺利地趣入修行的正轨。

他能全分地教示菩萨的威仪之道,把学人安立在菩萨万行中。

我是专心思维善知识的功德而前来依止的。

接下来,善财童子说了六个比喻,来忆念善知识的恩德。

我们在念恩时要运用这些比喻,来引动自己念恩的心。

比喻能从各个侧面帮我们看到善知识的恩德之相,因为比喻很形象,容易产生理解,所以我们要善加运用。

“此是能生如我母。

与德乳故如乳母,周遍长养菩提分,此诸善识遮无利。

下面开始结合比喻,从各方面忆念善知识的恩德。

1、以生母喻思维恩德

“此是能生如我母。

应当先了解比喻的涵义,再比类旁通,体会到善知识的恩德。

首先不妨在比喻上思维一下:

我这个身体怎么来的呢?

是石头里出来的吗?

天上掉下来的吗?

没有依托、孕育就无因而生的吗?

当然不是这样。

想一想就明白,它来自于母亲,是母亲非常辛苦地十月怀胎,逐渐地孕育才生出这个身体。

所以母亲有赐给生命的恩德。

接下来重要的是顺着这个比喻的理路,类推到法的生命上作思维。

要这样观察:

我的慧命是怎么来的呢?

是没有因缘突然而生的吗?

没有经过孕育就成形的吗?

想一想就明白,我的慧命是仗着善知识孕育的恩德才出生的。

我本来是非常愚蒙,完全在邪道上乱走的人,根本就没有一点法的内涵,我是在善知识的培养下,一点一点地孕育着内在的慧命。

这个过程就像母亲十月怀胎那样,从一小点开始,逐渐逐渐地凝聚增长,才越来越有了慧命的雏形,开始发展出各个方面完整的支分。

这样稍微反省就知道,自己的慧命不管是总体还是支分,全都是由善知识孕育的恩德才得以出生的。

很多人常常会生一种我慢心,认为我是靠自己成就的,不是靠善知识。

这就要反问自己:

如果单有种子,没有水土等助缘,会开花结果吗?

单有宝藏,没有人发掘,会自己出来吗?

这样一想就知道,慧命是由善知识资助的恩德才出生的。

而且“如我母”三个字就说明这是出生慧命的根源,一切修道功德的根源,还有比出生慧命更大的恩德吗?

当然没有!

这个道理想明白了,我们就自然会生起大敬重心,在自己所遇到的人中,会对善知识生起最为敬重的心。

2、以乳母喻思维恩德

“与德乳故如乳母。

首先要在比喻上想充分,再移到善知识上就容易想得具体。

比如过去的富贵人家,以乳母来养孩子。

乳母有长养和将护的两重恩德。

要想到,婴儿没有独立生存能力,完全靠乳母养育才能长大。

乳母不用乳汁哺育,他就会饿死;乳母不清理襁褓中排泄的污秽,他也会生病而死去;乳母不经常在旁边照顾,也会遇到很多危险,这样就没办法长成。

“长养”是指用身体最精华的乳汁哺育婴儿,使他弱小的身体得到充分地滋养。

还包括洗浴、抚摸、怀抱、慈爱等。

“将护”有很多方面,比如刚学会走路时,一刻不离地在旁边照顾,不让他跌倒;孩子生病期间,彻夜不眠地悉心照料。

懂得乳母的比喻,移在善知识上思维就会明白,善知识真的就像乳母那样,多年以来,不断地以功德乳汁哺育我的法身。

我是得到师父法乳的滋养,才长成了法的生命。

如果没有这么多年来法乳的滋养,绝对没有现在的我。

“周遍长养菩提分”这一句,就是指善知识全面地培养我内心菩提分的善根。

比如说,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这三种要道,有主体和支分各个方面的道分,需要长期全面地培养。

善知识一次次给予教授、指点,入到我心中作滋养,就是一次次给予法乳的哺育。

而入了心之后,就会周遍地长养成就菩提的善根。

是由这一分一分的恩泽,才有了自己慧命的成长。

这样好好地思维就知道,自己的慧命完全是善知识养出来的。

再看“遮无利”这三个字,说的是将护或者扶持、保护自己的深恩。

比方说,善知识常常教诫我们不要动颠倒心,做非法的行为,遮止我们往恶趣和生死的险道里走。

当我们走错了路,落在邪道中的时候,善知识及时地把我们拉回来。

像这样,在走菩提道时,会遮止我们走歧途。

遮止无利,就是在扶持和保护我们的慧命。

像这样深入地多思维恩德,就会认识到善知识的恩德实在太深、太大,太难以回报!

有了这个念恩的基础,就会顺利发起敬重之心。

“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天帝释降甘雨,增广白法如满月,犹日光明示静品。

3、以医王喻思维恩德

“解脱老死如医王。

这里我们要思维自己是如何患病,又如何得到善知识医治,来体会善知识有医王般的解脱我生死大病的恩德。

首先体会自己是如何沦落在沉疴当中。

就像原本诸根具足、强壮多艺的人忽然得了病,病情不断加深,发展到快要气绝身亡的地步,只留有心头一点暖气。

这时,忽然来了一位良医,他知道这人还没死,还有热气,就强行给他灌神药。

这种资助的力量跟他自身的暖气一合,他很快就苏醒过来。

之后开始相信医生的处方,依方服药,出了一身大汗后,身体开始好转。

接着在医生的护理下,不断地按照药方调理身心,病症逐渐减退,最后完全脱离了病苦。

假如他当初没遇到良医,不知道自身的病情和施治的方法,那他就要无数年陷在昏迷中,在颠倒里受各种苦恼。

这是比喻我们的状况。

我们是处在缠缚中的法身,有常住不变的佛性,不被任何虚妄所染,而且有恒沙妙用。

但是忽然一念无始无明,得了生死病,不觉知本觉真心的缘故,起了各种念头。

就像入了梦,不知本来人,反而有各种梦里的念头。

这样以念起的缘故,就有能见的相,认为我见到了什么(实际都是虚妄见,它由念而起,而有所谓的知觉或见),就像起了梦中的心想那样。

因为有见的缘故,心就虚妄地现起各种根身器界的假相。

这是起了心前的境界相,就像梦里以心念看到自己在异地他乡,有各种苦乐境界那样。

之后就发生了法我执,不知是自心变起的假相,执为实法,就叫法我执。

接着在种种的法里分判自他,就有了人我执。

就像在梦里认为,我在他乡异地,在人群世界中,我是一个贫苦的人等等。

由于执著我,就有适合我、不适合我等的各种判断。

遇到顺情境起贪,遇到违情境起嗔,处在中庸状况起痴。

这样,逐步发展成严重的病症,以三毒烦恼造各种业。

业一形成就难以逃脱,完全被系缚在业惑中,处在昏迷的状况,不晓得本来人。

所幸心头还有一口暖气,虽然处在一点不觉悟的状况,但内在还有智慧种性。

要知道,我们如果没遇到善知识,绝对会按这个状况一再地发展下去,处在旷劫难以苏醒的沉疴患苦当中。

然而这时,我们忽然遇到了如良医般的善知识,他知道众生虽在大病中,但心头还有暖气,还有命在,颠倒妄想里还有佛性。

这时以善缘的力量,善知识对于昏迷不醒的我们,强行、多次地灌注法药。

就像人昏迷时,输进去的药在体内还会一点点地发生作用,过不了几天就会醒来。

善知识为了唤醒我们,多方面地说法,虽然我们一开始听了不相信、不接受,还处在昏厥的状态,但久而久之,不断地说,不断地启发,我们的心就从昏厥、迷惑、麻木的状态中,逐渐开始苏醒,对于所说的法义开始明白。

像这样,善知识输入各种法药来调理我们的心,使我们内在不断地发起善根,提起正气。

之后出了一身汗,病就逐渐好起来,也就是自己的菩提心开始开发。

接着教导我们行各种道法,来调理我们的身心,逐渐息掉惑业,就会从生死中醒过来。

这才知道,原来我是这样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状况,世上任何医生都治不好我的病,是善知识像医王一样,把我从旷劫极深的病苦中解脱出来,因此有极大的恩德。

4、以天帝喻思维恩德

“如天帝释降甘雨。

先从比喻上体会天帝降甘雨对大地的恩德。

天气干旱,没有一点雨水时,虽然大地里有各种种子,但没有雨水滋润的缘故,种子就无法生长、成熟,更不可能出现茂盛的庄稼。

然而天帝一旦降下甘霖,大地就得到滋润。

种子和水土等一和合,以甘雨资发的力量,就开始迅速生长,本具的功能就逐渐体现出来,出现繁硕的果实。

像这样,我们在自身上也要通过正反面的对比来体会。

如果我没得到善知识法雨的滋润,心地只会越来越干旱、贫脊,像荒漠一样。

虽然里面有很多种子,但由于缺少启发的力量,就无法长出功德的庄稼。

心中的善种子在漫长的时间里无法萌发,出现的都是荆棘、野草等的恶性生长。

但是,我们遇到善知识后,就像久旱逢甘霖,他亲自把法雨降在我们心中,就像饮了甘露一样,使我们死而复生,各种善种子由此得到萌芽,并不断地生长、成熟。

因此,我们相续中出现的任何功德,都要忆念这是善知识以法雨滋润我的恩德所赐。

单是听闻就有增长善根界的功德。

譬如在善知识前听过很多法,这里有些能启发我的智慧,有些能启发慈悲,有些启发信心,有些启发精进的力量、大悲的愿力等等。

总之方方面面的善根,都是由法雨的滋润而产生的。

这才知道:

哦!

原来我的善根都是善知识给予的,我一点一滴的成就都缘于善知识的恩德!

或者说从更广的层面上看,我在热天里得到一丝凉风的快乐,得到的饮食、衣服、卧具的舒适安乐等等,都要想到这是善知识的恩德,并非单由我一个人就能成办。

总之,从因到果所出现的一切功德和受用,全部源于善知识的恩德。

5、以满月喻思维恩德

“增广白法如满月。

比喻中的满月,是指从初一的新月开始渐渐增长而达到圆满。

我们要由正反面的对比来体会善知识的恩德:

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帮助,我单凭自己的力量,在白法上就很难有所进展,会多年处在停步不前的状态,甚至不断倒退。

确实一个人修行很难,比如一旦离开善知识,没有时常亲近,缺少启迪、策励和从各方面提携,自己连坚持行善的心都保不住,会不断地退下来。

而在我遇到善知识后,通过善知识作各方面的启发、策励和带动,使我从开启一线善的光明起,逐渐逐渐地增长。

无论是信心、恭敬、智慧、悲心等哪方面的善法,都在不断地升华。

几年下来就有很大进步,从原来善法非常贫乏的状态,变成了昼夜充满善法。

这样就能想到,的确善知识有增广、拓展我内心善法的恩德。

6、以日光喻思维恩德

“犹日光明示静品。

首先思维比喻,通过正反面对比,来认识日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恩德。

先想象:

自己虽然有眼睛,但如果日光不来照临,自己就陷在漆黑的世界里,看不到任何东西的颜色和形状;如果日光照到眼前,那一时间万物的相状就现得清清楚楚,自己心前一片明朗,做任何事都很便利。

这样就知道,日光对我们有显示整个世界的恩德。

结合这个比喻,就很容易想到善知识有这样的恩德:

以前没遇到善知识的时候,自己虽有人的俱生慧,但缺乏启蒙的缘故,就像陷在漆黑的世界里一样,完全看不到真谛。

不但对涅槃寂静品类的法完全蒙昧,对世俗谛万法的真相也特别愚痴。

在这样的愚暗当中,内心处在躁动不宁的状况,没办法得到寂静。

但是,自从遇到善知识,自己就像到了一片光明的世界里,因为善知识常常像日光一样,给自己显明诸法真相,让我认识到本无生灭轮转而住在涅槃寂静的真谛中,而且看到了回归涅槃寂静的道法品类。

这样自己就不再困惑,而能歇下妄动的心,回到涅槃寂静的本真状态。

这样从正反两面多想想,就能了解到,善知识有破掉我的蒙愚、给予我见到寂静真谛的极大法恩。

“对于怨亲如山王,心无扰乱犹大海,等同船师遍救护,善财是思而来此。

先要看到比喻里的须弥山王是恒时不动摇的,也就是没有偏左、偏右等的情况。

这是表达善知识有平等利他的心,对待任何众生都一视同仁,对待亲怨没有半点差别,所以善知识是以平等心,对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尽量作帮助。

而且就像平静的大海没有扰动那样,善知识的心不会被顺逆境缘的风所扰动。

善知识又像船师驾着舟船入在大水中,普遍地救护溺水者那样,他以悲心愿力入在生死界里,救护一切沉溺的众生。

所以善知识有平等普利众生的深恩重德,是以平等心饶益我们。

“善财是思而来此。

”注意“思”字,这是指思维了以上的恩德而前来依止善知识。

我们要学的地方是善财童子的用心,要学怎么以善等起来发动行为。

等起指自心最初一念的发动,也就是不应落在无记和恶的状态,应当有真实的善意乐。

如果我们也能这样以真实的念恩心策动而做出亲近善知识的行为,这就相应了亲近善知识的缘起。

接下来看经文:

“菩萨启发我觉慧,佛子能生大菩提,我诸知识佛所赞,由是善心而来此。

善财童子继续说:

是我的菩萨善知识启发了我的觉悟智慧,以他的大恩力能显发我的大菩提身,我的诸善知识们为诸佛所赞叹,我是由真切念恩的善心而来这里亲近善知识。

“由是善心而来此”,正是善财童子依止善知识能得以圆满的关键,我们要在这点上尽力效仿。

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由很深的善心驱动而做好行为,不要像个没心的人那样,或者变成只是身口的运动。

要学到的就是“由是善心”这四个字。

在修行的时候,时时处处都要注意修好根源。

下至供一支香、磕一个头、做一些善事,或者念一部经、听一次法等等,都应当先有善心的等起,处在善心的状态,然后驱使自心进入佛法的行为,这样做才有大的意义。

所以我们对于每一件事都要注意反省:

我发起善心了吗?

是由善心驱使而做的吗?

这样知道要点后,就要在自己身上随学,而且扩充在一切事情上运用,就会学得很好,每学一点都有很大改变。

“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怙依,此给我乐如眼目,以此心事善知识。

这里善财童子说道:

我的善知识们如同勇士般救护世间的各类有情,如同大商主以及怙主般成为许许多多众生的依赖之处(作为大商主,毅然担负起运载全船的人去到安乐宝洲的重任,整个航程中的事务总的由他来负责管理,遇到各种险难违缘时都由他来排除。

善知识就像大商主,带着众生前往解脱和成佛的宝洲)。

善知识们如眼目般给我真实安乐,也就是他使我见到安乐的道路,而开始把握成办安乐的缘起,由此使我恒时都住在内心的喜乐当中。

我是以这样的念恩心而来承事善知识的。

这里第三次出现了类似的文句——“以此心事善知识”。

我们无论做什么行为都有内心最初的发动,以这发动的状态来决定行为是善是恶还是无记。

只有以贤善的心发动,才会使行为变成纯善。

如果没有最初善心的发动,无论做多少、怎么做,都算不上善行。

依止善知识同样以心为根本,能否修出信心和敬重是它的关键。

华智仁波切说:

“依止尊重方便为信敬不是礼貌,修持尊重方便为信敬不是祈祷,若有信敬怎么做也加持入,若无信敬怎么做也无义利。

这一段的修心教导

应咏其颂而忆念之,易其善财而诵自名。

“咏”是吟咏,这里指拉长声音而念诵文句。

做的时候要一边吟咏念恩的文句,一边忆念善知识的恩德,把“善财”换成自己的名字来念诵,就是切合在自身上的修持。

思维心中的法道

以《华严经》中的六喻,思维善知识的种种恩德。

(先细心体会比喻,再移到善知识上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